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南州安乐侯 天涯 或 南州安乐侯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浑浑噩噩之间,李怜成感觉自己的身体在空中飘浮,四处茫茫烟尘,什么都看不见。突然,远处飞来一只大鸟,飘飘忽忽地冲自己的方向滑翔。
等到大鸟临近,在离李怜成眼前三尺处伏低,李怜成才发现这是一只鹤。
“李怜成!你准备好没有?”
李怜成仿佛间好像听到有什么人在对自己说话,于是扭头四处张望。
四周没有一个人,难道这是仙鹤?
“我问你准备好了没有?”仙鹤又开口了,它的眼神分明正盯着自己,李怜成被盯得有点发毛。
果然是这只仙鹤,李怜成试探着问道:“准备好什么?”
“准备好见你父亲!”
“我父亲不是早已过世了吗?”李怜成不解。
仙鹤沉默不语,只摇了摇头。
“难道我父亲没有死?”李怜成好似明白了什么。
仙鹤又沉默许久,只是转头扑翅,再次腾空。
“喂!仙鹤,快回答我呀!我父亲是不是没有死?”李怜成急切地询问。
但是仙鹤已经飞远,不会给他任何答案了。
……
突然,眼前的一切不见了,传来戒尺敲打与先生愤怒的声音:“李怜成!起来!给我背诵神海史记第一章!”
李怜成揉了揉睡眼,原来是自己在课堂上睡着了,又做了那个莫名奇怪的梦。
这几天,李怜成总是发梦,每次都能在梦中见到那只会说话的仙鹤。
“可能是自己太思念父亲了吧。”李怜成想。
这次在竟然在课上睡着了,难怪先生会生气。
李怜成站了起来,全班都在准备着看他的笑话。
只见李怜成稍微清了清嗓子,道:“夏王开土,西海威服,布德五州,曰南州、东州、中州、西州……”
一字一顿,倒背如流,大家顿时收敛了嘲笑的表情,所有人都被李怜成惊人的记忆力震惊了。
“够了够了,停下。”先生见他背得熟练,便挠着自己的秃顶,无话可说。先生转头又看见李忆坐在一旁打盹,便抄起戒尺拍在他的头上:“书经又背不熟,还学人家上班走神!我打!”
李忆摸着头,回过头愤恨地瞪了李怜成一眼,李怜成连忙避开了视线。
虽然说李忆和李怜成是堂兄弟,但由于父亲早逝,李怜成常年住在李忆的父亲李施家中,算是寄人篱下。
所以李怜成年长长李忆一岁,但是李怜成更像是李忆的弟弟,李忆提出的任何要求,不管是抄功课还是帮忙打架,通通无条件答应。因为李怜成功课好,又比李忆高一截,脾气又温顺,算是个极好用的跟班。
“成哥,这次的两篇文章就拜托你了,题目都在书包里。“放学后,李忆把书袋挂在李怜成的头上,准备一溜烟跑了去玩耍。
“两篇?这次先生不是就布置了一篇吗?”
“还有一篇是我兄弟的。“李忆勾着旁边另一个小毛孩的肩膀,得意地说:“这位就是我昨天结交的兄弟何兴,我总不能对兄弟不够仗义吧。”
这个何兴是新转来的学生,东关东公学是两大家族李陈两姓联办的学校,这个姓何的听说是陈家的表亲,现在是李忆的朋友,他无法推辞。
但是他可以在作文里夹杂一些私货,比如“蛮王慕礼而不尊圣,如人粉面金钗而秃,皆伪也。”
这样,谢顶的先生就总是会找一些借口把李忆用戒尺打上一顿,而李忆根本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每当这时,李怜成就会偷偷躲在什么地方看,嗯,还挺开心的。
在晚饭桌上,等所有人饮食完毕。伯父做了个挥手的手势,家人和仆从们纷纷退下,李怜成知道伯父对自己有话要说。
伯父开口便问:“成儿,你在为伯家已经住了十年之久了,对吧?”
“没错。侄儿从五岁起便承蒙伯父养育,如今小儿已经十五岁了。”
伯父道:“十五岁怎么说已经是半个大人了,想过以后的打算吗?”
“当然是考科考,当官,经世为民,造福……”李怜成脱口而出。
虽然五岁就已经与父母别离,但李怜成永远记得,父母一向鼓励自己科考读书。
当然,李怜成也不负父母的期望,不光是东关镇,在整个葵县,他的成绩也能排个前三名。
“科考?”伯父连忙打断,他一脸惊讶地说:“不会吧?”
十前之前,东州发生叛乱,天子降罪,每家只能出一个人考加科举。
“这……难道堂弟去考?”李怜成试探地问道。
“他可是我们李家的长房长子!你读了这么多圣贤书,应该懂得长子为尊道理。”伯父苦口婆心地说:“长子要承担一个家族的兴亡,如果长子没有功名……”
伯父想说的是,如果长子地位低下,整个家族就会被人瞧不起,这是李怜成无法反驳的道理。
“这……可是……”
“可是什么?”
“可是伯父,以堂哥的经学水平之低……即使让他去考,也考不上。”李怜成说得没错,李忆今年十四岁,但是水平还不如刚开蒙的七岁小童。
如果他真去考,到了放榜那天,李家上下二十几口人可能都没脸见人了。
“你这孩子,怎么……”伯父皱眉,四下张望了一回,确认了李忆和伯母不在后,说:“我儿我还不了解?他机灵得很,只是没有用功罢了。”
李怜成对此不置可否。
伯父又顿了顿嗓子,说:“既然话说到这里,我也就直说了吧。今天我找你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这个。明年恩科的会试就在下个月,伯父我拜托你去替我儿,也就是你弟,啊,不对,是为我们李家拿个举人功名回来。”
李怜成没想到伯父竟然得寸进尺,便说:“堂弟不是机灵么,就让他用功考去,何需侄儿替考,我告辞了。”
伯父伸手按住了李怜成的肩膀:“哈哈,成儿,别这样。”
伯父没想到李怜成平时挺好说话的,真到了关键时刻,还有点倔。
李怜成闭嘴不接话。
“呐,我早知道你心有不甘。”伯父从怀里掏了厚厚一叠纸,摆在桌上,上面都写着一千两字样,还盖着东关票号的印章,是银票,“喏,你爹去世的时候,还留下十万两银钱,伯父帮你保管着呢,这里是五万两,是这次举人试的酬金。下回中了进士,我再给你另外五万两。”
伯父的意思是让李怜成拿了这笔钱,安心买个商行,一两艘商船,往来做个小生意度日。
印象之中,李怜成亲眼见到最大面值的钱还是表哥李忆今年的压岁钱,足足有一百两,他大手大脚,请吃请玩花了一个月,才把钱花光。现在看着银票,李怜成吞了吞唾沫,道:“可是……”
伯父打断道:“你已经十五岁了,是成人了。要当官吧天子不开恩,进学无门,要卖力吧你又四肢无力,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你不去替考,你是想流落街头讨饭呢?还是指望伯父养你一辈子?”
见李怜成依旧沉默,伯父又开口道:“等你到二十岁上下,伯父给你说亲,东关镇的人家,哪个我说不来?”
李怜成有点被说动了,不过仍然有一丝顾虑:“我听说顶替考试,是流放之刑。”
“不惧不惧,你和李忆虽然只是堂兄弟,但长相更似亲兄弟一般。只要那天李忆不出门,这事就查不出来。”伯父拍了拍李怜成的肩膀,笑着说,“你放一万个心。这关系到我们李家的功名,忆儿和我都是知轻重的人,不会有错的。”
李怜成问道:“伯父此言可当真?”
“当真当真!我作为长辈,难道还骗你不成?”伯父连连答应道。
李怜成看着银票咽了咽口水,既然自己科举无门,那么得了十万两银子,也强过镇里大多数人,一辈子可以过上不错的日子,便打定了主意,就依伯父安排的行事。
“怎么样?”伯父满脸期待地望着李怜成。
“侄儿知道了,这回必拿这个功名回来。”
“好!”伯父欣慰地朗声说道:“这才是我们李家的好子弟!”
“不过伯父,你确定这事不会败露吗?”
“放心吧,你上街打听打听,我东关李某人,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一边说着,伯父一边把钱收了起来,一边抽出一张一千两的银票塞在李怜成的手心里。
“这,不是都给我吗?”
“诶,这一千两你先拿着花。其它的我先收起来。放榜那天再给你。”伯父边说边匆匆离去。
百度搜索 南州安乐侯 天涯 或 南州安乐侯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