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井碑 天涯 井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夏日的烈日照的人浑身刺挠,走在田间地头,没有微风浮动,全是静置的闷热,让人喘不过气。文辉扛着铁锹,撵着水头,哪里跑水就赶紧堵上,父亲在地头等着,等到水头到他判断的那个地方就一声吆喝,那边的人就知道可以改水了。一分钟要几块钱呢,所以他都是卡着秒表的,不过也有失误的时候,就是跟管水人的表对不上,还有就是那边的人光顾聊天,听不到他的吆喝声。
这块自留地种了几辈人了,辗辗转转都还在唐家人手里,算不上沃土,只是距离家比较近吧。这次的水被分成了好几股同时灌溉,再加上接连的干旱,土地都裂缝了,玉米叶子灰溜溜的耷拉着,水从地缝里流进去,半天都出不来,出来的只有成群结队的蛐蛐、西瓜虫和小蜈蚣,还有一些虫子根本叫不上名字。父亲在那边焦急的喊着,催促文辉不要停下来,抓紧巡查,看水有没有跑到别人地里,那边的人打岔说要改水,文辉在中间饥渴的传递着信号,生怕真的出错误,嘴里不停地骂骂咧咧的埋怨着父亲。有个地方出了个小口子,文辉要走过去真不容易,以往的水流大,一遍水过去就只灌溉了地皮,这次的水浇的慢渗的透彻,所以出水才看两脚泥,他拿着铁锹撑着,艰难的向跑水的地方前进。快要到地中间的时候,看见一颗玉米边上冒泡,用铁锹插了一下,冒泡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小眼,周围的水都向那里聚集,小眼一点一点的扩张,他明白怎么回事,赶紧就飞爬出去,铁锹和鞋子都顾不上,没等文辉爬出来那一块的土地和玉米都沉了下去,幸好他没有被带下去,赶紧给父亲吆喝有墓子,让块改水,那一声巨响父亲也隐约听见,他没有怀疑儿子,果断的吆喝改水,然后跑了过来。
灌溉出墓子,对他们这些农民来说已经见怪不怪,只是大概凑近看了一眼就摇头叹气的回家了,等着收了秋又得好好一阵忙活了。这个地方是方圆百里有名的旱原,以前主要以种植红薯和土豆出名,因为靠天吃饭,所以这种土地上长出的红薯和土豆出奇的干、甜,就像板栗一样,就是产量特别少。后来**搞引黄工程,把黄河的水抽出来,通过水渠和周转水库,一段一段的将灌溉面积辐射延伸,终于弄到了这个旱原上。旱原听说最初是周围村里的墓地,墓地中央是一座庙宇,往日的香火很盛。但后来村里土地改造,各村回各村划分的公坟安葬,这块地方就全部平整作为耕地。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人心就一点一点的散了,庙里去的人越来越少,以前人去庙里就求个风调雨顺、出入平安和有口饭吃,现在哪家都是幸福的日子,有病有灾的就去医院或者寻亲访友。庙里的人也都在周围安家或者游走四方去了,那里也就荒了下来,没有几年功夫就和周围的农田融为一体,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这块地方地势相必自留地比较低,所以是最早喝上黄河水的土地。
当初,黄河水第一次进地的场面很壮观,每家每户的地里都会冒气几米高的泉水,其实是黄河水渗透墓地后倒灌形成的水柱,就这个还死了好几个人,都是墓地坍塌导致的。浇完地后,整个农田的面貌跟打过仗一样,到处是深坑,农田都没几个,全部都沉了下去,有的一整片地都沉了下去,满地都是漂浮的棺材碎板碎渣和人骨头。
其实自留地这块已经灌溉过几次了,可能是以前的水都比较大的缘故吧?
过了半个多月,文辉和母亲地抓紧清除玉米地里的草,灌溉之后,地里人不能行走,但是草借着充足的水分是一天一个样,如果不能尽快的清除就会抢占玉米的营养。母亲从头开始,一步一步的向前挪,文辉拔了几分钟就没有了人耐性,想去渗水的地方看看。等他走近发现,那是一个有如老鼠洞大小的黑洞,慢慢的一点摸近,用脚尖稍微碰了一下,一块轰的一下就掉下去了,吓得赶紧后撤。这种事情以前村里发生过好几次,因为都是灌溉好多天了,所以没有出现大的事情,倒是把人吓得不轻。周围的玉米都比他高出了好多,又出奇的静,心里怵得慌,可还是壮着胆慢慢靠近,首先使劲跺了跺脚下,怕自己原本就处在一块空洞上方。
慢慢摸近一看,洞口整体不大,但很深,望不到底,很深很黑,向一口井,也没有什么稀奇的。可当他告诉母亲,她却一点也不以为然,回家告诉父亲,他也是一样的表情,甚至村里的人都是一个表情,压根都不相信这回事,后来慢慢的也忘到了脑后,没有人再提起。直到有一天,父亲催促他赶紧起床,趁着日头没起来,去玉米地里把有洞的地方简单休整一下,避免秋收的时候影响三轮车通行。父子两拉着架子车,扛着铁锹和锄头,像是要干一番大工程。

百度搜索 井碑 天涯 井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井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濒阳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濒阳子并收藏井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