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慰平生 天涯 或 慰平生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阅兵楼下,郑、孟、杨、三人汇合。三人甩蹬离鞍下了坐骑,杨必高将大宋军旗,单手立住,郑豪一把扯下马脖子上围的蒙古军旗,掷于尘埃之中。郑、孟、杨、三人单膝跪地,孟珙高声向“嘉定帝''起奏道:''官家,微臣三人,幸不辱命!刚刚斗阵,侥幸得胜。今夺来对手军旗一面,献与官家,以壮国威!吾皇万岁!''“嘉定帝''心内是激动无比,但碍着帝王身份,一是--自然得做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境界。二是--蒙古国的使节,别烈出就在楼上,多少得顾及一下对方的脸面。“嘉定帝''强按住兴奋的心情,招过身边的承宣使,低声交代了几句,便不再说话,闭眼假寐。承宣使得到旨意,走到楼垛前,高声传喝道:''有旨意:大宋蒙列代祖宗佑护,武运昌隆!,江山代有人才出。今有威远伯郑豪,进武校尉孟璞玉,承节郎杨必高,三人。勇冠三军,为国扬威!朕心甚喜、甚慰!特赐三人,绯服银鱼袋,各一领。(银色的鱼荷包,根据鱼眼色泽分--玉、金、银三色,玉色-亲王,金色-三品以上,紫袍。银色-六品以上,红袍)。明日随驾“孟飨''(飨同享,每年四季初,皇帝四次祭祖)。受伤蒙古武士,由太医院诊治,不幸身亡之人,每人发银二百两,予以体恤。钦此!''
圣谕下达,楼上众文武百官,各怀心思。要知道这''孟飨''祭拜之后,紧接着就是祭祀“太庙''大礼。能陪同皇帝祭拜历代先皇祖宗的,都是能上朝面君的勋贵大员,怎能是普通官员可比?今天“嘉定帝''赐给三人如此殊荣,显然已经明白无误的,向满朝文武传达了清晰的信息,这三人以后要重用,前途不可限量。文武百官羡慕嫉妒的人自然都有,只不过也就是想想罢了,还能怎样?
只有史弥远和别烈出二人,在心里骤起波澜。史弥远对楼下三人,本就所想不同,区别对待,现在见到现在这般场景,心里不禁开始要重新考量一番了。先不要说史弥远这个人的好坏,单就作为一个政治家来讲,他自己清楚的知道,现在金国在宋、蒙、两国的联手打击下,往日不可一世,给大宋带来未有之屈辱的女真人,离灭亡已经不远了。但按蒙古人的做为,下一个要对付的目标,自然是大宋无疑了。以两国的军事对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一较长短,完全是两个档次的距离。自己到时就是投降蒙古,最多也就是能保一家老小生命无虞,自己落个公候之类的虚衔,什么用都不顶。和现在自己在大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宋实际的掌权者来讲,无异相差万里。
昨日看郑家备受荣宠,心下也不在意。以前也就是挂个清贵虚衔的巨富之家,对自己毫无威胁,反而是这么多年,没少给自己孝敬好处。但直到这个郑家的小神童现世,那就不一样了。现在这郑豪才四岁就这么厉害,皇帝就这么宠爱,甚至都已经像托孤般的,要太子以后重用郑家。那太子对自己成见益深,眼瞅着老皇帝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恐怕今年都捱不过去了。等老皇帝殡天,太子登基亲政后,重用郑家。以郑家的财力,加上那郑豪的神勇,往后这朝政几十年,怕不是郑家的天下了吗?到时还有自己好果子吃吗?
但考虑以后蒙古南侵,单靠孟珙一人肯定是不行的。那杨必高现在是个白丁,以后自己稍稍加把力,就能把这个年轻人拉倒自己身边,为自己所用。而那孟珙,以孟家的门风教育,自然不能反叛朝廷。自己往后着力维护孟珙,给他竖立起''岳王''第二的地位,再处处给予孟珙带军方便,稍加厚待,就能很好的利用这枚棋子了。但这个郑家,却是不知怎么办才好?如果现在就拉拢郑家,凭这楼下三人的军事才能,骁勇绝伦的武艺,想那蒙古人也得头痛,我大宋再偏安江南几十年,恐怕也不是不可以的。现在我还是不做声色,再暗暗观察郑家一段时间再做计较,对,这是这般打算。
而那边的别烈出,却是满脸阴郁,心内大俱不已。以这次出场比武的三十名“怯薛军''勇士的战斗力,说是这大蒙古最顶尖的也不为过。但怎么就被楼下这三个宋人这么轻松的就击溃了哪?实在大出自己所料。这以后我大蒙古南侵,岂不是要大有麻烦了?再看楼下被抬回来,已经苏醒过来的失忽涅思、在孟珙三人面前,扶胸恭贺对手的胜利,脸上满是钦佩的神色。还一个劲的邀请孟珙三人去喝酒。别烈出知道,就是如-失忽涅思这么骄傲的勇士,也抛下了心中的骄傲,向击败自己的对手,表达了由衷的尊敬佩服!别烈出不由一脸无奈的叹息!自己只好打定主意,回驿馆后,赶紧派人细细打探这三人的底细,好把这重要情报通知在中原的统帅,“河南国王''孛鲁知晓,好提早做准备。
楼下孟珙三人,收到封赏,赶忙向上施礼谢恩!“嘉定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吩咐三人免礼平身,又好言嘉勉了几句,便站起身来,下楼回宫,准备第二天的“孟飨''大祭礼。后面的一众文武百官,有与郑家交好的,都上前与郑老太爷、郑远山父子,恭贺道喜。郑家父子含笑抱拳,一一谢过道贺众人,寒暄一阵,众人都走得差不多了,郑远山才搀着老父亲,徐徐步下阅兵楼。到了楼下,郑老太爷,满心喜悦!走到郑豪三人身边,赞许鼓励的拍了拍各人的肩膀,大笑道:''老拙有近二十多载,没有今年这几日这般畅快了,上一次还是老夫拙有了远山吾儿时候的事了。想想今年不但我郑家后继有人了,连我大宋也后继有人了!这是老拙最为高兴的事了。走走,随老拙回府,好好庆贺一番。''
郑豪三人也是高兴,又见郑老太爷,难得的今天如此兴奋,自然不能扫了老太爷的兴致。当下孟、杨、二人与郑家爷孙三人,高高兴兴的往家走去,场中的后事,自有专人来收拾处理,不必理会。
五人刚刚走出校场大门,门外围观的人群早已经得知今天比武的结果,有人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已经开始在校场外燃放起烟花爆竹来庆祝胜利。及见到功臣英雄走了出来,人群中霎时间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欢呼声。有人高喝”威远伯威武!,有人高喝''孟将军威武''!,最后都汇成''大宋威武!大宋威武''!的巨大声浪,响彻长街。在人群的欢呼声中,郑家的亲朋好友,都挤过人群围了过来,纷纷道贺。下人们分开人群,挤出一条道来,将郑家和孟、杨、五人护到车驾前,贾似道的堂兄,贾镜:抢先赶在下人头前,恭敬带笑的把马车的车凳安好,打开车门,请郑老爷子上车。郑老太爷,见是个陌生面孔,不免一怔,迟疑着不敢上车。旁边的郑远山赶快过来给父亲介绍贾镜的来历,郑老太爷见是故人晚辈,不由心下释然,礼貌的回了句,贤侄有劳了,便在贾镜和郑远山二人的搀扶下,携孙儿郑豪上车回府。
一众人等,在路人的夹道喝彩中,回到郑府。郑家上下喜气洋洋,刚刚进府不久,大内便来人到府传旨颁赏,郑家老少和孟、杨、匆匆停了谈话,匆匆赶到前庭,大开中门,摆开香案,恭迎圣旨!宫内来使宣读了圣旨,又颁发了赏赐的官服衣带,印信银两等物,郑家人赏了宣旨的来使,便大开宴筵,举家庆祝。
宴席直开到亥时,众人方散,各自休息。到了四更天二刻,郑家下人过来催郑家爷三和孟、杨、五人起床,更衣梳洗一番,又都用了些茶点,便换上崭新的礼服,出门各上车轿,赶奔新庄桥景灵宫。
这景灵宫朝北坐西,乃''蕲王''韩世忠原来在高宗时被赐的宅基,后来其子又献还给朝廷,改为宫。在中兴初年,高宗銮舆曾经驾幸此宫,在每年四季之初四孟朝献,君臣俱于此中行礼。高宗:绍兴年间,有臣僚上奏高宗,景灵宫改以奉祖宗衣冠之所,即汉享庙。高宗就遍增殿宇设灵位以供飨,有向列祖列宗广孝之意。高宗遂下诏临安府,同修内司出资,以蕲王韩世忠宅基,修盖宫庙。殿门大扁曰“思成”,前为圣祖庙,宣祖至徽宗殿居中,东西廊俱绘图配飨功臣像于两壁。元天圣后与昭宪太后而下诸后,殿居于后。朝家欲再扩殿屋,与''鄜王''刘光世(中兴四将之一)的子孙商量用地,刘光世其子孙答应韩家的提议,也把土地复献朝廷,经过扩建后,景灵宫遂增建前殿五楹,中殿七楹,后殿十七楹,自是斋殿、进膳、更衣、寝殿,依次俱备。
到了宋度宗咸淳年间,度宗再命重修各殿,亲自打扫各殿匾额。自圣祖(武财神赵公明)、宣祖(赵弘毅,宋太祖的父亲)、太祖至理宗十六殿,各殿名曰天兴、天元、宣武、大定、熙文、美成、治隆、大明、重光、承元、瑞庆、皇德、系隆、美明、垂光、章熙。自元天圣后至杨太后十五殿,名曰保宁、太始、俪极、辉德、衍庆、继仁、徽音、坤元、柔仪、顺承、缵德、顺嗣、徽光、顺天、体德。宫后有堂,自东斋殿,西循屋而右,为大堂三座,临水池上,左右建为明楼,旁有蟠桃亭,堂南为西斋殿,遇郊祭祀恭谢,皇帝设宴赐花于此;西有流杯堂、跨水堂、梅亭;北为四并堂,又有橘井修竹,四时花果亭宇。宫南建崇馆,命道士之流日常洒扫,晨香夕灯之职。景灵宫设内侍官,提举宫内事务,又命宫司皇城官兵侍卫。“
景灵宫每年行祭祀四孟飨,皇帝亲自祭祀。帝后大忌。宰相臣率文武官僚行香,僧道作法事,后妃六宫也皆可前往。天章阁供奉绘像,各时节初一日瞻望。皇帝皇后生日忌祭祀。祭祀时内臣先行礼。内庭先到孝思殿供奉神御,皇帝每日炷香,凡到每月初一时,按死去帝后的忌辰节序,皆亲行酌献(意思是酌酒献客,设乐供神)之礼。景灵宫祭,供奉牙盘礼(摆在象牙盘上的珍馐美味)。天章阁、钦先孝思殿,供奉常馔(寻常家宴),行家人之礼。
郑家爷三和孟、杨、五人,五更天时到了和宁门外,见已经有不少文武勋贵都到了,五人赶忙上前与众人一一打招呼,寒暄应酬。两刻后,和宁门大开,鼓乐与净街声起,前后两行绛烛灯笼,导引銮驾而行,众文武赶紧整理衣冠仪容,分班站好,恭迎圣驾!
百度搜索 慰平生 天涯 或 慰平生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