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四世纪 第二个十年(前三九〇—前三八一年)
百度搜索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1·秦风汉雨 天涯 或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1·秦风汉雨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dl><dt>战国时代</dt><dd><ul><li>田姓家族正式篡夺齐国政权。</li><li>吴起被诬陷,畏罪,奔楚。</li><li>秦国政变,杀出公。</li><li>吴起死。</li></ul></dd><dt>东西方世界</dt><dd><ul><li>高卢王布雷那斯,率七万大军进攻罗马共和国,纵火焚罗马城,罗马赔偿黄金一千磅赎城。</li><li>罗马大将卡密鲁斯反攻,大败高卢军,斩布雷那斯。</li></ul></dd></dl><h3>公元前三九〇年(辛卯)</h3>
<small>周安王十二年 晋孝公三年 鲁穆公二十年 魏武侯七年 秦惠公十年 韩烈侯十年 郑康公六年 赵武侯十年 宋休公六年 燕僖公十三年 楚悼王十二年 卫慎公二十五年 齐康公十五年</small>
1、秦国(首府雍县<small>〔陕西省凤翔县〕</small>)和晋国(首府新田<small>〔山西省侯马市〕</small>)在武城(陕西省华县东)会战。(晋国<small>〔首府新田〕</small>自被瓜分后,连本身生存都有问题,已无力作任何战争。可能是和魏国<small>〔首府安邑·山西省夏县〕</small>,或韩国<small>〔首府平阳·山西省临汾市〕</small>会战。)<u></u>
2、齐国(首府临淄<small>〔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small>)攻击魏国,陷襄陵(河南省睢县)。
3、鲁国(首府曲阜<small>〔山东省曲阜市〕</small>)在平陆(山东省汶上县西北)击败齐国军队。(平陆在鲁国首府曲阜西北航空距离五十千米,齐国军队竟在那里吃败仗说明那是一支侵略部队。)
<h3>公元前三八九年(壬辰)</h3>
<small>周安王十三年 齐太公二十四年 鲁穆公二十一年 晋孝公四年 秦惠公十一年 魏武侯八年 郑康公七年 韩烈侯十一年 宋休公七年 赵武侯十一年 楚悼王十三年 燕僖公十四年 齐康公十六年 卫慎公二十六年</small>
1、秦国(首府雍县<small>〔陕西省凤翔县〕</small>)攻击晋国(首府新田<small>〔山西省侯马市〕</small>。晋国此时已无地可供攻击,可能仍是魏国<small>〔首府安邑·山西省夏县〕</small>或韩国<small>〔首府平阳·山西省临汾市〕</small>之误)。
2、齐国(首府临淄<small>〔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small>)国务官(大夫)田和,跟魏国国君(一任)魏斯,楚王国(首都郢都<small>〔湖北省江陵县〕</small>)及卫国(首府濮阳<small>〔河南省濮阳市〕</small>)的特别使节,在浊泽(河南省新郑县西南),举行高阶层会议,田和请他们帮助,使他在名义上取得国君的头衔。魏国国君魏斯,即向周王国国王(三十九任安王)姬骄,代田和请求封爵,姬骄欣然同意。史称田和为田姓齐国的太公。
<h3>公元前三八八年(癸巳)</h3>
<small>周安王十四年 齐太公二十五年 鲁穆公二十二年 晋孝公五年 秦惠公十二年 魏武侯九年 郑康公八年 韩烈侯十二年 宋休公八年 赵武侯十二年 楚悼王十四年 燕僖公十五年 齐康公十七年 卫慎公二十七年</small><cite>..</cite>
1、*田姓齐国(首府临淄<small>〔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small>)太公田和,本年(前三八八年)逝世,子田剡(第二任)继位。(原记载只因遗漏田剡一代,遂发生一连串错误。)
<h3>公元前三八七年(甲午)</h3>
<small>周安王十五年 齐田剡元年 鲁穆公二十三年 晋孝公六年 秦惠公十三年 魏武侯十年 郑康公九年 韩烈侯十三年 宋休公九年 赵武侯十三年 楚悼王十五年 燕僖公十六年 齐康公十八年 卫慎公二十八年</small>
1、秦国(首府雍县<small>〔陕西省凤翔县〕</small>)大军南下,侵入蜀国(首府成都<small>〔四川省成都市〕</small>)领土,占领北部重镇南郑(陕西省汉中市)。
2、魏国(首府安邑<small>〔山西省夏县〕</small>)国君(一任文侯)魏斯逝世,子魏击嗣位(二任),是为武侯。(此项记载有误。参考前三九七年。)
魏击在西河(潼关以北的黄河)乘坐御舟,顺流而下,水势奔腾,峭壁夹岸,行到中游,神采焕发,对大将吴起说:“多么美丽的锦绣江山啊,固若金汤,这是我们魏国的至宝!”吴起说:“我不认为地理形势有什么重要,国家的安危,在领导人的品德,不在山川的险阻。从前三苗部落,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鄱阳湖,可以说万无一失,但因为领导人堕落不振,夏王朝开国君王(一任帝)姒文命,把他们消灭。夏王朝末代君王(十九任)姒履癸(桀),首都也在安邑(山西省夏县),东有黄河、济水(古黄河支流,流经河南、山东两省,大部分河道今已湮没),西有华山(陕西省华阴市南),南有伊阙(河南省洛阳市南),北有羊肠阪(山西省平顺县东南大行山中,顾名思义,道路好像羊肠,易守难攻)。可是政治腐败,商王朝开国君王(一任)子天乙,把他赶下宝座,放逐远方。等到商王朝末代君王(三十一任)子受辛(纣),西边是孟门(山西省吉县西),东边是太行山,北方有恒山(河北省曲阳县北),南方有黄河,可是他暴虐无道,周王朝开国君王(一任)姬发,把他诛杀。由此看来,国家的安危,在领导人的品德,不在山川的险阻。如果主上不为国家尽责,恐怕现在跟主上同船的亲信,到时候一个个都成了敌国。”魏击懔然说:“我紧记你的话。”
魏击任命田文担任宰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我想跟你讨论一下你我对于国家的贡献,你以为如何?”田文说:“当然可以。”吴起说:“指挥武装部队,官兵们愿意牺牲性命,使敌国惊惧,不敢打我们的主意,你比我怎么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使政府的功能充分发挥,使全国人民安居乐业、国库充实、社会富庶,你比我怎么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防卫西河(潼关以北的黄河),秦国不敢向东侵略。而韩国(首府平阳<small>〔山西省临汾市〕</small>)与赵国(首府晋阳<small>〔山西省太原市〕</small>),不敢不对我们唯命是听,你比我怎么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这三项重要大事,你都不如我,可是官位却比我高,那为什么?”田文说:“当君王年纪还小,有权势的重要官员互相猜忌,随时可能发动政变,民心恐慌。这个时候,宰相位置,应该属于你?还是属于我?”吴起沉默很久,抱歉说:“我承认,应该属于你。”bbr></abbr>
柏杨曰:
当政治的运转有一定的秩序,人们也习惯并接受这种秩序时,压根不会产生“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的危机。只有腐烂的政权,在转移时才有这种特殊现象。
若干时日后,魏国宰相公叔(魏国可能设立一个以上的宰相,也可能此时田文已去位或逝世),妻子是魏国公主,公叔权倾中外,忌妒吴起的超凡才能,认为终有一天,吴起会威胁到他的职位,因而想把吴起排除,可是一时想不出妥善方法。他的一个绝顶聪明的仆人建议说:“排除吴起,易如反掌。他这个人最大的缺点是过度刚强,而且对自己的心直口快,颇为满意。所以,只要设计一个圈套,就不怕他不跳进去。你先报告国君说:‘吴起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可是,我们魏国是个小国,恐怕留不住他。留住他的唯一方法,只有许配给他一位公主,使他成为魏国的女婿。如果他志不在魏国,非投奔其他大国不可,必定拒绝这项婚姻。’然后,你在家里设宴,邀请吴起跟你同时回府,而跟公主先行商议妥当,使公主做出对你百般侮辱的动作,你也做出对这种侮辱的百般忍受的动作。吴起发现公主那么凶悍,不把平民出身的丈夫当成人,一定不敢娶她的妹妹,好了,这就跳进陷阱。”公叔大喜过望,按照计划进行。吴起果然心惊胆战,向魏击表示无福消受金枝玉叶,魏击霎时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吴起这才发觉他中了暗箭,然而为时已迟,无法挽救,恐怕魏击翻脸无情,把他杀掉,于是逃亡,投奔楚王国(首都郢都<small>〔湖北省江陵县〕</small>)。<samp></samp>
楚王(十七任悼王)芈疑,早就敬慕吴起的贤能,遂即任命他当宰相。吴起就职后,雷厉风行,推动一项广泛的改革运动,制定合乎时代的法律,并建立法律的尊严,罢黜所有只领薪水却不工作的闲散官员,撤销血统疏远的一些皇族们的爵位俸禄,加强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反对跟秦国和解。在吴起强烈的革新运动下,楚王国陡地强大。数年之间,疆土扩张到百越(东南沿海的浙江省、福建省及广东省),北方阻止三晋——赵国、韩国、魏国的南侵,西方数度攻击秦国。各国对楚王国的迅速复兴,大为忧虑。可是,在楚王国内部,那些因改革而失势的贵族和既得利益阶层,对吴起却十分仇视。
3、秦国国君(二十二任)惠公(名不详)逝世,子出公(名不详)继位(二十三任)。
4、赵国国君(二任)武侯(名不详)逝世,贵族再拥护一任君(烈侯)赵籍的儿字赵章继位(三任),是为敬侯。
5、韩国国君(二任烈侯)韩取逝世,子文侯(名不详)继位(三任)。
<h3>公元前三八六年(乙未)</h3>
<small>周安王十六年 齐田剡二年 鲁穆公二十四年 晋孝公七年 秦出公元年 魏武侯十一年 郑康公十年 韩文侯元年 宋休公十年 赵敬侯元年 楚悼王十六年 燕僖公十七年 齐康公十九年 卫慎公二十九年</small>
1、周王国(首都洛阳<small>〔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small>)国王(三十九任安王)姬骄,下令擢升齐国(首府临淄<small>〔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small>)国务官(大夫)田和,当齐国国君。(早在前三八九年,已经下令擢升,且本年田和已死,此项记载有误。)
2、赵国(首府晋阳<small>〔山西省太原市〕</small>)贵族(公子)赵朝作乱,投奔魏国(首府安邑<small>〔山西省夏县〕</small>),在魏国协助下,攻击赵国新迁入的首府邯郸(河北省邯郸市),失败。(本年<small>〔前三八六年〕</small>,赵国首府自晋阳迁邯郸,赵朝当是利用迁府之际,发动政变。)
<h3>公元前三八五年(丙申)</h3>
<small>周安王十七年 齐田剡三年 鲁穆公二十五年 晋孝公八年 秦出公二年 魏武侯十二年 郑康公十一年 韩文侯二年 宋休公十一年 赵敬侯二年 楚悼王十七年 燕僖公十八年 齐康公二十年 卫慎公三十年</small>
1、秦国(首府雍县<small>〔陕西省凤翔县〕</small>)庶长(秦官第十、十一级)改(姓不详),发动政变,逮捕国君(二十三任)出公(名不详)跟他的娘亲,沉到河里淹死。迎接流亡河西(甘肃省中部)的贵族嬴师隰回国继位(二十四任),是为献公。(这是一件复仇公案。二十九年前的前四一五年,二十任国君灵公嬴肃逝世,嬴肃的叔父嬴悼子夺得政权,继位二十一任国君,是为简公。嬴肃的儿子嬴师隰受到生命威胁,逃亡到河西。前四〇〇年,嬴悼子逝世,子惠公<small>〔名不详〕</small>继位<small>〔二十二任〕</small>。前三八七年,惠公逝世,子出公<small>〔名不详〕</small>继位,直到本年。)
2、田姓齐国(首府临淄<small>〔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small>)攻击鲁国(首府曲阜<small>〔山东省曲阜市〕</small>)。
3、韩国(首府平阳<small>〔山西省临汾市〕</small>)攻击郑国(首府新郑<small>〔河南省新郑县〕</small>),占领阳城(河南省登封县告城镇),又进攻宋国(首府睢阳<small>〔河南省商丘县〕</small>),俘虏宋国国君(三十二任休公)宋田。
4、田姓齐国(首府临淄)国君(一任太公)田和逝世,子田午继位(三任),是为桓公。(田午非田和子,而是田和孙。田和生田剡<small>〔二任〕</small>,田剡于前三八八年继位,前三七八年逝世,子田午才继位,此项记载有误。)
<h3>公元前三八四年(丁酉)</h3>
<small>周安王十八年 齐田剡四年 鲁穆公二十六年 晋孝公九年 秦献公元年 魏武侯十三年 郑康公十二年 韩文侯三年 宋休公十二年 赵敬侯三年 楚悼王十八年 燕僖公十九年 齐康公二十一年 卫慎公三十一年</small><tt></tt>
本年无记载
<h3>公元前三八三年(戊戌)</h3>
<small>周安王十九年 齐田剡五年 鲁穆公二十七年 晋孝公十年 秦献公二年 魏武侯十四年 郑康公十三年 韩文侯四年 宋休公十三年 赵敬侯四年 楚悼王十九年 燕僖公二十年 齐康公二十二年 卫慎公三十二年</small>
1、魏国(首府安邑<small>〔山西省夏县〕</small>)攻击赵国(首府晋阳<small>〔山西省太原市〕</small>),在兔台(今地不详)大败赵军。
<h3>公元前三八二年(己亥)</h3>
<small>周安王二十年 齐田剡六年 鲁穆公二十八年 晋孝公十一年 秦献公三年 魏武侯十五年 郑康公十四年 韩文侯五年 宋休公十四年 赵敬侯五年 楚悼王二十年 燕僖公二十一年 齐康公二十三年 卫慎公三十三年</small>
1、日全食。
<h3>公元前三八一年(庚子)</h3>
<small>周安王二十一年 齐田剡七年 鲁穆公二十九年 晋孝公十二年 秦献公四年 魏武侯十六年 郑康公十五年 韩文侯六年 宋休公十五年 赵敬侯六年 楚悼王二十一年 燕僖公二十二年 齐康公二十四年 卫慎公三十四年</small>
1、楚王国(首都郢都<small>〔湖北省江陵县〕</small>)国王(十七任悼王)芈疑逝世,因吴起厉行政治革新而丧失既得利益的皇亲国戚,乘丧暴动,追杀吴起。吴起逃到灵堂,趴在芈疑尸体的旁边。暴徒们乱箭齐发,射死吴起,但同时也射中芈疑的尸体。下葬既毕,子芈臧即位(十八任),是为肃王,下令宰相(令尹)逮捕作乱的暴徒,屠杀七十余家。
柏杨曰:
吴起何负于鲁国?被疑逃亡。何负于魏国?又被疑逃亡。何负于楚王国?更遭杀身之祸。吴起的遭遇,正是一个封建社会中,心直口快,胸无城府,却既有能力而又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杀妻求将,从稍后再没有人抓这个小辫子,可证明只不过是政客们所使用的一种斗臭手段。鲁国在他手中不再受侵略,魏国在他手中强大,衰老的楚王国在他手中得到重生。忠心耿耿,才干之高,历史上很难找到匹敌,竟不容于当世,不禁为吴起悲,也为那些国家悲。伏到国王尸体之旁,能在死后复仇,这种智谋,也无人可及。如果有一个国家能对他始终重用,历史可能重写。
百度搜索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1·秦风汉雨 天涯 或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1·秦风汉雨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