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定都 天涯 或 定都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九月正是江南最舒适的时节,金陵城内秋高气爽,气候得宜。慈宁宫内,皇后马氏已经到了,刚向皇太后吕氏请过安,建文皇帝朱允炆处理完一天政务,从乾清宫出来,直奔慈宁宫而去。慈宁宫内侍向宫内宣道:“皇上驾到。”宫里的皇后马氏和宫女内侍出迎,向皇上请安。建文帝循例先向吕太后请安,然后让马氏和其余人等起身,吕太后拉着朱允炆一同坐下。朱允炆向母后请安:“皇儿忙于政务,几日未来请安,不知母后近来身体可好?”吕太后道:“皇上是一国之君,政务繁杂,就不要总惦记哀家了。太祖皇帝总晓谕六宫不准干涉朝政,只是哀家不放心,今日宫里也没有外人,哀家就打听下前朝的政事。”朱允炆道:“请母后训示。”吕太后缓缓说道:“哀家听说,老将耿炳文都不是你四皇叔的对手,这个李景隆能否堪当大任?”朱允炆感叹了一声:“只因朝中也无良将可选。”吕太后道:“哀家以为这李景隆还不如徐辉祖,只是这徐辉祖是燕王妃的家人,实在可惜。”朱允炆补充道:“此次发兵,皇儿还派了高巍前去,希望可以说服四皇叔,偃旗息鼓,免了刀兵之祸。”吕太后面露喜悦,眼中充满了慈祥:“这样就好,都是朱家人,不要让全天下人笑话。”朱允炆道:“是,母后言之有理。”
这时奶妈牵着四岁的小太子朱文奎走了过来。文奎见着父亲,清脆地叫了声“父皇”,张开双手便直奔过来。朱允炆见着皇儿,一把将他抱起,狠狠地在他的粉脸上亲了两口。朱文奎生得白白胖胖,十分招人喜爱,朱允炆将儿子放在榻上,捏鼻子摸脸蛋逗了一阵子,直到文奎大声喊饿,他方放手。
吕太后含笑默默看着:“今日难得一家人都在,哀家已吩咐下去,叫御膳房多做了几个菜,皇上就在这用膳吧!哀家自己吃也没意思。”朱允炆恭敬道:“是,母后。”吕太后道:“传膳。”
南军的大队人马抵达德州安营扎寨,新任平燕总兵官、太子太傅、曹国公李景隆正召集文武部属,举行二次北伐的第一次正式军议。副总兵胡观、参将盛庸、参军高巍和刘璟,以及大将平安和都督佥事瞿能瞿良材父子都在列。
在李景隆的大营正中奉着一把以黄金为饰的大钺。是代表天子征伐之权的黄钺。除宗室外皆可先斩后奏。李景隆恭恭敬敬的对着大钺拜了三拜,方转身对众人朗朗道:“本帅受天子重托,假以黄钺,征伐不臣,自当殚精竭虑,以求早日破敌。今三军齐聚,正当上下一心,齐力奋发,凡有心怀叵测,不听号令,污蔑上官,扰乱军心者,本帅将请天子钺以肃军纪,振军心。”众将道:“谨遵钧令。”
李景隆道:“本帅选择德州,是因为德州与北平府之间仅隔着一个仍由朝廷控制的河间府,以此为大营,便于直抵北平城下,同时有利于转运粮饷。”刘璟恭维道:“大帅高瞻远瞩,此役必定扫平燕贼。”胡观道:“大帅,北平细作传来消息,三万燕军已于五日前出兵向永平方向开去。”李景隆道:“嗯,本帅也犯了迷糊,王师大军压境之势。朱棣却不顾北平安危,悍然挥师向东,去救一个远在四五百里之外的永平。三万燕军出征,那北平就只剩下三万余人马了,他朱棣就不怕我们趁虚而入,直捣了他的老巢?”
盛庸进言:“燕王用兵一贯兵贵神速,估计是想速战速决,再返师北平。”瞿能道:“如果被拖在永平,那他岂不是得不偿失?!”平安道:“既然这样,还等什么,趁燕庶人引兵东出,北平城内空虚,此时正应一鼓作气,挥师北上,夺取北平。若再拖延,待燕军回师,可就来不及了!”瞿良材也请缨道:“大帅,我父子愿意为先锋,率军直奔北平府。”
李景隆摇头晃脑道:“兵法有云,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今敌情未明,我军贸然出击,倘有错失奈何?真定之败,时过未久,岂能不引以为鉴?待收集完耿炳文的溃散兵将,调齐各路军马,进抵河间驻扎,十月直趋北平城下。”众将答道:“是。”
为了引诱南军深入,朱棣留下道衍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军去援救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一行大军行进在路上,大将张玉上前问道:“殿下,救援永平,讨伐吴高,是不是太过于冒险?”朱棣明白部将的担忧:“张玉,本王明白你的意思,你深恐北平区区三万人,被李景隆攻破,是不是?”张玉道:“是,李景隆号称五十万大军,即便没有,三十万还是有的。况且殿下还撤去了卢沟桥的守军。”朱棣讲解道:“天寒水涸,随处可渡。守一桥何能拒贼!舍此不守,以骄贼心,使其深入,受困于坚城之下。此兵法所谓利而诱之者也。”张玉恍然大悟:“殿下高明。”
朱棣分析道:“本王也是迫不得已,兵走险招吧!本王临走曾经告诫炽儿,只宜坚守,不能出战,料他会恪尽职守,遵从本王的交代。还有本王对李九江相当的了解,此人是纨绔子弟,素不知兵。本王料定他有五败:军纪不明,威令不行,败一也;北平严寒,南卒柔脆,不能犯霜冒雪,败二也;士无嬴粮,马无宿藁,不量险易而深入,败三也;寡谋而骄,色厉而馁,智勇俱无,败四也;刚愎自用,不听忠直,专喜佞谀,部曲离心,败五也。”张玉赞叹道:“敌军未至,殿下就依料到结局,末将自愧不如。”朱棣道:“本王只是做到了知己知彼,期待咱们能百战百胜!”
北平城燕王府内,朱棣的三个儿子与幕僚们正在商议军情。朱高燧听到敌军的人数,惊讶的说:“五十万!”朱高煦不以为然:“三弟,五十万兵马就把你吓倒了吗?”
李景隆的五十万兵马,让在场众人皆吸了口凉气,道衍,马三保和张信都不由得心头一颤。朱高炽盘算道:“今我燕藩兵不过三万,敌十几倍于我……。”朱高煦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他个鸟!耿炳文不是也三十万嘛!照样被咱们打了个稀里哗啦!”朱高炽赞同并分析道:“二弟说的是,这五十万亦不过是个虚数。其中包括真定十万人马,皆为新败之兵;大宁、大同的十万亦仍不能尽出;其余辽东吴高四五万、河间徐凯四万,皆非强兵;李景隆之主力,是此次随其北上的二十余万兵马。”
道衍在旁提醒:“这二十万绝非当初耿炳文手下可比。据说是皇上在这支军队身上下了血本。京中四十八卫,除上十二卫天子亲军外,其余三十六卫大半征发。故此次随李景隆北上大军中,光京卫便有十四万之多,我们不能不虑啊!”当道衍把敌情道毕,这一回莫说高炽,就连高煦脸上也沉重起来。京卫是大明的禁军,战力虽不能和历经百战的燕军相比,但也是天下强兵。
朱高煦道:“有真定前车之鉴,李景隆未必会再冒然出击。是不是可以趁他们立足未稳,直接去打德州。只要能拿下德州,杀了李景隆,那其余的南军还不都是小菜一碟? ”顾成反对道:“德州乃兵家重地,墙高池深,且我燕军以三四万人马攻敌十万众据守之城,绝无得胜之可能!到时候攻城不成,反堕了我军锐气,实是得不偿失!”朱高炽表示赞同:“不仅如此,父王临别叮嘱万千,只能坚守不出,任何人不得违抗。三保,传令,城内严密部署,拼死守卫。”马三保道:“末将遵命。”朱高炽道:“李景隆不日就将抵达北平,大家回去布置吧!”众将道:“是。”
朱棣率军集结到了永平附近,朱棣并不愿和吴高这样的小股部队硬打。朱能并不了解朱棣的策略,积极请战:“殿下,明日末将率部攻入永平。”朱棣道:“不用,吴高此人胆量狭小,做事不够周密,而杨文有勇无谋,本王用计谋就能致胜。”张玉道:“难不成殿下要用离间计。”朱棣微微一笑,指着张玉:“尔已经知晓本王用兵也。本王会分别给二人写信,信中盛誉吴高而诋毁杨文,但又故意将二人的信相互装错。本王料定二人收到信,必然上报朝廷,指对方与我们串通,将领之间既已互不信任,那还有什么斗志?”朱能道:“殿下高招,臣愿亲赴敌营送信。”朱棣道:“好,有劳将军了。”
徐妃带着徐妙锦一同巡视到了丽正门,只见城楼上军士个个手持利刃,尽职尽责坚守城门。休息的军士衣不解带睡在城楼里,随时准备应战。徐妃难过的对徐妙锦说:“小妹,跟姐姐去看看顾将军吧!也不知道他儿子的消息,他是否知道。”徐妙锦点点头,两个人下了城楼,刚走到楼下,就听到一边有哭泣声,寻声过去,见到一军士低头哭泣。徐妙锦道:“是谁?转过来。”
哭声停了,那人转过身,借着城楼的火把,可以看清楚,哭泣的人是顾成。徐妃走过去,轻声道:“将军。”顾成赶紧行礼:“不知是徐妃娘娘驾到,有失远迎,赎罪。”徐妃道:“将军严重了,发才听到将军哭声,相比是已知令郎遇害之事?”顾成含着泪,点了点头。徐妃和徐妙锦脸上满是悲伤。徐妃致歉道:“都是我们连累了令郎,白发人送黑发人,妾身代表燕王,向将军致歉。”
说完,徐妃要行礼,顾成刚忙阻拦:“娘娘,这可使不得,折杀末将了。犬子受末将连累,遭建文帝屠杀,既已离世,末将再无挂心之事,安心追随燕王。”徐妃道:“顾统不会白死,待靖难结束,一定会为令郎讨个公道。”顾成道:“谢徐妃娘娘,末将肝脑涂地,辅佐世子,报答燕王殿下。”
百度搜索 定都 天涯 或 定都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