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汉末英杰逸闻录 天涯 汉末英杰逸闻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从正月一日的元日到正月七日的人日,这七日间,乃是中华民族全民欢庆的时刻。

    富奢的人家日日里饮宴不断,就连平日菜碗里难见油光的贫寒人家也会提前备上点荤腥让孩子们高兴高兴。

    在这样一个欢庆的时刻,济阳陶氏作为济阳首屈一指的大族,自然也会做些扶助孤寡,赈济贫寒的善事。

    按说这些琐碎的事情自然不用陶应这个支脉子弟去做,不过陶应参加了几次族中饮宴后,对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也厌烦了,便主动请缨跟随着族中长辈一起前去。

    而自从元日前饮宴与陶应颇为相得的陶升,也陪同着陶应一起去里坊间走走。

    带领着陶氏子弟前往坊间的是陶氏本宗的一个族叔陶荥。他自然知晓陶应和陶升是丹阳和内黄两支的优秀子弟,见他俩对此有兴趣,便只是在一旁指点,让两人放手施为。

    每当陶应敲开一户户破落的人家,从车上搬下一小袋米粮,一小条豖肉交到这些孤寡老叟、贫寒妇孺时,回报他的都是发自肺腑的感激。

    虽然,这些米粮和肉食并不多,但对于贫寒的人家却是雪中送炭,能够帮助他们度过这天寒地冻的时日。人们满口称赞陶氏祖宗有德,必将兴盛万代云云。

    陶应从施济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两件事。

    一是这个社会的贫富差距相当巨大。如陶氏这般的宗族世家,田连阡陌,婢仆无数,一日花用之数足够小户人家一年的吃食。而很多贫寒之家,却柴门稀疏,屋无片瓦,每日所食不过米汤麦粥罢了。

    二是对于慈善的理解。明白了为何后世许多人热衷于慈善事业,姑且不论这些人是否真心投身慈善。但当他将米粮交予人手之时,那些真诚的、热烈的、发自肺腑的感激,让他觉得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而这种感觉真的会让人上瘾。

    但,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令人愉悦的。当车上的米粮快要分发殆尽时,陶应敲了敲位于里坊角落里的一处紧闭柴扉。

    等待了许久,院中没有人回应。从柴门的缝隙望进去,小院内积雪很厚,显见得很久没有人打扫。

    正当陶应以为没人,准备离开时,身后的陶荥却诧异道:“冯瘸子家中已经没了亲戚,平日里性子又古怪,不喜与人交往,这是上了哪儿去?”

    陶家人在路上驻留的动静惊动了邻里,有邻里道:“已经好几日没见着冯瘸子了,这天寒地冻的,也不知他跑哪儿去了,枉费陶君白跑一遭。”

    陶升闻言,打量了一下柴扉,也从柴扉的缝隙里往里探看了一下,随后问道:“这位兄台,不知你最后见着冯瘸子是何时?”

    那位乡邻想了一想道:“腊月二十五吧,冯瘸子来我家借米粮。我本想借个一斗半斗的,可我才回屋里,我家娘子就抱怨这几日喝的粥都稀得见底了,大过年的可怎么过,待我出屋时,冯瘸子就不见了。哎!谁也不易啊,倒是让陶君见笑了。”

    “之后就再没见过他?昨日元日里也没见过么?”

    “恩,的确未曾见过,倒是也怪,平日里冯瘸子不常出门,大过年的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陶升再度跑回门扉前里里外外打量了一番,又推了推柴扉,回身道:“族叔,此门外侧并未上锁,且是从门里上了门闩,且院中积雪深厚,雪上并无足印。”

    “喔?按升郎所言,冯瘸子并未出门,那为何唤门不应。”陶荥此时也反应了过来,面现犹疑地问道。

    “怕是出了什么变故吧!”陶升眉头皱起,又对那邻里说道:“这位乡邻,事急从权,你且做个见证。”

    说完,也不待回应,退后两步,往前一个前冲跨步,蹬腿跃往墙头,攀住栅墙一个借力翻身,便稳稳落在了院中。

    正当门外几人张口结舌看着陶升翻墙而过时,陶升已经跑到门边,抽出门闩,拉开了院门。

    陶应相当佩服陶升的行事果决和身手矫捷,但另一方面,更意识到陶升所说的变故所指,为何他需要如此鲁莽。

    “族叔,这位乡邻,恐内中有变,我们也一同进去看看吧!”陶应冷静留下这句话,便率先跨进门去。

    陶荥与那乡邻见事已至此,若是有什么事情也脱不了干系了,便只得一起走了进去。

    陶升见他们跟了进来,便也不废话,直接走向了院中屋内。

    屋门并没有上门闩,只是用闩木斜支着,陶升用了点力便推了开去。

    屋内家徒四壁,正中的床榻上铺着一层的干草,上面卧着个人,身上盖着一床薄被,想必就是那个冯瘸子。

    “冯瘸子!”陶升站在门口大声叫喊,但依旧没有回应。

    陶升与陶应面面相窥,只得走进屋内看去,只见那冯瘸子面容枯槁,双眼紧闭,面色发青,嘴唇发紫,生死不知。

    陶升蹲下身,用手指叹了叹鼻息,只见鼻息很微弱,而冯瘸子间或还会颤抖一下,便高声喊道:“冯瘸子昏死过去了,快去找医者。”

    边说着话,边脱下身上的皮袄盖在冯瘸子身上。一旁的陶应也有样学样,跟着脱下皮袄帮冯瘸子捂严实。

    正站在屋门口朝里打量的陶荥与乡邻听说人没死,提起的心便落了下去。陶荥连忙出了院门叫仆役前去请医者,而那乡邻也出去召唤邻里前来帮忙。

    陶应不知道这冯瘸子是为何昏死过去,不过从他单薄的衣衫,被褥,以及发青的脸色,失温状态下的身体颤抖,大致猜出了是冻饿所致。

    他翻看了一下屋内的陶罐,发现里面基本都是空的,根本没有一星半点的粟黍,只有一个陶罐里有一些不知是什么的晒干野菜。加上之前听乡邻所说冯瘸子几日前曾去借米粮却未果的事情,益发确定是饿得没力气,然后天寒失温,所以昏迷了过去。

    若是再无人察觉,这冯瘸子怕就真要成了饿死鬼了。幸好今天是他和陶升前来施济米粮,而陶升又是个看似鲁莽实则胆大心细的性子。

    既然猜到了冯瘸子昏死过去的原因,便可以在医者来之前先做一下准备。

    陶应走出院外,拿起一袋粟米递给之前那个乡邻,说道:“有劳乡邻拿去帮忙熬些稀粥来。对了,若是有热水,也先端些过来。”

    “这如何使得,都怪我前几日没借予冯瘸子米粮,不然他也不会饿得这么惨。”

    那乡邻是个老实巴交的,还在那边碎碎念自责,但她那听到动静跑出来的婆娘却干脆利落地一把接过米袋,喜笑颜开地说道:“小郎君放心,都是乡里乡亲的,我这就给冯瘸子给熬粥送水来。”

    陶应对那婆娘的嘴脸也不以为意,升斗小民都过得不易,自家肚子也瘪着怎能要求他们接济别人呢。无奈地笑了笑,陶应又吩咐随侍在旁的陶茂和樊槐道:“你们俩赶紧回去取些被褥和冬衣过来,嗯……再拿两双袜子,提个暖炉,装些柴炭。若家中问起,便说是我要的。”

    往日里陶应吩咐的事情,向来都是陶茂出声答应,樊槐默默跟着做。今天却有些两样,陶茂还未出声,樊槐大声喊道:“喏!”

    然后,就见大笨牛转身上了马,也不等陶茂就打马而去。

    “咦?这大笨牛发什么癫。”小猴儿啐了一句,连忙上马跟了上去。

    细心的陶应与机敏的小猴儿都没有发现的是,大笨牛转身而去时,眼底竟有些湿润。

百度搜索 汉末英杰逸闻录 天涯 汉末英杰逸闻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汉末英杰逸闻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风吹过的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吹过的沙并收藏汉末英杰逸闻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