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隋定乾坤 天涯 或 隋定乾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元颢此时当上了皇帝,占领了北魏王朝的半壁江山,而战神陈庆之也成为元颢的重臣,这让一个人实在是忍不住了,准备开始对元颢、陈庆之进行反击。这个人就是太原王尔朱荣。
尔朱荣为什么之前没有在孝庄帝逃跑之前赶回来对抗元颢、陈庆之呢?因为在北方又开始狼烟四起,战乱不绝。尔朱荣忙得不可开交,已经顾不上洛阳这边的情况了。
葛荣所领导的起义军虽然被镇压,可是那些起义军的余部还在不断地与朝廷对抗,并且声势浩大,给了魏军沉重地打击。
北魏的地方官员贪婪暴虐,不断地压迫着老百姓,这就使那些不甘心死在残忍的贪官手里的人团结一致,振臂一呼,揭竿而起。
为了摆脱生活的苦难,大家就开始造朝廷的反,于是起义军队伍就开始壮大。
各地的百姓们为了脱离水深火热的困境也就纷纷响应起义军,这对朝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让尔朱荣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对抗起义军上面,所以当他听到了元颢、陈庆之入洛阳,元颢称帝的事情变十分的气愤,决定集结大批军队,重整起鼓,准备与陈庆之决战。
北魏大丞相、太师、司徒阳椿由于家世显赫,一门之中有许多人在朝为官,就连元颢也对杨椿甚是忌讳,不敢轻易地将杨门一族给诛杀,但是不杀杨椿不代表杨家就会太平无事,于是就有人暗中劝说杨椿赶快出逃,以防刚即位的皇帝元颢对他下手,可是杨椿却叹了口气,显得有些黯然,说道:“杨氏一门有百余口人,就算是想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呢,只能听天由命了!”
也许是上天对杨椿颇为眷顾,先前曾在荥阳城被元颢、陈庆之给俘虏的守将杨昱在被释放后迅速地赶回了杨府,与老父亲久别重逢,父子二人当即抱头痛哭,杨椿有感于上苍对自己的眷顾,能让自己与儿子在这战乱年间还能够在一起,于是便决定辞官回归乡里,从此不再过问政事。
上党王元天穆准备重整旗鼓,调集了残兵败将四万余人,一举攻向大梁(今河南商丘),随后又任命费穆为大将,率领两万大军攻打虎牢。元颢得知消息后,立即派陈庆之率军攻打元天穆。
元天穆此时正与费穆全心攻打虎牢,双方正打得不可开交,猛然间听到陈庆之即将率军前来救援的消息,心里不由得害怕起来,眼看自己快要撑不住了,便想出最后一招,就是也想效仿孝庄帝元子攸那样一逃了之,北渡黄河之后与尔朱荣的大军会合,下定决心之后便向行台郎中温子升问道:“你是想挥师进京去投靠元颢,还是要随我一同北渡,去与太原王会合?”
温子升,字鹏举,是东晋大将军温峤的后代,是北魏、东魏时期的著名大臣、文学家,也是著名的诗文作家,与邢邵、魏收(《魏书》的修撰者)齐称“北地三才”。
温子升不但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军事上也有远见卓识,深受孝庄帝元子攸和上党王元天穆的赏识,所以此时一直在元天穆麾下随其征战。
温子升此时一听元天穆要北渡黄河,这不是要舍弃全军将士去逃亡么,心里一阵叹息,劝道:“在此之前当今主上因不慎使虎牢失守,才导致了今天这个狼狈局面。元颢的大军初到洛阳,人情尚未定,现在前去征讨必是无往而不克。王爷如果勇往直前将洛阳一举平定,在将当今主上迎回,就可以成就如齐桓公、晋文公般地业绩,如果舍弃洛阳而匆匆北渡黄河一逃了之,下官实在是为王爷感到可惜!”
元天穆虽然认为温子升说的句句在理,但是却不能按照他说的去做,尤其是一想起陈庆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心里便胆怯了,于是狠下心来,将费穆丢下之后,自己马不停蹄地引兵渡河。
费穆这个时候还在收拾残兵准备再一次地攻打虎牢,猛地一听元天穆的主力军已经渡过黄河,一路北上去和尔朱荣会合去了,只剩下自己带着这些残余兵力还在瞎忙活,越想越生气,眼见此刻自己孤军奋战,大势已去,胜利是站在陈庆之那一方的,再打下去也是注定要失败,心里愈加地茫然失措,于是便决定等陈庆之一到便投降。
费穆投降了陈庆之,可是元颢却对其恨之入骨,因为当日的河阴之变就是费穆在尔朱荣面前劝杀北魏王公大臣,这场骇人听闻的河阴之变中只有元颢侥幸逃脱,所以费穆这一次是无论如何也别想活了,元颢当即一声令下,将费穆给斩杀。
费穆最终得到了报应,死在了元颢的手里也算是一报还一报。
元颢此时当上了皇帝,心里别提有多舒服了,为了想向出逃在外的孝庄帝元子攸耍耍威风,便命令殿中尚书祖莹写了一封关于尔朱荣的一切罪状的诏书。
祖莹,字元珍,也是北魏的大臣、著名文学家,自幼便喜欢读书,八岁的时候便能背诵《诗》、《书》,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神童,不知道大家可还记得“祖莹偷读”的典故和《三字经》中的那句“莹八岁,能咏诗。”
但说这祖莹在为元颢给元子攸的诏书中写道:“朕当初在梁朝的时候曾经屡次在梁朝皇帝面前哭泣请求出兵,并且发誓要一雪当日的河阴之耻,向尔朱荣兴师问罪,将贤弟从虎口之中救出。只要贤弟肯与朕同心协力,那么大魏必定要重兴之日,不然的话,对尔朱荣是得福,那么贤弟你就是得祸!贤弟需将这道诏书反复阅读,朕可保你富贵无忧!”
这道诏书送出之后过了很久没有回复,元颢派遣使者向河南各州郡宣谕自己称帝的消息。齐州刺史、沛郡王元欣便将下属全部召集过来商议,对众人说道:“这北海王元颢、长乐王元子攸都是大魏的帝室宗亲,况且现在元氏的宗社还没有迁移,既然北海王宣谕各州,本王决定接受北海王的封赐,不知诸位有何高见?”在座众人听了元欣这么一说,每个人的脸色都很难看,但是却没有人敢对元欣提出什么建议。
百度搜索 隋定乾坤 天涯 或 隋定乾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