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或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负责侦查监测郑桥部队动向的二连传回信息,谅山县除了谅山附近驻守的军队撤离,还有向南逃难的马车牛车队伍,看来郑桥是彻底放弃谅山了。而勘探煤矿的两路人员都发回好消息,向南方向的煤炭勘测人员已经发现优质的无烟煤露天煤矿,根据采样分析具有高热值、低灰分、低氮、低磷和低硫的特征,这一路继续向南边方向寻找鸿基煤矿大概的位置。向西一路的也已经发现了褐煤,根据设定的路线,向西边的谅山地区继续勘测褐煤的分布。
对于谅山和下龙,刘远方是志在必得的,鸿基煤矿是东南亚最大的煤矿,这里出产的高质量无烟煤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说简直是绝妙的美味。而谅山的褐煤储量估计超1亿吨,这足以支持基地在越南的水泥需求,并且在谅山的新郎,富舍,浪纳地区都有工业时代最重要的矿产--铁矿。
7号清晨天气灰蒙蒙的,在这农闲的时节,悠闲的谅山百姓没有注意到一排满载荷枪实弹士兵的皮卡车沿着土路出现在谅山县附近,谅山县虽然是县,却没有县城。自永乐四年(1406年)张辅率军远征安南以来,第一支越南本土以外的部队进入了不设防的谅山。在谅山当地老百姓诧异惊恐的眼神中分好组的战士们在几个主动归顺的前御林军士兵(包括阮成有)带领下,兵不血刃的占领了空荡荡的谅山县衙,战士们迅速控制县城的几个主要出口,并迅速张贴事先阮成有书写好的安民告示,大意就是谅山的郑桥已经被打败撤走,谅山从现在起已经归警卫营管理,我们警卫营是正义之师,接管这里后会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的。
现在的谅山位于奇穷河南岸,这个时候的谅山可以说是山清水秀,其实不止是谅山,在没有现代工业出现的时代,人们居住的环境都是非常适宜的,特别是空气和水。虽然在我国古代水灾、旱灾、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都是常见的,但是灾难影响的多是粮食的收成毁坏百姓的财产威胁人类的生命,但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远远小于现代工业社会排放的污染对于环境的破坏。
在清都王郑梉兵败身死的当天,就有逃回的许多士兵带回了清都王兵败的消息,没人能够想象意气风发战无不胜的清都王带领的大军竟然会败给几千人(败军为了甩锅故意夸大敌人人数)的异族,随着郑桥带着部队火速的离开谅山南下,谅山的达官贵人社会名流敏锐的意识到谅山肯定是保不住了,纷纷拉帮结伙带着家眷细软弃城而逃,由于谅山的马车大多数被清都王大军征用,所以逃跑的达官贵人只能携带轻便贵重的物品和家眷乘坐牛车马车,粮食等物资反而保存的完好无缺。
谅山的百姓反而无所谓,其实在封建社会不管哪个地方,对老百姓来说不管谁当官真的没有多大区别。作为老百姓只管该种地的种地,该织布的织布,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谁当官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毫无意义,反正都需要按时缴租交税。谅山的百姓还没有听说过那个将军占领了谅山之后大肆屠杀的,即使是张辅在永乐四年占领谅山,对百姓也是好言安抚秋毫无犯。而且一句老话说穿了老百姓的心声: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反正已经家徒四壁,甚至连属于自己的房子也没有,种的地还是租种的,不管是谁当县太爷谁坐江山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衙役中有一个老人叫老黎头,今年已经四十多了,原名黎祥,从十几岁就在谅山县衙当差,干过站堂,警卫,捕快,捕头。可以说是梁山县衙役里面的几朝元老了,现在感觉年纪大了当捕头跑不动了,也不想再干这活,毕竟谅山县这地方各色人等混杂,打打杀杀的事情时有发生。于是去年狠狠心给县太爷包了20两的大红包,讨了个内勤的差事,专门负责衙门里面的卫生杂事等后勤工作,等于是变相养老了。这没成想,刚干了一年多,遇到这事,县太爷跟着郑世子跑了,还有那些平常在谅山耀武扬威的大人物,知县大人,县丞,主簿,典史即正官,佐贰,首领这些大人物还有谅山县有钱的地主商人,跟着世子一溜烟的全跑了,县太爷他们跑的时候还没有忘记银库里的那些银子,现在县衙的银库里面空荡荡的,连一两银子都没有。老黎头也想跑啊,可是回家看着自己几十年存下的三间草屋和城外自己租的平价的十几亩水田,还有三个孩子,老黎头一夜都没有睡着,和老婆商量了一晚上,不管谁来当县太爷,这总还要有下面干活的吧,这地总还是要找人种吧,反正自己踏踏实实的伺候人,应该不会错,两口下定决心不跑,说实话主要是两人也没地方跑,别的地方 也没有牢靠的亲戚投靠。
当县衙大堂里涌进一群身强力壮穿着奇装异服没有发髻的年轻人的时候,老黎头和在大堂值守的其他差役心里就清楚的知道正主来了,一个身穿御林军军服的年轻人用纯正的升龙语音问询自己的时候,心理上早就做好准备的老黎头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知道的一五一十的告诉给那些年轻人,虽然老黎头年纪大了但是老眼不花,看的出来,那个穿御林军军服的人应该不是正主,正主应该是那些穿着花花绿绿衣服没有发髻的年轻人,而那些年轻人在老黎头回复问题的时候显的全神贯注的很耐心的倾听,一点也没有不耐烦的表情。老黎头一边回答着这些人的问题,一边按照他们的要求带路前往六房。
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书吏房。吏房掌官吏的任免、考绩、升降等;户房掌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房掌典礼、科举、学校等;兵房掌军政;刑房掌刑法、狱讼等;工房掌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县衙六房与中央六部相对应,其首领由县令指派小官吏担任,称书吏或承发吏,无品级,直接对县令负责。六房又依纵横分为左右列和前后行。纵排是左列吏、户、礼三房,右列兵、刑、工三房;横排是吏、兵二房为前行,户、刑二房为中行,礼、工二房为后行。
从大堂过来就是两侧的承发房和架阁库,然后就到了六房,平常非常热闹的六房现在只有十几个差役在闲坐,老黎头清楚的看到十几个没有发髻的年轻人轻快的分别进入了六房的房间。然后马上就要到银库了,在老黎头的几十年的印象中,每一任县太爷来了之后第一要务就是清点银库,但是前任县太爷太不讲究了,把银子一卷而空,现在银库里面空荡荡的,老黎头担心的问题是这些人如果知道银库没有银子之后不知道会不会一气之下杀几个人出气?
郭阳在老黎头的带领下来到银库的门口,扫了一眼空荡荡的银库,面无表情的郭阳脚步不停:“走,粮库。”老黎头楞了一下,深吸一口气,擦擦头上刚渗出的冷汗点头哈腰的赶紧在前面带路,转了两个弯走了十几分钟,才看到一个巨大的仓库,很快巨大仓库的两扇大门缓缓打开,抬眼望去是十几个巨大的堆满稻谷的地窖。
谅山东南不远处的迷迈山脚下奇穷河南侧,巨大的谅山驻军军营里面已经空空如也,一片狼藉的地面上遗弃的旗帜武器显示出士兵们撤退时间是多么的惶恐,想不到的是在中军大营后面的后勤仓库里面,竟然还有许多粮食和大量的武器盔甲器械没来得及拉走。
不得不说,这个军营位置真的非常好,如果谅山有战事需要增援,仅仅几公里的路程,可以说是瞬间即至,南连扣瓦山,北邻奇穷河,背靠迷迈山形成了军营的天然屏障,面前的西南方向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在这里扎营根本没有被偷袭的可能。
来谅山的只有警卫营四连的两个排和新兵连,指导员乔勇带领一个排负责进驻谅山县城的政工干部的安全工作,副连长张向阳带两个班负责军营附近的岗哨警戒工作,***带着四连剩下的战士和新兵营的新兵配合进行军营的修缮维护工作。
确认了谅山县已经安全,在后方策应的一连护送着大量车辆和工程机械浩浩荡荡的涌向谅山县城,将近中午时间到达了谅山,在县城特意转悠了一大圈,在无数谅山当地百姓惊恐失措的眼神中,这些钢铁巨兽大摇大摆的开进谅山大营。简单的休整一下吃过简单的午饭,战士们雷厉风行的开始了军营的基建建设。
在刘远方的规划中,军营暂时分为四个功能区:1,办公指挥区,包括军营的指挥部,各个科室部门的办公室,勤务警卫排等;2,技术保障区,例如车库炮库,技术保障部门等;3,官兵宿舍区;4,训练休闲服务区,就是官兵们进行训练休闲的区域也包括食堂礼堂等部门。由于现在人员较少,这四个部门基本就能满足谅山地区军事上的需求。但是具体的实施方案刘远方全部交给洪学光,刘远方一直觉得: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干。由于物资的短缺,指挥部办公室军营的宿舍还只能是临时建筑的钢结构房,只能是把大致区域分好,军营的瞭望哨哨岗先建好,水管电线下水道的都全部铺好挖好,等待以后有了足够的物资再建永久半永久的建筑。至于绿化啊什么硬质地面啊这些统统以后再说。
由于谅山军营占地非常大,所以暂时很多地方也用不上。夜幕降临后谅山军营里的临时指挥所里中间放置着两张并排的大桌子,桌子上放了几盏蓄电池照明灯,明亮的灯光照在桌子周围十几个年轻的脸庞上,疲惫的脸庞上是严肃的神情和炙热的眼神,大家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建设这个已经属于自己的军营。
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或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