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茅山先生 天涯 茅山先生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茅山派自汉元帝初元五年,由三茅祖师开宗立派以来,已有两千余年传承史。这两千多年来,茅山派能人辈出,所创茅山道术、秘法、符咒、法器等不计其数,也留下了数之不尽的离奇传说。
现在要说的是发生在民国中期的故事。
仲夏某日的一个傍晚,茅山主峰大茅峰脚下,两个步履蹒跚的身影出现在崎岖难行的山路上,其中一人拄着竹杖,另一人背着包袱,手持铁锹。
迎着即将落山的夕阳,两人在一个平地里鼓起的土包前停了下来。
昏暗的暮色中,手拄竹杖的人说道:“就是这里了。”声音苍老,年龄应该在六十岁开外。
那背着包袱的人将铁锹放在地上,惊讶的问:“这里?大仙,不会弄错吧?这里……这里可是旧时候的坟场啊!”
暮光越发浓重,被称作“大仙”的那人脸色阴晴难辨,他冷声道:“我怎么会弄错?就是这里,我要的就是这个旧坟场。你可知这旧坟场的来历?”
那背着包袱的人答道:“我只知道祖辈的时候就有这个坟场了,至于是什么来历,我也不清楚。”
那大仙微怒道:“不清楚你还怀疑什么?我告诉你,这里是商周时期一座王公贵族墓,当年这王公贵族选了这个穴,是因为此处乃茅山三峰三条龙脉交首之处,藏风聚气,汇阴聚阳,是一处风水宝穴。时隔几千年,斗转星移,风水流转,地下水龙龙形变化,恰好与这茅山三峰这三条龙脉相互相应,正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这种绝佳的风水宝局多则保持十年八年,少则三五月就会散去。你想保命,还不赶紧趁此良机埋下生根,尽快吸纳龙脉灵气,难道要等地下水龙离去,再做无用之功吗?”
那背着包袱的人闻言声音颤抖,竟猛地咳嗽了一阵,半天才消停下来,显然是患了重病。他惊惧道:“是是是,大仙所言极是,我这就开挖。”话音未落,便捡起地上的铁锹,却又不知道从何处挖起,又看向那大仙,问道:“挖……挖哪里?”
那大仙爬上一座鼓起的土包,手中的竹杖在脚下用力点了点,说道:“挖这里。”
背着包袱的人连忙爬上土包,抄起铁锹就要挖下去。
那大仙突然高声提醒道:“两尺见方,下挖三尺,一尺也不能多,一尺也不能少!”
那背着包袱的人连声称是,挥动铁锹,开始铲土,很快便挖出了一个约摸两尺见方的土坑,此时夕阳最后一道余晖刚好隐没在西边天际,所以土坑的深度无法用肉眼看出。
那大仙将竹杖插入土坑中,用插入的长度来丈量土坑的深度,他右手执杖,左手略一比量,点头道:“恰好三尺,快把你带来的东西放进土坑里埋了。”
背着包袱的人将肩头的包袱解了下来,轻轻地放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打开。夜色中,可见包袱里放着一件男人的贴身衣物、一簇儿头发、几颗指甲、一颗牙齿、金银元宝、玉如意和九枚铜钱,还有一个上等景德镇青花玲珑双耳罐。
那人打开青花玲珑双耳罐,将包袱里的衣服、头发、指甲、牙齿、元宝、玉如意和铜钱等,一一放进罐中,然后盖好罐口,双手捧着双耳罐,将其轻轻放进了土坑。
那大仙喝道:“填土埋了!”
那人手捧黑土,正要填入坑中,突然停下了动作,抬头看向那大仙,问道:“大仙,这……真的能管用吗?”
那大仙怒斥道:“你心不诚,不用继续了,把罐里的东西都砸了,回家等死去吧!”
“好好,我心诚,我心诚的!马上填土!”那人连声说着,双手扒土,转瞬将土坑填好,而那双耳罐连同罐里的诸多物事也一并埋进了土坑中。
“闪开!”那大仙高声命令道,那人连忙站在了一旁。
大仙走到埋双耳罐的位置,从怀里掏出一块木牌,用力一插,将木牌插入了泥土中。
血月初升,暗红的夜色中,木牌上的几个朱砂大字令人怵目惊心。
谭平震葬生根福地!
在夜色的映照下,这八个朱砂大字显得说不出的诡异……
作者的话:沉淀了一年多,新书终于开始了。上一部作品《茅山传说》是18年4月1日完结的,这部《茅山先生》是我要呈现给大家的茅山三部曲的第二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多多支持。众口难调,故事不一定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我保证是我用全部心血写出来的,所以如有其它看法,欢迎多多交流,我需要各位读者朋友们多提建议。今天是19年6月7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新书开始的第一天,值得纪念。

百度搜索 茅山先生 天涯 茅山先生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茅山先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花木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花木帅并收藏茅山先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