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或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换而言之,燧发枪的关键,其实并不在燧发二字上。嗯,各位不妨设想一下,曾经的诸葛连弩,包括大隋的万牛弩之流,设计和构思是何其巧妙?一个火枪上的简单燧发装置,又岂能难住汇集天下能工巧匠的国家科学院呢?有一说一,即便手工生产和打磨存在太多的偏差,也大可以用严苛的筛选和检查方式所替代。这也就是说,大不了废弃率高一些,生产率降低,导致生产成本变相增高罢了。
再者说,当这种需求越来越旺盛时,乃至于生产标准越来越严苛,自然就会有人想到借用于外力。用于枪管和炮管生产的各种冲床,其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所以,雷-汞这种基础引燃药的出现,乃至于以此研究出来的**,这才是火绳枪过渡到燧发枪的关键。
那么,从燧发枪到半自动步枪,关键因素又是什么呢?这其实就是集合了引燃药、发-射-药和弹头为一体的后世现代化武器之基础元件,即子弹。
话说当年,我在讨伐李怀仙之时,不是和渤海国有过一番恶战吗?嗯,也就是我眼前的这个女人贞孝,当时不是骁勇无比吗?最后,却被我一枪给打下了马。而我所用的那支火枪,就是国家科学院当时研究出来的第一代燧发枪。
也就因为当时,我觉得这个装填时间还是太漫长,乃至于步骤也过于繁琐。虽然射程和威力尚可,可有一说一,跟传统的弓箭相比,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优势。有鉴于此,我便让国家科学院继续深入研究,能不能想办法把**和子弹等悉数包裹到一起,以减少射击前的繁琐程序。
当然,我所交代的事情,国家科学院自然也不敢马虎。没过多长时间,就有人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用铜制成一个子弹壳,然后在底部撒上引燃药,再装填上发-射-药,最后加上弹头即可。
只是如此一来,国家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就陷入了一个困局。也没别的,就是这样的子弹,又该如何去击发呢?
哦,我所表达的意思,不是说国家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不明白引燃药可以采用击打的方式触发,包括想出把侧面击打的机关移到底部之办法。
而是想说,国家科学院陷入了前装填这种固定思维的模式中去了。至于为何前装填,就不适合用这样的子弹呢?解释这个道理也很简单。众所周知,火枪是利用发-射-药在狭隘空间内短时间内剧烈爆炸产生的空气,把子弹推出去。
正因为有了这个过程,枪管的温度就会很高,乃至于随着射击次数增多,温度就会越来越高。开个玩笑说,军事上用的武器,就不可能跟猎枪一般,打上一两枪就可以停火。
等到这个温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莫说子弹尾部燃点比较低的引燃药,就是中部的发-射-药,都可能会自行爆炸。这其实就跟明清大炮必须泼水降温,等待冷却以避免炸膛,是一样的道理。哦,火炮和火枪的原理,其实也都一样。这个不用我过多解释,想来都能明白。
这也就是说,有可能射击几次后,将士们在从枪口装填子弹时,就先把自己给射杀了。出现这样的毛病,因为琐事繁多,我的注意力也不可能一直放在国家科学院的身上,就让他们自行探索了。
有一说一,在这个研究中,国家科学院可是下了大功夫,也走了不少的弯路。从子弹的配药入手,再到枪管的降温设计,他们也想了无数的法子。可不管用什么法子,这个毛病就一直无法克服。
直到有一次,一个叫做王昌国的科学院院士,去大隋兵器制造总公司参观后,才受到了一些启发。话说,为了追求更大的射程和威力,大隋兵器制造总公司当时生产的一种新型大炮,炮管不止设计的很粗,而且也很长。如此一来,士兵们装填弹药时,就会很麻烦。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隋兵器制造总公司的研发人员,就在这种大炮上,直接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从炮管的后部,把弹药给塞进去。
哦,关于大隋兵器制造总公司,为何也有这样的研究职责,我以前应该详细交代过了。也没别的,我这个人虽然能力有限,但对于科技的探索,野心还是足够大的。
所以,如同当年的大隋日用品公司和纺织品公司一般,所有内资委下属的生产企业,其年收入的百分之十,都必须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上,这个就是我定下的硬性指标。
有一说一,虽然这里面的钱,有很大一部分都打了水漂,但研发出来一些实实在在的新技术,也是必然的结果。
不过,国家科学院是偏重于理论和基础研究,也就是实现从无到有的过程。内资委下属企业的研发,属于应用技术方面的范畴。其实,包括后续燧发枪的改良,其实就是由大隋兵器制造总公司来牵头完成,国家科学院只是协助和指导罢了。
当然,从前装填换成后装填,这只是枪支装药的一个设计,也并不代表大隋的火器,就能直接从燧发枪过渡到半自动步枪。
说到底,大隋半自动步枪能够出现的主要功劳,还是源于王昌国的天才构想。甚至可以说,这个人未来就是一个恶魔般的存在。哦,倒没别的,就因为大隋兵器制造总公司所生产的火炮,给了王昌国足够的灵感。于是,这厮便把大隋兵器制造总公司的各种研发技术都了解了一遍。特别是听了具体负责研究新式燧发枪的技术人员介绍后,一个框架式的设计,便出现在王昌国的脑海里。
要说这名技术人员所介绍的内容,其实也很简单。虽然,燧发枪已经无数次改良了,但射速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包括因为将士习惯的问题,就会导致装药量不一,继而出现射程有的长,有的短。
于是,大隋兵器制造总公司新研发的燧发枪,就多了一些这方面的考虑。即在枪管上直接安装两个药仓。存储引燃药的仓位设计在枪管后部,存储发-射-药的仓位设计在偏前段。
这也就是说,士兵在每次射击完成后,只需拉动机关,定量的引燃药和发-射-药,就会自动泄入枪管内,而且是前后分明。接着,士兵在填入铁弹诸物后,就可以推动尾部的机关,把引燃药和发-射-药推到固定的射击仓内,而且还可以把各种填充物之间的缝隙筑实。
同时,等到引燃药和发-射-药推到一定位置后,还会带动另一个机关活动,以封闭掉装药仓。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枪管温度升高后,造成引燃药和发-射-药的自爆。
所以,王昌国的框架设计,就是我可不可以把集成的子弹也如此去装填,然后通过机关前推至发射仓,最后形成击发。届时,有了隔板的设计,包括引燃药的燃点和威力也极小,这个发射仓内即便多次射击,温度增加的幅度也不会太大。此外,由于引燃药已经在促使子弹前进,等到发-射-药全面爆炸时,事实上已经到达了枪管的中部,就对尾部的装填造不出太多的干扰。
说到这里,想来各位已经明白,为何大隋半自动步枪的研发有一定的偶然,更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了吧?说白了,王昌国能想出这种解决方案来,是基于燧发枪的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即便王昌国想不出来,其实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出现。比如,大隋兵器制造总公司的研发人员。
毕竟,相比于设计两个复杂的装药仓,采用一体集成化的子弹,悉数改由后装填,这才是最好的简化途径。
基于这种框架性的构想,接下去的事情自然也就水到渠成。设计一个**,无外乎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射击频率,包括如何让子弹壳从枪管内脱离等等。
还是那句老话嘛,汇集天下能工巧匠的国家科学院,以及专职武器研究和生产的大隋兵器制造总公司,要解决起来都很容易。很显然,他们最不缺的,其实也就是研发资金和条件了。
那么,贞孝先前到处比划的这把半自动步枪,到底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准呢?经过我的亲手测试,一千米处可以击穿三毫米厚的钢板。如果加上瞄准镜,两千米外还有杀伤力。简单形容,其实不差后世小日本的“三八大盖”太多。当然,现在也只是处于试装阶段。
一听只是试装,同样也算了解大隋武器装备,从研发到全面列装流程的贞孝,自然就开始急道,“试装?圣人莫不是想说,这些步枪除了只是部分量产,还根本没有投入战场使用过?特别是对付骑兵,也根本就没有积累任何的实战经验。”
接着,环视战场四周后,贞孝更是急不可耐,“依臣妾看来,圣人再不担心这些武器的质量和性能,至少也要担心其在实战中的真正威力吧?更何况,此番还是敌众我寡之势。有一说一,圣人如此打破常规,只专注于发挥步枪兵的作用,甚至是减少骑射对步枪兵的威胁。却独独疏于骑兵冲阵后的防范,这是不是有些过于本末倒置?”
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或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