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北羡之南余情 天涯 或 北羡之南余情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沈羡之在书院一向低调,书院除了院长以及几位先生知道他的身份,其他人大都没听过。还是今天将军府的一个下人出外采办,一时心潮澎湃进来看了一眼,就看到世子进入婉儿的闺房,大嘴一咧咧,都知道沈世子来青楼了。
这个传闻一发生,更为下月的花魁大赛推波助澜,争相去玉满楼看婉儿,世子都看中的人不会那么差,婉儿的名声随着这一段绯闻水涨船高。
此时的沈羡之还不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明日上午三院参观壶林书院,与壶林书院论道教学。下午至夜晚柳伯伯一家到来,最主要的是未来的小娘子要来。
柳余晴的名字沈羡之听说的也不少了,毕竟自己未来的妻子,多少会去了解一下。
她在苏州也是非同凡响,估计要是知道沈羡之是柳余晴未来的丈夫,会有多少人提刀来到将军府挥刀砍了沈羡之,所以沈羡之心里既憧憬又有点患得患失。
次日早晨沈羡之吃了饭之后便由忠伯驾马车送到壶林书院早读,陈国做官要考科举,科举内容包括历史,外战,内政,与儒家经典之类的,有名望的人大多把家族子弟送到书院学习。
壶林书院成立一百多年,历史也算悠久。光教学儒家经典的夫子就有上百人,入学有上千人,沈羡之在其中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也习惯了其他人的忽视,可是今天突然发现以前在书院来来往往的人不注意他的人,都有目光扫向他,搞的他有点莫名其妙。
直到遇到韩子路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当即也不多想,事情已经发生,考虑再多也改变不了,就进入课堂听夫子讲课。
他想平平静静度过,可是有人却不愿意,从上京下来的韩系无就属于看不惯他的人,平时声名不显,靠父辈与青楼女子出名的人他一向嗤之以鼻,因为他就是这样一类人,所以不喜欢这个小地方有这样一个土皇帝比他还出名。
沈羡之一进来韩系无便冷哼一声,沈羡之也不在意,不是所有人都会在乎自己的身份,所以也没必要在意。
韩系无身边围着一圈人,上京来的人听说家里很有势力自然会有许多追随者,所以不用韩系无说话自然有人为他着想。
韩系无左边一人“沈羡之听说你昨晚逛青楼还跟一个女子搞出来事?是不是真的”一边疑问一边又言之凿凿,搞的煞有其事。
右边一人接着道“不用说肯定是真的,听说事情挺大的”两人视他人如无物,自顾自交谈。
“有多大?有喜了”
“不知道,也许吧”
“哪个女的?玉满楼措施挺好啊,一般不会怀孕的”
“谁知道呢,可能是平妈妈吧,毕竟旱田久无滋润,一时忘却出事了”
房间里哄然大笑,沈羡之也跟着笑,两人被沈羡之的笑容弄的有点发慌,左一人强打精神质问沈羡之“你笑什么?难道昨晚不是你?”
沈羡之一脸淡定从容“我从没听说今晚交合,明日就知怀孕的,你们二人这么了解,难道汝父母生汝如此之快?”
二人不知说什么了,这时韩系无才开口,他的人丢了脸面他也觉得丢脸。“沈羡之,他二人道听途说,不得真的,你昨晚去青楼嫖,妓的事情被他俩听成怀孕,或许耳背了”。
沈羡之从这一句话便知韩系无不安好心,明面上替他俩开脱,暗地里把沈羡之去玉满楼切磋才艺定为嫖。妓。
沈羡之道“多谢系无兄昨夜请我,可昨晚小弟早早便回了家,不知系无兄玩到几时”既然把我定义为嫖,客。自然不能放过你。
韩系无辩无可辩,他昨晚确实流连花丛,却不是玉满楼,也不多做争辩。
一看韩系无不说话,旁边的狗腿子抓住沈羡之的语病道“羡之昨晚早早回家,看来姑娘没满意啊,怪不得今日羡之眼神暗淡,无精打采”。
昨晚想起柳余晴今日要来,故而睡迟了些,没想到这种情况被当做房,事不利的证据,一时失了下风。
任何男人都不能说“不行”,尤其是沈羡之这种将军的后代,沈羡之想了想说“昨日下午天尚明时我已进入玉满楼,四院诸贤与三才皆有目共睹,至夜月隐于乌云则归家,时间看来确实有点短”,昨夜三更下雨,月亮才看不见的,足足有两三个个时辰。
说完这话韩系无等人也不说了,人证物证都有,凭空栽赃也会影响其他学子的恶感。
韩系无放弃了可他一旁的人却没放弃,这可是露脸的好机会,万一进入韩系无的眼里,到了上京有韩系无推荐给他家族一下,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不是简简单单的小事情了吗。
“沈羡之,那你跟婉儿姑娘什么关系啊,单独邀请你去她闺房干什么偷偷摸摸的事”一人不放弃继续追问。
事情到了这一步,沈羡之连敷衍都懒得,只留下一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便自顾坐回自己的坐位,留下一群人大眼瞪小眼,不知其意。
下午三院中人要来,上午书院院长与夫子已经开始准备相关工作,四院交流已经是每年的重大事件了,今年轮到壶林书院了。
“沈羡之,你昨晚在玉满楼出名,今人要不然代表壶林书院的学子们与其他三院一论长短?”教授沈羡之儒家经典的老师对沈羡之说道。
俗话说:出名要趁早。沈羡之既然决定要改变自己十几年来的生活方式也就欣然接受。
四院比拼一年一个论题,由四院院长共同议定,召开以后当场出题,内容天文地理,军事名俗等方方面面,无所不包。
上午简单的讲课之后,三院院长带领各院出类拔萃的人才来到壶林书院,规定每年各派出书院前三个出来辩论。
每年两个论题,两两对决结束之后胜利的两个书院则进行最终决战,由失败的两个书院议定论题。
到时辰后,各方人员皆准备齐全。整个四院论道正式开始。
四院院长坐上首,还有当地名宿,乡亲豪杰三人做裁判,中间一个大场地十二张桌子分列四周,围绕四方。东道主壶林书院坐东方,对面则是琼林书院,xiaoxiang书院南,长巷书院则为北。
众皆不语之后,四院院长开始发言介绍四院论道的来历与发展,这是每年的传统,倒也无关痛痒,说完之后便开始今日的主体。
“今次四院论道论题为:姜国之兴衰与陈国崛起之间的关系”壶林院长首先发声。
正方为没有根本关系,反方为有很大的联系。
壶林书院院长选择没有有很大联系,琼林书院则认为没有关系。
代表壶林书院的是沈羡之,林时见,张玉谋。除沈羡之外另外两人都是成名已久的才子。
壶林书院的其他人对派出沈羡之这个决定疑惑不已,沈羡之之前在书院寂寂无名,才能无人知晓,所以心里都没底。
琼林书院则是童词,李寿康(生员第一),另一个则是昨晚跟童词在玉满楼出现的王渊。
“姜国巅峰时,国土横扫我国四州,军中将士逾七十万,人人敢战,全民皆兵。将近十余年打的吾国不敢越雁门关一步”张玉谋首先发声。
“我陈国立国两百年了,几代君主励精图治,从废墟上建立起一个日渐强盛的国家,非姜国衰弱而我国兴起,实则我国一直都在逐渐发展。”王渊紧接着对张玉谋说道。
“我国在废墟上建立,先前比之姜国失之人和。军事上到目前为止能拿的出手的将军更是寥寥可数,经济上姜国燕京街上乞人都有副业,姜国富饶可想而知”林时见接着辩道。
“我陈国民勤而富有创造力,陈皇励精图治,面向我国边境,剑指天下,意图收复吾国四州,时局莫测,正是时势造英雄,不存在所谓姜国衰而陈国崛起的说法”童词慷慨激昂的反驳林时见。
“陈国国力基础浅薄,军事实力比之姜国实力更显单薄,三十年多年前的姜国对陈国发动的战役来看可见一斑,一路势如破竹,连下七十余城,若非姜国国内后院起火,绝不会有陈国现如今的发展,所以姜国不衰弱不会有陈国崛起的时机”沈羡之对军事的方面还是有发言权的。
“如果我国崛起尚要寄希望于他国衰弱,不如自己放弃,转而经略大西北吧。打铁尚需自身热 我国不自我发展,哪里会有现在剑锋直指的机会”看的出来李寿康也是一枚妥妥的愤青。
话题到这里都看出来关于这个论题的方向已经变成了陈国崛起与姜国衰弱的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
琼林书院站在陈国大多数文官的方面考虑,具有一点的想当然。而壶林书院则以实际上说,自身与姜国差距大,即使现在姜国衰弱也不是反攻的好机会。
裁判们心里也有一杆秤,知道姜国衰弱是陈国崛起的时机,给发展的陈国得以喘息的机会,故而这个论题暂时搁置,如果深究下去,会导致文臣武将离心离德。
百度搜索 北羡之南余情 天涯 或 北羡之南余情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