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远交近攻
百度搜索 帝国朝阳之从秦皇到汉武 天涯 或 帝国朝阳之从秦皇到汉武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范睢既报了恩,又报了仇,得偿所愿,心宽体胖,日子过的是从来没有过的舒坦。但他并没有安享富贵、不思进取,而是卖力辅佐秦王践行富国强兵、远交近攻的国策。远交近攻说具体一点就是派使者与齐、楚、燕三国修好,却不停地就近攻打韩、魏、赵这三国,抢夺这三国的土地和人口。
范睢说:“听说齐国的王后贤而有智慧,姑且试她一试。”于是派使者以秦王的名义携带玉连环到齐国,献给齐王后,说:“齐国如果有人能解开此环,寡人愿拜下风。”
齐王后接环在手,说:“这有何难?”命人拿来金锤,往环上用力一击,一环断开,对使者说:“请转告秦王,老妇已解开此环矣。”
使者回报,范睢对秦王说:“齐王后果然是女中之杰,不可侵犯,眼下只可与齐交好。”于是与齐国结为盟国。
不过韩国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它被范睢给死死盯上了。他面奏秦王说:“秦、韩两国的领土,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平时期也就罢了,一旦打起仗来,这样的纠缠难分的形势会给秦国造成混乱与祸患,为今之计,大王应该笼络住韩国。”
秦王说:“我本意也想拢住韩国,可是韩国不听从,反复无常,丞相有什么好办法对付它吗?”
范睢回答道:“如果击中它的要害,韩国怎么可能不听从呢?您进兵去攻荥阳,那么韩国由巩县通向成皋的道路被堵住;在北面切断太行山要道,那么上党的军队就不能南下。大王一旦发兵这么做了,韩国就会被分割成三块孤立的地区。韩国山河破碎,眼看必将灭亡,不可能不听从秦国。如果收服了韩国,韩国居天下之中,那么,称霸天下的事业就可以说是在掌握之中了。”
秦昭王说:“对呀,好计策!就这么办。”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秦王制定了先攻魏,后攻韩的军事行动。
攻韩的主将是白起,他率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韩国的野王。韩国的上党郡通往都城阳翟的道路因此被截断。
韩桓惠王下破了胆,为了让秦国停战撤兵,命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
可是,冯亭是块硬骨头,是韩国难得一见的军政双优型的人才,作为边地上党的地方官与秦国打了多年的交道,对秦国向来很反感,不愿降秦。他召集百姓的代表来计议,说:“上党东面通往韩国的道路已被阻断,我们已经做不成韩国的百姓了。上党的北面是赵国,南面是秦国,现在秦军日益逼迫,韩国不能救应我们,反而要抛弃我们,让我们归附秦国。秦国与我国是世仇,与其做秦国的子民,不如归附赵国,如果赵国接受,秦国必定恼怒找赵国算帐,这样韩、赵就可以联合了,两国合力抵御秦国,胜算就要大的多啊。”众人都说这个办法好,于是派代表联络赵国。
这一年是赵孝成王四年,周赧王五十三年,西元前262年。
冯亭派出的代表还没有上路的这天夜里,赵王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穿着两种颜色的新衣服,乘龙飞天,还没进入天堂又坠落下来,落地一看,两旁有金山和玉山各一座,光辉夺目。赵王梦醒,既高兴又莫名其妙,心里老想着这事睡不着,到了上朝时间便召来大夫赵禹,让他来一回周公解梦。赵禹不暇思索,就梦论梦地解释说:“两种颜色的衣服,就是两个东西合在一起,比如两块土地合并;乘龙上天,是升腾的迹象;坠落到地,意味着得到土地;金玉成山就是财富堆积如山。总的来说,预示着大王有扩张土地增加财富的福份,这是大吉之梦。”
如此简单地意会,不是纯粹拍马屁,就是根本没掌握解梦的基本方法。
但是赵王从小学的是正统的学问,杂学基本不会,所以听赵禹这么解释觉得蛮有道理,就很高兴。
过了一天,他意犹未尽,又把朝中专门负责筮史占卜的官员名叫敢的召来问。敢毕竟是专家,也不爱说假话,他说:“两色的衣服,意味着残缺且难以统一;乘龙上天,没到天上就坠落下来,意味着事情中途有变,目的没达到;金玉成山,实则是幻象,可看而不可用。此梦不吉利,大王可要小心!”这一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释梦,让赵王心里咯噔一下,失意浮现在脸上。但他也没怪罪敢,内心里还是希望赵禹所说的才是正解。
又过了两天,上党太守冯亭的使者来到邯郸,递上书函,里面说的是,秦国攻打韩国,情况危急,上党将归入秦国,上党的士卒与百姓都不愿做秦人,而愿意投赵,所以我们不敢违背士卒与百姓的愿望,谨将管辖的十七城,再拜献给大王,乞求大王接受。
赵王看罢大喜道:“赵禹所说的扩大土地增加财富的福份,今日应验了!”
这可是送到嘴边的大肥肉啊!
赵王欢喜过后,想想毕竟是国家大事,秦国又素来不是个善茬,实力超强,为稳妥起见,有必要找几个信得过的人来问问。
找谁呢?
当时赵国有声望、有能耐、有资格参赞军国大事的人也就那么几个。按理说,大将廉颇应该算一个,但赵王偏偏不找他,因为廉颇号称名将,并非浪得虚名,而是实打实打出来的,“将相和”中名相蔺相如就很看得起他,处处让着他,凭的就是他打仗向来都是牛轰轰的,谁也不怕,是国之柱石。所以,如果拿这个事去问他约等于白问,他肯定是主战的。
那年青的赵王去问谁呢?他问的是他们赵家的几个老臣。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自家人才靠的住。
先找来商议的是以老成持重出名的平阳君赵豹。平阳君听完赵王提的问题后,沉思半晌,才一字一顿地说:“上党是个好地方啊,谁不想得到它呢?可是,秦国已经把它视为碗里的肉了,如果我们现在接收的话,相当于虎口夺食,秦国必然迁怒我国,所以还是不要接受的好,秦太强,接受后带来的祸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处。”
赵王心想,理确实是这么个理,可如果就这么轻易地往外推,他又心里痒痒的,实在是割舍不下,于是又召见平原君赵胜和大夫赵禹,这二人完全又是另一种观点,都劝赵王接受冯亭献上的上党郡这块肥肉,平原君解释说:“发动百万大军作战,经年累月的攻打,也不一定能得到一座城池。如今不费一兵一卒而得到十七座城池,而且是上党这样的好地方,这是大利啊,这么好的机会千万不要失去了。”
赵王高兴之余,又不免担心,反问平原君:“如果接受了上党的土地,秦国必定派武安君白起来进攻,谁是他的对手呢?”平原君道:“武安君这个人我见过,头小下巴尖,瞳子黑白分明,看人时目光咄咄逼人。是个果断、明智、意志坚强的人。跟他针锋相对地对攻肯定不行,如果守住要害,跟他耗,则未必会输。白起此前战无不胜,是因为没遇到像廉颇这样的硬角色。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野战不如白起,但是守城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一听这话,赵王悬着的心完全放下来了,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谋,封投奔过来的冯亭为华阳君,派赵胜去上党接收土地。
平原君赵胜率兵五万,先赶到上党接受土地,宣布赵王的诏令:封冯亭为三万户,封号华陵君,仍为太守。十七个县令,各封三千户,都世袭称侯。
这个时候,冯亭却闭门哭泣,不与平原君相见。平原君莫名其妙,派人去问是怎么回事?冯亭说:“我有三不义,没脸见使者。为君主守地而不能死,这是一不义;没有得到君主的命令,擅自将国土送给赵国,这是二不义;卖君主之地以得到富贵,这是三不义。”平原君叹息道:“这真是忠臣啊!”于是在冯亭门前等候了三天。冯亭被他的诚意所感动,就泪流满面地出来跟平原君见面,办理交割手续,但坚持让平原君挑选别人来做太守。平原君再三安慰,并解释道:“你的想法我非常理解,但如果你不做太守,就没法满足和慰藉士卒百姓们的愿望。”冯亭这才接受了太守的任命,但仍不接受封地和封号。
平原君把事情办妥后准备返回邯郸,冯亭不失时机地嘱咐道:“上党之所以会送到赵国手里,就是因为兵力不足以抗秦。希望公子回去后奏明赵王,急遣名将,多派士卒,为抗击秦军作准备。”平原君点头称是。
平原君回去报告赵王之后,赵王只顾着高兴,欢宴庆贺,以为既然到手了也就万事大吉了,发兵救急的大事竟然一拖再拖。
赵国贻误军机,这件事耽误了三天那件事又耽误了一个月,一误再误;秦国却兵贵神速,大将王龁突然率兵包围了上党。冯亭凭借赵胜留下来的五万人和原来的韩国边防军,硬是坚守了两个月,二个月后赵国的援兵竟然还是迟迟未到,实力悬殊,他只好率士卒百姓逃往赵国。
这时,赵王才任命廉颇为上将,率兵二十万来增援。行进到长平时,遇到冯亭,才知道上党已失守,秦兵正从后追杀过来。于是就在金门山下,安下营寨,构筑堡垒,从东到西几十里长。又分兵一万,派冯亭守光狼城,分兵二万,派都尉盖负、盖同兄弟分别率领,守东西二鄣城。
稍稍安定下来之后,欲探知秦军虚实,廉颇命令裨将赵茄为先锋,哨探秦军状况。
赵茄领兵五千,前行约二十里,正巧遇上了秦军的先锋司马梗,赵茄见司马梗兵少,命令冲杀向前务必全歼。主将交锋,赵茄一时也奈何不了司马梗,正在这时,秦军第二哨探张唐又率兵来到,赵茄心里素质还是差了点,顿时心慌意乱,被司马梗抓住破绽,一刀砍死,然后两路秦兵合围赵兵,赵兵被杀得落荒而逃。
廉颇正在大营中等待各方面的消息,突然有人闯进大帐,禀报前锋赵茄意外阵亡的消失,廉颇虽早有思想准备,真正听到这个消息时还是吃了一惊。他又从逃回来的军士口中问明了交战的详细情况,眉头一皱,深感秦军训练有素、士气正旺,不可硬碰硬。为稳妥起见,他传令各营垒用心把守,有擅自出击,出营与秦兵交战者,斩!
百度搜索 帝国朝阳之从秦皇到汉武 天涯 或 帝国朝阳之从秦皇到汉武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