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古刹钟声起
百度搜索 墨舞萧萧风轻语 天涯 或 墨舞萧萧风轻语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刹钟声起少林寺是当今天下六大门派之一,传承千年,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佛家祖庭”,因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又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孝文帝元宏为安顿来朝传授小乘佛教的天竺僧人跋陀,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永平元年,天竺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到少林寺开辟译场,在少林寺西台舍利塔设立翻经堂翻译经书。之后,慧光在少林寺弘扬《四分律》等师说,经多代发展,后世最终形成四分律宗。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释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他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传法于慧可,从此禅学在少林寺落迹流传。
前朝初年,军阀割据,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少林慨然出山,十三棍僧走出禅院,投效沙场,辕州一战,十三棍僧深入敌营,万军丛中生擒敌军大将王仁则,威震天下,奠定前朝三百年基业,前朝太宗登基,对少**僧大加封赏,赐少林寺田地四十顷,水碾一具,十三棍僧俱受封赏,住持昙宗更是封为大将军。
太祖皇帝建立本朝基业时少林僧众也多有出力,大禅师月空本是少林俗家弟子,天资不凡,得帝师一脉垂青,传以纵横之术,随军南征北战,运筹决胜,功成身退,重回少林,建国后,太祖封月空为明心开悟济世大德禅师,受国师之礼,少林十里以内王侯下马,赐少林纯金匾额,御笔亲书“天下第一祖庭”。
自此,少林不管是在民间还是朝廷都有着崇高的地位,只要是少林出来的和尚,便是最末流的火头僧走在江湖中也会受三分香火情。
少**学更是被誉为天下正宗,二十多年前威名敢与日月平齐的四大高手联袂上少林拜山,世人皆以为此番少林将要从青云之巅坠落,在四个毛头小子身上折了数百年威名,不想却出来了一个闭关十几年的老和尚,竟然精通三十八门少林绝技,易筋经心法更是练到大圆满。
那一战胜负除了当事几人外人无从得知,但是人们所知的便是那老和尚出关后,那四个风华绝代的少年都退下了少室山。
关于这一战世人争议颇多,有人说那老和尚大悟武功已臻至化境,以一己之力击败当世最顶尖的四个少年天才,四人颜面无存,狼狈而去;也有人反驳,说那四个少年是当世最为桀骜的人物,彼此之间是知交又是对手,心中都有着一往无前的无敌信念,以他们的脾性怎会联手,那老和尚痴长了他们几十岁,便是一对一胜了那几个少年也不足为奇,要是胜不了才是砸了少林的招牌呢。
但是无论怎么说,还是少林胜了!
在少室山茂密的丛林之中,隐隐可见红墙碧瓦、可闻晨钟暮鼓,木鱼声声,佛号悠扬,整个寺院古色古香,古砖古瓦古树,一景一物饱经风霜,每一座屋宇都显得苍老高深,蕴含深广,没有一点衰败气象。飞梁画栋层层叠叠,这些木质建筑不用一枚铁钉,全靠各梁柱齿交沟含,互为抵御,稳稳妥妥地把一座建筑支撑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藏经楼,向来是天下习武之人向往的圣地,里面不止藏经无数,更有天下精妙武学,少林为天下武学正宗也正是由此而来,藏经楼中更有一部《易筋经》被奉为天下武学经典,据传为达摩祖师所创,是为天下武学的“源”,传闻只要修成《易筋经》,天下武学皆可水到渠成,融会贯通,当年人魔博学百家,自创《逍遥游》,就是想反其道而行之,以百川之流反溯其“源”,逆推出《易筋经》,且不说结果如何,单是这份气魄就能让天下武夫钦佩不已,人人皆知,溯流而上比顺流而下更难了百倍,何况还是逆推出这种精妙万分的武学,这已经不是要比肩达摩祖师,而是要超越达摩祖师了。
少林寺分为一院四堂,分别为达摩院、般若堂、罗汉堂、戒律堂、知客堂,前任的达摩院首座正是当年阻拦四大高手的大悟禅师,在塔林扫塔多年,当年昙花一现之后再不曾出过塔林,武功高深到何等地步,世人已经无法揣测,只是觉得这位老禅师如果还活着,肯定是精通少林七十二绝技的绝世高手了,毕竟二十多年前就已经精通三十八门绝技,艰深无比的《易筋经》也已经练到了大圆满。
这次少林大会是数十年一遇的盛会,似少林这种武林中头一等的宗门,一般不会轻易召开大会,上一次少林大会还是人魔搅乱江湖的时候,少林号召天下英雄除魔卫道,声势阵仗丝毫不输于这次武林大会,因为人魔叫做龙若辰,所以那次的少林大会又叫做“屠龙大会”。
说来也是巧,上次少林大会是为了对付人魔,而二十多年后人魔的徒弟萧墨再次将江湖搅得不可安生,逼得少林再次召集天下英雄商讨对策。
也是天公不作美,五月初三夜里开始,天河似决了堤一般,大雨滂沱,一直下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两夜以来大雨一直没有停歇过,便是雨势稍有变小,也不过个把时辰的功夫,还不等众人将心放下,雨势又大了起来,伴随着雷鸣闪电,狂风呼啸,仿佛天塌地陷一般。
登封城内平地水深都已经没过了脚踝,城外的颍河已经涨水,连日的大雨引发了山洪,本来清澈见底的河水此时已经浑浊不堪,浑黄的水像是猛兽的舌头,贪婪地舔舐着两岸,似乎要将一切都吞没。
这么大的雨可以说是数十年难得一见,天灰蒙蒙的,雨点打在身上跟针扎一般疼,不时伴着电闪雷鸣,不知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
往年若是遇见这么大的雨,最为发愁的当然要数普通百姓了,家境殷实的倒还罢了,穷苦些的,三两日出不了门,家中没柴没米一家老小便吃不上饭,屋里更是漏得比露天强不了多少。
但是今年不同,最为犯愁的却是大大小小的武林中人,少林大会在即,这老天却像是故意与他们作对,这么大的雨别说上山了,就是出门都难。
更为落魄的还要数那些住处没着落的,这两天几乎是泡在了水里,狼狈的跟落水狗一样,有不少人因此染病,大量没住处的人在大雨来临前就收拾东西离开了登封,另找住处,热闹虽好看,但哪里比得上小命重要。大雨下到五月初四,见雨势丝毫没有减小的样子,那些没住处的人咒天骂地,他们可不想淹死在城里,陆陆续续走了十之七八,登封城的街道空了下来,等到五月初五,除了少数几个不怕死的,或许也确实和萧墨有不死不休的深仇大恨,几乎没有流落街头的武林人士了,后世编撰武林秘史的人也不由得写道,这一场大雨为萧墨的少林之行帮了不少忙。
萧墨已经两天没有见到凤舞的人影了,问了汀兰轩的下人,也都说没看见,他也捉摸不透凤舞到底去哪里了,只能猜到她大致去做什么,按理说她这会儿应该陪在自己身边,然后死缠烂打跟自己一起上少林才对,如今却杳无音信,这样一来自己想好的好几种托词都没了用武之地。
不过对于凤舞的安危,萧墨还是不太担心的,不管是武功还是智计,凤舞丝毫不弱于他,她行走江湖这么多年都不曾出事,没理由这么随随便便就着了别人的道,她不见的这几天一定是为自己寻求破死局的方法去了。
真是个傻瓜,自己哪里值得她做这么多,而且这是个死局啊,哪有这么容易破解,整个江湖都要自己死,她即使是帝师,又能力挽狂澜、改变局面么?
难啊!
雨这么大,也不知道凤舞在哪儿落脚,有没有栖身之所,可别染了风寒才是。
天已经渐渐亮了,已经是五月初五了,是生是死便看今天了,这一年来所有的是非曲直都将在今天有个了断,虽然萧墨打心底里觉得所谓的是非早被这群道貌岸然的江湖人扭曲得不像话。
萧墨依旧身穿一身黑色缎子里衣,外罩着一件轻如蝉翼的墨色长衫,头上簪着一支寻常品相的碧玉发簪,脚蹬步云履,浑身上下简简单单的装束,没有一件饰物,与他还是长安王时那一身华贵奢靡的打扮大相径庭,反倒多了几许返璞归真的味道来。
天蒙蒙亮,他斜背着一方紫檀木剑匣,独自撑着伞朝少室山走去,没有对任何人说。
幸这江湖我来过,百年之后管他谁还记得。
慕雪和范澹雅两人并肩站在门口,一大一小两个人目送那少年消失在磅礴大雨之中。
“师傅一定会回来的,是吧?”像是在问范澹雅,又是非常笃定的语气。
“我们本是夜间行路人,初识长安,才见光明,这世道,不应该少了他这样的人!”范澹雅难得说出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百度搜索 墨舞萧萧风轻语 天涯 或 墨舞萧萧风轻语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