百度搜索 朝华夕秀 天涯 朝华夕秀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葬礼过后,年幼的刘秀一家便跟随官居萧县县令的叔父刘良来到沛郡萧县,由刘良抚养,并进入小学读书。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平淡,按照这个路线走下去,刘秀长大后,由自己的叔父做主娶妻生子,然后在舂陵的田园里继续自己的悠然见南山的生活,然而命运之神好像不愿意刘秀的人生之路如此下去。五年之后,到了公元8年,忽然便有了王莽篡位的消息传来。
王莽为了这一刻已经准备很久了,在毒杀汉平帝后,又蒙蔽自己的老姑母王政君,扶植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帝。自己则代理朝政,自称假皇帝。当然王莽先生的野心是绝对不止当假皇帝的,要做就做真的!随后不久,王莽便自导自演一出受命于天的禅让的戏码。自西汉武帝施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便时有儒生学者讨论天人感应,把灾难与天命联系在一起。认为灾异是上天对人君失德的谴责。此时的西汉日薄西山,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西汉王朝摇摇欲坠,已经没有比这更衰的局面了。于是乎,王莽先生变利用了这一有利的因素,指示下人寻找符命,也就是上天示警的文件,自己篡位要有了合法的正当手续,王莽先生可不愿意背负乱臣贼子的名声。
大家都知道西汉王朝之前,夺取政权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是贵族革命,例如项燕,张良,都是战国贵族之后,都是反抗暴秦的先锋。还有就是农民起义,这其中最出名的当然就是我们的陈胜与吴广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振聋发聩,几千年鼓励了多少不甘心平凡的普通人。可王莽先生却不走寻常路,他走出了与众不同的第三条路,也是最简单最省事的一条路。那就是开创了通过{符命}禅让的先例,他是在没有任何史料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独创一套合法合理的手续,可信度极高,达到举国拥戴,这种发散性创造思维,你不服都不行!这也为后世的夺位之君在篡位夺权方面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堪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佩服王莽先生的高瞻远瞩,开创了中国古代篡位的先例。
当然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实际上就是王莽对西汉王朝实施了安乐死,江山还是这个江山,群臣还是这些群臣(不满的人早就被王莽先生派人做掉了)。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的情况下,王莽假惺惺的推辞三次,然后群臣再三次拥戴,王莽先生在非常不情愿(还装,你不愿意吗?)的情况下自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新”,是为新朝,而王莽先生就是“新始祖”。
从演戏到杀青前后花了八年时间,而作为导演兼主演的王莽先生为此也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这段时间王莽先生仗义疏财,仗义执言,大义灭亲,在群众中呼声极高,直到此刻一切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新王朝的戏码终于可以正式与天下万民见面了,王莽此刻也正准备享受这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可还有一个问题,王莽先生只顾着当导演,等戏码杀青之后才发现没有证件——传国玉玺还在自己的老姑妈手里。没有玉玺,这场戏就没有办法盖章生效,可王莽先生又不敢直接去拿,于是就委派了副导演王舜先生去处理,总归是一家人嘛,还是可以走绿色通道的,于是这场篡汉的戏码便有了接下来的这场结尾彩蛋。
此时的未央宫,王舜先生唯唯诺诺的求见王政君,而王女士此时已经顾得不自己太皇太后该有的矜持,见王舜就怒骂道:“你们父子一家承蒙汉家之力,才能世世代代都得到富贵,既没有报答他们,又在他人托孤之时,趁机夺取国家,完全不顾恩义之道。为人如此,真是猪狗不如,天子怎么会有你们这种兄弟!而且如果你们自以为得到天命而成为新皇帝,想要改变正朔服制,就应该自己做新的玉玺,流传万世,为何想要得到这个亡国的不祥玉玺?我不过是个汉家的老寡妇,随时都可能会死去,所以想要拿这颗玉玺陪葬,你们终究是得不到的!”王政君随即痛哭流涕起来,旁人也跟着垂泣。
王舜先生虽感到悲哀,但过了许久还是说:“臣等已经无话可说了,但王莽仍然一定要拿到传国玉玺,太皇太后您能到死都不拿出来吗?”
王女士知道王舜是要威胁她,便将传国玉玺取出、砸到地上给王舜,为此传国玉玺还崩碎了一角,并说道:“我已经老死了,有你们这样的兄弟,我们王家是要灭族了!”王莽先生得到玉玺后非常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名利双收了。
不过新朝建立,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其实这也正常,比较每一部戏都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群众的口味都是不一样的。
初闻亡国噩耗,刘良望长安而恸哭。他自问无力夺回刘氏失去的江山,而且也缺乏以死殉国的勇气,眼下除了哭能表达自己的痛彻心扉。但刘良并不是什么事都做不了,至少有一件事他可以做,而且势在必行,那就是弃官挂印。这县令他已经没有办法在当了,他尽管不能为刘氏报仇,但也绝对不能给刘氏的仇人当走狗。
刘良于是下令府中人收拾行李,准备归乡。夫人却劝道:“虽然新皇临朝,可也没有说罢免你的官职,你如此匆忙作甚?”
刘良怒道:“这天下已经不是咱刘家天下了,这官还能是咱刘家的官吗?”
夫人道:“那也等朝廷的诏书到了,咱们再走不迟。毕竟阖府上下数十口人,都还指望着老爷的俸禄养活呢。”
刘良一想也对,好死不如赖活着,于是搁下行李,不走了。虽是如此,口中却悻悻地骂道:“真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在刘良看来,他之所以做不了忠臣孝子,全是因为被府中的这些女子与小人拖了后腿。
刘秀在学堂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下学后向刘良求证,得知所传非虚,不禁大为困惑,正逢当时学到{史记—刺客列传},于是脱口便道:“要杀王莽,一刺客足以,以天下之大,竟无一壮士能取王莽之人头?”
刘良一听这话,大惊失色。一把捂住刘秀的嘴巴,怒斥道;“不得胡说,有灭族之祸。”
总之,在萧县县令的位置上,刘良好歹又赖了两年,到了公元10年,王莽政权已然稳固,于是颁下诏书,凡是刘氏子孙,一律双开,即开除公职,开除爵位,统统贬为庶民。刘良早有心里准备,倒也坦然接受,印绶交割完毕,便带着一家老小返回老家舂陵。
对于老家舂陵,刘秀其实并不熟悉,他自幼便随父亲四处为官,此后又跟着叔父刘良在萧县生活了七年,从出生到现在,他在舂陵呆的时间前后加起来不到一年,对他来说,老家的一切都显得既亲切又陌生。也正因为如此,他反而能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迅速看出老家的真面目——在舂陵老家田园牧歌的背后,正酝酿着一场愤怒与狂躁的风暴,其锋芒隐隐直指新皇帝王莽。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谁当皇帝其实并无所谓,反正皇帝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混蛋的,一种是更混蛋的。朝堂之上的时、事情,他们这些斗米小民根本不会去关心,也无法无权去关心。他们卑微的生活在社会底层,努力证明着自己渺小的存在,然后匆忙的告别人世,仿佛从未出现过一样。他们永远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已经打了几百年的酱油,并将继续在打近两年的酱油。
对于王莽的篡位,舂陵的刘氏子弟们却无法如此超然,大而言之,祖宗百年基业旁落他人,即使国仇,又是家恨,身为高祖刘邦之后,岂能做事苟安?小而言之,自王莽篡位以来,他们曾经是高贵的皇室血统,如今却被烙印上亡国的耻辱印记,不再高贵,变得与平民一般无二。他们所有得尊严,特权,全部在新朝过期作废,化为乌有。
刘氏的老一辈们大抵与刘良一样,疲惫了,麻木了,不愿意去抗争,他们认为天下无事都是盛极必衰,这是自古不便的规律。大汉朝兴盛了百年,此时是气数已尽,即使没有王莽,也会出来一个张莽或者李莽,革掉汉室的命,另立新朝。而刘氏的年轻一辈则对这套辩证唯物主义并不感冒,他们不满于安稳乏味的生活,他们渴望再造汉室,重返荣耀,为此他们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
革命的风暴隐晦地盘旋在舂陵的上空,渐渐变强,直到把舂陵变成一个新的革命圣地。而让刘秀倍感意外的是,这风暴的中心,居然正是他的长兄刘縯。

百度搜索 朝华夕秀 天涯 朝华夕秀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朝华夕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史蒂芬托马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史蒂芬托马斯并收藏朝华夕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