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路诸侯的故事(下)
百度搜索 三国读书笔记 天涯 或 三国读书笔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我们来继续看一下十八路诸侯的故事。接下来东郡太守桥瑁出场了。
桥姓,就是乔姓,桥家在东汉是一个很大的家族,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大乔小乔,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大桥和小桥。
所以周瑜听到曹操写的诗“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就炸毛了,过去我还一直以为周瑜是个文盲。
桥瑁这个人怎么说呢,格局太小。
最早讨伐董卓这个事情,就是桥瑁假装拿到了三公的诏书,号召大家讨伐董卓。
按理来说,都打算矫诏了,你完全可以以刘辩刘协的衣带诏号令天下,可他偏偏拿个三公的鸡毛当令箭,所以刘氏宗亲没有响应,也算是面子上过得去。
我们都知道,甭管承办单位是谁,主办单位的名头一定要越大越好,不然怎么看都是小家子气。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桥瑁不愿意给讨伐军供应军粮,所以刘岱就动手灭掉了桥瑁。
关于这件事我们唯一在历史上能找到的说法,是应劭对桥瑁的评价“忿嫉同类,以殒厥命”。
不管刘岱为了什么诛杀了桥瑁,他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联军之间开始自相残杀了。
做人,还是格局大一点的好。
山阳太守袁遗。
袁遗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曹操曾经说过,长大以后还能好好读书的,就只有袁遗和我自己了,三天不学习,赶不上曹孟德和袁遗。
作为一名袁氏子弟,袁遗是跟着袁绍混的,这也是袁术很不爽的地方。
后来袁家兄弟争霸的时候,袁术进攻袁遗,袁遗被乱军所杀。
下一个是济北相鲍信。
加上曹**们一共写了十一家诸侯,在正史上记载的讨伐董卓,就是这十一路诸侯所为,剩下的七位都是罗贯中凑数加上去的。
鲍信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是一个纯粹的爱国好青年。
当年董卓进京的时候,鲍信要求袁绍和自己趁着董卓还没有站稳脚跟,率兵先攻击董卓,可是袁绍怂了。
后来袁绍灭韩馥的时候,鲍信就告诉曹操,袁绍也是个大奸臣,和董卓比起来差不多,我们可不能和他同流合污。
再后来百万黄巾军进攻兖州,刘岱战死。鲍信第一个站出来,拥护曹操入驻兖州。
当黄巾军再次来临的时候,鲍信为了救曹操,壮烈牺牲。
因为鲍信坚信,只有曹操才能够拯救这个国家。
接下来就是罗贯中加上的七路诸侯,我们也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让梨的孔融来了。
孔融是孔子的第十二代孙,任北海太守,在正史中,孔融这时候正被黄巾军搞得焦头烂额,并没有参加这次讨伐董卓的活动。
孔融的嘴皮子比他打仗厉害多了。
四岁的时候,孔融就因为让梨的行为,有了很多粉丝。
十岁的时候孔融去洛阳玩,就以亲戚的身份去拜访当朝名士李膺,李膺接待后问“咱俩是什么亲戚呢?”孔融说:“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老子为师,所以咱俩是世交啊。”李膺和宾客都啧啧称奇,太中大夫陈韪反驳,说“小时候聪明的,长大未必有多大出息。”孔融立刻接话“大人小时候一定是特别聪明了。”
这种人就是爱抖机灵。
孔融交的朋友也大多也是这一风格的,比如祢衡,比如边让。
祢衡和边让都是著名的愤青,因为公开嘲讽过曹操,曹操就直接或间接的把他们都杀了。
孔融也喜欢没事喷一下曹操。
曹操官渡之战后夺走了袁术的妻女,孔融就嘲讽曹操,说从您的所作所为当中,我可以推测武王伐纣成功以后,肯定是把苏妲己送给周公旦了。
所以最后孔融也死了。
被捕时,孔融担心自己年幼的儿女没人照顾,儿子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被一同杀害。
这聪明劲儿,和他爹一样。
还有广陵太守张超。
张超是张邈的弟弟,和哥哥一同起兵反对董卓,在演义里为了凑人数,把他单独拉出来做了一路诸侯。
张超的结局,可以参照上一篇文章张邈的故事。
轮到徐州刺史陶谦了。
历史上的陶谦是一个墙头草,老油条。
董卓乱政的时候,他是第一个站出来进贡的。同时他背地里以物资支持讨伐军。打得一手好算盘。
坐拥徐州富饶之地,却啥事也没干出来。
唯一的成就是:比起其他诸侯,他是正常死亡的,这也是很难得了。
下面有请西凉太守马腾。
马腾和董卓是老乡,是曹操偶像征西将军马援的后代。
这个时候马腾在干一件大事——造反。前面讲到的三辅叛乱,就是马腾和自己兄弟韩遂组织的。
指望他来打董卓,门都没有。
北平太守公孙瓒也登场了。
公孙瓒表示自己很冤枉,本来这场仗和自己没啥关系,但是导演罗贯中要求给刘备加戏,所以硬生生的给我安排了一个角色。
导演说,公孙瓒的主要任务是,带着桃园三兄弟来讨伐董卓就行了。
来就来了,我就静静的看着关羽开挂就行了。
上党太守张杨,其实他也是想来讨伐董卓的,只是出了个小意外。
张杨年轻的时候因为武勇,被丁原提拔为武勇从事,我不知道丁原是怎么觉得他很武勇的,因为这个时候,文员吕布已经哭晕在了厕所。
何进让张杨去讨伐山贼,张杨就一直在上党讨伐,一直等何进死了,张杨还是在讨伐。
袁绍叫他一起打董卓,张杨开开心心的来了,然后在路上被雇佣兵匈奴人劫持了。
真是丢进了军阀的脸面。
张杨最后的结局:死于部下造反。
我一点也不奇怪。
最后一位是长沙太守孙坚。
孙坚,是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裔,他的两个儿子就是孙策和孙权。
其实盟军里和董卓真正交战的人不多,和打群架一样:大多数都是站在旁边充个人数,真打起来没啥大用。
之前唯一和董卓部队交手过的是王匡,一上来就被董卓打了个团灭,全军覆没。
没了部队,就没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但是孙坚绝对没有划水,在这次团队副本中,他一直持续输出,战功赫赫,华雄就是被孙坚斩杀的,只是后来演义里让关羽抢了人头。
他没有入选诸侯的原因很简单,这个时候,他还是袁术的人。
后来盟军要散伙,只有他和曹操,还坚持继续打下去。董卓也说过“关东联军,我只担心的就是孙坚一个人。”
征黄巾,讨董卓,不遗余力,匡扶汉室,孙坚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以上就是十八路诸侯的全部资料。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一开始还是很成功的,董卓无奈下令迁都长安,从河南搬到了陕西,按照这个逻辑再打下去,董卓就只有搬回甘肃老家了。
然而接下来的故事就是中国人最常见的窝里斗剧情,为了保存实力再加上军阀之间的矛盾,联军宣布散伙。
曹操还想继续追击董卓,结果大败而归。
这件事情曹操非常不爽,后来他写了一首《蒿里行》记载这个事情: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都是一群什么样的队友啊!
百度搜索 三国读书笔记 天涯 或 三国读书笔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