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唐末五代 天涯 唐末五代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京师长安,处终南之北王气之地,历来国家建都之首选,周曰丰镐,汉曰京兆,延至隋唐,已逾千年。开皇二年,隋文帝因汉长安故城水质卤苦,城区街道格局狭小,不适合在此建都,诏谕甚有巧思的太子左庶子宇文恺另寻王气之地创制规模营建新都城。宇文恺与匠作登太乙之巅寻龙望气,隐约见到一条自樊川而来的山脉,蜿蜒前行隐于渭水,其头部鳞栉错落高低起伏,远望山脉六坡上下纵横如同乾之六爻,是为:龙首原,其地川原秀丽,卉物滋阜。隋文帝观后大为赞叹,下诏依势修建新都城,是名:大兴城。
大兴城建造之初,先筑宫城大兴宫供皇室居住,次筑皇城以供文武百僚处理政事,最后才筑起供百官和市民居住的外郭城。因隋文帝享国日久,故大兴城人口不断增多,逐渐兴旺起来。直到隋文帝在离宫:仁寿宫大宝殿,离奇死亡后,其子隋炀帝杨广在大兴宫内夜夜噩梦,无法安眠,不得已离开长安举朝搬到东都洛阳居住,隋朝国运因之衰落。
隋亡唐兴,唐太祖李渊追昔汉家王朝之气魄,改大兴城为长安城,大兴宫为太极宫,从此一座从声望与规模都可以媲美汉长安城的唐长安城强势崛起,其辉煌的事迹与绚烂多姿的轶事趣闻逐渐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心绪萦绕之地。
长安城历经大唐各代帝王经营,最终形成东接灞水,西壤汉长安故城,南指终南山子午谷,北枕渭水之滨,城内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七里,城墙之内,四通八达如同棋盘交错。东西大街十二条,因北城三条大街被皇城和太极宫隔断,形成地天泰之象,南城六街畅通无阻,具为乾象,合十二街之势终成泰乾之大象。
南北大街九条,贯通天地,包罗十方。城内中轴线上,有一条长九里,宽百步的朱雀大街,从皇城朱雀门到城南明德门,纵贯南北,将外城郭分为东西两半。东部五十四坊,归万年县,西部五十四坊,属长安县。其中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以应阴阳两仪流转生生不息之象。长安城内星罗棋布,万家点缀,一座富硕无比璨耀古今的百万大城屹立在世人面前。
悠扬的铃声,自西域而来,大批胡商因东方富庶,不远千里来到长安,长期盘桓于西市,销售香料宝器,归国之时则从东市采购大批丝绸瓷器由骆驼运回国内,大唐以包容万国的气魄,造就了数万胡商千万家资,一条丝绸之路,与其说的打通东西方的贸易之路,不如说是流淌着真金白银的财富之路。长安城内到处都能看到蓝眼睛高鼻梁的异域之人,他们不仅在西市开商铺做生意,还经营着多家胡风酒楼,利用妖娆多姿的胡姬招揽豪客。胡姬皮肤白皙个头高俏,顾盼之间柔情百媚,富豪来此,不觉身酥脚麻为之迷倒!为博美人一笑,他们往往掷下千金,洞开其门,直到意兴阑珊,囊中羞涩才肯恋恋不舍起身离去。
正是: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长安城皇宫太极宫地处中轴线之北,是为宫城禁苑,是皇家居住与处理政务之地。因宫中地势较低,每逢夏季,太极宫上空热气蒸腾,致使宫内潮湿闷热。太宗李世民为了让父亲李渊有更好的避暑之地来安享晚年,就在长安城郭之外东北方向建造了避暑行宫:永安宫。
永安宫地处东北,是遁卦之地。太祖李渊明白儿子心意,希望自己退隐行宫后不要再作东山再起的打算。可他刚经历子嗣相残,亲人离世,心中气闷之极,见刚登上皇位的儿子迫不及待的打发自己出城独居,心中愤懑之情可想而知,竟未等到宫殿建成之日就气结于胸盍然长逝了。
永安宫建成后,李世民因着江山得之不易,需事事恪守天道、明察万物,故把永安宫更名为:大明宫。
大唐帝国如今开枝散叶已历十六叶,是唐宣宗李忱在位之时,此时他已重病一月有余,正痛苦趴在大明宫文思殿内的龙榻之上哀嚎不已!
此时服侍李忱的宫女正轻轻揉捏着他的身体,希望通过按摩经络来舒缓他背部的疼痛。这段时日因为痛苦,常常感到神智不清,有时觉得实在太过疼痛,见无大臣在身侧,会下意识哀嚎**,此时的他已没有了往日九五之尊的体面。
宫女手按摩累了,稍稍停下时,他会感到钻心般疼痛,呵斥宫女们继续揉捏。整个大殿不时会响起皇帝焦躁的申斥声与哀嚎声,让当值的宫女与宦官们感到心惊胆战,唯恐做错事,受到皇帝责罚。
李忱很想好好睡上一觉,恢复一下疲倦的身体。自从服用丹药后,他感到神情亢奋,眼前常常出现幻化的景象,他觉得自己犹如神仙一般,飘飘欲仙,****。一旦药劲过后,就会感到身体被掏空,四肢疼痛,疲乏劳累的很。
不舒服时,他会命宫人拿出丹药来服,过不多时,又觉身上畅快无比。随着丹药颗粒的加大,就在上月,他发觉用过丹药后,后背痛楚异常。褪去上衣,让吴昭仪来看,吴昭仪脸上显出极度惊恐之状,他心中一沉,踉跄着脚步来到一面铜镜前,转过身去,就看到背部有一片暗红的疽疮正在溃烂,他一阵眩晕,感到既惊恐又恶心,脑中浮现出皇侄武宗皇帝服用丹药后的情景。
他虽是武宗皇帝的叔叔,按制度父死子继,皇位应由武宗之子来继承。但他在藩邸时与大太监仇士良家族关系密切,得到北司衙门通力支持后,等到武宗皇帝一驾崩,他就被左右军中尉拥立为皇帝,成为大唐帝国第一位叔继侄位的皇帝。
躺在文思殿御榻上的他清晰记得,此殿原是武宗会昌时所建,专门在此炼制丹药。武宗那时这座大殿还不叫文思殿,叫甚么来着?他以手加额,按捏着太阳穴,思忖道:”此殿寄托着那小子倚望成仙的情愫!是了,它原本叫做:望仙殿。“
一念至此,李忱复又陷入沉思,想那武宗皇帝为了能够飞天成仙,特意在此处修建楼台廊舍五百三十九间,以纳众仙降凡。此后听从道士赵归真建议,修建了一座高五十丈的望仙台以崇朝礼。
望天膜拜神仙时,他曾随着皇亲贵胄上过望仙台,从台上往下看,整个长安城尽收眼底,透过台顶朝上观,可直达云霄,势侵天汉。望仙台中间的空地上摆有香案,常年供奉果品祈祷神仙降临,武宗又特意在案中间摆放一鼎三足纯金镂花飞仙台,期待神仙能够恩降甘露,赐予成仙的丹药。
”仅这座道观台楼,不知要耗去多少民脂民膏啊!“李忱心想,待他继位后,始终奉行勤简朴素,因不喜武宗灭佛兴道,在继位之初就杖杀了道士赵归真,停罢了望仙台,改望仙观为文思院,望仙殿为文思殿。
他清楚记得武宗皇帝服用丹药后也是背后生疽,当时道士赵归真安抚道:“陛下诚心修习仙道,正是脱胎换骨之时,望陛下潜心修炼佐以丹药,持之以恒内外兼修,不消数日定能修炼成长生不老之身!”没过多久,武宗皇帝就在含风殿龙驭归天了,大行之时才三十三岁。
李忱想到此,感觉背部更加疼痛了,他之所以服用丹药,一方面内心深处有长生不老、成仙成佛的期盼;另一方面则因近年来身体出现了状况,首先是右腿胯部隐隐作痛,之后发展到走路都很吃力,以至于肩部疼痛起来手臂都无法向上抬起。
他希望通过服用医官李玄伯、道士虞紫芝、山人王乐共同炼制的丹药,恢复之前强壮的身体。谁曾想,身体病状没治好,背后反而生出暗疮,难道这种丹药有毒?为何他们吃了神清气爽,自己吃后反而躁急难安浑身疼痛呢?
想到此,他恐与武宗皇帝一样背疽发作时日无多!不由得想起罗浮山人轩辕集曾在年初为自己推算过,自己尚有四十年天命。从即位之日起,到如今才十四年,轩辕集道行深厚,怎会算错?自己如今才五十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怎地就趴在榻上连转身都不能?
他不由得叹息一声,心中感慨道:“想成仙着实不易,如道家常说:修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轩辕集到底学了何种仙术,能够返老还童得道成仙呢?”
他又想起年初见轩辕集时向他求取长生之道的情景:就见那轩辕集长发垂地,目光如炬,身穿青衣道袍,脚踏青色圆头鞋,道袍鼓荡衣袖翩翩犹如仙人,并未见他如何挪移脚步,已到丹墀之下。
他见轩辕集仙风道骨,问道:“长生之道难学么?”
轩辕集道:“陛下如若去掉声色犬马,不务美食佳酿,心念如一,无论哀伤还是喜悦都不扰心神,大公无私,长行中庸之道,则自然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登堂入室直达尧舜禹汤之道只在一念之间,而长生久视之术暗含其中自然而成,有何难哉?”
李忱听后摇摇头,于私方面,戒掉声色,不务美食佳酿,那活着还有何乐趣?做帝王不就是为了尝遍天下美食佳酿,阅遍天下绝色美女么?至于大公方面,自己长行中庸之道,做的还是不错的,之所以起年号为:”大中“,就是为了:大中至正,不偏不倚。
回顾登基这十几年来,武功方面,他曾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息藩镇之乱;文治方面,他收拾人心,发展生产,整顿吏治,限制宦官权力。
他勤政务实,没日没夜处理政务才让大唐重新焕发活力,得以外保边境安宁,内致国泰民安,武功文治直追太宗皇帝,与尧舜禹汤相比虽有差距可也还说得过去。
想到过往辉煌,不觉面显神采道:”朕得几年太平天子?“
轩辕集并不回答,只是要来纸笔,上书三字:四十年。
他看后开怀大笑,道:”朕安敢奢望四十年!“说着,吩咐内侍重赏轩辕集,轩辕集只是推托,不敢领赏!
想到此,李忱回转心神,思忖道:”他为何不受封赏呢?“心中猛然间有种不祥的预感隐隐生发出来,他忙扶着宫女吃力的坐直身体,吩咐小黄门道:“去东殿立柜中取来一个紫金木盒,朕要看!“
侍立身旁的小黄门答应一声起身朝东偏殿去了,在等待的过程中,李忱努力收摄心神不作胡思乱想,不多时,小黄门捧着一个通体发紫的浅刻龙形四方木盒快步来到他面前,跪倒在地,把紫檀木盒轻轻放在塌前的御案之上。
李忱颤抖着右手,从御案上的一摞银盒中找出一串明黄色铜钥,翻拣了起来,从中找到一把精致的钥匙,缓缓插入铜锁之中,轻轻转动几下,就听”咔哒“一声响,锁舌起处,铜锁已被打开。
他把铜锁放到一旁,打开函盒,拿出轩辕集手书,只见纸上分明写着:四十年。
心中的紧张感因手书的内容让他变得如释重负,思忖道:“背后的疽疮想来一定会治好,只是小小的一个劫难而已,朕一生经历了多少劫难?比这大的劫难朕都安然度过了,何况这一小小劫难,想来也能安稳度过!”
一念至此,就觉浑身舒泰,刚想把手书重新放入盒内,余光瞥见:”十“这个字为何如此奇怪,竟比其他两个字都要高呢?
他当时看到四十年这三个字过于兴奋,竟未仔细看,此时拿到眼前细细观瞧,这才发现”十“字向上扬起,高出其他两个字,他突然明白其中含义:难不成朕只有十四年的天命?
他颓然坐到龙榻上,喃喃道:”怪不得他年初辞别朕,不受封赏,非要归山“。
李忱似乎预感到大限将至,不觉有些心灰意冷,思忖道:”他早就算定我只能享有十四年国祚,让我如傻子一般白高兴一场,这个牛鼻子老道,着实可恶!“
”啪“的一声,他把轩辕集手书重重甩到御案之上,直吓得跪倒在地的小黄门与两旁侍立的宫女惊惧不已!李忱正待发作,就感到背部如钻心般疼痛,猛然间头脑一凛,想起一件大事来,不由得暗暗责怪自己道:”都甚么时候了,还想着发作人?眼见着大限之日转眼即到,先办正事要紧!若不提早做安排,一旦撒手人寰,国无储君,帝国非要陷入风雨飘摇之中不可!要是北司那帮恶奴拥立郓王为太子,这十几年来辛辛苦苦的努力就会毁于一旦,国家非陷入动乱不可!“想到此,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淌了出来,他太熟悉自己的长子是个甚么脾性!

百度搜索 唐末五代 天涯 唐末五代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唐末五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魏博洹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魏博洹侯并收藏唐末五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