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山海历图志之大唐黄楼梦 天涯 山海历图志之大唐黄楼梦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又至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刚过完十五不久,谢夫人季弗不知因何缘故,忽然之间一命呜呼。谢老太爷寻遍天下验尸官查询谢夫人季弗的死因,皆是同一结果,谢夫人是因长期操劳过度而导致了死亡。谢老太爷悲痛欲绝,先后死了两位一生挚爱,无法忍受心中的伤痛。因此,谢老太爷怨天尤地,每日哀叹为何老天如此不公,非要夺取他那两位至亲至爱之人,谢老太爷实不为明,而在久而久之当中,谢老太爷因过于思念他的两位夫人,相思成疾,便得有了严重的郁思症,无法医治。
太宗李世民见谢老太爷尽把自己已经折磨成了人鬼不是,深感痛悲,甚是为他忧心,对此太宗李世民命人遍地着寻着天下之间最好的名医来医治他的心病,可这心病还须心药医,试问这天下何处去寻这心药,又何处治这心病,还能有得医治吗?
都说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话几乎是真的。在毫州城内,有一位名叫高晓由的女神医,传闻她曾医治活了七天已死之人。太宗李世民听说此人之后,并亲自出马,立即动身,微服出访而来,未曾晓得这民间果真是有此奇人,一路皆有关于她的事迹,是数不胜数,即便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传奇故事,也未见得她的一件济世救人的事情一番精彩。但这位高姑娘自为清高,虽然医术固然高明,也只是除了疑难杂症以外仅此而已,其他普普通通的病症向来是一概置之不理,在对于高难度的病症她才闻之所兴。
若说高姑娘是一名大夫,陌生人恐怕第一眼与她相见的时候,绝可非信她确实就是一名大夫。因为她在医治病人之时,从来是忽略这“望闻问切”四诊,所以没人能了却她是不是一名大夫,但她的医术的确是高明一等,更是年轻有为,不过碧玉年华。高姑娘在任何病人面前,只需很平常的看病人一眼,便能断定了他的病因,或者病情的地步,立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这世间既有如此深造的医术,恐怕这高姑娘并非是凡俗之辈,也只有高姑娘一人可称“神医”二字,所名不虚了。
毫州这地方说大不大,但想寻到高姑娘,岂非是件易事,还得看缘分来尚做决定。高姑娘看病平昔只看人,素来是难求于她的,也未常见得她踪影,所以若想见她一面,多则几十春秋,也是个未知数。太宗李世民在毫州城内逗留了数日,未曾见到那位传说中的高晓由姑娘,但也算是有了些收获了,只要能找到那小乞丐人参,必定能见到那位高姑娘,说不定高姑娘还会答应所请之求于相助。可小乞丐人参向来是神秘兮兮,上何处方能寻着呢。
俗话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万事若怀有一颗仁爱之心,成事可余。太宗李世民似乎是诚心,感动了上苍,不仅是找到了小乞丐人参,而且还救了小乞丐人参的命。若不然,那小乞丐人参早已是被妖魔食去,命丧黄泉路了,太宗李世民乃是真龙天子,而且在他身边的秦琼、尉迟恭又是门神,自然是妖魔鬼怪半毫也伤不得的,只须一喊,便可吓得那些成妖成精的怪物,连慌而逃。因此,小乞丐人参感激不尽,小乞丐人参似乎是一个已修得成仙的小妖精,太宗李世民此来寻他之目的,既是一清二楚,太宗李世民半句还未出声,他却一一道出,为了报答太宗的救命之恩,小乞丐人参唤出了高姑娘,高姑娘方也答应随着太宗李世民前去一救谢老太爷。
高姑娘果然是医术高超,不出于半个月间,既能将谢老太爷的郁思症给医治好了,太宗李世民大喜,谢老太爷终于心结已开,恢复了正常。而谢老太爷为了追念于季弗与灼华郡主两位亡妻,想每隔三年在嘉玥楼中举办一回酒局,名唤为“灼华酒局”,以当追思他的二位爱妻,太宗李世民对此表示大大的赞赏此事,谢夫人季弗与灼华郡主两位大唐的大功臣的确是该好好的一番嘉赏,生前未能荣耀的活着,死后也未得荣耀的死去,如今恐怕做了这些微不足力之事也是未必能够的,太宗李世民觉之实是十分惭愧不已。于是,太宗李世民无论如何都要弥补自己在对于谢家,对于两位谢夫人的过失,之前只顾得自己的千秋大业,却忘了还亏欠这两位大功臣的万古垂名,虽说生不负荣华,光耀一世传名,也身高居位,但只有这些催仰徒虚何止其够,更何况还是兄弟之妻不负一生而所铸就的这大唐之山河,即便是以命换命想必亦无不可是及。太宗李世民只见诏告于天下,为两位谢夫人举国同哀三日,追封谢大夫人季弗为华国夫人,谢二夫人杨灼华为金国夫人,建庙立碑已不说,另外还重新将谢大夫人季弗生前所爱的遗香阁,谢二夫人灼华郡主生前所爱的熙梦馆修筑了一遍,代谢老太爷完成了两位谢夫人生前的遗愿。不仅如此,太宗李世民更为谢老太爷广招了天下之名士前来参加这灼华酒局,并且还亲临了这第一次举办的灼华酒局,大放了光彩。至此,灼华酒局在整个大唐,天下闻名,盛到如今。
“遂辕着却,別寂佳人兮。
留魄楚魂,艳若玉芳兮。
何往寻处,微含可名兮。
欲语得许,将思空物兮。
如是耽繁,情博渊云兮。
悦闻须红,莫忘颜妆兮。”
一阵轻柔婉转的歌声,正飘浮在了满园秋色的庭院里,既歌声的隐隐而下,方随同着这余音袅袅的琴箫合奏,显得歌声也是格外地销魂不尽的。只是在有些时候,来了个忽然之间,“哈哈哈哈”的几声杂音将这天籁之音打乱了而已,但却仍然是无法打搅已经扣人心弦之歌曲,悠扬悦耳随魂定,靡靡之音若世成。你猜这琴箫合奏,小曲吟唱之人所当是何人?正是戴道之身边其中的两位丫鬟!戴道之命她们在此弹琴奏箫,歌唱一曲来助助雅兴,在这桂诺园内的拜金亭之中,品饮幽茶,而他们所弹奏而唱的此歌曲,也正是戴道之前一段时间刚刚写下的《东美人》,但在此诗中描写的究竟是为何人,暂且不晓。
“碧波荡漾一抹香,茶不醉人人自醉”这句茶典经语,说得的确皆是一个甚妙。而适时又正当明月当空,在这馀音缭绕的一片悦歌韵曲中尽构成了明月的旋律,正仿佛那溶溶明月也被陶醉了似的,绽放着最明亮的光芒而来,为满园桂香浮现出了一道无暇的美。在盈盈秋风的吹拂欲下,这一株株的桂树当真引舒如活了一番的神秘,似乎是那琴音歌声所袭袭化起的万缕沉梦,尽把这株株桂树从这一瞬间在沉睡中苏醒了过来,正在明月的映照之下,增添着风采夺丽的暗香,更显然的从花瓣的骨子里头蒸发出一股似乎可以倾倒全城的袅袅飘香,此等意境,既配上此茶,可堪称之为了绝配,茶,明月,歌声曲音,还有满园的桂花香,疑曲造明月,茶夕戏桂香,真应了此景。
一壶清香怡人的茶,还有几小盘珍馐美馔的点心,谈笑风生,无处话兴致,李太白与戴道之方才刚好讲完了这灼华酒局的来历。在洁白如玉的小瓷碗中,且看着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了阵阵幽香,既是一丹彤彤在这秋情之下讲着人生如戏的故事,像谢老太爷这样的一位性情中人想必也比比皆然的罢,所为人间有情,在这世间之上才会出现如此之多的轰轰烈烈的爱情事迹了。
这“品茶”倒也是有讲究的,一杯茶分三口为饮,第一口则是试茶温,第二口便是品茶香,第三口才正是饮茶。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顿觉口鼻生香。虽说在这天底之下名茶繁多,毛峰的鲜醇爽口,碧螺春的清和鲜甜,云雾的香馨醇厚,龙井的香郁味甘,一切尽在不言中,但若要真正论起上了这“茶”来,能称得上是上品的好茶,倒是在这姜国公府上的“茶”才可当之无愧为一流,姜国公府上的“茶”名唤为“天地醉”,是当年的谢夫人季弗的独门秘方,甚有着“醉醒同时醉又醒”的绝称,既可酒喝,也可茶饮,在天下堪称为“遗生饮”,只须一杯遗生饮,此生方觉已无憾。
在这世上敢取于“天地醉”为其名的,几乎没有,更何况是“茶”,但“天地醉”确实能让天地一醉,人也就其然了。“天地醉”醉的不仅是人,而且还有这天地四季,所以“天地醉”其名甚为绝妙。究竟何为能使这天地一“醉”呢?谢夫人季弗曾有其云:“四季会为繁花所醉,于是雨露风霜润之,天地灵气为滋养,虽大多芳花只开一季,但其珍贵也往往于此,这天地醉乃是采集了春之桃花、夏之荷花、秋之桂花、冬之梅花,然后风干储藏,待之饮用时,拿出一些来与当季的新茶一起煮沸,当茶将花的香味完全吸收,再将干花筛除,所制之茶便会香味馥郁,又极有层次,回甘之处,方能令人流连忘返。”这天地醉因此而闻名于天下,花香沁脾,一醉又一醒,醉得清醒,醒得如醉,“天地醉”的妙处便是如此。
谢夫人季弗对“茶”艺的精湛,是有目共睹的,在当年可是被太宗李世民赐号为“御茶夫人”的,虽只是一个虚名,但说明了谢夫人对茶的研究甚“绝”。“茶”为如此,但点心更可称之为是天下绝无仅有的美食,谢夫人在“厨艺”方面堪称是“天下第一厨娘”。而现如今,谢夫人留传下来的“谢家厨谱”,在当今世上,只除了东西南北中五大金厨,也就是戴道之的五位金厨之师以外,无人能学之已成。
姜国公府上的点心绝不是外人随可而食之的,只限于这上等之宾客才有的待遇。李太白与戴道之就是所谓的上等宾客,所尝的是念弗饼、朝思糕,还有连枝卷酥,其中这念弗饼是谢家厨谱上的独门秘绝,就连这东西南北中五大金厨也是未曾着手而学,当传谢家人,外人一概无戏。“念弗饼”以前之名不叫念弗饼,是后来谢夫人死后,谢老太爷才改命为“念弗饼”的,以当思念他的故夫人。
“念弗饼”的前名叫“心心相印”,是谢夫人的生前的绝学,也是谢夫人在遇到了谢老太爷之后,才想出来这“念弗饼”的,所以在对于谢老太爷来说,这“念弗饼”是这天底下极其珍贵的饼。谢夫人生前最拿手的六十八艺,当属这念弗饼,还有灼华酒局上的“倾洛酿”酒,为举高之作。
灼华酒局每三年秋季举办一回,这已是众所周知,皆传尽人,举国遍晓之事了。灼华酒局以诗会友,以诗分高下,在嘉玥楼中举行,胜出者方能上嘉玥榜,得倾洛酿酒,既也已成为了在当今世上,无可尚缺,心关系注的一场新闻。说起了这嘉玥楼,倒是也有着一番实为有趣的故事,载载闻说,据传是当年太宗皇帝有一回想出了一道绝妙的上联,若此天下,谁人能解,赏金万俩,于是谢老太爷回家便把太宗皇帝所出的上联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的两位夫人季弗和灼华郡主,而季弗和灼华郡主在同时间既然琢磨出了一样的下对。见次日,天下之文人墨客,才子群争,却没一个下联未曾博得太宗喜欢,也没能让太宗满意,这时谢老太爷方说出了他的两位夫人季弗和灼华郡主在昨夜间所想出来的那道下对,太宗一听,既拍手绝好,当场赏了黄金万俩以谢老太爷。但而在谢老太爷领着黄金万俩,正兴高采烈地回家的时候,却及时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万俩黄金是该给谁呢?是季弗?还是灼华?谢老太爷仔细的一琢磨,便有了主意。回家之后,方把他的想法告诉他的两位夫人,不如拿着这万俩黄金建一家酒楼,两位夫人每人为这酒楼之名各题上一字,季弗和灼华郡主觉之此办法,如此甚好。于是,便有了这“嘉玥楼”了,“嘉”为谢大夫人季弗所写,“玥”为谢二夫人杨灼华所写,当然还有“楼”字,那是谢老太爷的亲笔字了。
灼华酒局于九月份举行,来自于天下间的文人才子纷纷尽势,不计其数,数不胜数,堪比赴京赶考还甚为隆重万分。灼华酒局规矩简易,以行酒令为主,以对诗会偶;或跃文庞才为要,曾有一位雅客既吟过一句绝对,很是高调不凡,赞赏着这灼华酒局的风采着盛:“思逐东风赴令台,百人竞争嘉玥才。”说得极好。
“倾洛酿,绝当世,举杯三酌方恨少,厨桂二神须仰敬”此句是一位名叫郭春海的才子所说,对灼华酒局的开场做了很详细的记载。这“倾洛酿”酒才举杯三酌确实是恨之甚少,但对于敬这姜国公谢老太爷的两位夫人,也觉之不足为过了,是万民所敬仰的,这厨神方是这谢大夫人季弗,桂花神则是灼华郡主了。
谢三姑娘已经是灼华酒局连续两回争夺了首魁者了,被这天下公认视为了“诗魁”。而尽在此回,诗坛中才子如云,遍地皆是虎狼之群才,看着台上纷繁争豪,满堂玉腹诞金言,脱口便可晒出个千诗成章,局面真是各自春秋,不相上下,想来这回又是人才显露既出的时机了。李太白、杜子美、王摩诘、谢良辅、沈易直等人曾经都是通过了在灼华酒局中一举成名,成为了诗坛之中的泰山北斗的,不得不说这灼华酒局为大唐造就了不少名声显赫的人才,灼华酒局从来就不是一座简简单单的赛台,而是在整个大唐中最繁华的人生转折点。
所谓的“吟诗作对”,须讲究于平仄两调相对通,动静虚实双结合。但最主要的还是这平仄的声调要极其强调为注意才好,正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平对仄,仄对平。其次就到了这动静虚实要相互结合了,虚的对实,实的对虚,动的对静,静的对动,不过这倒也不是甚么难事。另外既还有一处所需特别在意,那便是这“取意”,若立的“意趣”真了,词句甭管修饰,也自然是好的,正所谓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正是此等道理,明清时期的后人车万育在《声律启蒙》中就曾说到过了这些朗朗上口的句子,真叫为一个极好,甚是绝妙于万分,所以这“取意”是当知不愧,最为要紧的事了。
戴道之嗜酒如命,当然不会放弃这次灼华酒局的擂台。凭着戴道之惊人的诗采芳越,从最初的八字令、拆对令、离合令、同色令,再到后来的拆俗令、飞花令、真假令、含字令,而真正进入了高峰的女儿令、改字令、行雅令,既直接拿下了最终的作诗令,虽说途中是困难重重,也显而易见,但戴道之的轻而易举,反倒出人于意料之外,即是令人切实的震撼。
在行诗令中,戴道之与谢三姑娘各抽取一张牌,按照牌的题目来进行完成这作诗令。然而戴道之的题目是“藏头诗”,自然也是十分的为难了戴道之了,为了这瓶爱不释手的倾洛酿酒,可这“藏头诗”又实在理不出头绪来,难道真的要放弃当前已经决赛的擂台吗?未然罢!
“献梦春灯图朝遗,谢思着怀花已眠。桂心欲许夜色尽,平音琴若晓重重。”
顿时间,戴道之看到了他对面的谢三姑娘,不知所谓,在一头雾水之下,便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写下了这《献谢桂平诗》而来,虽是显得庸俗至极了些,就连他戴道之都已觉得不堪入目了,但其用意却是则深,不仅是表达了戴道之对谢三姑娘的倾慕有佳,而且还深深地隐藏着戴道之与谢三姑娘相遇又或相见的四回场面,着是十分的深意尽然。
“谢桂平”是为何人?当然是这谢三姑娘的名字了!谢三姑娘原名为谢梦华,“桂平”二字是她后来所取。按照谢家门规,凡子孙皆有女儿者,须以“华”字有之,方可成名,想必那谢老太爷当年也是绞尽脑汁的想要铭记这“灼华郡主”,才以这“华”字定作为名罢!传至如今,从谢老太爷谢怀玉到谢逸南起,又至谢家五居士,除那剑魔谢云流外,在谢家五居士生子女二十一人当中,女有九人,为“舜华”、“梦华”、“碧华”、“嫣华”、“南华”、“文华”、“君华”、“风华”、“乐华”所而之。谢三姑娘竟不想自己的名字既如此之俗套,觉之毫无一丝意义,又希望自己也能像当年灼华郡主那样,方能寻到像自己的曾祖那般疼爱灼华郡主的男人,可爱可敬的爱情事迹惊天动地,万世皆仰,极其羡慕于曾祖与灼华郡主在那桂诺园中许下的一生承诺,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简直是着实令人十分倾慕他们的情深意重,所以谢三姑娘这才改名为了“桂平”,桂诺以天赐,平生应郎君,正可谓这“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谢三姑娘谢桂平可真是心愿遂生,求寻意君。而“谢三姑娘”是对外称呼,“梦华”则是家人所称呼,但这“桂平”就显得意义非凡了些了,便是留给未来之夫君其称的,无人还皆称可用呢。
且看那谢三姑娘既然抽的也是藏尾诗,写的诗如下:
“花月愿谁对,楼台叹夕戴。风云任无道,酒前袭香之。”
在这一局中,根据大众的投票,谢三姑娘和戴道之见得是斗了个平手,这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前所未有之决赛。在灼华酒局的规矩中,若作诗令为平手者,须附加赛。在附加赛的参赛者内,需在以七步为途,写一篇旷世之文作,众下皆无一人反对者方能胜出。于是,在大唐视为一代传奇佳作的《拜金梦赋》就在戴道之的金笔点龙之下,诞生在了灼华酒局当中取得了嘉玥榜的首列,战胜了谢三姑娘的《品玲珑择记》。当然了,谢三姑娘写下的这《品玲玲择记》也甚是一个绝妙,在当时方与戴道之的《拜金梦赋》可是并称为了大唐的两大神作的,是无人不所不读,无人不可不晓,更是人人皆膜拜而高崇的两大绝世经典奇作,万世之名尊大传。
戴道之虽然是赢得了这灼华酒局的擂台,但总是觉得自己胜之不武,因为在作诗令中,《献谢桂平诗》明明是一首登徒之作,却也能够与谢三姑娘赛得了平手,实在是笑话之至。而戴道之为了名声,则又不能直接说明自己在擂台中的那不堪入目之诗举题作,方只能是通过在了私底下以“赠酒”的名义将这倾洛酿酒送予了谢三姑娘,以表谦歉之意。尽管那戴道之固有几分不舍,可对于戴道之而言,若不如此,难以说服自己在擂台上的那不胜之举。
谢三姑娘的聪慧过人,一切皆是瞒不过她那双火眼金睛的,戴道之虽只说赠酒,但戴道之心里所想之事,已是逃不过谢三姑娘她的法眼了。谢三姑娘其实在作诗令当中,她也深感觉之自己写得那首烂溃之作,也实为不值一提的,但谢三姑娘不明之处,也竟不知戴道之心中是何感想的了,难道他戴道之也会跟俗人一番觉得她那首诗作真值了这瓶倾洛酿酒不成了吗?还只是戴道之想得多了罢了?
谢三姑娘虽万分不想接受戴道之那瓶极其珍贵的倾洛酿酒,但在戴道之的三寸密舌一再强辞而非要之下,谢三姑娘显得若不授与,方也就觉得太不近于人情了些了。谢三姑娘在接过了戴道之的那瓶倾落酿酒之后,而方得知了戴道之与李太白已商议将决定在三日之后便起程前往江陵一游。因此,谢三姑娘意欲同行,但前提却又不能光明正大着而一同前去,所以谢三姑娘惑惑困扰于十分,因为她父亲为她已寻了一门亲事,可她的再三拒绝既是百无一用,然而在整个谢家为了避免她逃走,便布下了天罗地网了来,已是作下了铁了心的态度即准备,坚决不许她再踏出家门半步。
其实谢三姑娘早已想着打算前往江陵一回了,但是这些年到处在外游学,一直未能抽出时间而来,一则她是想前去拜访她的姑奶奶,也不知她老人家如今这身体可安好,可还记得她还有这么一个外孙女了没有!二则着想着见见她的那位老朋友,已经是许多年未见,也甚是为想念。且然此次家里逼婚,又正好逢得戴道之和李太白他们前赴江陵游去,时机恰巧甚是一个绝美良策,也是逃脱明年那场可怕的婚姻最佳机遇,谢三姑娘心想着他父亲他们绝然不敢在他姑奶奶面前造次,只要她跟她的姑奶奶说她不想嫁给谁,量着即使是在当今圣上面前也得让她于几分不得。在对于一位陌生人来说,况且还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谢三姑娘决然是不想这番糟蹋了自己的。
只见谢三姑娘英明睿智,在趁着这灼华酒局刚结束人散纷纷的热闹之际,而在姜国公府上又是忙于打理灼华酒局事后上的一切事务,谢三姑娘便方女扮男装,赶在了戴道之与李太白他们之前,已无声无息悄悄地离开了姜国公府而去,早就不见于踪影了。这下,即便是谢家人再如何费尽心机的寻找,那也是等于大海上捞针一番,恐怕三年也未必能寻得到的。
婉转动听的歌声在一片阴幽幽的树林之中,缓缓漾过,正宛如一阵天音妙传,在一股诡秘的气息下,尽把这整一片树林笼罩成了玄妙的世界,几乎能咄咄逼惑在树林里的一切仿佛是幻成了另一番的梦境似的,这一排一排的琼树都活了,飞禽走兽也可以叽叽唬唬的说话了,就连地上的落叶也能像音乐的旋律一般的跳起了舞来,这风采着人陶醉而入迷的场面,好似这正是真的一样美好的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撕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李太白与戴道之等人正从这树林中踏踏经过,密密匝匝的树林令人好生觉之一派寂静,就好像在这树林内正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一番美妙绝伦,此生已再无欲。李太白与戴道之等人不尽地饱览观赏着在这树林中的秀美风光,一草一木,原来的传说也就显得已不可惧了。此林名唤为“游魂林”,据说人死后,魂魄都将经过此处而来,且不知真假,或许只是传言罢了。
树林里阴暗而寂静到底也是出了名的,但有时也会听见“叽叽喳喳”两三声的鸟儿声,显得还不至于是有那么的死气沉沉了。在李太白与戴道之等人一路的闲聊之下,已在这片树林中走过了五个时辰,可能是因为这一路的说说笑笑,方也不觉得腿脚酸麻而已。
看着这莫大的树林,浓翠蔽日,停僮葱翠,浓郁葱茏,这里的天并非是蓝,而是青色的一片天,没有阳光,更不见有变化万千的白云,无论在外面是多么的阳光明媚,且在了此处仰头一望,便只有着一片青色的天,看上去暗淡而又显得格外的自然,令人完全琢磨不透这究竟是万千树叶结构天成的青色的天空,还是出乎了意料之外,这世上真正有这青幽幽的“青天”,这简直是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又显而易见,这史上最幽默的一个神话了。
一望无际的树林大概走完了一辈子也未必能走完这一片树林,若说当年孙膑战胜庞涓所使用的迷魂阵凶险恐怖,这谜一样的树林或许看上去似乎就是现呈的迷魂阵了,总令人感觉有着正深陷了迷宫的方向一番,已经分不清生和死门之间的差别,到底该往哪边走去才是正道。
在整一片树林之中,不仅出口难寻,更为重要的是树的种类繁多而纷乱,使人眼花缭乱,有端庄的白杨一动不动高高耸立,有常年不老肃绿缤青的常绿,有树姿雄伟枝叶茂密的香樟,有下垂的枝条在闭目养神的白桦,更有巨大的橡树则像战士一样守护着正前方看似于已不远处的几棵菩提树。戴道之与李太白等人曾听别人说过,若见到了这“游魂林”的“菩提树”,则是已经快要抵达于接近十里以外的树林的中央之处了,但又仔细的这么一瞧,似乎还隔着几段路程甚是遥远,不知这将要走到何时才方能到达这树林的正中央的菩提树下,这世间曾有传闻说,这“游魂林”的“菩提树”则有智慧之根,若看一眼,既能得有深不可测之“智慧”之源,不知真假,到即才知。
于此时之间,不知以何处方在这隐隐中传来了一袭袭歌声,悠扬悦耳,余声袅袅,不绝如缕,极为动听,在不禁意间但已使人当场陷入了如痴如醉的状态来,真当走入了《诗经.郑风.子矜》此诗的幻境而中,正高楼之处,或你我待相思。
这歌声好一个声动粱尘,美不可及。歌声的情意真切,音韵的美妙甚绝,有如那山涧泉鸣,略带着忧伤。又好似那空谷幽兰,独自绽放。旋律的妙,正宛如那霏霏细雨,沁人心脾。又如似那阵阵微风,撩动心绪。
“这声音恐怕在天底之下也就只除了谢三姑娘无疑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世间绝无仅有。”戴道之自信不疑的说道。众人方也都欲觉如此,甚有同感,这的确是谢三姑娘的声音,千真万确。李太白赞不绝口,既捋了捋胡须,只见道:“何不去瞧瞧?”
戴道之怕是已经迫不及待了,早即着想着去探个究竟,看看是不是如他所想的一般,到底是与不是他心里头正徘徊的那位谢三姑娘谢桂平。戴道之微微一笑,而道:“正有此意!”于是,众人便端着疑问,随着片然歌声,但见离那动人心音是越来越近——
“是她吗?”戴道之一路之下,反复不停地在疑问着自己,倒是特别的希望是他的谢三姑娘,哪怕是一眼都成,如此这样一来便可以当断则断了他对谢三姑娘的念念不忘,免受其乱。虽说他已是两日未见到她了,但他总感觉已经过去了许久,甚至是许多年以前发生的事情了,正所谓这“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话几乎是可以成为了药引子,“思念”的确是一种病,而且还是一种可以麻醉人的一切的病,但一旦患有了这种病的人,是无法医治的,所以统称为了“相思病”,也当只有见到了心上所扎进的那个人,方才能解除他那身上所隐患的相思病,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那相思意,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是为如此的。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一条丝线看似已经紧紧的拴住在了两株菩提树上,丝线离地约莫一人来高,在这丝线之上,既能沉重的横卧着一个人。那人不是别人,而是谢三姑娘,她就这般轻轻的横卧在那丝线而上,竟然以线为床,还显得如此一番的自然而然,倘若内功没有十足深厚,并非会有这等造化,简直是神迹般的奇迹。她手提着一瓶酒,如醉如醒,对着苍天在长叹一缕忧伤。“对酒当歌,谁将解我催心怜,一生一世随他去,不离不弃......”
“果真是她!”戴道之宛若初梦重生,但又着实的惧怕梦醒时分,再无缘相见,因为他知道她已有婚配之事,而且在渝州临别之时,她父亲也十分焦急如命的再三劳烦嘱托了戴、李诸位,若是见着了小女谢梦华,务必将她亲手带回,重酬答谢。其实戴道之忐忑而不安的则是李太白,他对李太白的心思似乎是琢磨不透的,时常又时癫,不定其时,他惊恐着那李太白会做出对谢三姑娘于不利之事,以其说他放荡不羁,倒不如说他是一位斯斯文文的疯子,看着有时通情达理,善解人意,但又则有时却是瞎一番的胡闹甚扯,不可理喻。
此时的戴道之孰难决定,真的一眼就可以度过一生无憾吗?想必未然罢!若是真的捉她回去,恐怕这缘分不单是尽的彻底了,而且他的谢三姑娘谢桂平会不会过得幸福能够,也未必可想而知,戴道之倒是也道听途说了些事,她父亲为她订的这门亲事,实在是不得匹配,渝州孙家虽还算得上是大户人家,但那孙家的大公子岂能是与谢三姑娘相提并论的,简直是无稽之谈,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这是卖了女儿也备了赔本的买卖,更何况谢二老爷在天下人的心中又是可晓而知的大人物,试问如此之行值得吗?
戴道之是不愿看到谢三姑做自己为难之事的,况且还是违背她一生本愿被迫之事,戴道之断然是不会在谢家那边助纣为虐的,如果谢三姑娘是甘心的,而且与那孙家大公子也是两情相悦的,那戴道之恭贺大喜,祝福两新还来不及,正所谓这“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正是这个道理。可这问题是这谢三姑娘既是多么的逞强也要逃过这门亲事,想必那谢三姑娘是对这门亲事是抱着何等的不堪,尽别提这只是谢三姑娘的委屈,且还有谢三姑娘在将来的理想又该将如何的实现,这“桂平”其名也岂是能容得他人所扰,将谢三姑娘的一生寄望而则不达的,谢三姑娘不喜将就的精力恐这天下之间也是无人能及,她的一生怎可如此轻易的草率而度过此生的,戴道之实是不能忍,既又怎能够袖手旁观的不助于她一臂之力呢。可但即便是戴道之有至此之思,又将如何,戴道之也有心于无力,戴道之曾问得李太白对谢三姑娘如何所想,李太白只笑而不答,戴道之殊不知的便是那李太白心中到底是何所看,有何感触,就已然不知了,若李太白已是决然而要将这谢三姑娘带回谢府,戴道之又能如何,在着思尽虑之下,戴道之也是十分头疼不已的了。
不仅如此,戴道之其实还有着另外一层原因,那便是他很是在意谢三姑娘,而且不是一番的在意,而是中喜意欢的那种在意,戴道之也生怕自己喜欢的人,若入了他人之手,便永远无法再限。这纷然杂陈的情绪,戴道之既是痴情,又显得多意,尽不知他对自己,到底是如何的一个看法,还有想法。
谢三姑娘女扮男装的模样,倒也坦然有几分男气,在一身白衣如下,英气十足,假如她是一名男子,这清爽帅气的姿态,堪比潘安了。这谢三姑娘无论是女,还是男,总是那番摄人心魄,不管何人不信,反正这世上对于任何人在她的眼前,除了斗美,比比皆然已是低她一等,不敢直视于她。
“见之不忘,思之如狂,你让我戴道之该如何是好呀!”戴道之倾心若魂,沉梦着夕,正犹如他翩翩逐入了谢三姑娘的梦境一般,引出一首当年司马相如在追求卓文君之时写下的《凤求凰》来,这也便是他一直都在想着要告诉她谢桂平当初一见倾心的答案。
自古多情徒伤悲,可这多情却是往往只会单相思,而不会就如此的轻易在这一瞬之间豪迈的显露出去,绝对不可能的。戴道之的多情,是这天下的男人当中,最沉得住气的,他就是属于那种不会轻易的表明感情方面的人,“心语”大概是他所谓的一把利器,若他没有这把利器,想必他已是姬妾成群了,可以这样比喻罢,但也只是比喻,并无绝对。
“你心,我知,你意,我明。”恐怕这是戴道之在此刻最想对那谢三姑娘说的话,但是他没有说出口,谢三姑娘的一生所想,一世所求,或许只有戴道之才是她真正所要寻找,和明白她的知音的罢。戴道之不知如何安慰谢三姑娘,只说:“酒逢知己方难求,你我不如同醉人。”
谢三姑娘一听,嫣然含笑,正如那妖娆的玫瑰一番,绽放绚烂,在纷繁的尘世当下,散发着万千柔情,真令人好生醉意凝眸,迷魂夺魄。谢三姑娘只轻柔的撒手将手提的酒瓶一扔,瞧得那一身好猛的力度,她身上的功力可见得是不容小视的,除此之外,更着实叫人意外的是她就把酒这么一丢,在酒骤刹的途中,既然会不滴出一丁的酒点而出,她的内力几乎显得不是常人所见,好让人钦佩不已。
戴道之只见瞄得那酒瓶正急冲着自己的方向即来,但酒瓶的功底却是十分惊人,不能小瞧,倘若一不好时,便则是会容易起破爆碎,酒洒于满地。可着实引人吃惊的是,戴道之的身子功夫也十成了得,既然能够安安稳稳的接住了酒瓶,这惊人之举简直是难以置信,并且还不滴一滴的酒丁出来,果是好身手。戴道之方高举起了酒瓶,仰天张口的喝上了一大口,振振有声地说道:“倾洛酿,果然是好酒!”

百度搜索 山海历图志之大唐黄楼梦 天涯 山海历图志之大唐黄楼梦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山海历图志之大唐黄楼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戴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戴帅并收藏山海历图志之大唐黄楼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