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大二年华 天涯 或 大二年华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期末考试过去已经三天了,而我此时此刻过得也很为悠闲。又到了这大学生一年中最长的假期,而我现在,却不知道每天要去干什么。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回到了曾经熟悉但今昔陌生的北京,往年回国,我总会捎一些澳洲保护健康的产品,见XZBZHELX这波革命友谊还有一些老同学,不管熟悉还是陌生,见一面出来吃吃喝喝走走总是开心的。不过上次19年回国,就感觉和那些曾经的朋友交情变淡了,每个人开始有了各自的新生活,再在一起时,往往可聊的没那么多,当我了解到这一点后,再加上自身年龄一天一天在长大,我觉得有必要去走出自己的圈子,去看一看外面世界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浅谈了去年今天我的想法,接下来我们不要跑题了,说一说2020年第二学期的学习如何。今年我学习的科目是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Organisational Behaviour以及Quantitative Mathematics 2。诚然,一开始,我觉的大二的课没什么难的,比如IM(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大家管中阶宏观和微观经济学都叫IM),最开始上来又讲了一通GDP,Inflation,Unemployment,IS-LM model这些(大多数我都学了4年的知识和概念);比如QM2,上来又开始讲Hypothesis Test和probability还有简单的计算器应用那些(也是我们学过的);再说OB,每节lecture区区只有一小时的时间,内容简短且好记(而且因为是开卷考试所以知识点我们不需要会背)...... 我们再看一看每周的学习时间:我一周看lecture的时间只有5小时(有时候不看录屏只看PPT,而且有时候还会开高倍速看),Tutorial我前三周偶尔还会看看,但是后来我发现IM和OB的tutorial根本不算分,QM2算分的Tutorial我又不会用R Studio来做那些题,我就干脆放弃了所有的Tutorial,IM的tutorial我只打印答案,OB的我上了两节课后再也不看(因为上课很多都在讨论个人经历的废话然后就是读一些case我感觉自己学不到任何东西),QM2的R做起来很痛苦于是我最终也铁下心来坚决不做了......
可以说,我认为的开局还蛮简单的,至少从第四周开始,我就进入了一周只看5小时lec(但记笔记要多花>1.5倍的时间),然后三四周打印一次IM的tutorial看一看,偶尔看看QM2的tutorial但不做,而且只做OB 10周的小quiz(只占总分2.5%,但是我好像还是忘记做了3次这每次白拿的0.25%)。照这样算,除去我7次assignments,我可能每周学习的时间不足15个小时。
就算我这学期只学了3节课,闲暇时间比较多,但是我感觉我过得并不快乐。很多时候我都走在来往小孩家的路上思考人生,想我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假若这样隔离的生活一直持续下去,那我该怎么办之类的。到最终,我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我只想尽可能多做好事,赚点钱早点养活自己,不依赖于父母,多和W锻炼身体出去走走玩玩,每每当我想到这些,我会感觉有了方向感,也会顿然开朗些,只不过当我再次回到现实回到我平时无所事事的时光中,我才发现,自己的大学时光已经过去一半了,却没有取得一点成绩。而每每在这些时刻,我最想的就是弹钢琴,睡觉,走路,跑步,看电脑...让这段时光快点过去,我想赶紧见到未来那个胸怀梦想,充满激情斗志的那成功的自己。
今年8月3日开学,开局就是一片哀嚎,维州迎来了4级封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由于一整年我几乎都是在9:30,10:00以后起床,我过的日子一直都是浑浑噩噩庸庸碌碌恍恍惚惚,脑子也没怎么在线,并且享乐其中。我很遵守维州法律,一直活动范围没有出5km,没事的时候我就出门去Koonung Creek和W走一走跑一跑,去Bh买点吃的逛逛街(尽管大多数店都不开,而且很多店最近开放了也宣布倒闭了)。我清楚地知道,在过去封城的7,8个月里我最爱吃的美食叫HSP,离我家不远就有卖的,它是一种墨尔本人发明的澳洲美食,很简单,在碗的最下方放两层薯条,上面淋一层tasty cheese,再上面放的是烤羊肉和烤鸡肉,最上层浇一层你喜欢吃的酱(最经典的就是garlic配barbecue sauce,当然,也有蕃茄酱,sweet chilli甜辣酱等供君选择),那吃起来的感觉真的盖了帽儿了!也许,是因为封城下我一天中每天的饮食都不规律,早上因为起的晚只能吃一点所以中午或是晚上这顿就特别想暴饮暴食一顿,所以这个时候高热量高蛋白的垃圾食品最合适不过了。
既然现在我已经放假了,其实我内心是特别不想再回顾学习的,我知道我搁在楼上客房里面的笔记本和教科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落下灰尘,时光飞快,我不知道多年以后我会不会再翻开书本看一看我学过什么。而此时此刻,我也不愿站起身去拿我的笔记本翻看我过去三个月学过什么。为了总结学习,我还是引用Canvas吧。
首先是IM,一周两节lectures,一节lec1小时,cover的内容包括:
Introduction and course overview
Aggregate economic activity
Inflation and interest rates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Short-run fluctuations overview
Keynesian model of the economy, part one two and three
Fiscal policy (in ordinary times)
Fiscal policy (in extraordinary times)
Monetary policy (in ordinary times)
Monetary policy (in extraordinary times)
Aggregate demand and supply, part one-two
Savings and capital formation
Long-run growth overview
Solow-Swan model, part one and two
International trade, part one and two
Exchange rates, part one and two
Balance of payments, part one and two
这样看过去,好像几乎所有topic都被Introductory Macroeconomics讲过,但是中阶比初级高就高在topic一样,而深度却更深。这个学期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我都顺着听下来了,但是听后我一回想,好像我听懂地只有60%左右。大学的课就是这样,一整个学期你可能都没明白一门课在讲什么,但是重要的是你能否在期末的最后关头搞懂概念然后在期末考试中翻盘。前面讲过,我这学期基本没碰tutorial,因为分配给我的tutor是一个口音极其独特的中老年印度人,坦诚来讲,他给我们上课犹如一只布谷鸟在冲我们叫,我出于寻乐,还是以一种艺术欣赏的方式听完了第一节tut,全程,在和一位同学全程微信调侃,哈哈哈什么的。最后我在Ins上把他上课的视频截了十秒,配问道:“欲练其功,必先自宫?”
对于IM的tut,在第一节课后我就再也没去过,后面他们发的答案我每个月打印一次,打印后也就是拿荧光水笔瞎涂涂,一阅而过。我本人还蛮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很简单,省时间,不牵扯任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存在谁对谁负责或谁亏欠谁,只要我自己对整学期的学习有足够的把握就行了,反正我要求又不高,就像我朋友圈里曾经写的那样:“要求不高,pass就好”,当我写下这段话后我又开始臆想:只要我平时分拿够了一半剩下的assignment或是tut就不写了岂不是很潇洒很舒服?一想到这里,我又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
不过,在第六周的时候,老师发给我们的Assignment 1还是难倒我了,两个unemployment的问题,又要计算又要做表我第一天确实自己试着做了一下,挣扎了很久后依然没有成果我就找了同学要了份领航的A1解析这才做完,对于大学生来说,assignment是一种很强烈的痛苦,但是Submit之后我们的身心却有一种无上释然的感觉。每当遇到Assignment时我都不会做,这让我感觉到自己很无能,作为一个学渣,我每次必须依靠旁门左道和小聪明来完成作业。一开始我为此有点自卑,不过后来我想,我这不都上了墨大,进了世界前十的墨大商科,不会做这些题也正常: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也正是因为这两年的经验,我脸皮开始变得越来越厚,加别人问别人题的时候丝毫不会脸红,也开始觉得失败并不可怕等等的一些人生哲理,我想,这也必将成为我人生中的一大宝贵财富,若干年后,它将显化于我肉身。
最终,我就这样和两个不认识的同学分工,写完了A1和A2,尽管成绩都是18.5/25,但是对于要求不高的我来说,这已经相当不错了。同时,我也听说,因为大学现在缺钱(经济环境不好,学生家境受负面影响,很多人开始渐渐交不起学费),而且大学又不好通过提高final exam的难度让学生挂科多交一学期学费(因为这样真的很不道德),所以只能通过提高Assignment的难度略微降低一波学生的平均分,略微提升一点挂科率。
时间在外部世界飞速掠过,一眨眼的功夫我们就来到了SWOTVAC和Exam period,由于今年的十月惊奇十一月大选舞弊,还有我的新交的女朋友J,还有风里雨里都找你的William,我这段时间可以说有点难踏实下来做学术,甚至在SWOTVAC最后一天我还去了沙滩海边和她幽会,QM2的考试前天我还在Andy家放肆地吃烧烤:羊肉串,鸡翅,鸡胗,大虾......
到了最后的关头,我看了看我笔记本上记的那些各种各样的希腊符号,看了看past exams以及suggested solutions,觉得就这么学还是有点虚的,索性三百多刀买了领航的期末班,里面她12小时帮我们串了串12周的内容。我在SWOTVAC和exam period里面每天也就看两小时的视频(没错,我效率就是这么低,而且如果你要问我这两小时学得怎么样,我也只能告诉你就那样)。买了课,我心里总会踏实点(心理作用),再加上我自己刷了刷past exam,我的自信度从30%到了60~70%。在学生生涯中,每个人应当懂得一点:就是一开始的考试,特别是第一门的首战一定不能考砸,不管它的难度如何,为什么呢?其实一场小战役本来没什么,但是它会极力打击你考后面考试的信心,让你面对后面的考试的时候心态崩掉(就像我2018年第一次考EAL SAC一样),造成火烧连营,一挫再挫。
为了首战成功,我把11月的前10天全部放在了复习IM上,完完全全地把OB和QM2抛在了脑后。到了考试当天,我们有A部分有12道选择题必做,B部分的3道题选两道题做,然后C部分的3道题选两道题做。
Section A选择题,我有的靠自己,而有的是靠千里之外的S。对于一个80分的卷子而言,每道选择题价值1.67分还是蛮高的,所以尤其对我这种求pass的选手来说,更应该分分必争。很惭愧,12道4选1的选择题里大多数我都感觉模模糊糊,只好一个个硬着头皮问S,我也希望她回我的答案大多是正确的吧~
Section B选答题,到了我自信的时刻,我没有直接去Section C读后面的难题,而是看到Section B里面的题就狂写,生怕老师因为我少写了某一词而扣我哪怕一分,所以在B里面,就算是一个1分题,我也要写3~4行甚至两段话,就算哪怕有一道一分的题不那么十拿九稳我都拿去问了S,她回了我两大段后我还要略作删减再复制粘贴回去。当我奋笔疾书在1个半小时多点时间内写完了A和B时,我发现我还有剩余1小时多写C,便掐指开始算,我现在光靠A和B是不是已经可以过了?
可人算怎比得过老师的审判,再算分也没有用,因为我也不知道前面答题的正确率。想到这里,此时的我赶紧继续往下写,结果不出所料,C部分都是拉分题,无论是考计算还是文字论述都比前面的难一个等级。我选了C的1,2问,看到了C有点难,我赶紧copy了10分的C2给S,结果,迟迟没有回音,直到考试结束了我才知道,S去吃饭了一直没看手机。
最后C的20分,我保守算只能拿个5,6分左右,后面因为有时间我可以上Google查询,翻笔记本,但是数字它就在那里,该用的公式和逻辑不会,我就是不会。就在这时,好在我脑袋灵光,在曾经一次小平老师的课堂中我听进去了一句话:“假若你一道题真的不会做了,请你写下一句话:Dear the examiners,I know I (犯了什么错误), but please accept my made-up assumption values of k=xx, m=xx, and provide me with consequential marks wherever available, thank you!” 我照做,把k和m都编了一个相对(至少我认为)合理的价值,把它们一一套进公式,就这样,好歹我把每个题都解出来了,不知道后面那道判断increase或者decrease对不对,不过我想如果被我猜对了那题还是要给我起码2/3的分的。(没错,作为一枚学渣,在特定关头就是这么卑微,不过只要过了成功了,我就是一条好汉!)
C的最后一题,大多我都不会,可是靠我东拉西凑,从Google先找到关键词的定义copypaste再加修改,之后读一读题,硬把两个概念做连接,再扯一扯我脑中想到的二战后的德国superinflation的例子,说那时候的超快膨胀对社会的糟糕影响,以及为什么我们要研究那两个关键词的课题:用来防止superinflation的发生。一通忽悠,写了一大段,对于这题我并没有太高期望,给1分也行!
......
那天的晚饭是嘴哥来我家一起吃的,摆了一桌子菜,具体吃的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可我只记得我坐在那儿没有什么胃口,那时的我眼睛几乎眯成了一条线,奋战了三个半小时的我只想睡觉,然后放松一天再继续复习QM2。餐桌的前面电视里放着永远正能量的新闻,这是我爸这过去30多年来最喜欢干的事之一,在吃着一桌饭菜的同时看新闻联播里面报道中国的好人好事和国际新闻。
就这样,我的第一门IM就这么结束了。结束后,我没有一点念想,因为,我在这门课上没有交到新朋友,至少,就算我走在街上时看到我的队友也根本不知道他/她是谁,而我们的微信友谊也仅仅停留在互相看了朋友圈却不点赞。
百度搜索 大二年华 天涯 或 大二年华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