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皓月之光 天涯 皓月之光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工棚里,老瞿对正在那张大桌子上收拾行装的张济夫说,表弟,山里没别的,土特产多,带点走吧。
张济夫一摆手,说不用那些,我跟姜雄华商量好了,一人背两个菜板回去,送两个朋友。张济夫说的朋友就是李轼和杨建国。张济夫指着墙角的几个菜板,这就够我们背的了。他曾利用树桩锯了四个菜板,五十来公分的直径、一两寸厚,还没有干透,沉甸甸的。
老瞿说,好,干了一两年,也是一个纪念。这种硬杂木做的菜板,切也好、宰也好,不裂、不烂、不起渣,包你一辈子都用不烂。
姜二娃啥都没带,只带了几根非常漂亮的金鸡尾羽。那是他前两天和张济夫到老马家告别时,专门要的。
临走那天,他们搭上林场到新四镇的运输车,准备到了新四镇,再坐船顺金沙江而下。
马山雨和她爹马山林站在山头上,一直看到车拐弯后,路没进森林,不见踪影。那天要不是有张济夫在场,她会不顾一切,冲出来拽住姜二娃,不让他走。等姜二娃他们走了后,她抱着那双泡沫塑料凉鞋哇哇大哭,她跟她爹一样并不晓得这鞋的珍贵,她连普通的塑料凉鞋也没穿过,自然也不晓得两种鞋的差异。她心头认定的珍贵是因为鞋是姜二娃送的。她家孤零零地在山里,连邻居都没有一个。她在学校也没有一个要好的同学,同学都是职工子女,又比她小两三岁,不跟她这个农村女娃来往。像她家的破房子一样,她也是孤零零的。姜二娃对她来说像是一个从天而降的亲人恋人。第二天,她就去林场,走到半路,突然想到,这时姜二娃的心头,只有当妹妹的自己,曲英霞才是他喜欢的人了。自己还去干啥?又转身回去了。这时,马山雨的眼泪,顺着脸颊簌簌下来。
黑子一路狂叫,追着车跑,直到听见老马的口哨声,才停下来。
送他们走的正好又是赵车。赵车说,你们姜家兄弟在这里可有大名了。当哥的在我们森工系统力压群雄,他指的是掰手腕。当弟的在西林有见义勇为的美名。
车到西林,赵车问姜氏兄弟,要不要停一下哇?他晓得姜雄华跟老耿有交情,也晓得姜二娃跟曲英霞耍朋友的事,曲英霞多次坐他的车去林场,他也经常拿这事打趣姜二娃。
姜雄华之前跟耿一龙打过招呼了,看了姜二娃一眼,说去跟小曲打个招呼吗?姜二娃一摇脑壳。姜雄华说:
“走吧,赵师傅。”
隔一天,马山雨在西林镇街上碰见曲英霞。自从曲英霞跟姜二娃好上后,马山雨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曲英霞不仅长得漂亮,那身材也没得说。不像自己胸脯扁扁的,一点起伏都没有。但她当着曲英霞绝不承认这一点,尤其反感曲英霞在她面前那种自然流露的优越感。一见面,她就幽幽地说:
“姜二娃走了,你得不到他。”
曲英霞又露出那种自信的笑,她根本不把面前的马山雨放在眼里,一个乡下丫头,哪方面都不如自己。用姜二娃的话说,长得像豆芽菜。哪能跟自己比?况且姜二娃还对自己承诺过。她用很温柔的声音对马山雨说:
“我敢跟你打赌,你早晚得叫我嫂子。”
这句话的意思太明显了,是说姜二娃早晚是她曲英霞的人。这话,差点没有把马山雨的肚皮气爆,她狠狠地哼了一声:你得不到他!
说完,昂起脑壳,转身走了。
一年后,正在地头劳动的曲英霞,被叫到公社接电话,她妈李淑霞在电话里告诉她:大学恢复高考了。放下锄头,回家来参加复习,准备考试。
曲英霞这才明白姜雄华一年前为啥劝她不要放弃学习。心头说,大哥真厉害,居然能想到有这一天。
凑巧的是,曲英霞和姜雄华、张济夫都考入渝州的大学。
曲英霞报考的是政法学院,主要是受她父母职业的影响。她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第一时间告诉了姜二娃。并说自己要从戎州坐火车到渝州去,到戎州时就会见到他。她已经有一年没有见到他了,满心的高兴和期待铺满了三页信纸。姜二娃的回信就简单的三句话,一是祝贺她考上大学,二是很高兴见到她,三是说你不用担心行李多。很幽默地添了一句,我哥也考上渝州的大学,可以帮你扛行李喽。
李淑霞听说姜雄华也考上重点大学,也在渝州,其高兴的程度,一点不比女儿考上大学差。她心头那个搁浅了的计划,像曾经漏气的橡皮船,如今又充满了气,又浮起来,准备起航。她好像很随意地对女儿说:
“小霞,你看这兄弟两个,眼界就是不一样的。弟弟喜欢你,就陪你耍。哥哥喜欢你,就让你不要丢下书本,要不是他让你坚持学习,你能考上大学吗?你得好好感谢他。”
曲英霞一听,回过神来,妈还是希望姜雄华成为她的男朋友。马上纠正:“妈,大哥关心我,因为我是他兄弟的女朋友。他不是喜欢我,妈你不要乱用词。”
李淑霞微微一笑,并不跟女儿争辩,说:“小霞,我没有说别的,就想告诉你一个事实,姜雄华看得远,有能力。姜二娃不如他。”
“妈,我晓得你的意思。姜雄华再好,也不是我男朋友。”
李淑霞仍然满意地笑笑,不再说这事,她并不着急,女儿还年青,有得是时间,时间会改变一切。
姜雄华学的是河川结构与水力发电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暑假时,姜雄华参加勤工俭学,在南岸水科所劳动,在一间实验室内,他看到那些水工模型。一些实验人员正在做实验,他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一个姓展的年青工程师看他很有兴趣,就给他简要地讲了这些模型的作用,做这些实验的目的,还讲了中国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西南,尤其是金沙江的水电资源居全国之冠。对这些丰富的水力资源,要是不加以开发利用,太可惜了。讲了中国的第一座水电站就建在金沙江的一条支流上,讲了五十年代国家对金沙江、岷江水电建设就有了初步规划,还讲了四川正在建设中的映秀湾、龙嘴、磨房沟等水电站。
从展工和同事的嘴里他听到偏窗子、沙谷、洛西这些可以建设水电站的地点。这些地点就在城市周边,他知道,但和水电站联系在一起,则是第一次听到。当时他就想,要是今后能读大学,自己就报考搞水电建设的专业。十多年后,他才晓得当初偏窗子水电站已经准备开工建设,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没能上马。戎州第一次和大水电擦肩而过。
两年后,他初中毕业,想再去水科所勤工俭学时,单位已经人去楼空,不知是下马了还是搬迁了。他怅然而返,迎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和声震九霄的革命口号,*****运动开始了。他的理想和很多人的理想一样,随着运动的波澜壮阔而烟消云散。
70年代初,他在沙谷河滩劳动时,他还想起了那个展工程师跟他说过的,这一带就是一个建大坝的好地方。不过,国家建设都被运动耽误了,何时能回到正常的经济发展轨道,似乎遥遥无期,更不用说建水电站的事了。
几年后到雷县林场干活路时,他还到过洛西渡口,展工曾告诉过他,那里也是一个建设水电站的好地方。
70年代末,高考恢复,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水电专业,除了那年在水科所得到的印象外,其时缺电现象也让他记忆尤深。说起停电,那个年代的人都亲身经历过,那时电力供应很紧张,工厂都“停三开四”,即停工三天开工四天,同时又为了完成工厂的任务计划,工人都实行“三班倒”,即所谓的歇人不歇机器。居民用电更得不到保障。那时大多数家庭的电力消费就是一盏电灯而已,每月不过耗电三四度,就连这少得可怜的一点需求也满足不了。姜雄华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报考了电力专业,能够为家乡建设水电站的梦想,重新回到他心中。

百度搜索 皓月之光 天涯 皓月之光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皓月之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山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茅并收藏皓月之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