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武则天 天涯 武则天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现在武瞾终于安心了。因为一切都过去了,都平静了,不再会有任何女人来搅乱他们的生活。这是武瞾拚着性命为自己争得的一份安全。但与此同时,她心理上也投下了更为深重的阴影。夜深时分,总会有美丽亲爱的姐姐和美丽亲爱的外甥女交替着翩然而至。她们总是对着武瞾微笑,并总是伸出手向她索要什么。她们逼迫她,一步步向她走近,好像她真的欠了她们什么。她听不见她们在说什么,也不知她们要什么。她很焦急。她想向她们解释。但她们不听而只是一味地向她要着要着。然后梦醒了。她周身汗湿。她有了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她觉得夜晚很累。她猜想她其实是想念她们的。在她们的血管里毕竟都共同流着父亲和母亲的血,她们毕竟是一母同胞,是亲姐妹。但她们这些亲人这些家族中的女人为什么一定要争抢一个男人呢?就像皇室中的那些亲兄弟争抢王位。他们都不惜相互残杀,不惜双手沾满亲人的血。也许她<samp></samp>们都该谦让但是她们没有。尤其是武瞾,她怎么可以任凭他人来侵吞她经过浴血奋战才得来的胜利果实呢?已经是血淋淋的了,为什么还要流血?

    现在好了。武瞾胜利了。她在同亲人的战斗中胜利了。是因为胜利,她才会觉出心里的落漠。她怀念她们,怀念韩国夫人和魏国夫人,因为她们都是她的亲人。因为怀念,武瞾才决定修建那座奉先寺。她要让那座寺院中大慈大悲的通天的巨佛去超度姐姐和她女儿飘泊的亡灵。她要把她们从她的心里和梦里赶走。

    于是在龙门西山的南部,那个浩大悲壮的开凿奉先寺的工程开始了。

    石匠们夜以继日,开山凿石的声音响了好几年。

    此间,皇上皇后多次亲临工地视察工程进度。皇后捐出的两万贯脂粉钱滚滚流人造寺的血汗中,据说整个工程耗时三年,工人死伤无数。

    传说寺内龛雕主尊卢舍那佛的形象是以面目丰满秀丽、嘴角微微上翘的皇后武瞾为模特的。那尊顶天立地的大佛端庄骄矜,双目宁静,仿佛确实在为人类沉重地负担着什么。

    这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龛,是武瞾时代东都洛阳石雕的代表作,也是盛唐时期雕塑艺术的巅峰。

    武瞾不喜欢过平平淡淡、相安无事的生活。她是个积极进取的、张扬的、不肯安定的女人,她的生活不可一日无波澜。她认为人生在世,切不可活得苟且,而是要不断地创造事件和奇迹。那才可以算做是真正活过,青史留名、水垂千古。

    于是废后的事件刚刚平息,她便突发奇想,要带领整个朝廷到泰山封禅。

    封禅是盛世王朝显示政绩和禀承天命的重大仪式,也是历代君王所追求渴慕的一重境界。武瞾自然也不例外。她密令许敬宗向日益委顿的高宗提出封掸的请求。她认为事关朝廷的大事,还是由朝臣出面较为得体,这样一是合于朝廷的礼仪,同时也能给她留下一个在后宫斡旋的机会。这是武瞾亲揽朝务以来所得出的宝贵经验。

    于是许敬宗毅然前往。自从许敬宗成为武瞾的亲信,他已不断被加官进爵,直到委以中书令的高官。为此他更是竭力为武瞾效尽犬马之劳,均与他的主子之间形成了相当的默契。

    经过几番讨论,许敬宗禀告皇后,皇上对封禅一事犹豫不决,他认为他没有资格:“创下大唐江山的祖父和父亲政绩卓著都没敢举行如此隆重的仪式,而朕何德何能,又为何一定要在天地之间为自己建立这个虚伪的丰碑呢?”

    武瞾说:“早就知道他会这样,他是个没有大气魄也做不成大事情的男人。那你又是怎样劝谏他的呢?”

    “臣对皇上说,高祖创下唐朝,先皇太宗贞观之治,可谓战果辉煌,他们理应举行封禅大典。然而由于种种情况,他们未能如愿,这实在是他们的遗憾。因此,皇上才更应在本朝举行这样的典礼,以此告慰祖先,并为江山社稷的平安稳固祭天祭地,求得保佑。”

    “皇上怎么说?”

    “皇上面有难色,他说他一时难做决定。”

    “那就等于是说,他同意了。”武瞾果断地说,“那么许敬宗,你就作为封禅使,从现在就开始为这次大典筹划准备。祭地的掸礼由我带领女官们及内外命妇来主持。如果天是男人,那么地就该是女人。男人封天,女人祭地,天造地设,珠联璧合。这样显然不符合往日的礼仪,但我们为什么非要延续传统?为什么不可以创新呢?你就按我的要求拟一份奏文,尽快呈给皇上。”

    “皇上要是还不肯呢?”

    “他怎么会不肯呢?”武瞾用一种古怪的目光询问着许敬宗,并看着他退出了政务殿。

    武瞾此生当然要做些惊天动地的事情。她不甘平庸,更不甘默默无闻。她认为无论是高祖李渊还是太宗李世民,未能在他们有生之年举行封禅这样能永载史册的仪式,都是他们毕生的遗憾。而她是不能使自己遗憾的。她要做到和做好一切她此生想做的事情。她会不遗余力地去做,直到那所有的成功堆积如山,直到她自己彻底满意为止。她不能为自己的生命留下遗憾。而自从她想到要举行封掸大典,她倒真是为一代英才的太宗李世民遗憾了。她觉得他生前没有为自己典礼真是可惜。他明明是一代最伟大杰出的君王。也许是因为武瞾亲临朝政,近来才越来越多地想到这个曾给她带来无穷苦痛的男人。但是她并不仇恨他,而是比原先更加理解他了。她对他所产生的,全然是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感慨。她觉得到了这个时候,她才能同占有过她的那个人亲近和相知,她也才能不对那个残暴地撞击她的男人那么反感,才能静下心来偶尔怀念一下那个初夜的美好。总之近来李世民的形象经常在武瞾的脑子里徘徊。但她知道那都是往事了。<s></s>

    毕竟往事如烟。

    武瞾终究不是那种靠丝丝缕缕的回忆和怀旧打发日子的女人。如果依然被囚禁在感业寺中她可能会变成这样一个女人。但是她没有。她挣脱了那个牢笼。高宗李治救出了她,所以她是永远不会背叛和丢弃这个怯懦男人的。她会一生对他好。当然,那个作为一代天于的李治,他的一生也许确实没有什么值得炫耀值得骄傲自豪的。也许正如他所说,他是没有资格没有脸面到泰山去封禅的。但是她有。她武瞾有。她一个女人为治理国家创建的赫赫功业是开天辟地的。为什么不能使一个女人的英名水载史册呢?但,她武瞾又是从哪儿来的呢?从感业寺?而感业寺又意味了什么呢?又是谁把她从感业寺人间地狱的生活中拯救出来的呢?

    无论高宗怎样犹豫不决,封禅大典还是在武瞾的精心策划下开始积极地筹备了。在这样紧锣密鼓地准备了半年之后,由整个朝廷和后宫组成的那支庞大的队伍便开始大规模地向泰山方向挺进。队伍中除了浩大的歌舞乐队,还有由外国使节及随员组成的团队。其声势之大,堪称空前绝后。因为声势太大,所以这支队伍移动得很缓慢。直到漫漫的五十天过后,这个庞大的宫庭才终于迁徙到泰山的脚下。

    封掸大典按照规定在元旦举行。

    这是一次人与天地之间的最神圣神秘的对话。

    封天的仪式由高宗李治一人在登封坛内秘密举行。他的心灵在那个时刻应与苍穹结为一体。<q></q>但倘他不是个称职的天子,他便无论怎样虔诚都不会听到天神的声音,也不会得到那种天人合一的感觉。高宗从登坛走下的时候脸色苍白。山上虽然奇冷,他苍白的脸上还是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他谁也不理,而是径直走向自己的御座,面对着满山凄凄的枯草呆呆地发愣。直到很久以后,高宗才对他的心腹宦官提起,他确实没有听到上天的声音,而只是看到了冥冥大山背后的父亲的神灵。父亲的声音凄惨地说,唐三代而亡,唐三代而亡,有……那后边的话李治就听不清了,那声音越飘越远,越飘越远,最后父亲的形象也不见了。李治从此一直很害怕。唐三代而亡即是说,大唐的王朝要断送在他李治这第三代唐天子的手中。那么父亲说到的“有什么什么”又是什么意思呢?李治没听到也猜不出。他始终为此而满心惊恐,愁闷苦恼,他觉得倘大唐的王朝真的亡在他的手中,他又怎么向祖父和父亲交待?他就是死也不能瞑目了。

    本来历史上祭地仪式也应由皇上主持的,这一次却破天荒地要由一个女人来主持了。武瞾认为,这是对传统的一次很完美的背叛与反动,是一次极有意义的革命,所以她对主持此仪式毫无惧色并满怀热忱。皇上走下祭坛之后,武璺便拖着庄严、华丽的裙裾,在步障的掩映下,带着她的女官们缓缓地走上了登封坛。直到仪式开始,武瞾才更加证实了她看重人生的这样一种形式有多么重要。她觉得她在这神秘神圣的仪式中被净化了,升华了。她不仅与大地母亲融在了一起,并且触到了天,听到了天上传来的声音。那声音清晰完楚。那声音说:唐三代而灭,有武姓女王昌。那声音又说:天命在你,你必报应。武瞾兴奋已极,她的身心都在颤抖。她伸开双臂,满怀感激之情地渴望着拥抱这浩渺的天和苍茫的地。

    武瞾就这样张开臂膀站在天与地之间的那圣洁的祭坛上。她尽管也不真正明白上天的旨意,但她坚信她已禀受了天命。

    紧接着,她身后站在半山腰的女官们在冬天寒冷清新的空气中,嘹亮地唱起了那首封禅的《登歌》。那歌声温柔动听,明亮悠扬,一直缓缓地在山谷间回荡,并引来阵阵回声。

    武瞾听着那《登歌》。她觉得心里很感动。她闭上眼睛,仿佛自己乘着歌的翅膀飞了起来。她在半山之上,听山风在耳边飒飒地掠过。她觉得这歌声真是太美了,是唯有女人才能唱出的这如此的美好和动听。所以她崇拜女人。崇拜她自己。因为她自己就是个女人,是撑在这天与地之间的坚强的柱。

    然后武瞾睁开眼睛。

    她觉得她已经完成了,她已聆听了天地的教诲。

    她缓缓走下祭坛。她的脸红润放光,眼睛炯炯有神。她知道对于她来说,生活刚刚开始。同时她也深知,对于她的男人李治来说,剩下的只是生命无力的延缓了。

    他们共同回首雄伟的泰山。

    此次封禅回来使武瞾生出了无限的活力。她更加自信,更加精力旺盛,肌肤新鲜,面色红润,仿佛已获得了新生。

    此后的数年之中,武瞾潜心替代多病的高宗李治临朝听政,治理国家,将朝中的一切权力独揽于一身。

    要有效地治理一个国家,武瞾知道她需要思想,还需要一个能真正体现她的意志的智囊团;而这又是当今朝中古董般的臣相们所根本不能做到的。于是武瞾在朝臣以外又广为招揽有识之士,将他们组织起来,专门替她出谋划策,并著述由她监修的各种政治读物。其中最著名的《臣轨》二卷,成为历代为臣者的必修书。这些文官,确实为武瞾革新的统治体系立下了汗马之劳。他们因此而享有可以从北门(即玄武门)出入的权利。所以历史上称这伙才华横溢的年轻学者为“北门学士”。

    此间,武瞾逐渐开始实行她的一系列革新政策。她划时代地提出了独特的治国主张,譬如她要求人民多种田多纺线,大大发展生产力;而政府则需积极减少苛捐杂税。再譬如,她提出对内对外要少打仗,而是以道德感化天下,以求国泰民安。她还提出广开言路,给天下百姓以讲话的权利与机会。除此之外,她又特别强调,今后如果母亲去世,子女们也应像对父亲那样,为母亲服丧三年。武瞾以切<tt>99lib?t>身的体验告诉世人,母亲之于儿女是如何如何无私和伟大,她们在世间所享受的权利应当是同男人平等的。武瞾的这些大政方针,无疑是充满了一种温和的女性色彩的,但同时又是战斗的,是对传统的一种英勇的宣战与反叛。

    此间有过内战也有过外族的侵略,但最终都以讲和的方式,平息了劳民伤财的战争。此间也有过天灾人祸,地震水灾,但也都在武瞾的精心统治下,度过了难关。

    与此同时,武瞾开始不断地更换年号。这几乎已经成为了她的一种嗜好。她觉得唯有用不同的文字才能表现出她在各个时期不同的甚至是变幻无穷的追<cite>九九藏书</cite>求。譬如长子弘立为太子后,她便将长孙无忌奠定的“永徽”改为“显庆”;譬如与李治泰山封禅后,她又将年号改为“乾封”。而当她为登基称帝大力活动期间,她又不厌其烦地将年号改为了“天授”。总之,她的追求丰富多样,她的年号也就丰富多样;她的目标不断变幻,她的年号也就不断变幻。自从她成为皇后以来,直到她驾崩于上阳宫,其间共更换年号二十三次,成为历史之最,而其中竟有“大册万岁”、“万岁登封”这样莫名其妙的四宇年号,足见她对于年号这种形式的浓烈的兴趣。除此之外,她还热衷于更改官名,更改文武百官的朝服以及国旗的颜色。她喜欢在一种崭新的形式与色彩中开始她又一阶段的崭新的统治。总之她喜欢变化。不停地变化。她的变化使她的朝臣们应接不暇,有时甚至被搞得晕头转向。封禅之后,她责令从此称皇上为天皇,称皇后为天后。她不管高宗怎样,但她确实在封禅中感应了上天之气,她觉得唯有在她的称呼前加以“天”字,才能真正体现出她替天行道的本质。

    武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便是这样殚精竭虑地统治着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也许在那段时间,她还并没有称帝的真正欲望和行动,但她却确实想把这个大唐的帝国引向太阳和光明。就在她已经开始感觉到这个全盛的时期正在姗姗到来时,她的儿子太子弘悄悄地无声无息地长大了。

    她忽略了这一点。

    当有一天,她见到弘时,她突然发现他长大了,他已经是个真正的男人了。

    武瞾很兴奋。她用惊异的目光看着弘。她听着弘成年男人粗重的嗓音,看到他讲话时上下颤动的喉节和嘴唇上细细密密的胡须。她高兴地拍着李弘的肩膀说,“弘儿你什么时候长大的?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儿子!”

    谁也不知道那种充满了扩张意识充满了事业心而又具有非凡才干及其手段、具有倾城倾国惊世美貌的女人,会在她的孩子们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和认识。太子弘就不知道这些。美丽的母亲之于他就像是一团美丽的雾。母亲生下了他,并使他成为太子,他想他应该是爱母亲的,也该崇拜母亲的才华和能力。但同时他又无论如何不能够理解母亲为什么要对父亲那么专横。他觉得母亲也许根本就不爱父亲,而事实上李弘自己也非常看不起父亲的懦弱和无能,看不起父亲的未老先衰,他那样只能是空怀了一颗善良之心,空怀了一腔报效国家的拳拳热诚。于是,父亲只能在母亲的面前自惭形秽、甘拜下风。而母亲在积极的付诸行动的进取中,则是越来越光彩照人。特别是当他们呆在一起时,就像来自两个绝然不同的世界。母亲来自天上,似仙女下凡;而父亲,则正慢慢走向他的坟墓。

百度搜索 武则天 天涯 武则天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武则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赵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赵玫并收藏武则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