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崇拜
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或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作为军人,对于那些战死在沙场的战士有一种天然的同情,刘远方肃容向着东方的天空默默说了一句:“走好。”然后把手中的匣子递给张浩:“转交给**,让他们把这些全都翻译出来。”“是!”
安排好了地图的事,刘远方扭头看了一下两个日本人,一个武士,一个忍者。这两个真田家出来的武士和忍者,想想真田十勇士和真田七影武,这两个虽然没有那么大的名气,当然实力估计也差得远,但是毕竟是真田家出来的啊,要是给弄到矿上挖煤是不是有点暴殄天物呢?
松本武久虽然长的粗短还是武士,但是要论眼力劲可比加藤好多了,看到一个高高瘦瘦似乎是头头的人上一眼下一眼的盯着自己和加藤,那眼神似乎是在市场上挑东西,松本脑袋一激灵窜上去就抱着刘远方的腿:“我松本武久愿意誓死效忠主公大人。”
突然遭遇这一出的刘远方被整的了一愣,松本扭脸冲加藤吼:“快来拜见主公。”
瘦小的加藤这才反应过来,一个猫步迅捷的拜倒在刘远方脚下:“我加藤小次郎拜见主公,愿意誓死追随主公。”
我靠,这整的那出戏?刘远方不由的皱了一下眉头,旁边的张浩几个人都被这两个日本人的搞笑举动乐翻了,也不敢出声都在捂着嘴偷笑。
“松本,你们武士不是只侍奉一个主公誓死不投降的吗?”
经过松本和加藤用蹩脚的汉语慢慢解释,才慢慢了解了这个阶段日本武士的简单情况:日文中,武士一词其本意是侍者,贴身随从。武士要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然而这一准则代表的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诚、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领主能对武士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奖赏的主从制度上,并不是不能投降或者改换主公。如果不能投降,那现在的日本大部分武士都不存在了,更换主公更平常了,比较出名的藤堂高虎侍奉了多名君主最后在德川家负责德川家族统一日本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期。日本武士最高的是征夷大将军。以下是大老、老中、御家老、守护代、大名、家老、部将、侍大将、足轻大将、足轻头、足轻。从丰臣秀吉的时代起,就实行了兵农分离制度。武士完全脱离了生产。不过,武士之间的生活水准是相差极大的,即便同为藩主大名,在长崎的也和在山形的截然不同。占武士大多数的是中下级小人物,他们如果不能依靠一位有钱有势的主公,生活往往是在穷困中勉强维持。低级武士们就只能成为浪人,有的便去为黑社会之类的势力作打手,成为“用心棒”。虽然现代日语中的“浪人”指的是未考上合适高校的学生,但在这个时代,浪人是日本社会重要的不安定因素。为了避免国内矛盾的激化,官方就常常默认或怂恿浪人的对外武装侵略。
如果认为武士精神就是切腹就有点偏激了,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是像樱花一样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武士自杀并非因为输不起,也不是因为失败而感到羞耻才因屈辱而自杀,武士并没有这么脆弱,自杀是因为感到自己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自己的心愿已经了结,自己的一生已经不可能有更大的辉煌了。这时候就应该象樱花一样毫无留恋的凋零。
武士道是注重共性,而非如欧洲武士那样注重个性的。但他的这种共性实际上比欧洲武士的游侠精神还要狭隘,这个集团精神和团结精神是不同的,也绝非是爱国精神,他们既不忠君也不爱国,他们爱的是自己所在的武士集团。日本人评价武士也不是以是否忠君爱国来评价的,而是看他是否忠诚于自己的武士团。这时候武士道还没有被分成叶隐武士道和儒学武士道,更没有被近代的军国主义所扭曲变成为了无视他人的生命价值同时也那样对待自己的畸形生命疯狂信念,变为虐杀狂和自虐狂。
这时候的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作为传统封建制度的精神规范;也有稍微古老的说法武士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如同欧洲中世纪出现的骑士精神,武士道是基于一些美德如:名,忠,勇,义,礼,诚,克,仁。只有通过履行这些美德,一个武士才能够保持其荣誉,丧失了荣誉的武士不得不进行切腹自杀。名,忠,勇,义,礼,诚,克,仁。这八个字是有顺序的,重要性从前向后递减。其实武士道在刚出现的时候,它的本意还是善良的,只是到了后来才被统治者用到了歧路上去了,同时也就让周围的人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武士道重视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尽忠是绝对的价值。
“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忠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克己”要求武士克制自己的私欲,不能被欲望左右信念,这样才能侍奉君主,保护领国领民。
对这时候的武士道精神刚刚有点了解的刘远方心中一动:“张浩,通知张勇把这两个人拉到新兵营先锻炼一阵子,这两个日本人是有一些东西的,如果两个人听话,以后可以让张勇考虑让这两个人在新兵营当教官给战士们传授一些野外非常实用的技能,一个给战士们灌输一些武士精神,一个负责教忍者的野外生存术和一些特殊的锻炼方法。”
“好的。可是刘营长,这两个可是日本人。”
“我们要了解日本,必先了解武士道,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只有彻底的了解他们,才能从理论上瓦解他们,或者让武士道精神为我们所用。这时候的武士道精神的本意还是善良的只是到了后来才被统治者用到了歧路上去了,才有了后来臭名昭著的神风特攻队,同时也就让周围的人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只要我们善加利用,武士道精神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咱们有着超越这时代的知识,也要有超越这时代的胸怀。不管什么武士道还是西方骑士精神,我们要择其所长用之,择其不善者弃之。”
平常在文化知识上对一般人根本不服气的张浩不由的对这个刘营长刮目相看,这个瘦瘦高高平常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刘远方确实有一般战士没有的卓越远见。做事比较稳重,即使是对日本人也没有狭隘的种族主义观念,化敌为友,能够挖掘俘虏的残余价值,师夷之技以制夷,佩服佩服。
其实刘远方可没有想那么多,他的想法很简单,不管你是哪国的那族的,在这个时代单论战斗力的话在咱们大华战士和先进武器装备面前都是渣,自然也不怕这两个日本人闹腾,能用就用,不能用再拉到矿上去挖煤就可以了。用句比较有文化的语言就是:任尔狂风暴雨,我自岿然不动。这强烈的信心是建立在对战友的信任和拥有超越这时代的文化知识武器装备之上。
松本和加藤虽然语言上还不是能完全听懂,但是可以感觉紧张的气氛稍微缓和了,知道自己暂时没有了性命之忧,你说这松本好歹也是个武士啊,偏偏这武士也不要面子不要脸,腆着脸一口一个主公。刘远方无奈只能先让他们俩滚到旁边的房间等待,这两人到是也老实听话,顺溜溜的在隔壁墙角一蹲,一动也不动等待着自己未来的命运。
日本文化不是一个“认理”的文化,而是一个“认力”的文化。它崇拜强者,不习惯与人平等相处,习惯于与强者结盟。盛唐时,中国不仅文化上强大,在白江口海战中几乎全歼日本舰队,日本由此崇拜中国,自觉地向中国学习。后来大英帝国威风一时,日本寻求与英国结盟,对抗俄国。德国强大,日本则与法西斯德国结盟,一同成为二战元凶。美国的毁灭性打击,粉碎了日本所谓“本土决战,一亿玉碎”的梦呓,日本转而与美国结盟。日本崇拜强者,但它与强者为伍的目的在于以变强为圭臬,借力强者,最终超越强者。这种崇强文化深深植根于日本历史根深蒂固的等级制观念,植根于日本“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价值观,以及迷信武力,崇尚武力,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实力至上的“武士道”精神。这种观念不仅渗透到日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支配着日本的对外关系。这与中国以德服人,维护正义,同情弱者,尊重弱小民族,坚持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是完全不同的。
崇拜强者没什么错,是应该的,每个民族、种族都崇拜强者的。要知道人类历史上弱者是没有资格被人崇拜的。但日本人的问题是,自己强大了之后,心态不能膨胀。要让日本人真正的老实听话为己所用,就要像老师教育学生一样,首先老师要足够强大,然后隔三差五的教育学生一次,这个学生才能真正的老老实实服服帖帖。
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或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