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曾国藩日记 天涯 曾国藩日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h3>(1)女婿外边包二奶</h3>

    二月初九日,因袁婿强封民房,娼妓多人,余派人惩之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围棋二局,阅《汉书》《武纪》《昭纪》二十馀叶。午刻,陈虎臣来,潘伊卿来,先后久坐,核科房批搞。中饭后,刘伯山、莫子偲、万篪轩先后来久坐,阅本日文件,写少荃信一件。傍夕小睡。袁婿橞泽强封民房,娼妓多人,本年尚未入署拜年。本日闻将带人去打保甲局,因派人去拿其家丁四人,杖责三百、一百不等。唯许满未责,令与中军同去拿娼家哈氏女子,亦掌嘴数百,发交首县管押。竟夕为之不怡。阅恽子居《大云山房集》数首,二更四点睡。

    一生浸淫儒学,致力事功报国。到得曾国藩平灭太平天国洪秀全,他已经走到了人生极峰。加赏太子少保衔,封一等候爵,世袭罔替,再加上其它的公职: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不管是当时的民众,还是后来的史家,到此唯有肃然起敬,不敢稍有怠慢。

    但这些,在一个人眼里,屁都算不上。

    这个人,是不是朝中的皇帝太后呢?

    非也,这时候就连皇上太后也提心吊胆,曾国藩拥有如此之高的威望,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此前的咸丰皇帝拼了老命的打压曾国藩,就是想避免这个局面出现。但曾国藩最终冲破民意与权力的双重桎梏,大获成功了。此时的皇家权力,在他面前小心翼翼,唯恐曾国藩心里不痛快,突然发起飙来。

    世上唯一不把曾国藩放在眼里的,名袁秉桢,又叫袁穗泽。他视曾国藩为玩物,揉搓摆弄,肆意由心。

    那么,这个袁秉桢,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

    因为他娶了曾国藩的大女儿,曾纪静。

    说起大女儿曾纪静来,委实可怜,她出生的时候,家里连个产婆都请不起,是母亲自己替自己接生,自己咬断脐带。及至长大,嫁给了书香门第袁芳瑛的儿子袁秉桢。这袁芳瑛和曾国藩是翰林院时的同事,把女儿嫁入到这样的门户,怎么看怎么是门当户对。

    也确实是门当户对,只是袁秉桢这个人有点不对。

    要说袁秉桢也没什么太大的不对,他就是一个比较正常,现今老丈人名头这么大,自己好歹也应该沾点光。嗯,怎么个沾光法呢?嗯,娘的,多找几个三陪女同居,嗯,正所谓美人如玉剑如虹,岳父老婆都发懵,我看你们敢不敢吭声。如果敢吭一声,你看我回家不揍扁了你女儿,谁叫你把她嫁给了我?活该!

    两江总督全家,真的没敢吭声,都知道女婿在外边包二奶,可谁也不敢多说一个字。生怕让女婿不痛快了,女儿曾纪静更遭殃。

    咦,这家人居然真的不敢吭声。袁秉桢乐了,那就再摆你一道,不信玩不残你!

    袁秉桢成立了拆迁办,在老百姓家的房子上写一个大大的拆字:你家这块地皮归我了,谁敢不服,就立即和谐了你。

    老百姓肯定是不乐意的,上访那是一定的,但曾国藩仍然是装不知道,惹不起啊,真的惹不起袁秉桢这个王八蛋。自己的女儿落在他手里,你又有什么办法?

    见老丈人还是一声也不敢吭,袁秉桢大怒,遂带了家丁,浩浩荡荡去攻打保甲局。保甲局这个地方,类似于现在的警察局、公安局。只有攻入警察局,占领公安局,才最有派头,玩得最快活。

    到了这一步,曾国藩再不说话,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终于发飙了:传令,与吾把我女婿……的家丁,拿来几个不重要的,给我狠狠的打!还有还有,我女婿包的二奶,也与我一并抓来,给我狠抽那女人的嘴巴子,竟然腐蚀领导干部的女婿,真是太不象话了!

    什么?只惩治跟班的家丁?只打二奶的耳光?祸首明明是袁秉桢,他强拆民居,攻打公安局,是何等怵目惊心的大案啊,曾国藩你怎么可以如此避重就轻?怎么可以这样徇私枉法呢?连个女婿你都不敢碰,你还算什么圣人?还算什么人民的好干部?

    少来了,别站着说话不腰疼!袁秉桢的绝招在后面呢,曾国藩哪来的胆子敢惹他?

    <h3>(2)男人都有一个无赖的梦</h3>

    二月初十日,袁婿服毒,幸以药救解

    早起。闻袁婿于昨夕吞鸦片烟服毒,有一禀呈余,又有一书与袁小荣以自鸣其屈,亦颇知自为引咎。其毒甚重,指甲已青,儿辈以药救解之,直至申刻呕吐二次,始有转机。早饭后见客二次,旋围棋二局,阅《汉书》《宣纪》、《元纪》二十馀叶,核科房批稿。中饭后阅本日文件。因袁婿之事,寸心愁郁无聊,又围棋二局。阅张皋文古文,有恽子居批点者。傍夕至纪泽处,与晓岑诸人谈。夜,儿女辈自袁婿处归,知毒已解,可生,家人皆为一慰。核信稿二件。二更后阅《古文杂纪类》五首。五点睡,不甚成寐。

    见岳父竟然蛮横无礼的殴打自己的二奶,女婿袁秉桢大怒,祭出一招大杀器:

    服毒!

    妈的,老丈人你竟然干涉老子包二奶,老子就死给你看。.老子死了,让你女儿一辈子守寡,再也闻不到男人味,看你后悔不后悔。

    这一手太狠了,曾家立刻陷入混乱之中。可想而知,所有人的都在责怪曾国藩:爹,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人家袁秉桢也没做错什么,不就是包个二奶吗?不就是强拆个民房吗?不就是个攻打公安局吗?这才多大一点的小事啊,你要是把他逼死了,大姐他一辈子怎么办啊?

    再怎么办,你也不能托身于一个无赖吧?

    可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正是无赖文化兴旺发达的时候。女人出嫁,讲究的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木头棍子你扛着走。正因为男人都有一个无赖的梦,才强求女性三从四德。再者说了,男人的无赖,跟谁去赖?当然是往女人身上赖?总之三从四德这种奴性文化,与无赖文化构成两端,形成了旧中国时代的苦难不断,灾祸频仍。

    袁秉桢就是这样一个无赖,他吃准了曾氏现在门高权重,禅于物议,绝不敢离婚。而他就以此为要挟,拿捏着手上的人质曾纪静,让曾家圆,曾家就得圆,让曾家扁,曾家不敢不扁。他当然不会真的服毒,无赖是最惜命的人,他们只是不尊重别人,将自己的乐趣建立在别人的苦痛之中。

    曾家人又何偿不知道这些?但知道又有什么用?这不,连曾国藩都自欺欺人的在日记中,硬谎说袁秉桢有悔过之心,明明知道自己被袁秉桢玩弄,还得打落牙齿肚里咽,你又有什么法子?

    再看看曾家人的态度,日记中记载说:……夜,儿女辈自袁婿处归,知毒已解,可生,家人皆为一慰。

    看明白了吧?袁秉桢是打谱要玩残这一家人,这就是最典型的无赖风格,一旦让他缠上你,你逃都无处逃。

    再后来,袁秉桢越玩越狠,他到粮台强行掳走六百两银子,又在外边包了个二奶。妻子曾纪静以泪洗面,二十九岁那年悒郁身死。

    曾国藩,他能够救天下人,却单单救不了自己的女儿。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是儒家学者,以儒家教义拯救迷失的苍生。这就注定了他必然会受制于教义本身的负面力量。一如洪秀全的疯狂吞噬了自己,曾国藩那可怜的女儿曾纪静,也是为儒教的负面力量所吞噬。

    <h3>(3)居住在子宫里</h3>

    四月十七日,闻霆营竟反叛,弃舟登岸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立见之客一次,围棋二局。李雨人来久谈。阅《礼书纲目昏义》,庞省三来一谈,陈舫仙来久谈,核科房批稿。中饭后见客一次,阅本日文件,潘伊卿来一谈,写李少泉信一件。傍夕小睡。灯后,见客一次,议洋人通商占地,定在下关之下一带。又写少泉信一叶。二更后,纪泽问《正蒙》中疑义。倦甚,三点睡。近年天热则神思昏倦,今年应更惫矣。是日闻霆营之分兵八千由四川入甘肃者,行至金口反叛,弃舟登岸,各营官弹压不服,避回武昌,叛勇由纸口南行,声言至江西索饷,至咸宁已戕官掳人。前来湖北信咨,本日问陈舫仙,始知其详,为之忧灼无已!

    诗云:风卷尘沙战气高,穷民香火拜弓刀。将军别有如山令,不杀长毛杀扁毛。这首诗,单道湘军中的一个另类人物,大老粗川人鲍超。

    湘军中的将领,多是湖南的读书士子,唯独鲍超是个来自四川的大老粗。曾国藩对他很重视,以他的字春霆为名,将其军号为霆军。霆军的纪律超坏,所行之处,是连绵几十里的花船,船上有无数美貌女子。鲍超解释说都是家眷,但鬼才相信他。

    鲍超又爱吃鸡,所到之处,强行要求老百姓送鸡给他,所以才有不杀长毛杀扁毛这种讽刺诗出现。但是鲍超的军队作战也异常的勇猛,曾国藩被困祈门,李鸿章等人逃之夭夭,太平军从四面八方呐喊杀至,危难之时,是鲍超率军及时赶到,救了曾国藩的老命。

    善杀戮,没文化,这是以暴力为特征的军队的必然特色。世间的读书士子,最喜欢戏弄这种大老粗。鲍超打下江宁而后,被封为子爵,他开心的不得了,就修筑了一幢华丽的宅子,找个读书士子帮忙,问:你说,我这幢宅子,起个什么名字好?那读书士子真诚的建议道:鲍将军,岂不闻皇帝之居为皇宫,子爵之居为子宫,你这门上,最适宜不过的就是挂块子宫的牌子了。

    子宫?这个名字好!鲍超大喜,立即请工匠写了子宫二字,龙飞凤舞,笔墨酣畅,悬挂到大门上。

    这块牌匾就这么挂着,终于有一天,有人看不下去了,出来告诉他:老鲍啊,你知道子宫是什么意思吗?子宫就是女人的生殖器官,胎儿未出世之前,都在子宫里呆着,你怎么着活了这么大,又缩回到子宫里去了?

    哇哇哇!当时鲍超就抓狂了,再找给戏弄他的读书士子,那坏蛋又不缺心眼,早从鲍超这里骗到一笔丰厚的命名费,逃之夭夭了。

    鲍超就是这种性格,这种性格也构成了霆军的特色及风格。所以霆军打起仗来不要命,太平军听见霆军二字,就吓得尿裤子。若非是霆军这种粗野的暴力组合,也无法对付如洪秀全那种颠狂之人。

    但是太平军不常有,百姓却是到处都是。太平军虽然灰飞烟灭,但霆军的暴力特色,依然如故。暴力组合最大的特点就是,就是它们不具转型为非暴力组合的意识。所以太平军平灭,霆军立即调往甘肃,让他们去倚角旮旯接着暴力,总之不能在两江地区再祸害了。

    但暴力组合只是野蛮,并非愚蠢,他们很清楚,只有在和平地区,他们这些野蛮人才有得混。他们不要远离家乡,要将自己热爱的家乡,重新改造成杀戮横行的战场,这就是他们的追求,谁也别想阻止他们。

    所以,霆军叛乱了。

    鲍超的个性,与霆军的特色,终将构成他们未来必然的宿命。无论他们是否愿意接受,结局已经注定。

    <h3>(4)新武装再起风云</h3>

    四月二十七日,夜核苏州减漕摺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坐见者三次,围棋二局,又立见之客二次。午刻核科房批稿甚多。中饭后见客一次。旋阅本日文件。见段培云、席研香禀,知娄云庆所辖霆营于初九日在上杭忽叛,十分忧灼,不知所措,绕屋旁皇,无以为计。又与方元徵围棋二局。旋在后院看新修小楼,核批札各稿。傍夕登新楼与客鬯谈。夜核苏州漕减,二更后与儿辈看星,四点睡。

    闻知霆军叛乱,曾国藩最习惯的思考动作又出来了:绕屋旁皇,无以为计。

    诸如绕屋旁皇,积泪涨江等词语组合,是曾国藩的书信奏摺中出现频率最高最高的。而这次出现,却是意味深长,意义重大:

    五月初九日,商各勇不愿北征之事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围棋一局,将昨日扬稿作毕。见客,坐见者四次。雪琴于已刻来,中饭后始去。作片稿一件,阅本日文件,又围棋二局。因张诗日言各勇纷纷思归,不愿北征,又与伊卿一商,旋再与潘、罗一商。傍夕接奉谕旨,饬余节制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文武。精力日颓而责任弥重,深为悚惧!至幕府久谈。写李少荃信,未毕。二更四点睡。

    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平军之乱尚未平复,淮上捻乱再起。行将到来的激烈战事,让久战兵疲的湘军们爆发出最后的吼声:不要打了,老子要回家!

    淮上捻乱,追溯起来史来已久。事实上,淮上捻乱,是一起潜伏期超长的精神大错乱,此次事件的契因,始自于乾隆四十年,也就是公元1775年时,一个叫樊明德的鹿邑人。细究起来的话,不止是早期的白莲教,现在的淮上捻乱,乃到此后的义和拳之乱,都是这个连骨头都化成灰的樊明德搞出来的。

    肉体可灭,精神不死。尤其是邪教这种脱离了正常思维的怪物,生命力更是异常的强大。细说这邪教的源渊流长,和洪秀全有得一拼,连细节都大同小异。鹿邑人氏樊明德病重,有人指点他去找一个叫杨集的人看,杨集果然治好了他的病,又送给他一本书,名《混元点化书》,樊明德研究半晌,颇有心得,于是就创立了邪教组织,叫混元教。

    次年,混元教遭到朝廷镇压取缔,樊明德满门抄斩。但教下有名老弟子,一个79岁,名叫刘松的老头,被流放到了甘肃。刘老头到甘肃后,将混元教改头换面,又创立了三阳教。刘老头创立这个邪教,也没太多想法,就是看老百姓太傻,骗点银子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品质。到后来刘老头被官府侦破,从他的炕下掏出来许多银子来。

    三阳教又被严打了。但从这个教义,却一家伙流出两支,一支是西天大乘教,这支教义直接引爆了当时的王聪儿群体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而另一支叫八卦教,潜伏于地下好多年,才被官方破获。

    这个八卦教就是淮上捻乱及未来的义和拳的始祖了,创始人刘省过,此人异想天开,按八卦方位: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设立了八个部门,每个部门各有一个负责人,负责替老刘收钱。也就是说,八卦教始创唯一的目的,就是弄点银子,真的没别的意思。

    但八卦教虽然被严令取缔,却又秘密的转入地下,八大部门中的震卦部门,不幸落在了淮上。还有一个坎卦部门,流落到了山东,此后山东的义和拳,就是从坎卦这个部门里衍生出来的。

    再说落在淮上的震卦部门,该部门按业务内容设置,有点象八卦教这个总公司的保安部,所以尚武精神于淮上不胫而走。自乾隆年间,淮上的红胡子,拽刀手就成为了非常时尚的事情。等闲少年若不拽刀出门,杀人劫舍,就感觉自己很没面子。再此后名气最大的拽刀手登高一呼,聚捻成帮,是为结捻,

    说到这里,我们就能够解决许多史学家困惑的问题:淮上捻乱,为何没有与太平天国相互呼应,而最终为曾国藩各个击破。

    事情明摆着,捻子和太平天国,这两家的思想基础完全不同,太平天国是以洪秀全是耶稣弟弟的假说为基础,而淮上捻子,却是信奉传统道义的。所以这两家之间的距离,比之于曾国藩和洪秀全之间的距离更要遥远。

    再说清楚一点,太平天国是建立在拆散原有的社会家庭结构,重建以洪秀全为核心的新型社会为目的。而淮上聚捻,却是以家族为单位,聚捻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家族。洪秀全断断不会允许捻子以自己为核心。而捻子也不可能让洪秀全拆散自己的家。所以捻子与洪秀全恰好构成两极,完全没有理由相互走近。

    但当洪秀全这个障碍不复存在的时候,太平军残余与巨捻相融合,诞生出了新的民间武装,这个又称新捻军。

    新捻军只是沿习了捻子旧有的称呼,但其行动模式已与捻子完全不同。由于保护家庭的需要,老捻子具有着流动性不足的缺陷。而新捻军却是由战乱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所组成,天性就爱四处乱窜,家族亲缘关系也比较淡漠。

    当新捻军掘起之日,恰好是曾国藩的老湘军没落之时。所以,这时候朝廷鞭打快牛,让曾国藩去平灭新捻军,这可就让曾国藩为难了。看看这篇日记,老湘军吵吵闹闹,缺乏战心啊。

    <h3>(5)小人物也有春天</h3>

    五月十二日,见刘霞仙所作辨蔡寿祺诬劾一疏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围棋二局,见客,坐见者三次,立见者二次,核科房批稿,写郭云仙信一件,刘松山来久坐。中饭后阅本日文件,见客,坐见者三次,核批札信稿颇多。见刘霞仙所作辨蔡寿祺诬劾一疏,置身甚高,辞旨深厚,真名作也。傍夕至幕府久谈。夜改扬稿一件未皆,三更睡。

    这则日记说的是:小人物扳倒大领导,蔡寿祺修理恭亲王。

    我们说小人物,说大领导,这都是权力体制下的怪异现象。在成熟政治生态之下,人物不分大小,也不存在领导。人人都是平等的,政治是公开透明的。但权力体制恰恰相反,权力强行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在上者颐指气使,在下者俯首贴耳,等级差别的习风向全社会渗透,直到将好端端的社会彻底腐烂为止。

    等级差别的文化,只能培养出来阴险奸诈的小人。等级文化必然否定人的能力,你有能力你怎么还在社会底层?只要你爬上去,甭管用什么手段,没有能力也有能力了,没能力人家怎么爬这么高?

    结果就在这时候,从小人堆里爬出来个蔡寿祺,你也不能说人家蔡寿祺有什么错,他就是按社会规则在玩,不服你可以去死,反正人家蔡寿祺辉煌了一把。

    说起这个蔡寿祺,本来是个浙江籍的书生,也很有才情,入翰林院为编修。终于逮到机会出京显摆,一路招摇到了四川,当时曾国藩的朋友刘蓉正在治理四川,当即下令把太过于招摇的蔡寿祺赶走。这下子两人就结仇了,迟早老蔡要报此羞辱之仇。

    此后蔡寿祺回京,出任御史一职,可以专门弹劾大臣,弹劾错了也不需要承担责任。朝廷这样设置御史职责的目的,是为了让御史敢于讲话。这个机会被蔡寿祺抓住了,打算修理刘蓉,可是老蔡聪明,如果刀子直奔刘蓉去,谁都会猜到你在公报私仇,最好的办法是……闹一个惊天动地的,然后把刘蓉牵扯进去。

    怎么个闹法,才会惊天动地呢?

    嗯,要不咱们打掉恭亲王反太后集团,如何?蔡寿祺这样想。

    恭亲王,咸丰皇帝的六弟,他是两宫太后祥祺政变的主要支持者。咸丰皇帝的顾命老臣班子里,把他排除在外,所以他气愤不平,与两宫太后联后,打掉了咸丰留下来的顾命老臣班子。蔡寿祺的刀子竟敢奔他老人家去,这可真不是一般的胆大。

    史家说,蔡寿祺之所以这么大胆,是因为他和西太后身边的太监安德海,关系比较的铁,听安德海说过,恭亲王和两宫太后之间,也是有矛盾的。这矛盾说起来也不大,一桩是恭亲王有次在宫里喝茶,错拿了慈禧的杯子。慈禧是个年轻守寡的女生啊,身边本来没个男人温柔,你恭亲王偏偏拿人家杯子,啥意思吗你。

    还有件事,恭亲王要求两宫勤俭节约,而大太监安德海每天都要去内务府领一套新餐具,结果被恭亲王以铺张浪费之名阻止。安德海大怒,就故意用了些缺瓷破边的烂碗,给两宫太后盛菜端饭。两宫太后问起,安德海就说都是恭亲王不允许领餐具的过。

    掌握了这两个细节之后,蔡寿祺心里就有谱了。于是他上奏,重力弹劾恭亲王。

    奏章递上,满朝文武大骇,恭亲王也惊呆了。有没有搞错,你蔡寿祺不过是一个小人物,竟然敢修理恭亲王,不要命了你?

    事情太大了,内阁以倭仁为首,诸大臣传蔡寿祺入内问话:问,你弹劾恭亲王妄自尊大,诸多狂傲,有没有证据?没有证据可不敢瞎说。

    蔡寿祺笑曰:恭亲王的事儿,确实没有证据。但刘蓉贪赃枉法的事儿,这事真的有,不信你去查。

    切,这把火就这么烧到了千里之外的刘蓉处,这时候刘蓉已经是陕西巡抚了,就这么被蔡寿祺摆了一道。

    让蔡寿祺这么一搅和,朝廷彻底乱了套,恭亲王气得大吼大叫,泪流满面,满朝文都来安慰他,忙着在两宫太后面前说情。孤零零的刘蓉没人理会,朝廷的专案组取路陕西,开始调查他。史家说,刘蓉也不是不能过关,只要客气一点,温和一点,大家也未必会找他麻烦,可是他心里有气啊,辛辛苦苦干着实际工作,还被蔡寿祺这种人在后面下脚拌,上眼药,所以刘蓉一怒,也摔了挑子。

    到得恭亲王与刘蓉双双发怒,蔡寿祺就已经嬴定了。要知道,中国人处理事情,向来不看是非好歹的,看只看你的态度。只要你态度好,有错也可以不追究,态度不好,没错也照修理不误。

    结局就是:恭亲王议政王的头衔被惩罚性剥夺,刘蓉被降职处分。

    批评的就是你的态度,降职也是降的你的态度,自始至终就没说你工作的事儿,你说你较什么真?

    史家说,朝廷的处理,让曾国藩等有识之士,无不心寒。

    心寒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说老实话,两宫太后对恭亲王,对刘蓉,包括对曾国藩,那是绝对够意思的了。相比于胜保,这点事算什么啊?

    胜保可是有名的满人战将,一生正直敢言,他曾上书直斥咸丰治政之弊,他曾在武昌与太平军血战,他曾在安徽与捻军拼杀,他曾在八里桥阻击入侵的英法联军,他更曾夜入热河,护卫两宫太后,合力打掉了顾命八大臣。而最后,又是他将太平天国的陈玉成,擒送京师,十余年征战沙场,马不停蹄,这是何等的功业,即使与曾国藩相比,也是毫不惶让的。

    可猜猜胜保最终是什么结局?

    逮京赐死,家产籍没。

    为什么呢?

    不为什么,就是因为胜保性子太耿直,得罪的人太多,攻击他的人数量也比较的大。<big></big>与胜保相比,再来看看曾国藩,我们就知道他做人是多么的成功,到现在为止,即使是蔡寿祺雷霆一击,都没有碰他曾国藩,何也?

    就是因为曾国藩做事,前前后后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到,绝不给任何以话柄,让你想攻击都找不到理由。再加上他此时雄兵在握,攻击他,那可是风险太大太大,远不如欺负善良的恭亲王,更容易一些。

    <h3>(6)朝廷让人看不懂</h3>

    闰五月十二日,知贼焰愈长又闻刘营闹饷,甚忧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立见者三次,坐见者三次。黄军门谈甚(久),渠于本日带炮船七十馀号至临淮也。已刻,李季荃来,谈及英翰在雉河集冲围而出,得见其初七日与乔中丞之禀。雉河八千人之营,无故溃出,贼焰愈长。又闻刘松山之营闹饷,不肯渡江,忧灼尤甚!陈舫仙、李申夫来久谈,吴仲帅来一谈。中饭后,坐见之客一次,钱子密等来久谈,立见之客四次。夜清理出入大款目,<samp></samp>至二更三点止。四点睡。

    无论如何,朝廷擒杀胜保,都有点让人看不懂。

    那胜保是淮上的关键人物,淮上巨捻最乐意跟他调皮,朝廷正是看他处处吃瘪,才瞧他不起,突传圣旨将胜保拿京赐死。却不知胜保一去,淮上顿失定海神针,再加上太平军的残军窜入,规模性的捻乱应时而发。

    胜保为国血战二十年,没有功劳还有苦苦,可朝廷说杀就杀,看得帝国最后的战将僧格林沁心寒不已。这时候帝国唯一能打的战将,就只剩下老僧王了,而老僧王却突发神经,大失水准,撇了主力步兵不要,率轻骑狂追捻子。而且僧王连后勤辎运都丢了不要,就备了两巨觥火酒,一日夜疾追三百馀里,不追上捻子,这事不算完。

    僧王都拼了老命了,朝廷那边又是什么态度呢?

    朝廷下旨,责僧王逗留不前,暗示要把僧王象胜保那样处理掉。

    老僧王悲愤莫名,继续追至河套,就见三面环水,铺天盖地的捻子无计其数,正笑咪咪的等着僧王他老人家的到来。

    中计了,僧王手下只有五千人众。这一幕宛如当年战神李续宾三河覆没的故事。僧王手下恳求等步兵主力追上来,再行决战,僧王拒绝。手下又央求扎营休息,以待后援,僧王仍然是个拒绝。

    僧王被冷血的朝廷,伤透了心,他老人家真的不想活了。

    杀哇哇,僧王率领区区五千人众,向十万巨捻发起了自杀式攻击。捻子潮水般的涌将上来,将僧王的人马团团围困,杀尽了一波又涌上来无数波,从早杀到晚,直到捻子自己杀得累了,才将僧王困死于长堑巨壕之中。纵横的沟壕,抵消了僧王骑兵的机动优势。而后捻子放火鼓噪,皆袒左臂,杀奔而来,捻童张皮绠手刃僧王于麦陇之中。

    胜保和僧王,这两支拱卫京畿的皇家武装,就这样一个被朝廷自己灭掉,另一个被活活逼死。结果是更加凸显出了曾国藩的实用价值。

    可怜的僧王,就这样被活活逼死。朝廷于是命曾国藩接办山东河南军务。可曾国藩心眼最多,才会不去得那么快,胜保和老僧王,这两个可怜虫的下场就摆在前面,曾国藩可不想被弄到这份上,他要小心再小心,看看情形再说。

    曾国藩的刁滑,害惨了藩司英翰。这时候英翰和道员史兰生,扎十七道大营,拒十万巨捻于台子寺北。史书上有这段战事的详细记载:两军相交,枪声砰旬动地,烟尘上蔽天日。旋闻人马嘈杂,戈矛击撞之声,未几,电光惊绕,乍开乍合,刀影闪烁,忽明忽灭,如是者三小时,陡觉烟尘大开,如潮涌堤溃,即而收队令闻,嚣声渐远,见万冯脱衔辔趋欲於涡滨者皆长发兵也。英翰收散伍,退保涡阳城。宗禹纵兵围数重,英翰乘夜以数十骑溃出,请援师於曾国藩。

    最后的结果,是藩司英翰的主力崩溃,他率十骑逃出,向曾国藩发出紧急呼吁:看在帝国的面子上,拉兄弟一把。

    曾国藩接报,笑曰:贼焰愈长,刘营闹饷……你看我这边,真的腾不出手来,要不你再想办法支撑片刻,如何?

    <h3>(7)老湘军崩盘在即</h3>

    闰五月十五日,闻徽休两军大闹

    早间,见各贺望之客。饭后见客,立见者五次,坐见者三次,清理文件。旋闻徽休两军大闹,逼令张道书一借券,限六、七月内清欠饷八个月,并有殴打之事,忧灼之至,行坐不安!围棋三局。已刻,舫仙、季荃来,久谈三时许,未正始去。茂堂来一谈,阅本日文件,黎莼斋来久坐,钱子密来久坐。夜作饷项款目咨。二更三点温陶诗数章。是日批札各稿停阁未办,因徽事所关甚大,寸心如焚,不暇治事也。

    闰五月十六日,闻刘松山之勇在龙潭纷纷告假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与屠晋卿围棋一局,与吴仲仙围棋一局。已刻见客,坐见者一次,立见者一次。作饷项交代咨文,至未正未毕。申甫来久谈,酉初去。作咨文毕,阅本日文件。日晡久睡。灯后,甫治事而舫仙来,至二更三点去。连日积阁批札信稿甚多,夜深不及清理。本日闻刘松山之勇在龙潭纷纷告假,尚非闹饷恶态。刘松山准假若干人,耽阁四五日,已于十四日自仪征开行矣,为之少慰。

    朝廷之所以敢杀胜保,敢逼死僧格林沁,却单单拿曾国藩没有办法,原因就在这里。

    老湘军崩盘在即,新的战乱正在急剧酝酿之中。只要稍有不慎,崩盘之后的湘军,就会与淮上的巨捻勾连一气,届时这大清帝国,可就真的没咒念了。

    正是因为朝廷还需要曾国藩弹压湘军的骚乱,将有可能的乱局扼杀于萌芽状态之中,所以朝廷才对曾国藩礼敬有加。

    然则,朝廷自己动手打掉胜保,那绿营兵就不闹事吗?

    绿营兵数量稀少,而且他们与民间武装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事实上绿营这么多年来就没少了闹事,可一来他们没有什么象样的政治纲领,二来他们与民众严重脱节,纵然闹事也得不到民间武装力量的响应。

    可是湘军就太可怕了。

    这些年来,湘军浴血百战,培养了谁也不知几多天才将领,这些将领们心里莫不是涌动着巨大的骚动力量,有意无意的纵容着事态向乱局方向发展。唯一能够对付他们的,只有曾国藩。这时候朝廷哄曾国藩还惟恐不及,真的害怕哪天惹曾国藩不高兴,也不用他领头闹,只要他撒手不管,这大清帝国就立即哗啦了。

    那么,曾国藩趁这机会,给自己弄个皇帝干干如何?

    谁都可以跳出来当皇帝,唯独曾国藩不行。因为曾国藩是湘军的缔造者,恰恰也是这支暴力组合的弹压者,湘军最恨不过的就是曾国藩,曾国藩不做皇帝,大家固然要闹事。而如果曾国藩缺了心眼,要当皇帝的话,大家正好一起来修理他,人世间的事情就如同下棋博弈一般,变中有变,变中藏变,唯其不变,才可以应万变。

    到了民国年间,曾国藩的第三代传人袁世凯缺了心眼,真的做了皇帝,结果那些极力推举他登基的人,等他刚刚爬上龙椅,就突然翻转了脸皮,声讨起袁世凯来,把个袁世凯坑得极惨。

    后来的袁世凯,就是没考虑到每局之后必后<u></u>完全相反的变局,所以才被人坑害。而曾国藩却是最明白这一点。

    那么,曾国藩干脆以不变应万变,袖手坐看湘军崩盘,勾连新捻军酝成大事端,等灭亡了大清帝国,他老人家再来平定,如何?

    你想得美,这取决于朝廷的智商指数。如果朝廷的智商指数不是太高,那曾国藩的机会就算是来临了,可偏偏这时候出了一个狠辣人物西太后。实际上,西太后杀功臣胜保,逼死僧格林沁,就是让曾国藩看的,曾老头你看清楚了没有?看清楚了就老实的拉磨干活,别耍小心眼,否则的话,哼哼。

    曾国藩很明白眼前的情势,所以虽有湘军水师老帅彭玉麟,以纸条试之: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呼?而曾国藩的答复则是: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海水心自知。

    干活去,胜保在前,僧王后,千万别动歪念头。

    <h3>(8)曾国藩爱科学</h3>

    七月初二日,纪泽寄到《几何原本序》

    早饭后清理文件,核信稿札稿数件。小睡片刻。已正,阅姜维传、邓芝等传,杨戏各赞,未毕。中饭后与幕府谈两次,阅本日文件,写李少泉信五页,将夕始毕。纪泽寄到《几何原本序》,似明算理,文亦清新。至营后土台眺览良久。灯后,倦甚。湿气甚重,小虫极多。小睡,不愿治事。二更后温陶诗十馀首。三点睡,尚能成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洪秀全之所以不是曾国藩的对手,这则日记就是答案之一:

    相比于洪秀全,曾国藩更开明,思维更开放,更乐意学习新思想、新知识。能不能学明白尚在其次,但他愿意学,这就不是洪秀全所能比得了的。

    日记中提到的《几何原本》,是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写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徐光启,联手翻译了前六章,然后老窦和老徐就搞不懂了,这半本书一放好多年。到了曾国藩这时候,找了大数学家李善兰,再加一个英国人伟烈亚力,联手又翻译了后九章。李善兰同时也是曾国藩始创的中国第一家现代机械兵工厂、安庆军械所的创始人,聘请他来的老板,就是曾国藩。

    《几何原本》全部翻译过来,是中国数学界惊天动地之大事,所以这本书的序言,李善兰一定要请老板曾国藩做序。可曾国藩这一年已经55岁了,再让他从头学习数学,快点饶了老头吧。于是曾国藩想了个妙法,让宝贝儿子曾纪泽,来给此书做序,一来隆重向世人推出自己的长子,看看,我儿子,懂数学,知道啥叫数学吧?当时的中国人,真的搞勿懂啥叫数学的,由是曾纪泽的历史地位,自此奠定。

    来听听曾纪泽是怎么讲数学的:

    《几何原本》不言法而言理,括一切有形而概之曰点、线、面体。点、线、面,体者,象也。点相引而成线,线相遇而成面,面相叠而成体,而线与线,面与面,体与体,其形有相兼、有相似,其数有和有较,有有等有无等,有有比例有无比例。洞悉乎点、线、面、体,而概之加、减、乘、除,臂诸闭门造车,出门而合辙也,奚敝敝然逐物而求之哉?

    曾国藩把儿子的序拿过来,瞪两眼看了半晌,点评曰:文气清劲,笔亦足达难显之情。

    明摆着,曾国藩没看懂这个序言。

    <h3>(9)曾国藩有想法</h3>

    七月十五日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坐见者二次,立见者一次,围棋二局。阅《吴书》周鲂、钟离牧传,潘浚、陆凯传,是仪、胡综传。中饭后与幕府久谈,阅本日文件,黄军门来久坐,写少泉信二件、纪泽信一件。傍夕至土台久眺,小睡片刻。夜核批札信稿。二更后倦甚,不能治事。三点睡。是日接廷寄二道。其初九日一道,因久不奏事,严旨诘责。

    两宫太后鞭打快牛了,因为曾国藩长时间没向朝廷通气,奏摺写得少了,居然下旨严诘。

    两宫太后怕啊,满朝文武更是惊心不定。说过了治军如治虎,曾国藩这边一支湘军,一支淮军,而且曾李两家联为一气,现在国家全部的军事力量,都在曾国藩的手上。一天见不到曾国藩的奏章,朝廷里的人就心里打鼓:为什么曾国藩不写奏章?是不是他有了别的想法?他是不是要暗中勾连捻子?他是不是要……这种话谁也不敢说,说出来就是个塌天的祸,担不起严重的后果啊。

    不说,就只能对曾国藩抱着幻想,可能是曾国藩身体不大好吗?身体不好你可以让幕府替你写吗。为什么曾国藩不写奏摺?为什么?

    心里害怕,但又要强撑着,于是下旨严诘。

    要说曾国藩没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但要说他敢做皇帝,这也是不可能的,他才不想把自己辛苦一世的功业,就这么全都搭进去。他之所以没写奏章,也忘了吩咐幕府替写,只是因为……因为他太贪玩。

    玩什么?

    下围棋!

    不久之后,等曾国藩从棋盘上抬起头来,就开始<tt></tt>反省自己太贪玩了,现在老人家正在专心下棋中。

    (10)不能说得太明白

    八月二十八日,阅树字营操演阵法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坐见者二次。出门看树字七营操演阵法,纯用洋人规矩,号令亦仿照洋人声口,步伐极整齐,枪炮极娴熟,余平日所见步队不逮此远矣。午正三刻归。中饭后,陈国瑞来久谈,围棋二局,阅本日文件,李幼泉来久坐。旋见幕府一谈,核批札各稿。夜又核,毕。二更后温《古文序跋类》。四点睡。

    陈国瑞这个异类怪物,他终于跑来了。

    他来干什么呢?而且还和曾国藩久谈。这两人之间毫无任何共通性,居然也能谈到一起去,实属咄咄怪事。

    陈国瑞,湖北应城人。原本是在父母身边幸福成长,不留神来了太平军,将其家人逮起来讲道理,道理也简单,就是陈国瑞以后不能再管亲爹叫爹,而要叫哥,不能再管亲妈叫妈,而要叫姐。陈家全家人,统统都是兄弟姊妹,都要在洪秀全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奔天国。

    于是年幼的陈国瑞,被太平军编进童子军,送上了战场。这些孩子们若然是不和清军拼命,而敢变妖(逃走),那孩子们的父母可就惨了。但陈国瑞居然能一次次的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是因为他有天赋:秀美如处子。长得比美少女还要美貌,对这样秀美的孩子下刀子,等闲人很难狠下心来。由是陈国瑞百战不死,被湘军将领黄开榜逮住,老黄一看这孩子,嘿,比丫头还美貌,那什么,你就做我的干儿子吧,于是陈国瑞就从太平军跳槽到了湘军。出战时他着红衣,充先锋,江湖人称红孩儿,再加上湘军顺风顺水,陈国瑞的名气,也水涨船高。

    到了同治元处,陈国瑞转入僧格林沁部,因为外貌秀美,又受到了僧格林沁的宠爱。可知道这世上是美人混的,模样长的丑了,连上战场的死亡概率都直线飙升。总之,陈国瑞始终是顺风顺水,胜保被朝廷摘下脑壳之后,淮上巨捻苗沛霖再起,陈国瑞平灭苗沛霖再立新功,授浙江处州镇总兵,时年二十九岁。

    就在曾国藩前几篇日记中,提到僧王僧格林沁以轻骑狂追捻军,结果入伏身死,当时陈国瑞就在僧王身边。他曾经拉住僧王的战马,要求僧王停止追击,可是僧王执意不肯,陈国瑞当时就火了,曰:丢你妈,要死你自己去死,老子不陪你!等到僧王流着老泪,策马冲向捻子送死的时候,陈国瑞心软了,又冲上来,与僧王并肩作战。

    未几,僧王被杀,陈国瑞拼死逃出。逃出来之后,想起僧王对他的恩德,大哭,又冒死潜回,找到僧王的尸体,昼伏夜行,七日后背僧王尸体回营。所以僧王战死之后,河南山东的官员,及僧王的部将统统遭受到降职记过的处分,只有陈国瑞冒死背尸,免予处罚。

    再看看这篇日记,端的古怪,曾国藩先说视察淮军张树珊营,该部队纯用洋人规矩,连口令都不说中国话,火枪火炮极是娴熟。搞这么一出,是给谁看的呢?

    就是给陈国瑞看的。

    话说僧王战死,再也没人罩着陈国瑞了,曾国藩北上剿捻,率的是李鸿章带出来的淮军,这些淮军其实都是淮上的巨稔,只是因为跟了李鸿章,才算是在政治上洗白了自己。除此之外,淮军的装备,清一水现代化的火器。当时淮上大将刘铭传的铭军,驻扎在济宁长沟,陈国瑞见铭军枪炮犀利,羡慕得手脚直痒,就琢磨打铭军一个冷不防,将武器抢过来。

    刘铭传是官兵,陈国瑞也是官兵,正因为大家都是官兵,所以陈国瑞才敢于袭击刘铭传。谅你刘铭传也不敢拿我怎么样,把你的武器抢过来,不服你去死!

    可万万没想到,陈国瑞率五百亲兵突入铭营,就立即被刘铭传下令围住,火枪火炮齐发,把五百人一个不留的悉数打死。这招可把陈国瑞惊呆了,想不到刘铭传竟然是如此的凶狠。

    陈国瑞哪里又知道,那刘铭传少年时代就曾为父报仇,手刃仇家,是淮上一等一的英雄好汉。早年间淮上第一个竖旗的,其实正是刘铭传,只是当时事出古怪,旗升去后,突然之间狂风大作,就见绒毛状般的怪云不停蠕动着,自西南方向突兀而至,怪云中窜出一股黑气,绞动着旗杆,就听喀喇喇巨响,旗杆竟然被黑气所绞断。因为出了这么一桩怪事,刘铭传心知有异,才停止了竖旗结捻。

    正是因为刘铭传没有竖旗结捻,所以才显露出现在的小捻子威风。若然是刘铭传成为捻子,就没有小捻子们混的了。陈国瑞不知厉害,竟然敢惹刘铭传,这岂不是寿星佬吞服老鼠药,活腻歪了吗?

    眼见得五百亲兵尽被打死,当时陈国瑞惊心不已,愈墙而走,被铭军四面围定,梯而下之。然后刘铭传将陈国瑞关进一间小黑屋子里,每天半碗粥,不让吃饱也不饿死你。几日之后,刘铭传才亲自接见陈国瑞。

    当时陈国瑞一见刘铭传,就哭了,说:此五百人,皆数年来所纠合四方之精锐,一旦为君所歼,吾军自此衰矣。

    刘铭传听了,大喜,遂怜而放之。

    释放之后,陈国瑞就来找曾国藩说理,曾国藩听说他来了,急调张树珊营,火枪火炮预备好,然后才笑咪咪的和陈国瑞长谈。谈最后也没谈出来个结果,于是陈国瑞就向朝廷上诉,刘铭传当然也打报告。

    朝廷接到两家的投诉,开会时叹息不止,唉,五百精锐之士啊,说杀就杀了,这五百人要是放到战场上去,得杀多少捻子啊。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五百人和捻子没什么区别,今天他们在你官兵的大营里吃饭,就叫官兵,明天一不顺心跳槽到了捻子那边,他们就是捻子了。横竖迟早也是捻子,现在杀了正好。

    可朝廷下旨,不能这样说话吧?把话说得这么明白,中国人接受不了的,会疯子一样大闹起来的。

    那就换个说法吧:

    刘铭传,陈国瑞勇丁互相械斗,杀伤多人,实属不成事体。该员等均系提镇大员,不思乘贼势新挫之后奋斗追击,而于勇丁互相斗杀不能禁止,且各执一词,殊失大员体度。本当从重治罪,姑念该员等均曾立功,免其深究。

    朝廷的意思是说,不管了,你们两家有本事,接着杀吧。

    陈国瑞吃瘪,就是因为他上面没人罩着。所以此后不久的他,还将在倒霉的人生道路上,大步前行,并以连续性的倒霉事件,构成他一生霉运当头的精彩人生。

    (11)唯一的人生乐趣

    十月二十七日,愧悔余日内沉溺于棋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坐见者二次,围棋二局。写扁、对数事,习字一纸。中饭后,刘松山来一谈,至幕府一谈,又围棋二局,阅本日文件。莫子偲来一谈,渠明日将回金陵也。夜核批札各稿,至二更四点未毕。睡至三更成寐,五更初醒。日内荒淫于棋,有似恶醉而强酒者,殊为愧悔。

    看看,前面说曾国藩耽迷于下棋,连给朝廷写奏摺的事儿,都顾不上了。果不其然,现在他老人家醒悟了,正在忏悔,曰:日内荒淫于棋,有似恶醉而强酒者,殊为愧悔。

    忏悔过后,曾老夫子拿起围棋来:来一盘再来一盘,下完这盘咱们就戒,我可是认真的哦。

    十月二十八日

    早饭后写扁一幅,见客,坐见者六次,立见者二次,说话甚多,旋至子偲处送行。围棋二局,习字一纸,中饭后至幕府鬯谈,阅本日文件。见客,坐见者三次,薛世香、刘省三坐谈均久。核批札各稿。风雨凝寒,颇增愁思。傍夕小睡。夜写零字二百许。思余之书势应以斗刷跌缩四字为主,将命纪泽刻此四字为一小印,改摺稿一件,约改四百字。二更后改片稿一件。旋朗诵《九辨》,三点睡,三更后成寐。

    曾夫子的日记,是当日写,次日补记。比如说十月二十七日的日记,是二十七日写一些,等到二十八日的早晨,补记几句,二十七日补记的就是,老夫子要戒棋,因为终日沉缅于棋,曾国藩感觉很不好意思,所以在二十八日的早晨起来,发狠到:今天我要做一个全新的人,我要戒棋……发过了这个掷地有声的誓言,老夫子爬起来,连下二盘围棋。

    这个围棋,真的是戒不掉的了。

    不怪曾国藩戒不掉,看看现在的曾国藩,他不喝酒,不吃烟,不去娱乐场合,不爱唱歌不会跳舞,也不近女色,可以说,他的生活没有丝毫趣味可言,如果再把棋戒掉,他真的彻底失去最后一点乐趣了。

    没丝毫乐趣的人生,想想都可怖,还是让老先生下他的围棋吧。

    (12)曾国藩的相术

    十一月十三日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围棋二局,阅汪龙庄先生辉祖所为《佐治药言》、《学治臆说》、《梦痕录》等书,直至二更。其《庸训》则教子孙之言也,语语切实,可为师法。吾近月诸事废驰,每日除下棋看书之外,一味懒散,于公事多所延阁,读汪公书,不觉悚然!酉刻,幼泉来谈,阅本日文件。夜阅批札各稿,二更后温《古文·气势之属》。四点睡。因将分内职事定一常课,作口诀曰:午前治已事,午后治公文,有客随时见,查阅勤出门,二更诵诗书,高吟动鬼神。因忆余昔年求观人之法,作一口诀曰: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二诀相近,聊附记之。

    到了这一天,曾国藩突然英姿勃发,诗兴大起,再次推出他的相人之术:

    邪正看眼鼻

    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

    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

    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

    全在语言中。

    这个口诀的解释是:看一个人心术正不正,看他的眼神,心术不正之人,眼神多是闪烁不定。看一个说话的真假,看他的嘴唇,说假话的人,嘴唇就会不由自主的翕动。看一个人有多大出息,单看他的外表,若然是他的模样长得象个总经理,铁定会有哪个老板把他请去,摆在主席台上吓唬员工,他再没总经理的本事,也会成为总经理。看一个人会不会发财,单看这个人精气神如何,萎靡不振之人,你就算把发财的机会放在他鼻子尖前,他也打不起精神来。看一个人有没有准主意,但看他的手,手掌稳定的人,主意多半拿得准。看一个人时运如何,单看他能不能稳定下来,两只脚不安份跑来窜去之人,一辈子总会遇到郁闷事。看一个人脑子是否清晰,单听他说话,说话有条理,脑子必然有条理,说话颠三倒四,你说他脑子清醒,他自己都不信。

    但想想曾国藩替大女儿曾纪静挑的花花公子丈夫袁秉桢,再想想曾国藩藩替自己挑的陈氏妾,顿时就让我们有点疑心,这番理论倒是说得头头是道,可准确性到底靠不靠得住啊?

    伤脑筋。

    (13)水浒英雄再出世

    十二月初一日

    早,各文武贺朔,见客,坐见者六次,立见者七次。清理文件,围棋二局,阅《水浒》二卷。中饭后至幕府一谈,阅本日文件,写对联数付,围棋二局,核批札各稿。傍夕与幕友一谈。夜将所抄古文稍一编次,朗诵《至言》等篇。二更三点睡,不甚成寐。

    曾国藩又开始读小说了,这次他看的是 href='2204/im'>《水浒传》。

    为什么曾国藩会对 href='2204/im'>《水浒传》感兴趣呢?这是因为他正在征剿淮上之捻乱,而捻子所奉行精神文化,正是源自于水浒中的英雄好汉。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曾国藩要了解捻子的心智模式,就得探究他们的思维特点。

    其实真要较真起来,水浒英雄也好,淮上捻乱也罢,其思维特点都是最典型的流氓文化,这种文化都是打着劫富济贫的幌子,而最终的目的,则是什么活也不干,只管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现在的新捻军过的就是这种快乐日子,十数万人蝗虫一般铺天盖地掠过,见人就杀逢人就抢,所过之地啃得连草皮都光秃秃。捻子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丝毫的经济建设能力,每到一个地方啃光就得走,赶紧去找下一个地方接着吃。

    所以,象僧格林沁那样追在捻子的屁股瞎跑,是完全错误的,只要竭止捻子的流动性,则捻子就面临着灭顶之灾。

    困捻子于运河、贾鲁河、黄河并沙河四河之间,让捻子逃无可逃,快别让这些杀人如麻的疯子到处乱跑了,老百姓还要居家过安静小日子,哪有闲心陪这伙疯子玩?

    (14)本章事件补

    本章所涉曾国藩年谱纪事: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曾国藩55岁。

    正月,赖文光部太平军与任化邦、张宗禹、牛宏升等部捻军在豫南地区完成混合整编工作,共推赖文光为领导人,史称新捻军。

    二月,李瀚章补授湖南巡抚,清廷令彭玉麟署理漕运总督,彭坚辞不受。

    三月,曾国藩闻恭亲王奕訢被谴,革去一切差任,与彭玉麟入舟密谈,相对涕泣。

    四月二十日(5月14日),接奉廷寄,加称一等候爵为毅勇候。

    四月二十一日(5月15日),清军攻克福建漳州,李世贤率部突围撤走。

    四月二十四日(5月18日),僧格林沁在山东曹州高楼寨全军覆没,战死军中,捻军凶名大盛,京师震恐。

    五月初三日(5月27日),接奉上谕,曾国藩督率各军赴山东一带剿捻,两江总督暂由李鸿章署理。

    五月初五日至初七日(5月29日至5月31日),连接三道谕旨,令曾国藩统带各军星夜出省,赴山东督剿。

    五月初九日(6月2日),曾国藩奏陈万难迅速前赴山东的情形。

    五月初九日(6月2日),李鸿章派潘鼎新率军五千乘轮船航海至天津,堵截捻军北上之路,以卫护京城。

    五月初九日(6月2日),接奉谕旨,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所有旗、绿各营及地方文武员弁皆归节制。

    五月二十五日(6月18日),由江宁登舟启行,北上剿捻,准备赴徐州驻扎。

    闰五月十一日(7月3日),在清江浦闻捻军入皖,围困安徽布政使英翰于雉河集,急调刘松山、刘铭传、周盛波等军援救,并决定改道前赴临淮关,以便就近指挥。

    闰五月二十一日(7月13日),奏定剿捻之策,划运河以西、贾鲁河以东、黄河以南,沙河与淮河以北,包括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四省的十三府,州为自己的作战区域,其馀地区由所在督抚负责。计划在徐州、临淮、周口、济宁四镇重点设防,并另建马队前后追击,使捻军无论走到何处,都有兵堵戴。

    闰五月二十九日(7月21日),抵临淮关驻扎。

    六月初十日(8月1日),出示晓谕毫州、蒙城、宿州、永城四州、县民圩,令其分别良莠,捆送捻党,并派专员会同地方官前往查办。

    六月十六日(8月7日),曾国荃被授山西巡抚,以病未痊愈为由,拒绝赴任。

    七月初八日(8月28日),初定各军驻防地点:刘铭传军驻周口,张树声军驻徐州,刘松山军驻临淮,潘鼎新军驻济宁。

    七月二十四日(9月13日),补参陈国瑞只身逃走,不顾主将之罪,请撤帮办军务衔,褫去黄马褂。

    七月二十四日(9月13日),以救援雉河集不力,令易开俊撤差回籍,老湘营归刘松山一人统带。

    七月二十四日(9月13日),自临淮关启行,由陆路前往徐州。

    八月初四日(9月23日),抵徐州驻扎。

    八月:捻军张宗禹部留驻南阳,赖文光一支入山东曹州。

    九月初一日(10月20日),曾国藩令临淮刘松山一军赴徐州接防,调周盛波军由徐州移驻归德府,变四镇设防为五镇设防。

    十月三十日(12月17日),令徐州驻军分出一支移扎周口,抽出刘铭传一军充任游击之师,不再拘守原定十三府、州的作战区域,随捻军所至,跟踪尾追。

    十二月初二日(1866年1月18日),湘军成大吉部在湖北麻城县哗变,兵勇纷纷投入捻军,捻军声势益壮。

    十二月二十八日(1866年2月13日),曾国藩以不懂军事为由,密折奏参山东巡抚阎敬铭、河南巡抚吴昌寿。

    十二月:张树声补授直隶按察使(为曾国藩奏留,未赴任),所部树字营由其弟张树珊接统。

百度搜索 曾国藩日记 天涯 曾国藩日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曾国藩日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曾国藩 雾满拦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曾国藩 雾满拦江并收藏曾国藩日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