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春秋战国乱悠悠 天涯 或 春秋战国乱悠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公元6789年,太阳系柯伊伯带,四维空间研究中心。“四维空间实验,第367482次探测传送开始,请进行参数设定。”
智能电脑柔和的合成女声在空荡荡的四维实验控制大厅里回荡着。杨华站在操作台前,一边熟练地进行参数输入,一边出神地望着个人电脑的三维投影图像。
成为四维实验的操作员已经三十多年了,对于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杨华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用他的话说,即使是睡着了,也能圆满的完成。正是因为这点自信,让他犯下了大错。
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个人电脑投射的高清三维影象中,正播放着人类抵达比邻星系的第一个量子探测卫星对半人马座αBb的探测实况。
对于这个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系,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充满着幻想。不过4.2光年这个在宇宙尺度看起来触手可及的距离,对人类来说却异常的遥远。公元3289年,量子通信技术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人类社会集合当时最先进的科技制造出第一个量子探测卫星,目标便锁定了这个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
虽然之前对比邻星的探索从未停止,但限于手段,只能得到一些大致的数据,并不能真正彻底的揭开其面纱。进入太空时代已经几千年了,人类对太阳系已经了如指掌,全面探索的阶段已经过去上千年,即使是直径在厘米级的天体都被无聊的人们编上了号,唯一能激起大家兴趣的就是这个近邻了。
得益于量子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已经可以在五光年的距离内维持实时通讯,所以量子一号传来的几乎就是实时的现场直播了。全太阳系三百亿人类中,有近半的人都在收看这场转播,可以说是盛况空前。
“参数设定完成,请确定!”
“确定执行!”没有半点犹豫,杨华便按下了执行键,眼神却没有挪过来半分。这并不是他托大,自他进入四维空间研究中心以来,类似的实验每天都有好几次,仅他负责执行的便有两万多次,每一个步骤和参数都好像刻在了他的脑子里一般,从没有半点差错。
量子一号的第一幅全息图像已经出现在了眼前,一个暴戾荒凉的世界出现在了眼前。仅仅看了一眼,杨华便知道,之前种种美好的猜想都已被打碎。半人马座这个唯一的岩石行星,不要说高级的文明,甚至连最低等的简单有机物也没办法出现。这个在三体恒星的引力交战中挣扎求存的行星,环境比金星还要恶劣许多倍,剧烈的地震火山即使是隔着4.2光年的距离,也让人感到心悸。更要命的是,三颗恒星的强大引力和太阳风,完全剥夺了这个行星保留自己大气层的努力。没有大气,地质活动频繁,在人类目前的认知里,绝对不可能有生命会出现在这样的星球上。
叹了叹气,杨华满是失望的脸转向了四维实验的监控屏幕上来。自己期待了两百多年,虽然之前已经推测大概会是这样的结局,但真正摆在面前的时候,还是令人止不住失望。
量子一号出发之后,人类又陆续送出了数十颗探测卫星,分别送往太阳系周边五十光年内的各个星系。前往离太阳系第二近的巴纳德星的探测卫星紧随在其后一百年,但六光年的距离,以人类看似飞速发展的太空引擎全力推动下,仍然需要五千多年的时间才能抵达。
而且由于目前的量子通信技术实际控制范围只能达到五光年,超出范围后会发生什么情况难以预测,要想再现今天这样的实况直播,几乎不可能了。更别说离其进入巴纳德星的时间,还有近两千年之久。
得益于人类的生物工程科技飞速的发展,普通人的寿命从开始的一百年不断提高,到35世纪时已经突破千年之限,60世纪后就连普通的地球公民,也能轻松活过两千岁。至于人类的特权阶层,更是倍于此数。不过这已经到极限,最近几百年生物工程科技再没有什么进展,似乎陷入了瓶颈之中。如果没有其他技术的突破来推动,恐怕只能停滞不前了。
公元二十九世纪,经过两百多年的争论和妥协,地球联合**磕磕绊绊地成立了。随即人类进入了又一个大发展的时代。量子技术、可控核聚变、人工智能和材料技术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摆脱了内部争斗的消耗和能源的束缚之后,人类迎来了大太空时代。殖民月球、改造火星、开发木星等种种浩大的工程逐步展开,各种探测器和飞船穿梭在太阳系的每一个角落,太阳系的动态全息图像甚至囊括了直径超过五米的小石块。
不过在大发展的同时,人类的内部也并不是一片和谐。宗教、种族、文化的争论从来没有真正平息过;寿命的增长和物质的丰富带来的享乐主义横行,家庭这个组成社会的基石摇摇欲坠,整个人类的生育意愿降到了极低的境地,一度曾达到了年出生率不足五位数。不仅原本以为寿命拉长后人口暴增不堪负重的危机没有出现,反而陷入极低增长率的忧虑之中难以解决。
在种种乱象下,科学家联盟在34世纪的时候宣告成立。由于物质和能源随着整个太阳系的开发进入到极度丰富的状况,科学家们渐渐摆脱了资本和行政权力的束缚,开始谋求更自由和高效的发展。这个主要由科技研发人员组成的组织,独立于地球联合**之外,经过近三百年的谈判博弈之后,终于和联合**达成了协议。联合**承认科学家联盟超然于外的特殊地位,其一切内部事务由科学家联盟自己独立管理,但科学家联盟的所有科研成果需要无偿与地球联合**分享。而地球联合**所需要做的,就是鼓励甚至强制生育,并保证每一个新生的地球人,接受至少五十年的强制教育,然后选拔其中的优秀人员进入科学研发领域。这些人可以自由的选择留在地球联合**,亦或是加入科学家联盟,专心进行推动科学发展的各种研究。
五十年的强制教育看似漫长,可在数千年的知识大爆炸后,人类的知识总量已经庞大得难以想象。一个普通人经过五十年的学习,能够掌握的也不过只是最基础的常识而已。要想真正掌握最前沿的科技,需要的时间更是无比漫长。
杨华并不是那种天才人物,所以在经过五十年的强制教育之后,他并没有获得入选科学家联盟的资格。不愿意就此成为普通人,所以他放弃了可以安逸生活的机会,移居月球继续深入学习了五十余年,在拿到四个硕士和一个博士学位后,终于如愿以偿地通过了科学家联盟的准入考核。
科学家联盟内部是极其自由的,只要是科学家联盟的成员,哪怕是刚刚通过考核,也可以获得极大的物质支持来进行自己所感兴趣领域的独立研发。若是没有自己的项目,所有研究中心都可以自由进入学习,除了极少数正在研发的内容,其他所有内容都是对成员完全开放的。
上百年的学习经历让杨华极为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他连想都没想,便放弃了成立专属自己的研究中心的选项,老老实实地花了六十多年在各个研究所游学实习,最终选择了留在四维空间研究中心,这个曾经辉煌,现在却极为没落的地方。
数千年的知识大爆炸,让整个人类的知识库一直呈几何级数在发展,任何一个细小的专业领域,需要掌握的知识量也是惊人的。科幻小说中那种可以直接向人脑灌输知识的技术并没有出现,每一点滴的知识都必须靠人类自身努力学习才能获得,漫长的学习过程,让绝大多数人望而生畏。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在强制教育结束后,放弃了继续深入学习,选择留在联邦**内以准公民的身份自由生活。正因如此,别看人类的总量已经达到三百亿,但通过科学家联盟的准入考试的,勉强只能达到一千万,而这其中能够成为领军人才的就更少了。
人类看似在突飞猛进,实际上科技的进步速度已经慢了下来,如果没有重大突破,最多再过三千年,科技恐怕就要停止发展了。
就像杨华所在的四维空间研究中心,别看探测传送已经进行了三十多万次了,但和一千五百年前建立这个研究中心时相比,其实并没有实质上的进展。
多维度空间的猜想远在地球联合**成立前数百年便是一个热议的话题,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号称新一代天才科学家的刘哲元更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在他的主持下,利用高能力场,人类终于开始触摸到疑似多维空间的边缘。第一次试验的成功便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科学家联盟几乎毫不犹豫地将海量的资源投入到这项研究中。
宇宙实在是太过浩瀚了,即使是离太阳系最近的星系,动辄几千上万年的航程也让进入太空时代几千年的人类感到深重的无力。如果在多维空间上取得突破,在人类的猜想中,时间和空间上对人类的束缚都将被打破,宇宙航行将变得更加快捷,探索整个银河系甚至整个宇宙也将变得可能。
不过触摸到边缘并不代表这项研究能顺利发展。就像奥尔特云是一个星系的边缘一样,但从边缘到物质稀少的柯伊伯带,仍然有着以光年为单位的距离。如今的科技发展速度看似快速,但广义上来讲,说其就像蜗牛爬行也不为过,所以可想而知,对认识到这一点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绝望的事实。
四维探测传送实验开展一千年后,各种期待中的突破并没有出现,绝望的刘哲元将自己投入了传送,然后彻底在这个三维宇宙中消失了。随后四维研究进入了低谷时期,甚至因为其不可测和对于未知的恐惧,叫停之声也此起彼伏。科学家联盟独立地位的好处就在于,它并不受舆论所左右,也不会顾及投入成本与产出成果,四维研究的前景实在太过诱人,所以并没有终止这项研究。不过首席科学家联席会议也觉得危险性不可预测,所以将研究中心从木卫系统中迁移到了遥远的柯伊伯带,从某种程度上放逐了这个研究项目。
正因为研究中心的没落,留在这里不过短短几十年,杨华就成为主要的传送实验操作人员之一。加上理论研究、基地维护和数据分析人员,整个研究中心目前的工作人员不过十余人。甚至连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不靠谱的时间穿越研究中心,人数和规模也要远远超过这个曾经辉煌一时四维空间研究中心,可以想像,这里是多么的冷清。
“你干了什么!”尖锐的女声从杨华后面传来,数据分析员李敏一脸惊愕地看着屏幕上反馈的各项数据。
杨华从遐想中惊醒,数十年养成的专业素养让他立刻开始检查刚才的各项参数。短短几秒之后,他便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一个关键的参数多了两位数字!照理说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可能出现,可事实摆在面前,令他无力辩驳。
“嘟!嘟!嘟!”警报声响彻整个基地,洁白柔和的灯光顿时转变为刺目的红光。
“还能中止么?”李敏一边急速分析着数据,一边大声疾问。
从进入研究中心以来,杨华从未见过这个在中心工作近五百年的前辈有过如此急迫,顿时心里已经发慌了。“已经不可逆了……”
“注入能量超过三十倍,关键系数错位3245,基地能源将消耗九成,七个聚变发动机组可承受机率80%,危险系数4,还好,还好。”李敏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各种分析结果脱口而出。
听到这个结果,杨华终于松了口气,瘫坐之余才发现背心已经被冷汗湿透。虽然已经进行了几十万次试验,但四维空间传送探测仍然是一个未知领域,所以每次试验都有着严格的参数要求的。特别是迁到柯伊伯带之后,联盟更是要求四维研究必须小心谨慎,循序渐进,减少风险。因为谁也不知道,一旦打开四维空间,到底会发生什么情况。目前所有的理论,都是根据已知进行的推测甚至猜测。科技越是发展,人类未知的领域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渐扩大。
李敏擦了擦鼻尖的汗珠,一边完成最后的操作一边说道:“这次的反馈数据有些异常,我已经发送回木卫六的空间研究中心,让核心分析人员进行分析。估计结果需要三天后才会出来。你也太大意了,好好祈祷不会出大乱子吧,要是被开除就惨了。就算不出乱子,也免不了一次审查,这三天你就好好想想该怎么应付审查吧。”
科学家联盟对自己的成员极其优厚和宽容,除非出现极其严重错误或造成重大后果,一般不会进行处罚。不过一旦处罚,措施也就只两种,要么冻结当前进行的研究,要么就是开除出科学家联盟,交由地球联合**管理。
杨华闻言不由一阵后怕,早知道就该推迟一下实验时间了,天知道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让量子一号开始传回信息。这个由自己不专心导致的失误,完全想不出任何可供辩解的说辞。要是被开除出科学家联盟,自己这一生恐怕就会陷入沉沦,再与科学无缘。两百多岁在目前的人类中差不多才算刚刚成年,但联邦公民那种颓废的生活,足以轻松消磨掉一个人的意志。
“个人智脑,更改计划列表,将‘如何应对处罚危机’列为第一项必须事项。”杨华垂头丧气地离开了控制大厅,看着自己对今后近五百年人生规划的计划列表欲哭无泪。
在这个时代,科学的分支实在太多,科学家联盟采用的是全开放式的信息共享模式,整个联盟的所有研究理论和成果都直接向全体成员开放,实时更新的资讯更是数不胜数,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节奏,几乎是每一个科学家联盟成员最基本的素质。比如杨华,便将自己生活中各种事务分门另类,大致分为四类:必须、应该、可以、随意。
所谓必须,便是需要抓紧安排完成的。比如每次的操作实验、首席科学家的公开讲座、自己承担的其他几个科研小组的研究任务等等。科学家联盟从不规定自己的成员做什么,你只要愿意,同时可以参加多个科研小组的研发工作,反正有着完善的量子通讯系统,分散在太阳系任何一个角落的成员都可以实时地进行交流互动。
而应该,就是不那么紧迫,但对自己有帮助的事项。比如自己感兴趣的进修学习、不定期的自我知识结构梳理、定期的身体机能调节等。
可以类的就是自己略有些兴趣,想做又不急迫的事。比如申请五年十年的时间渡假放松、改进自己的个人飞行器、小行星带探险等各种个人爱好。
随意类就完全是可有可无了,比如个人社交、亲友联络、虚拟实境游戏等等。科技的发展让人际关系变得微妙起来,人们越来越追求自己独立的个人空间和个性发展,传统的交往观念变得越来越淡泊。
如此种种,杨华在对科学家联盟有了一定了解之后,便开始着手制定自己的千年大计了,各种各样的计划和目标排了一长串。太过开放的环境特别容易让人迷失,所以每一个科学家联盟的成员都必须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意志稍不坚定者,便会在知识的海洋中茫然无措,甚至被消磨掉信心和动力。
不过现在,所有的这些计划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它们几乎都是建立在自己身为科学家联盟成员的基础之上。当然,也可能是自己多虑了,进入科学家联盟不容易,被踢出同样没那么简单。科学家联盟成立这数千年来,除去一些主动放弃的人,几乎没有听到过有谁被开除出去。
不过他也并不能因此而放松。因为四维空间试验太过特殊,涉及的完全是人类目前科技的未知领域,所以才会被搬到这边缘地带。也正因为如此,自己的失误到底会造成什么结果也是无法预料的。
百度搜索 春秋战国乱悠悠 天涯 或 春秋战国乱悠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