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欧游小记 天涯 或 欧游小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啊哈,少女峰,我来了!为了今天我还专门带了那么多厚衣服,一定要发挥他们的作用!
早上,我们带上东西潇潇洒洒的出门去了。
今天带的东西是真不少,没办法,羽绒袄厚裤子啥的在山顶必须穿,可是现在又不能穿,只能背着走咯。
本来我们是打算走路去火车站的,结果这不巧了嘛,旅馆的老板赠送了公交通票,不用白不用,于是我们当即决定,坐公交车!
然后经过小小的波折,总之最后是成功上车了。
结果在我们前面的那一家中国人,一问也是去少女峰的。
这边可是中国人聚集区,太正常了。
顺利抵达车站。
我们已经在网上订好票了,只要到柜台去换一下就可以了。
没一会儿,老爸老妈就拿着票和时刻表回来了。
这里来介绍一下少女峰小火车相关信息,不然一会儿根本理解不了我在干啥子。
首先,我们要搭乘小火车上山,中间要转两次车。
但是这个小火车也不是随便坐的,分为西线和东线。
西线是由因特拉肯站到格林瓦德,然后转车到小夏戴克站,最后在抵达少女峰顶峰。
东线是由因特拉肯站到劳特布伦嫩,接着专车到小夏戴克,最后和西线一样抵达少女峰顶部。
重点部分在于如果上山搭乘的是西线,那么下山就必须搭乘东线。同理,如果上山搭乘东线,下山就必须搭乘西线,如果两次都坐同一条线的话,那么最后到因特拉肯那一程的车票就会失效。
别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人家是这么规定的我们只要照着做就可以了。
我们刚开始还纠结过改怎么分配线路,结果后来发现根本不用纠结,人家工作人员都帮我们安排好了,按照他用荧光笔标示出来的线路坐就好了。
嗯,快乐。
我们搭上了第一程火车,前往劳特布伦嫩。
这一程并没有太突出的风景,但仅仅是路边的景色就已经非常好看了。
特别是背后的那些连绵起伏的雪山,更是让人格外期待。
到达劳特布伦嫩。
上面我提到的地名全都是在半山腰的小镇,大家看看就好不用记。
火车是每半个小时一班,但我们一点都不急,也不用刻意去赶下一班火车上山,而是打算在小镇里转一转。
毕竟好不容易来到了,不看看太亏了。
整个小镇安静祥和。
两三层楼高的小别墅用灰色的石头砌成,配上橘红色的尖顶以及窗台上一大片盛开的花,显得生机勃勃;背靠着群峰,头顶蓝天,干净整洁的街道更是被衬托得无比美丽。
最有特点的,就是这边的人,都喜欢在窗台上种花。
真的是很喜欢才会这么做的,你看,每个窗口都是一片鲜艳,颜色各不相同,第一眼看到时我都不敢相信那是真花,因为实在是太漂亮太完美无瑕了,宛如假花一般水灵灵的对着街道,舒展笑颜。
由此也可以看出,房子的主人是很热爱生活的。
连花儿都照顾的这么好,更何况是自己和家人呢?
我们看到了一家卖瑞士军刀的店。
老爸立刻就挪不动步了,在展示橱窗凝望了好久。
来之前他就跟我念叨着说如果有合适的就买一把,总会用得上的。
嗯,他还真就有看上的。
功能不是太多,太多了刀就会很大也不方便携带,差不多该有的都有就好了;价格也不贵,十九欧。
别觉着一把刀而已就十九欧,国内买把瑞士军刀都一两百呢,而且还不一定是真的,就算是真的也不一定有这个质量好,这个价格是绝对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
这个道理就和买奢侈品一样,如果说你根本用不到然后跑来了以后买,那就是吃亏的;可是如果你就算在国内不出来也是要买出来了还是要买,拿到真不如在国外买了,真的能便宜不少,而且质量是绝对有保证的。
还是看个人情况,这个强求不得。
既然看中了,那就买。
我拿手机给看中的这把刀拍了个照片,这样一会儿好告诉店主我们要的是哪一款。
老爸乐呵呵的跟着我一块进店,准备付款。
哟呵,头一回见要付钱了还这么开心的,果然还是要看买什么。
老板正在接待旁边那一批买表的客人,我们倒也不急,就顺便看看其他款式。
没过多会儿,一位老奶奶就注意到了我们,立马出来接待我们。
其实这个刀还有好几种颜色,比如什么蓝的绿的白的,但是我和老爸一直认为“瑞士军刀还是红白配色最经典”,所以毫不犹豫选择了红色。
至于刻名字,我认为有损刀体原本的美感,所以就没刻。
老奶奶了解各种需求后,立马回库房去取出两把新刀,然后都打开来给我们展示一遍:“都是很棒的刀。”
没错我也觉得很棒现在老爸该你出场了!
老爸默默从口袋里掏出我们兑换好的瑞郎,付款。
交易达成,老奶奶替我们把刀包装好,微笑着说再见。
全过程中老奶奶都笑的特别慈祥,我很有好感。
顺利买到老爸心心念念的瑞士军刀,不大的小镇基本就算溜到头了,于是我们准备回到火车站,搭乘下一班火车去小夏戴克。
结果就这么巧,我们又遇上了公交车上那一家三口。
啊缘分,总是这么奇妙。
顺利搭乘火车。
在火车上时我就注意到了,原来从这一段开始就已经是齿轮小火车了!
齿轮小火车是少女峰铁路的标志,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在最后一段登顶的火车铁路中,由于坡度实在太陡,就在铁轨之间加装了一整排齿轮,火车底部也装有齿轮,运行时靠着齿轮的拉力才能将火车送上顶峰。
最后一段的齿轮小火车,已经有百年历史了。
1896年开始修建,1912年全线通车,历时16年。
说起来倒是轻巧,可是在百年前的雪山之巅开凿隧道,修建铁轨,没有专业仪器,没有技术含量,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只能靠人力。
所以,我一直对最后一段的齿轮小火车充满敬畏。
正好,这一段就有了,也算是个新奇小体验吧。
其实搭乘小火车,连坐在哪条线时靠左还是靠右风景更好都是有人研究过的。
但是由于我们线路不同,所以我就选了登山途中在我视野范围内视线最开阔的那一边。
小火车一路攀登而上。
我们这一侧下面,就是无遮无挡的悬崖,视野极好。
向下俯瞰,就见草地一片青翠,淡灰色的道路穿行其间,小小的木屋或别墅点缀着,自是一派悠然。
越来越高,越来越高。
火车突然一头扎进了一片密林之中,实现一片昏暗,满眼都是各种各样的绿色。
青绿翠绿墨绿,淡绿黄绿蓝绿,各有各的风姿。
峰回路转,从密林中出来,这次换成我们对着光秃秃的岩石,那一侧的乘客正对着绝妙的风景了。
总的来说,我感觉车厢的两侧哪一侧其实都可以,各有千秋。
比如我们这边,从上到下看见整个小镇的全貌;而另外一侧,则可以先一步欣赏雪山的壮美。
哪一边都不吃亏,这样再好不过了。
少女峰的美充满了活力和变幻。从山下到山顶,一山之内景观却截然不同。山顶白雪飘飞,雪雾弥空,一派冰雪世界的奇观。而山腰以下,却有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青草的翠绿,山花的明黄;和缓的山坡上牛牛群散布,牛铃声回荡山谷;山谷里村落安详恬淡,人们生活简单、质朴而闲适。
我们抵达了这一次的中转站,小夏戴克。
这次的海拔升高极快,已经到了2061米。
可能有些不准,但这是官方公布的数字,就信着吧。
这里和劳特布伦嫩到也差不多,没太多可以溜的。
但是算算时间已经接近中午了,于是找了个餐桌坐下来,吃点饭补充一下体力。
掏出了昨天晚上买的面包和酸奶,以及在意大利准备好的香肠,开吃!
吃差不多了,我们收拾一下东西,继续搭乘最后一班前往少女峰峰顶的齿轮小火车。
小火车哼哧哼哧的向上爬着,奔着一座高耸的雪山而去。
经过了一段旅途,四周突然一片黑暗。
进入隧道了。
随后的时间一直都是在隧道里,就连中间停靠的站台也是。
我不知道这段隧道到底有多长,我也无法想象,当初开凿它时,到底有多困难,有多艰辛。
终于,火车慢慢停了下来,彻底不动了。
到站了。
踏出车门的那一刻,一股寒气席卷而来,是与刚刚在下面时截然不同的刺骨的冰冷。
果然是雪山之巅。
我赶紧拿出羽绒袄套上,然后匆匆就往前窜,恨不得一步就到。
少女峰,我来了!
大家都简单的做了御寒措施后,继续向前行进了好长一段路,才脱离了昏暗的隧道,进入中心。
是个大型的中转站,可以通往各个景点,同时也可以休息保暖。
我们的主要目标当然还是那个观景台。
大家轮流进入厕所换好衣服,确认无误后,向欧洲之巅进发!
穿过一道玻璃门,就能明显的感觉到气温在骤降。
又转过一道弯,眼前忽然一片明亮。
雪,洁白的雪,铺天盖地。
我们,就直接踩在这千年不化的冻雪层上,接受大自然的洗礼。
即使戴着墨镜,仍然遮盖不住那耀眼的光芒。
眼前是一片雪白,旁边的雪山同样是雪白的,一座连着一座,绵延不息;头顶的天空湛蓝,浮云流浪,更是将峰顶映衬得宛如仙境一般。
寒风呼啸,将写有“欧洲之巅”的旗帜吹的猎猎作响,彰显出了大自然的魄力。
壮美无比。
我欣喜的蹦了两下,刚准备向前走两步,猝不及防的就被滑了一下。
辛亏我动作快,立马就调整好平衡站稳了。
站稳了继续浪,地滑不是问题。
我从旁边团了个雪球,本着老爸就过去了。
啊哈,接受雪球的洗礼吧!
连着砸了多少个后,老爸一把拽住我,也团了个雪球,嚷嚷着要拿着照相。
我一合计,照相这么长的时间我是肯定拿不住这冰凉的雪球的,于是默默把手缩进羽绒袄的袖子里,用衣服垫着捧着雪球。
然而一旁的老爸还沉浸在喜悦之中,并没有注意到我的这一番小动作,贼实诚的直接空手抓雪球。
我【斜眼看】:呵,我就看你能坚持多久。
果然不出我所料,没拍两张,老爸“嗷”的一嗓子嚎起来,顺手就把雪球扔出去了:“嘶好冷!”
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谁叫你直接拿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宁也太实诚了叭!你看我都是怎么拿的!”
老爸:“哇你竟然这么拿!犯规!”
然后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拍照的姥姥正好把我狂笑的画面给拍下来了。
我,表情包大户,没在怕的。
结果等我们疯的差不多了,回头一看,妈耶,竟然还有穿短裙凉鞋上来玩的勇士!这都是魔鬼吗!
然后再一回头,发现那面“欧洲之巅”的旗帜旁,等着拉旗子拍照的人们已经排的快要拐弯了。
我们一瞅,得,这也不要想着去拍照了,刚刚没趁着人少先下手真是个失误。
不过没关系,老爸发明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在后面拽旗子,我们就在前面等着,他们拉起来了我们就跟着照,完美。
亲不亲手拽倒无所谓,如果有条件肯定要自己上,但这不没条件嘛,也可以的。
这上面刚上来的时候还好,越呆越冷
——老妈如是说。
你问我?不好意思,我一直致力于团雪球砸老爸,到处乱窜咱也没感觉到冷。
夏天玩雪,换谁谁不激动呢!
再想一想几天前我还在四十二度的高温天里挣扎,现在就穿着羽绒袄在雪地上蹦跶。
真实快乐了。
到最后还是在老爸老妈连喊带催的情况下,我才恋恋不舍三步一回头的离开了观景台。
其实我愿意离开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老爸过来劝我说:“下面还有很多好玩的呢,比如说那个冰宫?”
我:好!拿下一个就去冰宫叭!
本来我对冰宫没什么特别大的兴趣,觉得就是一个通道四面都是冰,加几个彩色LED灯烘托一下效果,然后再摆几个小企鹅冰雕,类似于国内那些游乐园的什么“冰雪世界”之类的景点。
可是后来听老爸说,这个冰宫是开凿在一条十四世纪的冰河中的,周围全都是真正的冰川。
很好!安排!
既然是真的,那就还是值得一去的。
在通道里兜兜转转,一会儿就找到了冰宫的入口。
踏进去那一刻,一股寒气瞬间席卷了全身。
好冷啊啊啊啊!
整个冰宫就开凿在冰河之中,脚下,身旁,头顶,到处都是历尽多少万年才缓慢形成的坚冰,一片晶莹剔透。
真正的坚冰是有颜色的,这是我第一次在新西兰时就知道的真相。
看那千万年才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冰川,一眼望去,全是玲珑的淡蓝色,折射出幽幽寒光。
没有颜色的冰都还年轻,当他们有一天历尽了风雪沧桑时,也会被大自然标上独有的标记。
冰宫里本就昏暗,一盏盏小灯的光线经过多少次折射,使得洞内显得格外富有神秘色彩。
旁边的冰墙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凉啊,我这么想着。
然后伸手摸了摸。
刚刚摸上去倒还好,没有什么太大感觉。
但是只要时间稍微长一点,立马就会感觉到一阵刺骨的寒意。
我手指发麻,连忙挪开了手掌。
留劲不发,具有充足的后劲,一点都不鲁莽。
不愧是千年寒冰。
洞里还摆着好多漂亮的冰雕,各具情态,在灯光映射下显得格外清澈透亮,似有生命流转。
可惜洞内昏暗,并不能拍出亲眼见到的效果。
没关系,那就好好看个够吧!
在快要离开冰宫时,我突然玩心大起,扒拉着栏杆助跑两步,然后潇洒的滑了出去。
路过我身边的老爸看见了,也跟着试了试。
又一个路过的爷爷看见了,竟然也……跟着学?
我还没反应过来,爷爷又像往常一样,已经跑出去好远了。
在我后面的姥姥追了上来,气哼哼的说:“你看看你爷爷,多大的人了一点都不知道小心一点。”
然后拔腿就去追爷爷去了。
然而还没过一会儿,姥姥就滑倒了。
我:……
我:???
这个剧情好像不大个对啊老铁?
不过还好,姥姥摔倒的特别慢,手还抓住了栏杆,所以并没什么问题,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吧。
结果还遭到了爷爷的嘲讽,气的姥姥要和他吵一架。
出来以后,老爸表示:“刚刚其实我就想错了,看见你姥姥滑倒就条件反射去扶,但其实根本来不及,还不如拍下来呢。”
我:“请宁不要光说要有实际行动好不好!这都过去了你告诉我没拍照不就是想让我遗憾吗!啊!”
后来他还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结果听到后的大家都狂笑起来,然后他就骄傲的也跟着笑。
大哥你根本就没拍下来好不好!有什么可骄傲的!
从冰宫出来,我们继续前往下一个地点。
虽然我不知道这叫什么地方,但后知后觉发现可能正是为了纪念齿轮小火车一百周年,少女峰铁路公司和因特拉肯旅游局在顶峰火车站联合修建的名为"阿尔卑斯震撼"的环形长廊,用来展示该条铁路建造的百年历史和阿尔卑斯山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但当时的我对此一无所知,蹦蹦哒哒的就进去了。
首先吸引我注意力的是一个超大号的水晶球。
整个水晶球描绘了从因特拉肯站一路向上,一直到达这座欧洲最高的火车站的全部历程。
里面的每一节小火车都是会跑动的,山顶有大鹰盘旋飞翔,缆车在缓缓运作,还有白天黑夜的交替,更加生动逼真。
整颗水晶球流光溢彩,在黑暗的通道里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在旁边站着看了好久。
哪个女孩子不想拥有一个这样的水晶球啊!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看看就好。
继续向里面行进,是一条狭长的走廊,左手边是类似于机场大厅的传送扶梯,右边则是一幅幅壁画。
随着传送扶梯的运作,我逐渐明白了壁画的内容。
这些所讲述的,是1811年,米亚兄弟首次登顶少女峰的事迹。
本来已经非常感叹人的潜能之强大了,但是转过弯后,却让我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仍旧是一条长廊,相似的布局,只不过在起点的墙上,挂着一块刻满了字的铜牌。
我看向铜牌。
以下是原文:
“TRIBUTE TO THE
WORKERS IN THE MOUNTAIN
1896 Start of construction on the Jungfrau Railway
1898 Opening of Eigergletscher station
1903 Opening of Eigerwand station
1905 Opening of Ei**eer station
1912 Jungfraujoch station is opened on 1 August 1912-
after a construction period of 16 years.”
以上完全是铜牌上的排版,绝无改动。
至于为什么不翻译成中文,是因为,只有这一段原文才足以还原出我那一刻心中的震撼,和这些文字自带的气场。
耳边是叮叮咚咚的石镐敲击石块的音效,还有滴滴答答的水滴滴落的声音,悠远,却又仿佛就在耳边。
那一刹那,我看着这些介绍,突然间被触动了心弦。
好像又回到了那艰苦的修建岁月,无数双手,抵抗着肆虐的风雪,高海拔的作业环境,随时有可能坍塌的隧道,一下又一下,生生开凿出了这条举世闻名的铁路。
这十六年,真的只是一个数字吗?
当你亲眼看到后,就会非常肯定地说,不是的。
真的不是。
它代表着人类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是我们共同的瑰宝。
一百年了。
一百年来,这条铁路一直在不停息的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一百年后,或许随着科技的发展,这条铁路线会停用,会消失。
但我希望,它所代表的那种精神,永远存在。
激励着后人们,不断地向着心中的希望前进。
我们又回到了大厅里。
考虑到二楼的点也都游玩的差不多了,我们决定到一楼的观景台再去看一看,算是个结尾。
一楼观景台不同于刚刚游玩过的那个,虽不直接与雪接触,但视野极为开阔,远远眺望,可以看见欧洲最长的冰川,阿莱奇冰川。
阳光之下,一片灿烂。
我们回到火车站,开始返程。
由于我们是从东线上来的,所以这次就要从西线下去。
到达小夏戴克,然后换乘前往格林瓦德的火车,这都没问题。
但是中间出状况了。
先是到了一站后,我都没看清站名呢,就被喊着“下车了到站了”的老爸老妈强行拖下车。
关键就是我抬头看了一眼站牌,还就不是我们要去的格林瓦德。
我:下来干啥?还没到呢!
老妈【理直气壮】:怎么没到?你看站牌,不就是这站嘛!
我:才不是呢!我们要到的格林瓦德是终点站,那如果到了为啥大家都没下车?
老爸【来到时刻表旁边】:你看看,这不就写着呢嘛,没错就是这。
我【翻白眼】:你自己看,我们要去的格林瓦德是这列车的方向啊方向,也就是它要开往格林瓦德,那就说明这里肯定不是格林瓦德啊!
老爸老妈都愣住了,互相看了看,又看了看车。
“快走快走车还没开!!!”
于是我们又一路狂奔冲回火车上,这还没站稳呢,车门就关上了,紧接着继续出发。
当听到广播里清清楚楚的说“下一站:格林瓦德”的时候,老爸老妈嘿嘿嘿的笑了。
老爸:嗯这次很棒,有自己的判断力!
老妈: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表达自己的想法,不错!
我:冷漠.jpg
还没有吸取上次在巴黎的教训吗!!!
我可不想再在站台站半个小时,我要回家。
总之,最后还是顺利回到了因特拉肯,仍然是我们早上出发的那个火车站。
在回去之前,我们瞄上了旁边的大超市,算一算时间,临时决定先去购物然后再回家。
然后我就被惊着了。
我们四处看了看,老爸拿下了一个很小的包菜,大概也就我的拳头那么大,不是我爸的拳头,是我的。
就那么点点个小包菜,最后算一算价格,差不多五六十人民币。
我们全家:???
吓得我又赶紧放回去了。
不买了不买了,一天不吃死不了人没关系的。
看了一大圈,全都是拿起来——看价格——放回去——再拿起来——看价格——再放回去的死循环。
……你们瑞士人都不吃蔬菜的吗!不吃蔬菜的吗!!!
最后只能是忍痛买了几个小西红柿,回家吃西红柿炒鸡蛋。
就连我想喝点可乐,都得和老爸老妈对峙。
老妈原本还拿了一把香蕉,老爸让她去看一眼价格,结果老妈立刻表态“看什么看不买了不买了”,然后就扔了回去。
再看看旁边的中国人,都是拿起来又放下,大家都舍不得买。
害,谁赚钱都不容易,都想省着点花。
这是我第一次在超市买东西连小车都没推。
……因为是真的用不着。
算是买了点东西够今晚吃的,大家坐上公交车回家了。
挺住,就今天一天了,明天就能去德国了物价就正常了!
晚餐就不用说了,反正是吃饱了就行不讲究那么多了。
洗漱过后回房,准备睡觉。
玩了整整一天,大家也都累了,早点休息吧。
记于2019年8月5日
瑞士.因特拉肯
百度搜索 欧游小记 天涯 或 欧游小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