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秦汉那些精彩事 天涯 或 秦汉那些精彩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秦王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带着赵高、李斯、蒙毅和胡亥等人出巡南方,让右丞相冯去疾留守都城。十一月,巡行到云梦,在九疑山望祭虞舜后,坐船顺江漂流而下,观览籍柯,经过海诸、丹阳县,到达钱塘县,又渡过浙江,到达会稽祭祀大禹,遥望南海,立下石碑为自己歌功颂德。祭祀完大禹后,回程经过江苏和浙江的吴中而过。秦始皇打开帘子观察民情,街道两旁挤满了人,百姓们争先恐后一睹这位统一天下的始皇帝风采。在人群中站着一位身材魁梧、阔口大面的小伙子。他那高大威武的身形站在人群中,如同鹤立鸡群一样,他双目是重瞳子(两只眼睛有四个瞳孔),传说历史上非常贤能的舜帝也是重瞳子。小伙子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透出精.光,谁都能一眼看出他的不俗。
小伙子冷眼目视着坐在轿中的秦始皇,忽然说道:“那个人是可以取代他的。”
话刚出口,站在他旁边的一位身材壮实的中年汉子吓了一跳,迅速用手掩着他的嘴巴,急忙将他拉到一边去。
小伙子姓项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人。那个中年人是他的叔父,名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秦灭楚国时,兵败自尽殉国的楚国名将项燕。项家世代为楚将,因为被封在项城县而姓项。
项羽因为自幼父母双亡而跟随叔父生活,项梁曾教他读书,但他学了几天就不愿学了。于是又教他学剑,同样只练了几天就不愿练了。问他为什么?
“读书只能识个名字罢了,学剑也只能敌一人而也,所以不值得学,我想学万人敌。”项羽一副胸怀大志气的样子,说道。
万人敌就是兵法,项家世代为将,深通兵法。项梁非常高兴,于是就将祖传兵法一篇又一篇地讲给他听。
项羽非常喜欢,但只读懂了书本大意就不愿研读下去。项羽的读书法其实是观其大略,只要大概读明白书本意思,而不是咬文嚼字去研究。其实,一个人如果不是为了当学者,不是为了当理论家,也无必要太深究书中理论,而以理论为基础研究实践中。
项羽和项梁原来在家乡居住,因为项梁被仇人诬告,被关在陕西栎阳监狱,他托朋友曹无咎转托一个狱官司马欣,替他求情才放了出来。项梁气愤不过,出狱后与仇人理论,一时冲动三拳脚两脚就将对方打死了。为了躲避仇家,只好带着项羽逃到了吴中,后来跟吴中人士结交起来。
吴中人见项梁能文能武,才干超群,大家都把他当老大哥看待。每遇到吴中有大的徭役或红白事,总是请他总管,众人都愿意听他的。项梁则趁机暗暗运用兵法去组织那些朋友和青年子弟。
而项羽长大后身长八尺有余,力大无穷,连千斤大鼎也能举起来,又才气过人,所以尽管吴中青年性情刚烈而好斗,但都非常敬畏他。
“你不要乱说话,万一让别人听到了可要灭族的。”项梁脸带责备之意,小声对项羽说道。
项羽才醒悟过来,项梁虽然口中责骂,但心中对他有大志向又感到欣慰。
再说秦始皇经过吴县,从江乘县渡过长江,沿关海岸北上,到达琅邪,乘船行到之罘山,沿着海岸向西走,到达平原津忽然染上了疾病,只能卧在床上。
随行的御医帮他把脉后说:“陛下是因为舟车劳顿,水土不服所致。”于是给他进服药材,但服了两天不见效果。李斯见秦始皇病得似乎不轻,担忧地说:“陛下,臣认为回到皇宫更利于龙体康复啊!”
“过几天再说吧!”也许是病的缘故,秦始皇声音变轻了。但他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因为他的身体向来很好。
站在一旁的大臣蒙毅跪下去说:“臣想去拜祭神灵,为皇上祈福。”
“去吧!”秦始皇轻轻挥了挥手。
于是蒙毅拜别始皇后,回九疑山等山川拜祭神灵。蒙毅是蒙括的弟弟,因为得到秦始皇的赏识而官居上卿。
三天后,当巡行队伍到了沙丘,秦始皇不但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觉得越来越难受。此时的李斯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他知道秦始皇最忌讳一个“死”字,但他更明白如果秦始皇不幸死在路上,恐怕会发生难以控制的变故。情况危急,不能顾忌太多了。李斯只好跪着伤心地对秦始皇说:“臣请陛下早定大事,以免万一……。”
秦始皇自然明白李斯的言意,但他似乎对生存还抱有希望,如果立下遗诏,等于承认自己即将死亡。他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就是渴望逃避死亡。给卢生、侯生等术士大量财物,让徐福带上三千童男童女和百工之匠到海上寻药。现在卢生和侯生早已逃跑了,而徐福又音讯全无,难道自己…。秦始皇不愿想下去,摆了摆手,示意李斯退下去。
又过了两天,随着死神的逼近,秦始皇终于绝望了,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回天乏术。
“宣大公子扶苏回京主办葬礼。”秦始皇有气无力地吩咐待侯在左右的李斯和赵高书写诏书。秦始皇的意思就是让扶苏主持大局,继成皇位。秦始皇虽然曾气愤地让扶苏去监督修建长城,但心还是偏向他的。
秦始皇对李斯和赵高说道:“扶苏为人厚道、贤能,可以继成朕的江山。诏书写好后拿给朕看。”
当赵高将“把兵权交给蒙括,回到咸阳参加朕的葬礼并将朕安葬”的诏书让他过目后,秦始皇才放下了心,命令赵高和李斯派使者送去长城。
诏书写好并盖了章,只要让使者带到长城去,那么一切都将成为定局了。赵高用手拈了拈诏书的份量,觉得它实在太沉重了,不但影响国家的前途,而且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命运。
赵高原来是赵国皇族中疏远的亲属,生长在宦官家庭。他的母亲曾受过刑罚,世世代代都处于卑贱的地位。秦始皇听说赵高办事能力很强,而且精通刑狱法律,就选拔他担任中车府令,又让他待奉公子胡亥。赵高教胡亥学习审判案件,因此而得到他的宠信。
赵高曾犯过大罪,秦始皇怒起来,就命令蒙毅依法惩处他。蒙毅查清其行为后,依法判处赵高死刑,并要开除他的宦官籍。这时秦始皇又说赵高平时办事认真,而且又熟悉各种法令,就赦免了他的罪状,恢复他的官职和爵位。
此时赵高心里明白日后大公子继承了皇位,一定会重用蒙毅和蒙括两兄弟,到时即使自己不死,也会失去原来的地位。以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如果能拥立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胡亥,这样日后自己一定可以飞黄腾达。料想秦始皇捱不了几天,抱着这种心态,赵高就故意将诏书扣而不发,拖延时间。
第二天,李斯去过问诏书发出没有?赵高说:“这份诏书太重要了,丞相认为派那个人送去更可靠?”于是两人商议起来,赵高不是说这个人做事不够细致,就是说那个人行事不保密。李斯还以为赵高心系国事,没有多疑。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呜也哀,此时秦始皇开始担忧这个新建皇朝的未来,如果自己现在身死,大公子继位后能否治理好天下,能否管理好百官,天下人会不会永远臣服,江山能否永存……
此时候,秦始皇正努力地撑着双眼,无限眷恋地望着仍属于他的天下。但他看不到在自己现在所处的南方有一位连喝酒都要赊账的人正在痛快地畅饮。
同样,他看不到还有一位英武不凡的年轻人正在潇洒地挥舞着剑,这两个人都曾经与他擦肩而过。其中一位曾羡慕地向着他说:“大丈夫应当如此。”
另一位则蔑视地冲着他说:“彼可取而代之。”
秦始皇实在太累了,只能无奈地闭上了疲倦的眼睛,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一生做了很多影响后世的了不起事情,“统一了天下,取代已经名存实亡几百年的周朝,结束了诸侯争王称霸的战乱时代。建立中央高度集权的帝皇制度,平定南北,修建万里长城。”
但也犯了不少让后人唾骂的错误,焚书坑儒、建造阿房宫、暴政统治。这一切都永远记录在史书上。
百度搜索 秦汉那些精彩事 天涯 或 秦汉那些精彩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