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或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接下去的故事,我以前就交代过了。因为葛逻禄人的叛乱,直接导致大隋兵败。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些被忽略的细节,我此时就不能不提了。没别的,高仙芝在这个问题上,虽然有些鲁莽,但他一介名将,更不是无知莽夫。包括,作为当年的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对黑衣大食的情况,其实是很了解的。
换而言之,知道黑衣大食有可能要参战,面对一个庞大的帝国,如果是正常的思维模式,高仙芝应该是向大隋朝廷求救,甚至要主动进行防御,以静待援军。
那么,这位高仙芝高节度使,怎生就会有胆量,敢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示警和防御,还率领三万人长途跋涉跑到恒罗斯去撒野呢?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其实就是三方面。一则,当时大隋对各地节度使已经失去了节制,更是野惯了。二则,高仙芝对手下的儿郎绝对自信,觉得凭借一己之力就足矣,根本无须外人。
三则,才是最关键的东西,熟悉黑衣大食的高仙芝,觉得黑衣大食只是一个纸老虎,包括对其兵马的战斗力也嗤之以鼻。
所以,恒罗斯之战,高仙芝虽然是战败了,也代表大隋在这场战事中失利。可这场战争,给黑衣大食带来的心里恐惧,实则上也没有弱上几分。包括当年大隋兵马之强横,黑衣大食也曾亲身领教过。甚至可以说,恒罗斯之战黑衣大食虽然胜利了,但却被打怕了。
如此一来,才有了怛罗斯之战后,黑衣大食立即派人前来大隋讲和的由来,还不是大隋去跟黑衣大食讲和。开个玩笑说,从来都只有战败国跟战胜国求和的道理,此时却是完全调了个位置。若是搞不清状况的,还以为是大隋欺辱了他们,对吧?
而且,在战后的六年内,黑衣大食每年都要派遣使节,前来长安朝贡。特别是在恒罗斯之战两年后,安史之乱尚未爆发的大隋有意找回场子之时,黑衣大食竟然一年内遣使四次到达长安。
即便是在安史之乱以后,黑衣大食朝贡的次数虽然也大幅度下降,但一直都没有终止过。这个态度,可比许多一直依附大隋生存的周边小国,要端正太多。
基于这样的前提,有一说一,我还真就没把黑衣大食看在眼里。反正,即便他们当代表,我战败了也是要反水的。
当然,能够战胜更好,借着这场战事,直接震慑住黑衣大食,也好让他们继续老实听话。毕竟,只要将吐蕃纳入版图,大隋就将和黑衣大食再次接壤。与其日后的纷争不断,还不如提前让他们看清形式好了。
想到这里,即便和吐蕃的友好谈判基本破裂,我还是给赤松德赞写了一封信。嗯,也就是提了一个建议,以供他参考。
那个。。。你赤松德赞不是一直怀疑我的人品吗?也怀疑我的诚信问题吗?甚至,还担心我战后变卦,需要人来充当裁判和见证。
依我看来,你只请一个黑衣大食的代表,也未免形单影只了些。就算他们想找人聊天,恐怕也有些不方便嘛。所以,你不妨再多请几个国家的代表前来观礼好了。比如大勃律、小勃律、羊同之流,特别是邻近吐蕃的天竺国,你都应该请上一二。
哦,至于我为何只提意见,却要你去落实呢?这个东西,其实也不是为了羞辱你。一方面,现在担心这个问题的,是你,而不是我,对吧?另一方面,这些国家要么是吐蕃的属国,要么就是吐蕃的领国,你和他们关系肯定更好,也肯定更熟吗?由你来开口,总比我开口恰当。
当然,若是你没有请动,也不必太多沮丧。不妨告诉他们,若此番他们不来,除了在打你赤松德赞的脸,也是在打我这个大隋皇帝的脸。日后,我会慢慢把场子找回来的。
至于他们所担心的人身安全问题,也让他们尽管放心。我向天保证,这场比拼不论成败,大隋都会把他们视为上宾,更会秋毫无犯。
他娘的,就在这种扯不完咸淡的日子里。冬天过去了,春天也悄然逼近,万物开始复苏。就因为中间多了这些细枝末节,虽然决战的地点,是早早确定了下来。可决战的时间,却是一直在拖延。
轮到后来,等到各国元脑和代表齐聚逻些城,包括又征集了不少兵马的赤松德赞,终于有了些底气,这才同意把决战时间定于三月初三。三月初三,也就是华夏文明中的上巳节,黄帝的诞辰。
当然,赤松德赞不同意也不成了。不说别的,就说在这小半年时间里,鄯州至逻些城的道路和周边设施建设,我根本就没有停过。而且,还是二十四小时轮班作业。
先有鄯州到莫离驿道路的贯通,以及莫离驿后勤基地的建设完成。再有莫离驿到乌海的道路贯通,以及乌海后勤基地的建设完成。紧接着,乌海至河口的道路和河口后勤基地,也已经提前完工了。
随着管理越来越完善,包括各工种的技艺和配合越来越娴熟后,大隋推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下一步,王师就将直接移师到众龙驿,甚至把众龙驿也改造成自己的大后方。
如此一来,先前定下的所谓众龙驿决战,就会变成一个天大的笑话了。开个玩笑说,赤松德赞本来就不自信,若要换到大隋的阵地前来打,肯定也是不会同意的。
所以,重新挑选决战之场地,亦是必然。想来,那将又是一番漫长的谈判过程。若有这些闲工夫,依照大隋当下的推进速度,恐怕届时早就迈过了牦牛河,跨过了截支川,完全进入吐蕃的腹地了。
哦,牦牛河就是后世的通天河,长江源头的干流河段。而截支川,便在后世青海玉树杂多县境内,直接位于唐古拉山北麓。
这也就是说,就算届时赤松德赞想和先前一般,与大隋展开决战,我也不可能再答应了。他娘的,我既然已经进入了吐蕃腹地,距离逻些城也不再是遥不可及,包括眼前还是一马平川,为何又要多此一举呢?
以一万人对抗吐蕃十万大军,还是选择六万人来对抗。甚至,是十万人直接对垒,那个方案更加保险?也很显然嘛,这肯定是后者。毕竟,只要道路畅通,后勤保障无忧,大隋的兵马,也是可以源源不断投入战场的。
好吧,说到这里,其实那个自讨苦吃,还骑虎难下的人,反而变成了我。说白了,现在的我实际上也挺后悔,怎么先前脑袋一热,非要跟赤松德赞搞出这么一场阵仗来呢?更想通过这场战事,把程前和王喜部的光辉战绩给比下去。
开个玩笑说,我若没有这些心思,依照王师现在的推进速度,要不了一年时间,我就可以兵临逻些城了。在这个过程中,不管赤松德赞主动出击也好,还是固守逻些城也罢。反正,我大可以一路来一路去,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歼灭。
就算届时不敌的赤松德赞,真跑到什么大勃律、小勃律去,其实又能如何?不过就多费一年的功夫罢了。等到那时,他又能往何处跑,还能往哪儿跑?至于这些修建的道路和工事嘛,就当提前支援吐蕃的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反正,在统一吐蕃以后,这些道路迟早也要修通,不过是早修和晚修的问题罢了。
如今倒好,我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不好意思毁约。选择以一万人对抗十万人,还是堂堂正正的野战,简直是自缚手脚嘛。我再是相信大隋士兵的战斗力,再是相信大隋现有的武器装备优势,这里面的风险,还是足够大的。
即便想好了反水,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好似还是有些过于丢人了。再者说,我若是反水,赤松德赞也不可能不防备吧?
得嘞,找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降低风险和消灭隐患,这才是王道。于是,赶在决战月余之前,我便连续下了几道旨意。其一,立马派遣两万兵马提前出城,消灭河口至众龙驿之间的任何敌对势力,并于道路两侧和关隘构筑工事,以确保决战失利后,我可以全身而退。
其二,下旨充当此番西讨偏师的益州军镇五万兵马,自现驻扎地迷桑,快速行军至弄塘,并确保弄塘及周边掌握在大隋的手里。如此一来,除了扩大众龙驿战场的战略纵深,更能与王师互为倚仗。
其三,自然也是为这次决战增加必要的砝码了。即再调动首都军镇两万精锐,押送一批现阶段仅处于试装阶段的新型武器抵达河口。待这些新式武器到达后,我便亲自充当教官,对精心挑选出来的一万士兵进行了大规模重新整编。同时,我还搞了数场多兵种协调攻击和防守的军事演练。
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或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