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大清商埠 天涯 或 大清商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来广州,请求中美通商。潘振承草拟一个折子:花旗国特遣贡使率中国皇后号贡船,满载花旗参、花旗裘等贡品,不远万里来大清输诚朝觐。花旗国臣民急盼天朝皇帝阳光雨露,翘首以待与天朝早日通商,购回天朝宝茶宝丝宝瓷,以感天朝地大物博、文明富饶。乾隆帝收到奏折,龙颜大喜:万国朝贡,天下归一,欣然钦准!<h3>美中贸易</h3>
年迈的中国皇帝沉浸在口岸官员精心修饰的“万国朝觐、天下共主”的贡表颂词中,又有一个“远夷”竭力加入到朝觐的行列里来。
中国皇帝及臣民根本不知道遥远的北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居然建立起一个没有国王的国家。
一七七六年,北美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脱离英国而独立。经过五年的独立战争,英军战败,被迫同美国讲和,一七八三年(乾隆四十八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十三个殖民州脱离英国独立。然而,战争致使美国经济濒于崩溃,英国落井下石,不仅取消了对原十三个殖民州的一切贸易优惠,提高美国商品进口关税,还严禁美国船只驶入加拿大与西印度群岛。在英国的强大压力下,欧洲国家不敢得罪强悍的英国而接近美国,前盟国西班牙背信弃义,封锁了密西西比河口,严禁美国船只通行。曾经与美国并肩作战的法国,勉强向美国开放了西印度群岛的几个海港,但只允许六十吨以下的船只出入。
走投无路的美国,想到了遥远的中国。东印度公司倚赖对华贸易富可敌国,新生的美国要想摆脱困境,也把聚焦点投向对华贸易。
一七八二年,一个叫雷雅德的北美探险家从太平洋旅行回到波士顿,绘声绘色谈他在东方第一商港广州的奇遇,北美一张六便士的毛皮,在广州可以卖到一百美元。雷雅德夸大其词,广州出售的是水獭皮做的高档裘衣,跟北美没有加工的狼皮根本就是两码事。但是雷雅德有一样东西没说错,山林的野萝卜(人参),中国人把它当成高级补品,价格比银子还贵。早在殖民时代,东印度公司透过殖民当局在北美设立收购站,大量收购欧美人不屑一顾的北美人参,然后卖到中国,换取欧美人情有独钟的茶叶。不是雷雅德亲眼看见,美国人还不敢相信在北美极其廉价的人参,竟可以在中国卖高价,中国人把它当成神丹妙药。
雷雅德积极鼓动对华贸易,他的访谈录被写成探险日志在报纸上发表,在美国掀起中国热。波士顿商人西尔斯迫不及待派出智慧女神号商船满载人参前往中国贸易。途经好望角时,被英国东印度公司全部收购。
费城商人罗伯特·莫里斯,是一位在战时独揽华盛顿军队军火生意的商人,北美第一家私人银行的创始人,大陆会议最高财政监督官。莫里斯以自己亦官亦商的特殊身份,高擎拯救美国的旗帜,联合纽约商人砸出十二万美元,购置了一艘三桅三百六十吨的商船及货物。无论是投资额还是商船吨位,在一贫如洗的美国都是浩大的数字。商船取名中国皇后号,莫里斯聘任格林为船长,邀请萧卫作为他的商务代理人。格林极富航海经验,二十八岁就当过船长,独立战争期间曾任海军上尉。萧卫在独立战争期间担任炮兵少校,他学过会计,精于经营管理,擅长人际交往。
联邦政府为这次意义重大的航行大开绿灯,纽约州长为中国皇后号颁发出入港许可证和航海护照。大陆会议颁发航海证书,证书上加盖了美利坚合众国国印,官员们设想美国商人将会接触中国的达官显贵,因此在证书上空前绝后地写上了无数头衔:君主、皇帝、国王、亲王、公爵、伯爵、男爵、勋爵、市长、议员以及一切有名的城市和地方的法官、军官、判事和监督等。莫里斯选择一个美国人公认的“黄道吉日”,一七八四年二月二十二日——开国元勋华盛顿的诞辰日起航。中国皇后号一行四十三人,载着人参四百七十三担、毛皮二千六百张、羽纱一千二百七十匹,以及胡椒、铅锭、棉花、焦油、松脂等货物,载着美国人的梦想和期望,驶向遥远陌生,令人神往的中国。
中国皇后号斜穿大西洋,到达西非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通过巽他海峡时,遇到两艘正欲前往中国的法国商船。法国商人热情地邀请一道前往中国,中国皇后号穿过南中国海,经过整整半年的航行,于当年(乾隆四十九年)八月二十三日抵达澳门。
一个名叫林江华,说着蹩脚英语的中国通事接待美商。美中没有建交,亦没有贸易往来,萧卫自称是英吉利的自由商人(港脚商人),船名叫中国皇后号。林通事带萧卫去澳门海关总口衙门缴纳相关税费,聘请引水。关胥上中国皇后号稽查人数、火炮、货物,四天后将入港通行证交给萧卫。通行证贴在一块硕大的木牌上,上面写有船名、人员、火炮等资料,以及发牌机构广东粮驿道。
第二天清晨,在中国引水的引领下,中国皇后号离开澳门十字门水域,向广州黄埔港驶去。
<h3>天下归一</h3>
一七八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午时,中国皇后号驶入黄埔港。
时值贸易旺季,骄阳下的黄埔港桅杆林立,密密麻麻停泊着三十四艘大型欧洲船舶,而悬挂英国旗帜的英国商船和护卫舰竟达二十艘。另有上百条各色各样的小船在大型船舶的夹缝里穿梭行驶,有的驳运货物,有的运输蔬菜,有的提供膳食酒水,有的运载人员,还有纯粹巡逻的英国小艇和中国水师的战船。港湾边是长条形的草洲,上面竖立着几十座竹结构的货栈,这便是举世闻名的Banksall Island(堆栈岛)。
格林船长指挥船员锚定降帆,萧卫沿着船舷跑了一圈,好奇地观看繁忙异常的黄埔港,水面没有北美第一大港纽约港开阔,却远比它繁忙。靠近中国皇后号的是英国海军上帝号护卫舰,它担任广州到新加坡马六甲海峡口英国商船往返的护卫。四年前,它的一船巡逻艇开枪击伤中国渔民,上帝号与保商共同赔偿二百鹰元了结此案。
上帝号舰长、皇家海军少校迪克斯也在打量这艘陌生的商船,英国的米字旗中间,还夹着一面缀有十三颗星的星条旗,迪克斯断定它是美利坚中国皇后号商船。
澳门海关例行公事,把“英印港脚船”中国皇后号的船讯通过信差传递到粤海关,粤海关再把船讯传给十三行。二十七日,特委会主席查理专程来到黄埔港,要求皇家海军一俟中国皇后号入港,立即依据国王赐予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专利将港脚船驱逐出黄埔港。法国商船的来到,促使bbr></abbr>查理改变主意,原来中国皇后号不是英印散商的船只,而是来自原北美殖民地的商船。英国政府对新生的美国实行贸易禁令,然而中国皇后号既然来了,不妨把中国皇后号纳入到东印度公司的旗帜下,严格控制美商贸易。
迪克斯少校热情洋溢地同萧卫打招呼,邀请萧卫和格林来上帝号喝接风酒。萧卫和格林受宠若惊,毕竟是前宗主国,毕竟是同一个祖先的英吉利人,美国人正需要大不列颠伸出的橄榄枝,萧卫和格林十分愉快地接受邀请。
太阳西沉,水面飘浮着一层深红色的晚霞,晚风驱散了一天的溽热,上帝号甲板围了一圈高矮不等的桌子,桌面摆着酒水、茶水、西点和西菜。东印度公司广州特委会副主席道格拉斯和迪克斯少校簇拥着萧卫、格林坐,其他宾客分别是东印度公司的船长、大副、货物代理人。道格拉斯举杯提议为北美十三个州独立干杯。
格林船长向中国皇后号上的大副传令鸣放十三响礼炮,礼炮当空爆响,紧接着,所有的英船纷纷鸣放礼炮;炮声稍停,其他欧洲船只也鸣炮庆贺广州贸易新成员的加盟。
道格拉斯指着桅灯照耀下的黄埔港,不无自豪地说道:“二位北美朋友光看黄埔港的船只,就知道帝国公司在广州贸易中的地位,帝国公司一家就占欧洲对华贸易的百分之七十的份额。现在有美利坚国的加盟,我们英格兰人行将垄断对华贸易,垄断全球的茶叶市场。”萧卫用外交辞令颂扬英国东印度公司,说她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是一家给北美人民带来福祉的公司,北美人民至今念念不忘东印度公司运来的美妙无比的中国茶。
道格拉斯很优雅地切着牛排说:“中国官方规矩多,中国商人傲慢,办事拖沓,像犹太商人那样诡谲。不熟悉广州贸易的欧洲商人都吃过大亏,有的仅来一次便永远结束广州贸易。二位可把你们的货物全盘委托给东印度公司销售,东印度公司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为你们购买到今年采摘的新鲜茶叶,还有美轮美奂的丝绸和精美无比的瓷器。”
萧卫心底藏有小九九,在来中国的航程中,法商朱利安破口大骂英国东印度公司,骂他们是商霸,是披着商人外衣的海盗。英法两国是老冤家,萧卫对法商的话半信半疑,不能不对东印度公司有所提防。萧卫装出感激涕零,“谢谢您的好意,等与广州的中国商人接上头,办好相关手续,我们自然会麻烦贵国公司。”
第二天辰时,黄埔洋船买办冼星亮送来米油蔬菜,洽谈搭建竹制货栈。没多久,通事谭祖明也来到中国皇后号,送来货商和船商入住十三行的部票。谭祖明例行公事向港脚商人宣读天朝防夷条例,英语中不时夹杂着广东话,但比澳门的林通事的英语稍稍好懂。萧卫开葡萄酒请二位尊贵的中国商人品饮,问广州贸易的相关事宜,还问起他们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印象。谭通事直言不讳地说:“东印度公司最难招呼,他们贸易额大,来的商船多,在十三行和黄埔的人最多,起哄闹事的总是他们;其他夷国的商人水手,除少数难缠的外,一般都还听话。最听话的就是港脚商人和其他夷国的散商,西洋诸国大都有东印度公司,这些官商在广州老是挤兑他们本国的散商。散商可怜兮兮,只有寻找中国商人保护,老实得像孙子。”
中国通事和买办都把中国皇后号当成港脚商人,冼买办也对东印度公司没好感,提醒萧卫要给中国驻军一些好处,否则,公司船的水手揍港脚船的水手,你们叫天都叫不应。
萧卫带两名助手乘坐中国皇后号救生船去广州,在十三行码头上岸,坐在榕树下饮茶的法商朱利安带一名年迈的,穿着古怪的欧洲人朝他们走来。“萧卫,我给你找到一位最优秀的翻译——切斯特·菲利浦,他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是一位中国通。”朱利安热情地介绍道。
殷无恙彬彬有礼微笑道:“朱利安过奖了,我很愿意为美国商人效劳。”
萧卫今年二十九岁,他像孩子一样天真地大笑:“原来是中国通,我开始看您的服饰时,还以为遇到火星人。”
殷无恙带萧卫下榻同文夷馆三号馆,一幢专门接待临时散客的夷馆。萧卫急不可耐请教广州贸易的注意事项,殷无恙也急盼了解新诞生的美利坚。
殷无恙为萧卫取了个接近音译的中国化名字“山茂召”,殷无恙品尝着味道不亚于法国南方葡萄酒的亚特兰大葡萄酒,说道:“山茂召,中国官员和商人虽然有些巴结财大气粗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但对他们谈不上什么好印象,尤其是查理·丹尼斯主持广州的工作,中方对东印度公司的印象越来越恶劣。山茂召,你们这一次是首航广州,以后还会派更多的商船来中国,为什么不以美利坚国的独立身份参与广州贸易呢?”
殷无恙说出了山茂召的心里话,山茂召兴奋道:“菲利浦先生,您太伟大了,我们正想以美利坚国家商人的身份跟中国官员和商人打交道。”
“你去洗澡吧,换上礼服,我先跟十三行总商打招呼。对了,带了什么礼物没有?”
“带了,美洲人参、美洲豹皮、还有羽纱和葡萄酒。”山茂召指着两口大木箱,“这是商船股东规定的赠送品,我昨天差点送给了东印度公司的道格拉斯。”
“送他们没用,要送给中国皇帝——唔,这事三言两语跟你说不清楚,如果你相信我,就照我说的去做。”
一小时后,殷无恙带山茂召来到十三行公行。潘振承及九名行商身穿官服坐公堂等,潘振承和蔡世文坐上首,八名行商一边各坐四位。殷无恙带着山茂召向中国行商行鞠躬礼,殷无恙叫道:“美利坚国贡使山茂召奉美利坚大酋王之命,不远万里来天朝输诚向化,朝觐贡物。”
殷无恙朝山茂召轻语,山茂召转身从助手的托盘上捧起美利坚国旗,殷无恙道:“山大班向潘总商敬献美利坚国旗,以表美利坚归顺天朝。”
小山子从山茂召手中接过国旗,呈献给潘振承。潘振承展开国旗,凝视一瞬道:“美利坚国旗像花旗。”
殷无恙道:“潘总商,中国官员和商人习惯以旗帜定国名,美利坚说起来拗口,不如就叫花旗国,以后看到旗帜就能轻易地辨别出国名。”
“好,就叫花旗。”潘振承微笑着说道,“殷先生,这旗帜上缀了十三颗星,是何意思?”
殷无恙想说代表十三个新独立的原殖民州,话到嘴边改口:“潘总商,天朝皇帝弘历陛下的诞辰日是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缀上十三颗星,一来表示对天朝皇帝的崇高敬意,二来表示花旗国都是天朝皇帝的子民。”
潘振承大胆道:“本总商特许花旗国商人明早在夷馆前升花旗。”
殷无恙用英语同山茂召道:“中国的通商大臣兼首席贸易官准许你们升国旗,这意味着他同意你们参与广州贸易。本来,没有接到中国皇帝的旨令,任何未获准通商的国家都不可随便在商馆前升国旗。一七六三年,德意志纽伦堡商人来广州贸易,升起他们纽伦堡城邦的旗帜,纽伦堡商人和替他们担保的中国商人都受到海关的惩罚。”
殷无恙匆匆结束与山茂召的交谈,对潘振承谦恭道:“山大班感谢潘总商的大恩大德,为表对天朝的恭顺之心,花旗国酋王和子民殚精竭虑搜集花旗特产,敬献给天朝皇帝。”殷无恙叫山茂召拿出贡品,站一旁道:“花旗参一箱,花旗豹皮两张,花旗羽纱六匹,花旗酒两打。礼轻情义重,每件贡品无不浸透花旗国人向往天朝的拳拳之心。”
收下贡品,潘振承吩咐行役奉座奉茶,不咸不淡地谈夷商在广州应遵守的条例。
殷无恙道:“潘总商,花旗国臣民急盼天朝皇帝阳光雨露,希望能早日见到来自天朝的珍贵货品,中国皇后号回棹要乘贸易风,山大班希望尽快开舱贸易。”
潘振礼仪,明知道殷无恙酒量有限,借中国喝酒的习俗,目的就是惩罚他。”
“潘启官,您想干什么?难道要我们对他的死负责?”查理色厉内荏晃动手臂叫了起来,“是他自称是中国人,崇拜中国的一切。”查理诡异地笑了笑:“他是天朝九品医官,我们不敢不按天朝的习俗对待他。”
潘振承不想跟查理理论,中国的酒风,灌醉灌死对方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听昨晚在场的中国仆役讲,查理的行为还算理智,是皮尔执意跟殷先生过不去,借酒惩罚殷先生。潘振承道:“查理,我不想追究谁的责任,事情已经发生了,殷无恙是我的老朋友,我和他的交往比东印度公司任何一个职员都要长。殷无恙的丧事由我来办,按中国的风俗办。”
殷无恙的灵堂设在同文行馆的客厅,正墙一个偌大的“奠”字,“奠”字下面是一口楠木棺材,殷无恙身穿大清九品官员服,头戴镂花金顶红缨帽,平静地躺在棺木里。“奠”两侧的长幅挽联为潘振承所书:
<small>昼等夜盼夙愿将遂徒悲叹</small>
<small>花开叶落世事无常永流芳</small>
十三行各洋行也都送了祭幛挽联,蔡世文的挽联是:
<small>西洋良夷景仰天朝树表率</small>
<small>华夏长客恭顺大清堪楷模</small>
潘振承的妻妾馨叶和时月,也送了一幅写在祭幛上的挽联:
<small>西洋名士医德卓勋众口齐颂</small>
<small>中土挚友学识渊博高山皆仰</small>
馨叶时月,还有潘振承子孙呆在灵堂为殷先生守灵,接待闻讯赶来的吊唁客。殷无恙医治过好些人,有的还患有中医断定没治的疾病。殷无恙从不收患者分文,甚至贴钱救助连饭都吃不上的患者。好些曾受过殷无恙救治的人在灵堂哭得死去活来,目睹者无不动容。
潘振承领着众行商祭奠殷无恙,他说道:“殷先生是皇上钦命的大清九品医官,我们还是跪祭吧。”潘振承和众行商跪下,三叩首。华尊夷贱,这是十三行有史以来,行商第一次向夷人行跪礼,殷无恙在天有灵,该会感到欣慰。
出殡那天,潘振承动用十三行的楼船运载殷无恙的灵柩。楼船挂满白幡,潘振承带十名行商扶柩,乐班吹奏着哀乐。楼船后的大小船只排了一里路长,都是为殷无恙送葬的人。他们分别是十三行的散商、通事、洋行伙计、受过殷无恙救助的民人,另外还有十三行的洋人。
殷无恙的墓地在堆栈岛的番人坟场。潘振承等行商按照中国的风俗烧冥纸,焚香点烛,敬奉三牲。查理等洋人按照西人的风俗朝殷无恙的墓前放鲜花,由牧师领着他们为殷无恙祈祷。
墓碑高五尺,中间刻着“大清九品医官殷无恙大人之墓”;右侧刻“西历一七二六年生于英吉利汉诺丁——乾隆四十九年九月二日卒于广州”;左侧是潘文岩、蔡世文等十名立碑行商的名字。
百度搜索 大清商埠 天涯 或 大清商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