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大敦煌 天涯 或 大敦煌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根据舅母临行前的叮咛,当年从齐圭身侧发现的那半卷敦煌遗书,仅仅以寥寥数语简要记载了“魂魄出,遗书现”,便是说想要寻得遗书,必须用魂魄交换,并详细记载了如何用遗书救人,但,如何进行仪式?与何人交换?交换的方法是什么?如何献出魂魄?何人来交予遗书?却只字未提,就像一道难题,一道只有答案而没有过程的难题。因此,兄妹二人商议之下,决定首先前往传说中乐僔遇佛祖神迹的三危山寻找,随着前人的脚步走,去探寻一些蛛丝马迹。传说,公元366年,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僔,他手持一枝锡杖,云游四方。某一日,他柱杖西游至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已是傍晚时分,突然之间,沙漠骤起香风一阵,乐僔正疑惑,举目四望,见正前方的天空之中,闪耀起金光,在金光中,是千佛闪耀,乐僔心有所悟,这眼前的景象,正是在古书上记载的“忽见金光、状若千佛”的壮观景象,乐僔心想:“我修行多年,不曾想于此时此地见此神迹,既有佛祖现真容于此,那么此地必然是圣地!”于是,乐僔停步不前,在这个“灵岩圣地”的崖壁上就地开凿石窟,以感怀自己见到佛祖真容之事。
史书记载,乐僔是在中国敦煌莫高窟开挖佛窟的第一人,正是因为他在敦煌三危山开凿了第一个佛像石窟,从而开创了敦煌延绵至今的璀璨的佛教文化。若不是乐樽所见的三危佛光,此地会是如何样貌将不得而知,可以说,没有三危山,就没有莫高窟。
三危山因其有三座危峰而得名(三峰耸立、如危欲堕,故云三危),危者,高也。三危山不仅高,而且东西绵延数十里,主峰隔大泉河与鸣沙山相望。三危山是敦煌文明历史的发源地,《山海经》载,三危山是三青鸟居住的地方,三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共三只,分别叫做大鹙(qiu,一声)、小鹙、青鸟,其中,青鸟是乖巧可爱的小鸟,体态轻盈、色泽亮丽,通常,青鸟是西王母的信使,大鹙和小鹙警卫,服侍在西王母两旁。
尧舜时代,原住于南方江淮一带的三苗部落,上古之时,他们在部落战争中战败,舜便把三苗部落流放到西北的三危一带,史书记载为“窜三苗于三危”,流放至此的三苗族人,便是今日西戎族人的祖先。三危山被当地的百姓奉为神山,修建了众多的寺庙,时时朝拜。
宸霁等一行四人纵马扬鞭,直奔三危山而来。要进三危山,必须通过山梁上的一座木牌坊,这就是"南天门",相传为王母下凡和升天之处。此牌坊前门书着"南天门",后门书着"道通南天",意思是经过这道门就可以直通南天门。
四人来时,正碰上一群工匠下山来,狭路相逢,此地民风淳朴又热情好客,见四人打扮不同,不免交谈一番。
宸霁对匠人言,四人从中原而来,因一心向佛,故来此朝拜千里灵岩,一睹三危圣光的神迹。
工匠们自述,他们是附近的居民,定期自发组织起来,前来修缮上山的道路及这道木牌坊,四人被这群工匠的虔诚之心所感动;工匠亦被四人不远万里前来朝拜三危圣光而打动,将要错身而过之际,为首的工匠转回身,叮咛道:
“孩子,你们看此时天色已经向晚,朝拜过后,不可耽搁,务必在日落前便返回,若不能,须寻岩洞藏身。沙漠风大,不分昼夜,常有流沙坑,到了夜间,野兽出没,特别是一种我们当地人唤做“胡离拉”的巨大怪物,通体血红,身形似蛇,无头,仅有一张巨口,此虫移动非常迅速且身子极长,又能收缩。每到夜间,此物出没于流沙坑中,以所遇活物为食物,往往口在此坑中,尾在彼坑,人若遇到,必定被拖入沙坑,从此世间再无此人。”
四人大惊,舅母可从未提及此物。宸霁忙问:“老叔叔,此物如何斩杀?”
老工匠一愣,又露出赞许的目光,“你这后生倒是很有胆气,不妨告知于你,此物虽厉害,但畏光,一旦被太阳光照射,须臾之间便化作沙粒,与荒漠融为一体;也怕火光,以火光可驱散,但不能致死。我劝你们切莫胆大,一定及时下山啊再有,你们起的是马,马不比骆驼,行不了沙漠,千万不要贪看风景往沙山去,一定要走正道啊。”
四人点头称是,与匠人们拱手道谢、道别之后,也没太将胡离拉之事放在心上,接着说说笑笑的,纵马过了南天门,只见眼前的山脉主要由青褐色石山组成,山与山相连,绵延不断,沟壑纵横,乱石差互。三座雄峰矗立,怪石嶙峋,陡峭欲坠,只看一眼,便教人心生怯意。
四人来到千佛灵岩,望着日光下满岩壁闪着各色光泽的佛窟,眼前是一望无边际的金灿灿的沙漠,耳边是呼啸的风声,几个在中原长
大的孩子,何曾见过如此壮阔的景象?一时之间,竟被晃了眼睛,乱了心神,不知该从何寻起。
宸霁、宸霏到底不过是还不足二十的孩子,虽说婵伶、婵俐年岁长一些,可终究也未曾亲眼见过这迥异于中原的沙漠风光,四人到达千佛灵岩已是午后,一时之间只顾着欣赏大漠美景,竟将正经差事抛于脑后了。不多时,四人还没看够瀚海沙漠,惊觉夜幕已至,荒漠昼夜温差极大,四人着的单薄衣衫,竟有些瑟瑟发抖,又想到胡离拉之事,心中这时就有了惧怕之意。于是,寻了一些枯草,在岩壁下找了一个岩洞,宸霁执着火把,先进入岩洞查看一番,确认并无野兽虫蟊,亦无其他异常之后,四人依次进入岩洞,燃起火堆,用了些干粮,饮了些清水,打算就地休息一晚,明日一早再做打算。
宸霁卧在洞口边缘,一来做警戒,二来洞里都是女子,自当避嫌。洞外风大,宸霁睡的并不安稳,忽然听得有饮泣之声传来,宸霁一边轻呼月牙的名字,一边向洞里走去。
月牙醒着,眼角满是泪痕,见到宸霁,扑入哥哥怀中,说道:“我又做那样的梦了。”不待宸霁开口,月牙儿一气将梦境倾诉出来,似乎说出来,就不会有什么压力了。
“我梦到我们还走在我们来时所平安经过的那座小沙山上,有一只奇怪的鸟,色泽亮丽、体态轻盈,浑身的羽毛是青色的,唯独头顶的羽毛是血红的,有三只脚,它飞快地冲到我面前,落在我的马前。这时候,你们都突然不见了,只剩我一个人,那只青鸟不断冲着我鸣叫,好像在对我说什么话,但是它鸣叫的声音我又听不懂。我心里又怕又着急,那只鸟似乎看出我听不懂它的鸣叫,突然有狂风骤起,天空变成金色,那只鸟仓皇飞走。梦里,我非常害怕。从东方的天边,飞来一只凤鸟,他展开巨大的翅膀,悬停在我面前的天空中,他的眼睛,直直地盯着我看。凤鸟的眼睛像深邃的大海一样,我盯着他的眼睛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之后他飞到空中,全身是金黄色的羽毛,比太阳还要闪耀!他在空中盘旋了一阵子,便向西飞走了。”
不知何时,婵伶、婵俐二人也已醒来,围在身前听着月牙儿讲述的梦境,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安慰月牙儿许久,此时东方既白,三人决定,趁着早上凉爽,在往山上去寻一阵子。
出了洞口,四人惊讶地发现马儿不见了,奇怪,昨夜并未听到任何响动,四匹马儿竟然不翼而飞了!四人在周围观察许久,并未发现任何异样。宸霁心想,这必然是昨日老匠人所说的“胡离拉”,在夜间将马儿吞去了,却不想这怪物竟如此厉害,四匹马儿被吞噬,竟然发出一声啼叫,可见这怪物的迅疾凶猛。四人不由得心中后怕,所幸四人昨晚宿于岩洞中,才逃过此劫。
再次来到千佛岩,看着大大小小的佛窟,三人逐一进入,三危山岩壁的佛窟十分朴素,不过几尺见方,开凿在峭壁上的洞窟,里面供着一尊尊的佛像,壁画是很少见的,这沙漠干燥,就算绘有壁画,现在已经脱落,斑驳得不像样子。
寻了半日,一无所货,这些洞窟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日头已到了中午,四人草草用了一些干粮,决定返回沙城,昨日四人骑着马儿也是走了大半日才到,今天没有了马,只能步行,三个女子,又娇弱,只怕到晚上,能走回城中都觉得时间紧张。
四人心中满满的都是挫败感,真是出师未捷,一开始就如此不顺利,非但一无所获,还丢了四匹好马,四人这才领略到半分这看似壮美实则凶险无比的瀚海沙漠的厉害。也不多言语,又是闷头赶路,间歇休息一阵子。到了下午,四人已经累得不成样子,眼看得已经到了昨日走过的那个小沙丘,再往前走半个时辰,便能到城门,四人鼓舞了精神,决定一口气走到城中,再好好歇一歇。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些异样,只见那将要落山的太阳,忽然散发出明亮的光芒。
难道是月牙儿的梦境成真了吗?四人眼睁睁看着天空中飞来铺天盖地的、羽毛青翠的三足鸟儿,在空中围成半圆;从半圆中,凭空飞出一只羽毛金黄璀璨的凤鸟,凤鸟仰天嘶鸣,四人只觉得震耳欲聋。只见凤鸟展翅在空中盘旋一阵子,又迅速向天边飞去,片刻之后,便不见了踪迹。空中数以千计的青鸟聚成一团,飞速往四人前方的沙地猛冲下来, 青鸟群落入沙地便不见了踪影。四人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月牙儿眼尖,发现青鸟消失的地方似乎有什么东西,走过去一瞧,是一小幅卷轴,捡起卷轴,四人围在一起,缓缓地打开了卷轴。卷轴上写了几行血红的大字:
金凤现世??人间不平
遗书若出??佛魔颠倒
尔等凡人??速返归处
此地凶险 有来无回
真是一波尚未平息,一波波澜又起,四人被震惊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昨日到今日,几乎没有喘息之机的,便经历了月牙怪梦、马儿失踪以及青鸟金凤传书这一系列离奇事件。四人到底是年少,经历的事情太少,此时都颇感底气不已,遇到一连串离奇的事件,是真的手足无措。此时,已经没有心思去想着卷轴的文字有何深意,宸霁草草将卷轴卷起,收入行囊中,不多言语,四人匆匆进了城,回到客栈,各自歇息。
虽说是在歇息,四人心中均是各有所想。
宸霁想的是,看来此行必定凶险无比,若月牙儿有分毫损伤,那可如何是好?不如明日劝月牙儿留在城中,这趟未知的旅程由自己一人来完成,不论吉凶。不过,以她的脾气,怕是不会同意。
月牙心中想的是,她的梦境竟然成了真,看来,确实有很多很多,他们不知道,不了解甚至是不相信的东西,确实是存在的。接下来的行程,必须万分小心。
婵伶、婵俐二人则将所发生的的事件一一写在书信里,交给驿站,往方夫人手里送去。寄了书信,在返回客栈的路上,经过市场,二人从贩骆驼的商人手中,购得四匹骆驼,又购得一些当地的饭食蔬果,以做干粮。
百度搜索 大敦煌 天涯 或 大敦煌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