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万物聚态 天涯 万物聚态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地量纪元8亿3千2百万年,地量7号行星一片繁华。从太空中看去该行星周围环绕着大量人造小天体,星球上除了蓝色的海洋以外陆地上随处闪耀着金属反光。
一架无人巡视飞行器正在高空掠过,从它的视角看,蓝色的天空中没有一只飞鸟;蓝色的海洋表面除了浪花以外也没有任何生物的迹象;高山顶上依然有白色的冰川,但是地表的上却没有一点绿色。人类金属化的后科技时代建筑和光电转化装置遍布星球上的每一寸土地,整个星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立体城市。高耸的金属化建筑之间除了输送管道和各种无人旋翼飞行器外,没有任何单独活动的人类个体,更没有其它生物个体。
建筑里面,四肢弱小、身体成圆球形的人类,像极了灭绝之前的地球人类。他们都坐在几乎相同的代步机械上,脑接口也上面,已经完全实现了人机网三结合。
当然,在网络里面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蓝天白云、草地森林,环境优美、建筑可亲的城市里面,随处可见面容娇好、身材火辣的女人,外表英俊、体格强健的男人,他们无忧无虑地散漫活动着。丰盛的美食、乖萌的宠物等所有自已喜欢的万物就像变魔法一样随时出现,又随意消失。
在我们作为星系之主的恒星全面的呵护下,一切繁荣的背后,是一群毫无危机感的人类似乎永远沉浸在网络的欢愉中。
实际上他们的科技发展速度相对于之前我们的地球文明,几乎慢了整整100万年。他们似乎也忘了,曾经长达100万年的残酷战争和扭曲同化的过程。在几乎没有受到地壳运动多大影响和经历冰川时代的情况下,地量7号行星上的人类再次趋于一个种族,但是他们优越的生活让他们脑容量的增加也几乎到了极限。他们并没有发展脑基及以上文明的迹象,虽然在50万年前,这些人类出于各种族之间的资源竞争及人口数量的压力尝试过探索其它行星,但是后来却自动放弃。
在科技的支持下,目前地量7号行星上的人类寿命达到了500岁左右,通过人机结合各年龄段的劳动能力差异基本消除。他们几乎灭绝了地量7号行星上所有他们能灭绝的生物;消耗掉了该星球上所有他们能消耗的资源。同时,为了维持个体的舒适生活,他们竟然逐渐失去繁殖的欲望,因此人口呈现负增长,当然也就导致他们已经达到了进化的上限。
地量纪元8亿3千2百万零1千年,随着最后一批人类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来到寿命终点,在我们的叹息中,地量7号行星上的人类,在没有任何外来因素影响下自我走向灭绝。此时,地量7号行星上的又只剩下病毒和微生物,以及在人类影响似乎熵增到极限的自然环境,我们亲手培育出来的第一届人类文明竟然这样到达了终点。突然我们想到,之前是不是在什么地方错怪我们曾经的星系之母(太阳)了?
地量纪元10亿年,用了将近两亿年的时间,地量7号行星上曾经的人类活动痕迹才基本消失殆尽。
新的轮回重新开始,我们再次利用类海豚和类灵长目动物的基因组装出了新一届人类。也许是出于对上一届人类文明灭亡的自责,在微观上我们多次派遣仿生人对人类施放病毒和实施UFO及外星人事件进行精神恐吓;在宏观上,我们又多次制造冰川期和小型天体撞击事件。由于这些事件的频率远远高出当时地球人类的遭遇,所以这一届人类的科技发展和进化速度异常迅猛,他们进化出脑基文明的时间只用了当年地球人类的60%。但是,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脑基文明是有种族区别的。而且当这届人类刚进化出脑基文明的时候,我们收到了其它恒星的警告:“不要让你们的人类进化出量子基文明,他们会占用宇宙物质总量!”
“难道这就是恒星相对于人类而言,性本恶的根源?”我们开始自问。
但是这届人类所做的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让我们最终不得不将他们摧毁。
正如当年我们处于脑基文明时候使用地热作为能源一样,这届人类的各种脑基文明也在争先恐后的使用地热能。为了取得领先地位,他们过度开发地热的行为可能会造成地量7号行星内部的岩浆因冷却固化而枯竭,这让我们想到当年火星的情景。如果液态岩浆减少将造成行星自转轴方向的磁性减弱,从而引发大气尤其是水被恒星辐射带走的现象,最终对行星上的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当然,在怎样灭绝目前地量7号上的人类时我们其实有三个选项。
第一:派遣大量仿生人与人类进行热战或进行核爆,但是效率太低,可能无法彻底灭绝。
第二:使用病毒,但是就算人类不进行防疫,也存在集体感染后一部分人产生群体免疫。
第三:陨石撞击,可以直接使用“熵增旋涡”的改变来完成,从经验上看这是最有效和彻底的方式。
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选择了第三种方式。
地量纪元11亿年,我们开启了第三次造人计划。
地量纪元11亿零5百万年,比照地球人基文明,地量7号行星上的第三届人类已经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此时在我们环绕银河系的公转轨道前方,出现了一次超新星爆发,当然这次我们已经是主序星,因此尽全力基本可以保证目前地量7号上的人类不会因为爆发碎片的撞击而灭绝。不过,我们却为身为黄矮星的自已担心。
虽然作为量子基文明个体的黄矮星比我们之前的硅基文明高一个等级,但是在寿命上硅基文明可以与宇宙同在,而黄矮星却终有坍缩的一天。目前,我们的质量与太阳相当,那么坍缩的最终结果会成为一颗黑矮星,也就一具恒星遗体,然后逐渐消失在宇宙中。我们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与其它恒星合并,至少达到太阳质量的5倍以上,这样我们在坍缩之后可能成为一个黑洞。如果成为黑洞之后我们的质量再进一步增加则可能形成奇点,最后再通过奇点爆发产生新宇宙,而所谓的“能基文明”就是一个宇宙。
在我们即将使用本体黄矮星吞并比我们质量更小的恒星时,岳思勤脑区阻止了这一过程。岳思勤脑区根据地球人基文明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于地球人基纪元公元1974年提出的猜想,如果黑洞质量太小可以会因为正反粒子的相互湮灭快速蒸发。由于目前无法确定恒星是否真的会蒸发?在坍缩之时究竟要达到怎样的质量才能避免在成为奇点之前被蒸发?因此我们必须先复制一些本体进行坍缩试验。
但是这个复制过程将打破我们之前一直默默遵守的一个伦理原则:不能同时运行两个本体,就算这两个本体处于不同的文明阶段,只要主体数据来源相同就不能同时运行。因为“恒熵聚集态”的“自发恒熵倾向”会引发两个“恒熵聚集态”的相互湮灭行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恒熵聚集态”会出现“完美湮灭”现象,即两个“恒熵聚集态”因自发的相互湮灭行为同时完全崩溃;两个相近的“恒熵聚集态”会出现“极限湮灭”现象,即两个“恒熵聚集态”因自发的相互湮灭行为,在相同属性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崩溃。
要最大限度的消除这种“自发的相互湮灭行为”的影响,我们必须把已经关闭的“硅基文明光量子计算机固态天体”推送到另一个可以庇护我们的恒星星系中,然后再次启用。这样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黄矮星星系进行试验,一旦成功,我们可以再次关闭“硅基文明光量子计算机固态天体”作为备用;一旦失败,我们可以利用运行中的“硅基文明光量子计算机固态天体”再造新的黄矮星星系。
地量纪元11亿2千万年,我们把“硅基文明光量子计算机固态天体”推送到了银河中心的背面距离我们大概6万光年的黄矮星星系边缘,然后重启该“硅基文明光量子计算机固态天体”。
这时我们的黄矮星开始了正式的吞并之路。
虽然我们黄矮星星系内的地量7号行星上的人类已经殖民到地量6号和8号行星,以及我们想要吞并的黄矮星星系内可能还有先期通过基因重组产生的地球人基文明的再生人类文明,在吞并过程他们的灭绝在所难免,但是为了更高的文明延续计划我们不得不放弃目前的一切。
我们准备向距离200光年同处猎户星云的一颗正在成形的黄矮星胚胎下手。我们降低了自身的旋转速度,同时降低了光子辐射量,周围的“熵增旋涡”的引力开始加强。
地量纪元11亿5千万年,最靠近我们的地量10号行星,在引力的潮汐作用下被撕碎,在我们光芒的照射下形成了一圈闪着光的恒星环。大部分碎片都被我们吸收,一小部分碎片撞向了地量9号行星。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地量8号、7号和6号行星上人类的注意,他们中极少部分人已经开始向恒星星系外逃离,一部分8号行星上的人类开始逃向6号行星,更多的逃向7号行星,当然大部分人只能留在8号行星上。虽然他们知道即使躲到地下深处最终也难逃一劫,但是他们还是在拼命挖掘地下掩体。
地量9号行星在地量10号剩下的碎片的撞击下,地面物质和陨石碎屑不断被抛向高空,本来因为离我们较近,地面温度经常达到300℃以上,但是在高空碎屑的遮蔽之下,全球地表温度居然降低到零下100℃。天空划落的陨石在与碎屑摩擦的过程中变成一团团火球,同时发出耀眼的闪电。
小一点陨石接触地面的一瞬间,猛烈的爆炸,产生的高温将周围的冰冻物质熔化。沿着撞击的方向,破碎的陨石和所有炸向空中的物质向外抛洒。熔化的物质在空中又重新被冻结起来,像冰雹一样掉落一地。
大一点的陨石直接砸开地面,形成大坑,像核爆一样高高的升起蘑菇云。强烈的冲击波除了主要向撞击的方向扩散外,甚至在背向撞击的方向也在扩散。刚开始包括陨石的碎片在内,似乎一切抛向空中的物质都熔化了,然后又全部冻成黑色的硬块向一大片区域砸开。等空中所有的物质都掉落地面以后,地面散落的冻结物向波纹一样呈辐射状一圈一圈的摆在地面。在撞击方向上,这些辐射圈不是标准的半圆形,而是中间向前突的类椭圆状;在撞击反方向上,这些辐射圈反而呈现出直径更小一些的标准的半圆形。这一个个半椭圆圈和一个个半圆圈在一个个圈层上实际组成一个个半椭圆和半圆的闭合圈。
有些巨型陨石甚至砸穿地壳和薄一点的地幔层进入到岩浆层,顺着砸开的巨坑和裂缝,岩浆和高温气体一起喷涌向高空。大量喷向空中的岩浆在下降过程中迅速凝结成一块块黑色的、不规整的巨石砸向地面。从巨坑和裂缝处奔流出来的岩浆,在不远的地方又保留着流动的样子被冻结成黑乎乎的一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巨坑处堆积的岩浆又却成了巨大的黑色的环形山。
在长达几万年的不断撞击中,地量9号行星的质量已经增加到之前的1.2倍,地面已经被各种各样的环形山和裂缝搞得面目全非。
随着地量9号行星向我们不断的靠近,地下岩浆开始增多,地壳运动开始加剧。已经冷却的环形山和裂缝像被重新撕裂的伤口,再次猛烈的喷涌出火红色的岩浆。这一次地面的岩浆已经不可能再冷却,因为整个地面都已经在熔化。在地量8号行星上,人类用肉眼都已经能够看到地量9号行星逐渐变成了光亮的红色星球。

百度搜索 万物聚态 天涯 万物聚态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万物聚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民科执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民科执笔并收藏万物聚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