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水塘 天涯 或 水塘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宿命!宿命是什么?佛曰,宿命乃前世的命运。但是否真如佛门所言却无人知晓,然而宿命却能将几个毫无关系的人连在一起!这或许也真是前世的命运。
古墓,一般指的是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古代坟墓。而这期中又以帝王将相的大型地下墓穴或墓群居多。
这些地下墓穴大多是地宫殿设计,建筑布置乃从伏羲六十四卦繁衍出来的五行风水布局,万变不离其宗,都讲求占尽天下形势,归根结底就是追求八个字:造化之内,天人一体。
从风水命理学上说,墓穴的建设又能影响着后代的气运与宿命。所以,前人在造墓时无论五行八卦方位,还是墓穴的朝向布置等都会一丝不茍。而为防止有人盗墓,墓主又会以以假乱真的手法设计出入口,配合一些厉害的机関甚至阵法,令盗贼知难而退又或当场丧命。
因而古墓又是古代智者智慧的结晶。
而若从玄黄学说上来说,古墓恰恰连结了宿命与气运。顺者风调雨顺,百般畅通;逆者诸有阻滞,穷途潦倒。
云淡风轻,明月圆满,星斗稀疏,淡淡黄芒,洒照大地。
独是应天皇城一片迷离。
武英殿上,朱元璋正看着几上的一大堆奏折而头痛。
他虽是文墨粗浅之辈,但为人却极为精明老练。
这当然离不开他三年的流浪生活!
三年的流浪生活,使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大量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同时,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他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
所以,即便如今帝位已稳,为巩固大明皇朝,朱元璋的残忍、猜忌之心反随年龄的增加更有增无减。兼且他有着一段并不光辉的历史,使得他不得不玩弄权朮,找借口杀死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等人。
始终,小明皇韩林儿的死是他一手促成的,否则帝位哪有朱元璋的份!而为防止重蹈韩林儿的覆辙,更使他下定决心除去徐达、常遇春等一衆功臣。
如今他可已是七十有余的古稀老人,前半生征战沙场,后半生又活在权术之中,使他身心疲惫。
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使他早些年便醉心于所谓的长生不死的修道练丹之术中,希望有一天能修成不死之身,统治大明王朝至岁岁不休。
如今天下刚定,萧条的百废方现生机,实不宜再受战火的摧残!然此时燕王朱棣的野心日趋愈现,兼之此人本身有勇有谋,手下更是能人辈出,一旦起兵造反,其余各地蕃王必趁机而起。如若如此,先不说弱如书生的皇太孙朱允炆必败无疑,更严重的乃大明天下将再度陷入四分五裂之局,岌岌可危!
也因如此,更坚定了朱元璋修炼不死之身的决心。
所以自两前修炼道术起,朱元璋的身体机能却当真有好转的迹象。
陪在他身边的乃追随了他三十多年的总管太监杜安。
杜安肃然垂立一旁,自陪朱元璋踏入武英殿大半天以来,他未曾发过片言只语。因为朱元璋无问,所以他亦绝不开声!
他清楚晓得眼前君主不仅残暴多疑,且喜怒无常,即便在言语上稍有不慎,亦要遭痛责!
朱元璋忽然叹了口气,道:“杜卿家,朕是否很残暴、很可怕?”
杜安听后先是受宠若惊,随后又一阵惊愕。
数十年来,朱元璋尚是首次称自己为“卿家”,怎能不受宠若惊;而对于朱元璋有此一问他又着实不知该如何回答!
毕竟,这数十年来杜安仍摸不透朱元璋的脾气,所以从来都是唯唯诺诺。
“回皇上,在皇上治理下,我大明政法纲纪严明,使天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像,实乃大明百姓之福,何来残暴之说!”杜安硬着头皮道。
朱元璋听后只是淡淡一笑,道:“杜卿家何不打开心屝,将心中想法尽说出来!”
杜安心中苦笑一下,道:“如今天下一片升平、国泰民安,皇上何出此言。”
朱元璋缓缓地坐椅上站了起来,双目闪过一丝精芒,显示出其深厚精纯的功力。
杜安却忽地吃了一惊,道:“恭喜皇上功力再进一步!”
“朕这一身功力乃从沙场中奋战习得,相较于杜卿家的玄门正宗心法《太乙心经》自是逊色得多!而自接触道门的《碧水清心》以来,朕尝将自身修炼的功法融入其中,似乎略显成效,但也因此,却使朕忽感时日无多!”说话间,朱元璋看向杜安的目光忽转锐利。
杜安暗吃一惊,大感不妥。
朱元璋的目光又转柔和,轻叹一声道:“横竖今晚睡意已去,杜卿家不若陪朕到御花园走走。今晚夜色倒也不错!”
杜安岂敢说不,怀着一丝不安随朱元璋步出武英殿。
此时深秋已过,树上枝叶转黄落下。御花园看上去一片荒凉,枝上绿叶落得七七八八,即便有那么一两片绿点,在秋风的卷拽之下随时有脱落之险。
穿过假山,从一条石造的小径,踏上雕栏玉砌的小桥,直达人工湖心的小亭上。
深秋初冬交替之际,习习凉风已带上寒意。
朱元璋虽看似老迈,但身上衣着单薄,刺有腾龙的睡袍更使其神采飞扬,只见他龙行虎步般卷进亭内。
负着双手、背着杜安而面向明月下的湖面。
秋风将他的头发与衣服吹得向后飞扬。
杜安取出火折子将日间受朱元璋之命摆设于此的火盘点燃。
火苗带着暖意倏然升起。
杜安垂手立于朱元璋身后。
朱元璋的身材并不因年老而佝偻,矗立着的躯干予人一种孔武有力的感觉。
若然此刻杜安出手突袭背后空门大露的朱元璋,必可得手!
只是他知道朱元璋绝不会轻易如此地将背对着一个人,若此时动手,死的必是自己无疑。
看来杜安竟早有刺杀朱元璋之心,但此刻却连杀机也不敢提起半分。
火光之下,亭子的周边蒙起一层烟雾,烟雾之下水波潺潺。
朱元璋如电的目光扫了一遍湖面,随后缓缓转过身,神色恢复如常,嘴角一掀,露出富含深意的笑道:“不知杜卿家对燕王有何看法?”
杜安听后心神为之一颤,心中不安之感更强烈,情绪上的波动一闪而过。
他早已被燕王朱棣收买!而随着朱元璋有将帝位传于朱允炆之心,并册封朱允炆为皇太孙时,朱棣便心生怨恨。
于是乎,朱棣便暗中招兵买马,准俻在朱元璋驾崩时攻破京师夺取帝位。奈何朱元璋竟愈老愈精,不久便悉破朱棣的野心,遂将其册封为燕地蕃王,远离京师。
朱棣更是愤恨难平,于是在近身谋臣策划下,收买了早对朱元璋在对待元老上的手法大有不满的近身太监总管杜安,并通过种种手段保証了他对燕王的忠心后,遂商议准俻通过弒君来夺位。
而近半年来,朱元璋每隔两晚便会在夜深人静之时到亭中行功,以“吸收源自天地间之灵气!”来巩固自身的元神。
也摸准了这点,朱棣等人便商议打算在御花园人工湖上对朱元璋进行刺杀行动!
而在这次的刺杀行动中人手绝不宜多,只他们二人便可。因为以二人的实力,确有八成将朱元璋击杀的机会。而只要朱元璋一死朱棣便可寻得种种籍口攻打皇宫。
为使行刺万无一失,他们已准备了近三个月,并在轮班巡夜的禁卫军中加插了一些能以一敌十的燕王一方人马,足有十人之多,并集成一个班的人数,后将这些人集中到一个小队中巡逻。所以,当这个小队现身御花园时,亦是朱元璋已入定之时,当然也就成了最佳的刺杀时间。
但由于他们只是巡夜而非守夜,所以在御花园停留的时间绝不会超过半刻。所以对时不遇与杜安来说,此次刺杀行动只有半刻不到的时间。因为只要其他禁卫军一旦赶到,不仅宣告他们的行动失败,而即使高如时不遇、杜安,要在朱元璋指挥的禁卫军下逃出生天的机会亦是渺茫!
兼且,时不遇乃燕王朱棣麾下第一近身护卫,这是人尽皆知,若无朱棣首肯,他怎敢潜入皇城刺杀当今天子。
所以若一旦事败,即使时不遇将一切揽到身上,燕王仍必受牵连,负上杀父弒君的谋反大罪。
如此一来,朱棣家小及一衆谋臣的家小必定遭殃而受斩首之刑。
因而,他们所需的方案必是一击必中,否则必须能迅速远遁的方案。
纵观整个皇城,建有人工湖的御花园便成恰恰成了最佳的行刺点。高大的林木可阻碍禁卫军的行动,从而成为掩护他们逃亡的工具;其次以二人之力要将朱元璋逼到湖面中心虽非易事,但也并非难事,只要到了湖中央便是时不遇的天下,到时朱元璋只有待宰的份儿。
而为隐藏时不遇的气息,并使得刺杀行动一击即中。朱棣又命人打造了一支细小铜管,隐藏于人工湖的乱石堆中,可使时不遇能通过铜管呼吸而长时间藏身湖底,使得他不至于因长时间闭气而造成体能下降,影响行动。
对其他人而言,即使能通过铜管呼吸,但若要长时间藏身深达六七尺的水底淤泥中,仍感难受至极甚至吃不消。
然而对于深悉水性的时不遇来说,即使藏身水底两天两夜不吃不喝亦视若等闲。否则,他又怎配得上水中蛟龙之名。
在行动计划与地点的配合和挑选上,以二人的里应外合确可以说是最佳搭档!
但朱元璋昨晚才到过此处,所以他们算准时间混入宫中。另外,归属他们的禁卫军小分队亦为行刺之事而处于休息期,准俻以最佳状态参与后晚的任务。
水底下透过湖水往亭中观察的时不遇忽地生出警觉,在朱元璋一扫之下似乎大感不妥,立马闭上双眼,以免因自己的注视而被对方感应到!
似乎已察觉到朱元璋已悉破他们的阴谋,纵然如此,但他却不敢妄动。毕竟,他仍不敢肯定朱元璋是否真悉破他们的刺杀行动,若然贸然发动袭击,恐将功亏一篑。
但他又隐隐感到朱元璋确已悉知他们的行动,否则怎会于此时于此出现。且有异于亲卫军从旁护驾的往晚,今晚出乎意料的安静。
朱元璋这一出现,完全打乱了他们的部署,要通知燕王安搜入来的小队已无可能。而如错失了今晚的行刺机会,以后的操纵权只握在朱元璋手中。
对于朱元璋突然提至燕王,杜安竟生出手足无措且一切功败垂成的頽丧感觉。
水底下的时不遇听后则只觉手足冰凉,他知道朱元璋确实已悉穿他们的行动,且一切对其掌握之中!至于朱元璋是否已知自己藏身湖底则已无暇去揣测,当下仅余窥准时机,予朱元璋全力的一击,务求至他于死地一途可行!
杜安调整一下思绪,并尽量使声音保持平静道:“回皇上,奴才怎敢妄言燕王之事。至于外界传闻,燕王此人雄材大略,能礼贤下士、知人善用,皇上不得不防!”
杜安如此说法只当孤注一掷,他委实不知朱元璋知道多少,对自己的怀疑又有多深,所以只能赌一铺,希望能减弱朱元璋的戒心。
直至此刻,他晓得无论自己还是燕王,虽已尽量高估朱元璋,但仍想不到朱元璋高明至此!这东一句西一句的似乎让人捉摸不透却又透着玄机,使人感觉到他似乎知道很多,因而若要在他面前有所隐瞒亦属徒劳。
百度搜索 水塘 天涯 或 水塘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