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诗文天下
百度搜索 山海历图志之大唐黄楼梦 天涯 或 山海历图志之大唐黄楼梦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玄宗继续往后看:正文
白以为:赋者,古诗之流。辞欲壮丽,义归博远。不然,何以光赞盛美,感天动神?而相如子云竞夸辞赋,历代以为文雄,莫敢诋讦。臣谓语其略,窃或褊其用心。《子虚》所言,楚国不过千里,梦泽居其太半,而齐徒吞若八九,三农及禽兽无息肩之地,非诸侯禁淫述职之义也。《上林》云:左苍梧,右西极者,其实地周袤才经数百。《长杨》夸胡,设网为周,放糜鹿基中,以博攫充乐。《羽猎》于灵台之囿,围经百里而开殿门。当时以为穷壮极丽,迨今观之,何龌龊之甚也!但王者以四海为家,万姓为子,则天下之山林禽兽,岂与众庶异之?
而臣以为不能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平文论苑之小,窃为微臣之不取也。今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以孟冬十月大猎于秦,亦将曜威讲武,扫天荡野,岂淫荒侈靡,非三驱之意耶?臣白作颂,折中厥美。其辞曰:
粤若皇唐之契天地而袭气母兮,粲五叶之葳蕤。惟开元廓海宇而运斗极兮,总六圣之光熙。诞金德之淳精兮,漱玉露之华滋。文章森乎七曜兮,制作参乎两仪,括众妙而为师。明无幽而不烛兮,泽无远而不施。慕往昔之三驱兮,须生杀于四时。若乃严冬惨切,寒气凛冽,不周来风,玄冥掌雪。木脱叶,草解节,土囊烟阴,火井冰闭。是月也,天子处乎玄堂之中,餐八水兮休百工,考王制兮遵《国风》。乐农人之闲隙兮,困校猎而讲戎。
乃使神兵出于九阙,天仗罗于四野。征水衡与林虞,辨土物之众寡。千骑扫,万里雷奔。梢扶桑而拂火云兮,刮月窟而搜塞门。赫壮观于今古,摇荡于乾坤。此其大略也。而内以中华为天心,外以穷发为海口 。豁咽喉以洞开,吞荒裔以尽取。大章按步以来往,夸父振策而奔走。足迹乎日月之所通,囊括乎阴阳之未有。君王于是撞鸿钟,发銮音,出凤阙,开宸襟,驾玉辂之飞龙,历神州之层岑。游五柞兮瞰三危,挟细柳兮过上林。攒高牙以总总兮,驻华盖之森森。于是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昆仓叱兮可倒,宇宙噫兮增雄。
河汉为之却流,川岳为之生风。羽旄扬兮九天绛,猎火燃兮千山红。乃召蚩尤之徒,聚长戟,罗广泽,河雨师走风伯。棱威耀乎雷霆,赫震于蛮貊。陋梁都之体制,鄙灵囿之规格。而南以衡霍作襟,北以岱常作祛。夹东海而为堑兮,拖西冥而流渠。麾九州之珍禽兮,回千群以坌入;联八荒之奇兽兮,屯万族而来居。云罗高,天网密布。罘绵原,峭格掩路。蠛蠓过而犹碍,螟飞而不度。彼层霄与殊榛,罕翔鸟与伏兔。从营合技,弥峦被岗。金戈森行,洗晴野之寒霜。虹旗电掣,卷长空之飞雪。吴骖走练,宛马蝶血。萦众山之联绵,隔远水之明灭。使五丁摧峰,一夫拔木。下整高颓,深平险谷。椿栝,开林丛。呷呷,尽奔突于场中。而田强古冶之畴,乌获中黄之党,越峥嵘,猎莽仓。喑呼哮阚,风旋电往。脱文豹之皮,抵玄熊之掌。批狻手猱,挟三挈两。既徒搏以角力,又挥锋而争先。行号以鹗睨兮,气赫火而敌烟。拳封,引巨。
枭羊应叱以毙踣,亡精而坠巅。或碎脑以折脊,或髓以飞涎。穷遐荒,荡林薮,扼土,殪天狗。脱角犀项,探牙象口。扫封狐于千里,捩雄虺之九首。咋腾蛇而仰吞,拖奔以却走。君王于是蛾通天,靡星旃,奔雷车,挥电鞭,观壮士之效获,顾三军而欣然。曰:夫何神狭鬼栗之骇人也!又命建夔鼓,励武卒。虽躏跞之已多,犹拗怒而未歇。集赤羽兮照,张乌号兮满月。戎车以陆离,彀骑煌煌而奋发。鹰犬之所腾捷,飞走之所蹉蹶。攫鹰之咆哮,蹂豺貉以挂格。膏锋染锷,填岩掩窟。观殊材举逸辟,尚挥霍以出没。别有白飞骏,穷奇。牙若错剑,如丛竿。口吞殳铤,目极枪橹。
碎琅弧,攫玉弩,射猛彘,透奔虎。金镞一发,旁叠四五。虽凿齿磨牙而致伉,谁谓南山白额之足睹?总八校,搜四隅,驰专诸,走都卢。乔林,撇绝壁,抄猢,揽貊。囚于峻崖,顿彀于穹石。养由发箭,奇肱飞车,巧聒更嬴,妙兼且。坠于青云,落鸿雁于紫虚。捎鸹,漂鸬,弹发卢与神居。斩飞鹏于日域,摧大凤于天。龙伯钓其灵鳌,任公获其巨鱼。穷造化之谲诡,何神怪之有馀?所以喷血流川,飞毛洒雪,状若乎高天雨兽,上坠于大荒;又似乎积禽为山,下崩于林穴。阳乌沮色于朝日,阴兔丧精于明月。
思腾装上猎于太清,所恨穹吴于路绝。而忽也莫不海晏天空,万方来同。虽秦皇与汉武兮,复何足以争雄!俄而君王茫然改容,愀然有失,于安思危,防险戒逸,斯驰骋以狂发,非至理之弘术。且夫人君以端拱为尊,玄妙为宝。暴殄天物,是谓不道。乃命去三面之网,示六合之仁。已杀者皆其犯命,未伤者全其天真。虽剪毛而不献,岂割鲜以悴轮。解凤皇与兮,旋驺虞与麒麟。获天宝于陈仓,载非熊于渭滨。于是享猎徒,封劳苦。轩行庖,骑酌酤。韬兵戈,火网罟。然后登九霄之台,宴八之圃。开日月之扃,辟生灵之户。圣人作而万物睹,览敖与狩岐,何宣成之足数?哂穆王之荒诞,歌白云之西母。
曷若饮人以淡泊之味,醉时以淳和之觞,鼓之以雷霆,舞之以阴阳。虞乎神明,狃于道德。张无外以为,琢大朴以为。顿天网以掩之,猎贤俊以御极。若此之狩,罔有不克。使天人宴安,草木蕃植。六宫斥其珠玉,百姓乐于耕织。寝郑卫之声,却靡曼之色。天老掌图,风后侍侧。是三阶砥平,而皇猷允塞。岂比夫《子虚》、《上林》、《长扬》 《羽猎》,计麋鹿之多少,夸苑囿之大小哉!方将延荣光于后昆,轶玄风于邃古,拥嘉瑞,臻元符,登封于太山,篆德于社首。岂与乎七十二帝同条而共贯哉?君王于是回霓旌,反銮舆。访广成于至道,问大块之幽居。使罔象掇玄珠于赤水,天下不知其所如也。
看毕。唐玄宗滔滔不绝地赞叹此文的好处所在。玄宗有道:“李太白当之不愧为诗仙之称也。此《大猎赋》真乃古今之绝世奇文。”
除了李白的《大猎赋》。杜甫的《望岳》三首也是好个绝妙天伦美越化,独度欲扬遥于飞。
其一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其二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其三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玄宗道:“诗圣杜子美受之无愧矣!”杜甫自从上回的群贤会,被称为“诗圣”成名后。此次的这首《望岳》便更令人骇目惊心,无法自拔。以杜甫的回往所记,可不像李白那样显目不凡。李白出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李白的出生本来就是个奇迹。以李白的从叔李阳冰的《草堂集》记载:“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又得后世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所传:“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
所以,不难知道是李父李客回到蜀中先给自己恢复了李姓后才给后来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可为什么本身就姓李又恢复李姓呢?原来,前事是这样的。且听我细细道来,方知是何缘故?李白与李唐诸王乃是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乃李元吉的后代。当年玄武门之变后,因为被灭族而搬至西域,改姓为李子。
据《旧唐书》记载,到李客这代才为任城尉。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阵痛难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一梦境得来的。其实李白这名字跟梦境半点关系关联也没有的,本来就是人说人传的。
其然,是另外一个原因。因为李白七岁时才得名字的。相传,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以前李白因是李客第十二个儿子,所以叫木子十二,十二郎。李白的父母亲就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父亲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而李白是个绝顶聪明,又敏而好学之人。中宗神龙元年李白五岁,便发蒙读书始于是年。睿宗景云元年李白十岁,就攻读《诗》、《书》及诸子百家。开元三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开元六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等地,之后之事欲后再讲。
比起李白,杜甫虽没李白如此奇迹般的神化长庚转世,也可没李白那等高尚的才学,但杜甫也是个八斗之才。李白的恃才傲物,杜甫的谦谦君子,二人相比杜甫更平易近人了些。有一首诗谣是这样写的:浪漫谪仙李青莲,实在诗圣杜少陵。并称李唐大李杜,万篇诗文皆人传。杜甫为先天元年降生于河南巩县南瑶湾村。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乃是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后人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竟说到李杜仙圣,王维故也是一位满腹经纶的人才。上回的群贤会上凭两篇文章赢得了“诗佛”这称号。
一篇为《山水论》: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此是诀也。
山高云塞,石壁泉塞,道路人塞。石看三面,路看两头,树看顶头,水看风脚。此是法也。
凡画山水,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通者川。两山夹道者名为壑也,两山夹水名为涧也,似岭而高者名为陵也,极目而平者名为坂也。依此者粗知之仿佛也。
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慢,不多不少,要分远近。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断岸坂堤,小桥小置。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水断处则烟树,水阔处则征帆,林密处居舍。临岩古木,根断而缠藤;临流石岸,欹奇而水痕。
凡画林木,远者疏平,近者高密,有叶者枝嫩柔,无叶者枝硬劲。松皮如鳞,柏皮缠身。生土上者根长而茎直,生石上者拳曲而伶仃。古木节多而半死,寒林扶疏而萧森。
有雨不分天地,不辨东西。有风无雨,只看树枝。有雨无风,树头低压,行人伞笠,渔父蓑衣。雨霁则云收天碧,薄雾霏微,山添翠润,日近斜晖。
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晚景则山衔红日,帆卷江渚,路行人急,半掩柴扉。
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清。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凡画山水,须按四时。或曰烟笼雾锁,或曰楚岫云归,或曰秋天晓霁,或曰古冢断碑,或曰洞庭春色,或曰路荒人迷。如此之类,谓之画题。
山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山籍树而为衣,树籍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山之精神。能如此者,可谓名手之画山水也。
另一篇为《山水诀》: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初铺水际,忌为浮泛之山;次布路歧,莫作连绵之道。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回抱处僧舍可安,水陆边人家可置。村庄著数树以成林枝须抱体;山崖合一水而瀑泻,泉不乱流。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泛舟楫之桥梁,且宜高耸;著渔人之钓艇,低乃无妨。悬崖险峻之间,好安怪木;峭壁巉岩之通途。远岫与云容交接,遥天共水色交光。山钩锁处,沿流最出其中;路接危时,栈道可安于此。平地楼台,偏宜高柳人家;名山寺观,雅称奇杉衬楼阁。远景烟笼,深岩云锁。酒旗则当路高悬,客帆宜遇水低挂。远山须要低排,近树惟宜拔迸。手亲笔砚之馀,有时游戏三昧。岁月遥永,颇探幽微。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
塔顶参天,不须见殿,似有似无,或上或下。芳堆土埠,半露檐廒;草舍芦亭,略呈樯柠。山分八面,石有三方。闲云切忌芝草样,人物不过一寸许,松柏上现二尺长。
其两篇文章让玄宗好个惊喜交集。惊的是王维实在是个人才,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喜的是王摩诘若能为大唐所用,岂不是朕之大幸?
且看这次,王维的一副画上之诗震撼全场。其画妙手丹青,但见是一座山而耸立,一片油绿的竹林,一条清澈的小溪,有两个正要回家正在欢笑的洗衣服的姑娘,还有在莲叶渔夫划着渔船,几只灵禽,一轮明月。画的是栩栩如生,神来之笔。其诗乃《山居秋暝》更是文笔极佳,笔下生辉,字字珠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看!写的真妙。玄宗称赞不已,有道:“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呀!”
若道这王维,那是百年难见的旷世奇才,精通佛学,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
闲话少提。紧见着是“诗狂”贺知章的诗作:
《望人家桃李花》
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
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曾被誉为“诗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万岁楼》: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
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
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诗雄”岑参的《暮秋山行》: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诗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星”孟浩然的《初秋》: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诗英”高适的《秋日作》:
端居值秋节,此日更愁辛。寂寞无一事,蒿莱通四邻。
闭门生白发,回首忆青春。岁月不相待,交游随众人。
云霄何处托,愚直有谁亲。举酒聊自劝,穷通信尔身。
“诗相”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
(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其二)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其三)
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其五)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其六)
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其八)
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
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
夜分起踯躅,时逝曷淹留。
(其九)
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其十)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
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其十一)
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
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
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
(其十二)
闭门迹群化,凭林结所思。
啸叹此寒木,畴昔乃芳蕤。
朝阳凤安在,日暮蝉独悲。
浩思极中夜,深嗟欲待谁。
所怀诚已矣,既往不可追。
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
胡越方杳杳,车马何迟迟。
天壤一何异,幽嘿卧帘帷。
“诗伯”戴叔伦的《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由于大唐的诗家文人众多,平常有些不鸣则已的蛟蛇麻雀,居然会是一鸣惊人的鳞龙凤凰。据后人记载,大唐前、中、后三期共有两千五百三十六位诗人、文人。单单唐玄宗时期就有几百多文人墨客了。
诗文一赛两星期,书画尽是一月天。春芳轩上怡心悦,秋思斋前待暗明。
各大书画家的书画纷纷鉴赏而来,即有这颜真卿的《劝学诗》、张旭的《古诗四帖》、吴道子的《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图》、杨庭光的《长寿菩萨像》王维的《江干雪霁图》、曹霸的《九马图》、陈闳的《八公图》、梁令瓒的《五星及二十宿神形图卷》、张萱的《捣练图》、韦无黍的《八十七神仙图》等数不胜数,不计其数的书画家献上了作品。无所其赞得千万,不可思议大吃惊。
只见诗词歌赋,书画文章一赛已告完成。间接的是儒,道,佛,九流之家的一赛。
先道为始。论道为先......
各大道观的德高望重的道长相继陆续的前往圆玄观的太妙楼前向而坐。这圆玄观以唐太宗建天一园以来,乃天下第一观。若想入这圆玄观必须是由每次的群贤会上以示道行才方可而进的。
唐玄宗凌驾圆玄观,向前太妙楼,坐之众人叩拜。却当下,唐玄宗的题由戴道之而代出之。
戴道之出的第一道题乃是:“何为道?”别小看此题,看似容易,答之尽难。
道长们纷纷答道。有的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循环往复,周行而不殆,则是道也。”另有的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乃道矣。”又有的则道:“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为道如此也。”再有的则道:“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真之道矣。”各各道长说法不一,说得是头头玄机,道道有理。
戴道之方道:“你们说得都没错!道乃过程,道乃本原,道乃规律,道乃法则。”说着,戴道之作揖又道:“道之有一问题想请教各位师傅,不知各位师傅可否作答?”
但见各道长皆道:“但说无妨!”戴道之道:“此观名‘圆玄’为何意啊?”竟当下,立即便难倒了在场所有道长。说起这“圆玄”二字,乃是当年唐玄宗命得道已成地仙的逸尘居士、闲风道长,清竹师太三人起的观名,大有玄机在内,若道行不高,道性不深,道法不不厚,道念不强,慧根不固之人,是绝对参悟不透的。
忽见一位年纪轻轻,长相骏雅的道长一发狂笑,众人甚感奇怪,匪夷所思。戴道之猜想:“这人倒是有趣,难道他已知道了?”戴道之嫣然含笑地问道:“道兄为何发笑!难不成已经有了答案?”
那道长大喜道:“圆天道,变化玄,圆玄圆玄无太极,顿悟人生虚空理,皆有定数造化功。”戴道之听后也大笑不止了起来说道:“原来高人在这!”
百度搜索 山海历图志之大唐黄楼梦 天涯 或 山海历图志之大唐黄楼梦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