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围着简陋的操场跑步的八十三个新兵排着还算整齐的队列,一边跑步一边用略带稚嫩但响亮的声音整齐的喊着各种口号:“团结一心,奋勇向前,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或者:“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互助,争当第一。”高亢整齐的声音惊起不远处觅食的两只小鸟,小鸟惊慌失措的扇动翅膀在稍远处盘旋后落在更远处,扭头看着战士们似乎在疑惑这些人在干什么呢?
新兵的头发已经变成了和现代军人一样的平头,刚入伍的时间,八十三个新兵的发髻那是品种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每天晚上都要打散带虮子,甚至还有一些人带有阴虱。为了尊重当地人的风俗和少数民族的习惯,刚入伍的战士们没有强制性的要求理发,毕竟《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已经印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了,如果新兵刚入伍就要求理发剪甲,万一激起矛盾那就麻烦了。对于一些战士们身上的虮子阴虱,只能是用各种肥皂勤加清洗。
第一个要求理发的是战士们的粉丝罗致,罗致本来留的是当地未成年的发髻,但是无论哪种发髻,对于四镇炎热的天气来说都是无法让人感觉凉爽的。特别是战士每天大剂量的训练身体大量出汗,发髻是湿了干干了湿,晚上清洗实在是麻烦。而且最关键的是罗致的偶像刘远方高强都是短发平头,看起来非常精神,所以入伍后没多久,罗致就找到张勇主动要求理发。
有了第一个,第二个是韦建飞,第三个是徐潮生,很快整个新兵连就全部变成了平头,现在的新兵连,战士们都留着整齐的小平头,穿着干净的作训服,队列跑操已经有点兵的样子了。
对于这第一批新兵,基地是非常重视的,这批新兵在张勇看来,不是基础差,而是根本没有基础,对于基本的士兵素养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一步一步一点一滴从无到有教的。同时不光要做好新兵战士们思想教育工作,还要进行文化数学等文化课的教育。每天的训练学习,反复而平凡的生活,但这种平凡的生活就像一把锋利的剪刀,一点点的剪去了新兵身上的那些陋习、痞气,使新兵慢慢地蜕变成一名真正的军人。
经常说:“部队是个大熔炉,在这里你们能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能磨掉你们身上的一些棱角。”没当过兵的永远都不知道新兵们经历过什么,也不知道新兵们承受过什么,也不懂究竟是什么改变了新兵们这些无知青年。或许是因为张勇每次的悉心教导,或许是身边的战友在你最艰难的时候给你一次又一次的帮助鼓舞,使新兵们心中都燃起了一团火,就是这团火让这批新兵在最难熬最想放弃的时候给他们一种说不出力量,一种莫名的动力。只要这团火生生不息,在面对困难倒下的时候他们也会一次次地站起来,为了理想,为了目标,就算流再多的血,流再多的汗,也无怨无悔。
或许这心中的火就是军魂,就是军人们共同具备的一种精神。它刻在每个战士的骨子里,生在胸膛里,淌在血液里,更是军人的一种荣誉。只要你成为一名军人,就需要为你的祖国而继续奋斗!为你的家人而继续努力!也为自己的未来和梦想奋斗!
说实话罗致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你觉得一个这时代十五六的孩子能有什么伟大的理想吗?罗致的想法很简单,目的暂时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能让徐潮生超过自己,更不能让韦鹏飞把自己和徐潮生比下去。虽然在体力体能上罗致比不上徐潮生,比韦鹏飞这个成年人更是差的远。但是罗致在军姿、队列、学习、生活上都非常努力。罗致是这样想的:虽然自己由于年龄不到,体能体力跟别人比不了,那我就比别的,这就是教官教的在军事战术上叫做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疍人新兵徐潮生在克服了左右不分的障碍后,进步飞快,队列转换动作标准迅速,现在基本上是这批新兵中的标兵了。韦鹏飞虽然是编外战士,但是格外珍惜这个机会,不仅在训练中能吃苦,文化课学习中也能钻进去。
罗致徐潮生韦鹏飞三个人虽然都没有明说但是暗中较劲,新兵中有这么三四个人暗中发力比较,其他的血气方刚的新兵也都纷纷明的暗的表示不服气,于是这批新兵在日常生活和平时训练中不经意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当第一的良好风气和氛围。
作为新兵连的连长,张勇是和新兵吃住在一起的,不断的观察着这批新兵,对张勇来说,自己带过的兵海了去了,这批新兵可以说是他带过的新兵当中素质最差,文化程度最低,语言交流最困难的一批,没有之一。可能是由于这批新兵的底子太差的原因,进步之快也是让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长期的带兵经验让张勇了解,进步快这不是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批兵听话,能吃苦。
在新中国建国很多年间,部队招兵的一直喜欢招农村兵,甚至可以说是农村兵一直是中国兵力的最重要来源直至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入城市或者城镇,农村兵的比例才有所下降。为什么农村兵那么受到部队的喜欢呢,千条万条原因说穿其实就是一点:听话肯干能吃苦。
新兵连需要培养新兵自觉维护部队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不断强化条令意识和纪律观念,改掉入伍前的不良习气。还要抓好生活养成,抓日常养成要一以贯之,始终如一,不能时紧时松,更不能朝令夕改;要严格落实一日生活制度,从学习训练到吃、行、寝等细小之处抓起。同时新兵连的教官要强化“为人师表”的意识,要求新战士做到的自己必须带头做好。
作为镇长,陈二牛应该说是合格的,每天早上一睁眼,陈二牛就开始忙着当天的工作,一直到晚上半夜,能当天处理的陈二牛绝对不会拖到第二天,作为一个穷苦人家出身的陈二牛,知道自己这个镇长的来之不易,所以不管做什么都特别认真。二牛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能力阅历都不足以让镇上绝大多数的人真心服从,自己能当这个镇长,说穿了还是靠基地靠“中国人”的暗地支持,而在陈二牛看来,这些“中国人”做的事情自己根本看不透,但是最后却是让镇上的老百姓们实实在在得到实惠的。作为镇长,陈二牛清楚的知道,这两个月来,随着流民不断的入住,镇上人口已经明显在增长,这些增长的人口,按照镇上的规定,只要在白龙镇或者周边区域参加劳动到满两年,没有其他违规违纪,就可以申请为白龙镇正式居民,转成正式居民后,可以优先安置住房,喜欢种地的也可以申请自己的土地耕种。这条规定如同磁石一样深深吸引了很多流民。
陈二牛摇摇有点昏沉的脑袋,最近上门提亲的很多,好几个都是以前相亲过的,娘天天都在念叨,说自己老了想趁着还能干动抱抱大孙子,替二牛带带孩子。可是这一段实在是太忙啊,只能向后拖一拖了,自己这刚当上镇长没多久,还是把工作先放在第一位,而且郭阳也说了,找老婆得自己挑一个对眼的,不对眼那一辈子过的多憋屈啊!
这两天刚刚带人把镇上的良田荒地测量了大概亩数,还是郭阳那边支援了好几个战士帮忙才完成的,然后给签了租种合同的户家分配下去,虽然不能每家每户都满意吧,总的来说还算是一碗水端平。然后就是镇上新增加的流民安置问题,实在不行就和刘远方郭阳商量一下,在镇子边上也建一些类似基地那边的简易房,先让镇上增加的流民有个落脚避雨的地。
看看天,也该吃晚饭了,这随着战士们的饭点,陈二牛现在也是一日三餐了,白龙镇居民的一日三餐让新来的流民们惊叹:天啊,这一天三顿顿顿干饭,这简直是财主的日子啊!而镇上新建的仿四合院的新住宅更是带给他们无比的震撼,这红砖红瓦的房子,在流民心目中那都是县太爷官老爷才有可能住上的。而初次到白龙镇的人,首先都被那平直宽阔的水泥马路所震撼,这样的路下雨没有泥,能和这路媲美的只能是全部青石板路,但是这路没有缝,而且比青石板路还要平,要知道青石板路是不可能有怎么宽大的石板的啊,甚至有一些人第一次看到水泥路,趴在马路上到处找缝,找半天找不到缝隙,最后拍着脑瓜直呼不可思议。还有道路上不时呼啸而过的各种汽车,更是让流民们大呼小叫,浑然不觉引来白龙镇本地居民的一脸鄙视和白眼。

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历史的转折1626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喜欢睡懒觉的老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欢睡懒觉的老阳并收藏历史的转折1626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