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乱世发迹史 天涯 或 乱世发迹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公元198年,冬,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一年了,拿下长安已经三月余……正在与众人商议下一步计划之时,太守府外锣鼓喧天,门外士兵跑进来回报道:“主公!府外有众多民众求见!”“所为何事?”我问道,“小的不知,他们一直嚷道要亲自见主公”士兵低头说道,“那你先出去,说我马上就出来”我说完……我看向众人开口道:“不妨大家一起出去看看?”我与众人一同走出府外……“在下长安李权,小子有礼了!不知各位乡亲欲求何事?”我施礼问道,这时一位老者上前回礼道:“我乃众村民代表,长安百姓今日特来感谢大人的对我们再生之恩!”我扶起老者,他继续说道:“大人来到长安百日,长安百姓无不感恩戴德,今日我们便带来肉食五百斤,粮食千石,糟酒两百昙特来感谢大人!”
看着眼前的众人,他们衣衫单薄,面黄肌瘦,我的眼睛顿时多了几分酸涩谢道:“我在这里代表将士们感谢大家了,但是,大家的日子才刚刚转变都也才刚刚吃饱,我受之有愧啊……肉粮大家都拿回去吧!这酒我收下了……”众人此时纷纷说道:“大人您就收下吧……我们的余粮够吃了,您看我都把家里的后生们给您带了,让他们跟着您干一番事业吧……”
看着众人送粮,送肉,送酒又送人,真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我开口道:“那李某人就却之不恭了!”我对身边的大壮说道:“赶紧去校场几个所有,我要带大家去校场……”我还没有安排完,这大壮一溜烟就没见了,真是……“既然大家都这么热情,那今日我便带大家去校场,我们一起军民共建……”说完,我们一干人等浩浩荡荡向校场驶去……
众人走到校场门口之时,大壮已经集合整理好队伍,此时我示意众人驻足等候……我站在众将士跟前大声说道:“将士们!我们的父老乡亲给我们送粮,送人来了,我们应不应该感谢?”“应该!应该!应该!”众将士齐声吼到,我转过身面相众相亲大声说道:“好!你们都是好儿郎!大家跪!”众将士扑通一起跪下跟这我说道:“今生我们愿用血肉捍卫家园的祥和与平安,只至流尽最后一滴血……起……”
老者上前握住我的手,两眼老泪纵横的说道:“大人呐!老朽活了这么久,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军队,就是死也足惜了,我们把后生交给你就放心了……”老丈又大声说:“乡亲们赶紧动手搬东西啊!还等什么啊?”说完老丈便加入了运输大军之中……完事以后,我留众乡亲在营中吃过午饭,众人再没有停留纷纷离去……
回府衙的路上就只有我和钟瑶两个人,钟瑶开口道:“不知主公对郿坞了解多少?”他见我摇摇头,继续说道:“郿坞是董卓在迁都至长安后,在长安以西二百五十里处建的院邸。”我听到这里顿时来了兴趣:“继续讲……”“当年奸相董卓贪婪,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室,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藏宝于巢穴郿坞,为方便往返于长安城与郿坞之间,动用数十万遥役,鞭打绳拴,修筑了条驰道。车辆奔驰其上,卫队护卫其侧,甚为快捷安全……其工程之巨大,动用遥役之众,民间上有“北修长城,南筑坞岭”的说法。将修筑这条驰道与修筑长城相提并论,从中可以约略窥探出……难道主公就没有想法?”
“可知郿坞守将何人,驻兵几何?”我急切的问道,钟瑶回答道:“守将为李傕麾下杨琦,驻兵不足百余……”这时我们两人已经进入府衙之内,“消息可靠否?”我继续问道,“绝对可靠!”钟瑶回答道,“那明日早上我们众人商量图之……”我兴奋的说道,“主公,郿坞已经势在必得,不急于一时,明早我为主公引荐一好友可否?”钟瑶给我打了个马虎眼,“谁?”我睁大眼睛问道,“许靖!”……
“可是那许文休(许靖149-222字文休,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市)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是东汉末年人物评论家许劭的堂兄。先后仕于孔伷、陈祎、许贡、王朗、刘璋,刘备入蜀后投降刘备。蜀汉建国后受封为司徒。)?”我继续追问道,“正是此人!”钟瑶回答。“那我们明日一大早就去……”我又和钟瑶聊了聊当今天下大势之后,我们二人便纷纷睡去……
第二日卯时我便已经起穿,此时的钟瑶还在呼呼大睡之时,被我一把推下了床。钟瑶受惊大喊道:“有刺客有刺客,快来抓刺客啊……”这是我捂住钟瑶的嘴巴说:“不要喊是我。”此时的钟瑶平静了许多点上油灯说道:“主公现在的天还没有亮,这么早的,难道你让我和你现在一起去?”“现在已经卯时了,快点起床,洗漱以后我们一起去,古时候有个将军去请一个大贤,那个将军人家可是在雪地站了三天三夜才见到人的。这在后世还留了一段佳话叫做什么三顾茅庐。”我打趣的说道……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我怎么不知道有个三顾茅庐啊,他到底是谁和谁呀?”钟瑶傻傻的问着我,这时我白了钟瑶一眼说道:“你不知道事还多着呢,赶紧洗漱洗漱完了和我走。”钟瑶在洗漱期间嘀嘀咕咕说道:“哎,真是前世造孽啊!今世怎么摊上了你这个主公?”我呵呵笑到:“可能是前世你欠我的太多了,老天爷让你今生来还的……”
我们俩人径直走出府衙大门,让门外守更的士兵不要张扬,刚走出大门,我就问道钟瑶:“我们要往哪里走,他住在哪里你都没有告诉我。”钟瑶甚是无奈的回答道:“好我的祖宗,你又没问我,我怎么跟你说,现在我跟你说我们去客栈。”
约莫走了一刻钟时间,我们两人来到了客栈门口。钟瑶正要上前去敲门,被我制止了说到:“我们不要打扰人家了,我们就在这里等。”此时钟瑶的那个苦瓜脸拉的好长。靠着门柱是即冷又困,跺着脚,搓着手,打着哈欠……
我看到这一幕,不禁的偷笑起来,想到:这就是被后世称为将军、政治家、书法家;平河东,收抚南匈奴;推动楷书发展的钟太尉定陵侯钟瑶吗?
百度搜索 乱世发迹史 天涯 或 乱世发迹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