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中的北岸(2)
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或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三人中李江涛还好点,作为民政干部出身,以前有在四镇百姓或者谅山百姓家里调查访问的经历。但是严格来说来到这边后,刘远方和叶建中李江涛都是第一次真正的到难民的家里做客。面对主人的盛情,三人站着端起瓷碗一饮而尽,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是在这倒春寒的天气里,一碗真正的凉水还是让三人娇生惯养的胃打了个寒颤,三人不由得相互看了一眼:这鬼天气,这里的人难道没有热水喝吗?
可能是看出三人的窘境,青年男子带着歉意解释:“贵客有所不知,并不是小人不愿意费事烧水,只是因为家中并无生火之物,所以家里并没有热水热饭,请贵客们体谅则个。”
叶建中和刘远方不约而同看向李江涛,面色有点发红的李江涛压抑着火气盯着这个青年男子:“大华谅山管委会不是每天都供应你们两顿饭吗?”
青年男子沉稳的回复:“大人所言极是,我们所居这一片窝棚,均是原本大明所属百姓,年内年外为避战乱南下,流落至此,所幸大华谅山管委会让我们暂时居住在这奇穷河北岸,并且每日供应两顿饭菜,上午一顿,下午一顿,两顿均是干饭,另有一些青菜咸菜咸鱼之类的,逢年过节也还有额外的新鲜鱼或者鸡肉等肉食,所以这里的百姓虽然流落异乡但是在此地一直很安分,并且最近有越聚越多的兆头。但是大明有句俚语老话,叫做救急不救穷,不知道贵人们听说过没有,就是说可以救济着急用钱或者粮食的人,也不能救济真正的穷人。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穷人基本上都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在我们那边是看不起这种人的。这大华谅山管委会救济难民做的是天大的好事,但是没有把这些难民分类管理,现在统一的都按一种方式供应食物,长此以往,让这里的百姓都形成了惰性,造成了大家都不愿意去劳动,都坐等大华谅山管委会管饭的现象。这样下去这个管委会没有进项只有出处,天长日久,饶是这管委会财大气粗,也顶不住这却来越多的流民的嘴啊。”
这话说的李江涛紧皱眉头,紧盯着这个青年却半天没有说话。到是叶建中镇定自若:“听阁下一席话,有茅塞顿开之感,请问阁下尊姓大名,为何流落到此呢?”
“在下陶华,祖籍安顺军民府,因避安酋之乱乱军混乱中与家人走失,我与妻儿南下流落至此。”
安酋之乱是奢安之乱在贵州称呼。指的是明朝天启年间,四川永宁(今叙永)宣抚司奢崇明及贵州水西(今大方一带)宣慰司安位叔父安邦彦的叛乱,奢崇明于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于重庆起事,围成都达一百多天。安邦彦于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起兵,进围贵阳两百多天。叛乱发生后,明朝廷调水西及永宁兵赴辽东作战而激起反抗。战争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前后持续17年,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百余万,大规模交战持续9年。战乱中,四川巡抚徐可求死难,贵州巡抚王三善死难,被称作西南大将之冠的总理鲁钦兵败自刎,贵州总兵阵亡于贵阳城下。
明后期由于政治体系没有与时俱进造成社会矛盾尖锐,战事频起,至明熹宗初年不仅后金大兵压境,辽东事紧,且有西南农民起义和土司反叛活动愈演愈烈,在西南地区统治者与当地各族之间的矛盾也十分尖锐,而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和当地汉族百姓艰辛的生活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奢安之乱爆发前,当时贵州提学道刘锡玄曾言:云贵当地百姓遭受贪官污吏的盘剥,生活苦不堪言,然而当地土司也压榨百姓,百姓无一不愤怒。足见当时不仅夷民受到汉族官员的剥削,甚至土司也备受流官“脧削”。
脸上仍是带着温和的笑容,叶建中貌似不经意的问道:“那依你看,对这里的难民如何管理为上策呢?”
这个叫做陶华的年轻人似乎对这个问题有过思索,也不怯生,张嘴就来:“这些难民基本都是农户猎户出身,逢乱世不得不背井离乡。欲要使这些难民服从管束,必先统计大概的难民人数,辨识难民本人身上是否有技能相伴,以区别分类进行管束。对于务农出身的农户这大华谅山管委会只需划出一片荒地供这些难民垦荒种粮种菜,这些难民有地可耕种,自然卖力耕种务农以养家;对有一技之长者可酌情量才使用,重用其中一两个有才之士,以达到千金买马骨的效果,其他饱学之士自然俯首帖耳任凭驱使。现在难民越聚越多,这谅山管委会当兴建一大型的工程,如修建寺院修建大佛等,让百姓出工换取食物,这样百姓纷纷出工出力自然惰性不长。”
在古代社会的长期历史进程中,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思考处在不自觉的状态中,对管理的具体问题与具体环节﹑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见解,记录下了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遗产。然而,这些管理思想是分散零碎的,缺乏理论的分析和概括,更谈不上思想体系。
没想到在这难民之中竟然有人能有初级的管理学的思想和意识,看来这个陶华的家庭不是一般的家庭,在古代家族地位和关系可以说是决定了大部分人一辈子的天花板,在古代,上至高官贵族,下至贫民百姓,对家族都是十分看重的,在中国的近现代,很多地方也依旧有家族的存在。至于为什么人们如此重视家族,那是因为在以前,各种社会制度并不完善,这样的背景下,个人的力量注定发挥不了很大的作用,而家族的存在正是为了将具有共同利益的人聚集在一起,使得财富和力量集中化,这样更有助于资产的积累,以便于家族的做大做强。在大家族里,个人的利益在家族的利益面前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个人受到侵犯时,这时候就会有整个家族的人为他撑腰。一个家族的兴盛和发展,源于绵绵不断的香火,而一个家族的凝聚力决定着家族的兴衰。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孝道和伦理,中国古代的政治其实就是很经典的家族本位政治,以家为根本,寄托于传统的农耕经济,宗法制度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
任何事情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特别是封建社会,劳动力落后,信息堵塞,道路不畅。家族就成了维系的一张王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升官,亲友千里来投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更有的家族经过几代或者十几代人的发展,已经达到可以影响统治者决策的地步,更有甚者可以化家为国,比如陈桥兵变的赵匡胤,出身是军人世家。唐太宗李世民父亲李渊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是标准的贵族家族。另外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非常出名的家族,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比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这首《乌衣巷》一句可以让人联想到东晋时期王氏和谢氏昔日是如何的繁华。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的陇西李氏。留下“"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的四知先生杨震出身弘农杨氏。
这些出身家族的风流才子饱学大儒给中国历史留下了自己鲜明的色彩,家族不是错,错的是把自己的享乐建立在广大受苦受难百姓身上的那些无良家族。比如民国时期的四大家族,至中华民族百姓于不顾,只贪图自己家族的奢侈享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念苍生者,百姓必弃之!
一直没怎么出声的刘振华盯着窝棚角落的那个女人:“陶先生,冒昧问一句,不知你家里的女人是否身患疾病,为何一直在这潮湿的角落蜷曲,不肯起身?”
这话可能问的太唐突了,即使窝棚里面光线不好,也可以看出陶华明显的楞了一下,脸上红了起来,支支吾吾:“没事,这是内人,劳贵人相问,内人身体无妨的,不必理会。”
刘远方想要继续追问,后面叶建中轻轻拉了拉他的衣服,疑惑的扭过脸看了下叶建中,叶建中轻轻摇摇头,示意别再追问。于是三人就与陶华拱手相别,鱼贯告辞而出。
三人在奇穷河北岸有随意的转了一圈,和几个偶遇当地的难民相互攀谈几句,这些难民再无像陶华一样有见识的人物。回谅山县衙的路上,一脸郑重的叶建中告诉刘远方:“知道为什么我拉你吗?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那个女人没有衣服穿才躲在被子之中。”
“嗯?”刘远方又点懵,想了一下,叶建中说的应该是陶华那个窝棚里的女人没有衣服。
看着有点迷茫的刘远方,眼里带着一种怪异眼光的叶建中耐心的点点头:“在陶华那个窝棚里面看到的那个身上盖着薄被的女人一直蜷曲在角落里,你好心的问那个女人是否有病在身,其实是他们家穷的没有衣服穿,那个叫陶华的不好意思说,所以支支吾吾。”
回来这一路上都没有笑容的李江涛竟然没有质疑叶建中的话:“叶部长,刘总参,看来北岸计划要马上启动了,今天北岸难民的情况咱们大家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日子很苦,需要我们给他们希望,希望你们能支持谅山管委会的工作。”
抬头看了一眼灰蒙蒙的天空,叶建中点点头:“今天看到的情况我会如实在常委会上陈述,在北岸计划这个项目上,我个人是非常支持的,但是具体的决定还是要以大华常务委员会的最终决定为准。”
得到叶建中肯定的答复,李江涛偏头看看刘远方:“希望刘总参尽快的开展驾驶员培训工作,解决我们目前缺少驾驶员的瓶颈。”
看到李江涛这么严肃的表情,刘远方心知肚明,知道李江涛这次被亲眼目睹的奇穷河北岸难民艰难的生活环境所刺激:“赵主任放心,我会在谅山军营尽快开设驾驶员培训中心,也请您尽快的选派人员到培训中心进行培训。”
李江涛一个铁铮铮的汉子,眼里不知道怎么会有水珠闪动:“今天抱歉让叶部长刘总参看到谅山百姓的笑话了,我谨代表大华谅山管委会187人今天向两位表个态,不管谅山管委会多么困难,也会把北岸难民的衣食住行问题尽快的解决。”
“你错了!”目光如电的叶建中斩钉截铁的告诉李江涛:“你不要自责,北岸难民的问题这不是你的原因,也不是大华的原因,这是历史的原因,这是大明王朝欠的债,我们今天所见的百姓所受的苦难,连真正受到苦难的冰山一角也算不上。我们大华不过是恰逢其会,赶上了这段历史,或者说我们穿越而来后从一个旁观者转变成为一个参与者。
以前读史,读到史书所述惨烈之处,牙根紧咬恨不得拍案而起投笔从戎,仗手中三尺剑使我中华四海靖平。如今有幸亲身参与其中,才知道自己一人之力是如此渺小,别说个人了,就是我们大华虽然有着充足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但稍有侥幸心理,也有可能堕入万劫不复之地。”
一直给人感觉很平和稳重的叶建中突然站住,转身手指着北方:“那边是我们的祖国,哪里有许许多多的我们的同胞手足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但是可悲的是我们现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而没有能力去解救他们。在我们能力范围内的奇穷河北岸的百姓虽然生活很困难,但是我们都有办法慢慢来改变。但是北方呢?那些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百姓呢,怎么办?谁能给他们提供维持生存的食物?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我们是人不是神,而现在的大华还是太弱了,如果强行做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事情,后果是不但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把我们自己也坠入火坑,葬送掉我们这个唯一的有能力改变历史进程的集体。”
刘远方和李江涛一起驻足,陪着叶建中三人望向北方,天空依然是灰蒙蒙的,细细的春雨不知愁的飘飘洒洒悠然飘落,北方的大山连绵不断峰峦叠翠,但三人的眼中却都看到,北方的阴沉沉乌蒙蒙的天空中却有一抹血一样的红。
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或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