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六合图 天涯 六合图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正月初七,槐里县将举行庙会,庙会将从中午一直持续到晚上,此时通往槐里县的路上商贾云集,大家都希望趁今日庙会,将手里的货物卖个好价钱。沈浔也随着众商贾,牵着牛车,缓缓地朝槐里县驶去。沈浔的牛车上也装满了货物,那是沈浔和母亲闲暇时编的畚箕[běn jī],今日要赶去槐里县贩卖。
自从詹隆回到小庙村后,沈浔知道自己的仇人都是渠国权倾朝野的人物,那些人物对付自己比捏死一只蚂蚁还简单。沈浔暗暗揣摩道:如今从周伯父那里学到了诸子百家、兵法策略,可是要对付这几个仇人,需要在朝堂上翻云弄雨,此间的权术手段必不可少。刚好三月三日“半国居士”陈璞要在长安收徒,陈老精于心理揣摩,善于权谋机变,自己一定要争取成为他的徒弟,可是要想在名士云集的收徒大会上脱颖而出,自己须得写一篇佳作才行。班固曾作《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典例,写的是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其文典雅端庄,气势雄厚,骨力均匀,明绚雅赡,有汉代的昂扬风貌,我何不仿班固,以魏蜀吴三国的都城作一篇《三都赋》?
当时文人流行写赋,文章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同时注重用典和华丽的辞藻,如果写出了一篇好的赋文,这对于作者声望有极大的好处,比如潘礼就是凭借写出世人赞赏《秋兴赋》,一跃成为了“长安十友”之一。班固的《三都赋》分为东西两篇,《西都赋》以夸耀长安形势险要、物产富庶、宫廷华丽为主,《东都赋》则对东汉的都城洛阳进行美化和歌颂。沈浔要作的《三都赋》也属于京都赋,是当时最难写的一类文章,因为不仅需要文章对仗工整、用词华丽,还需要对魏蜀吴三国的地理风貌、树木禽鸟、社会百态进行充分的描写, 最后还要对各国的历史事件、是非得失进行辩证。
写《三都赋》对于才思敏捷、熟读百书的沈浔来说,也不是难事。沈浔决定写《三都赋》以后,便开始在路上构思了起来。
此时路上一位老者拦住了沈浔的牛车,脸色有些为难,问道:“你可是要去槐里县卖货?”沈浔答道:“正是,请问阿翁有事,需要帮忙吗?”老者说道:“老翁也是要到县里去。只是人老了脚力不便,小郎可否捎带老翁一程?”沈浔说道:“无妨,只是板车颠簸,还请阿翁坐好。”随后沈浔将老者扶上板车尾部,朝槐里县走去。
此时虽然是新年期间,但由于战事频繁,槐里县专门安排了城门校尉对进城人员依次搜查。快到槐里县的时候,沈浔看到众多人排在城门,人群长达几里,沈浔只得跟在队伍后面,等待进城。
过了一个多时辰,眼看就要排队进城,坐在板车上的老翁突然说道:“糟了,我好像有只鞋掉在来的路上了,小郎快带我回去寻找。”
沈浔脸有难色说道:“这好不容易排队到门口了,再回去找鞋恐怕耽误时辰,要不等我今天把畚箕卖了,给老翁买一双?”
老翁生气地说:“不成不成,等你这货物能卖完,我几时才有鞋穿?况且只有掉的那只鞋才合脚,新买的我穿不惯!”
沈浔无奈只得驾着牛车返途寻找。路过一座小桥,沈浔发现桥下就是老者的鞋子,高兴地说,“找到了!找到了!”然后拾起鞋子交拿给老者。
老者拿过鞋,看了一眼,却又把鞋子扔回了桥下,对沈浔说道:“小子,快去把我鞋子捡上来。”
老者如此的行为让沈浔有些错愕,但为了赶时间,沈浔只得依着老者的话,再去桥下帮老者捡回鞋子。虽然此时是冬季,桥下的水已经干枯,但是沈浔还是颇费了一些功夫才将捡了起来。
沈浔回到桥上,将鞋递给老者,老者又说道:“你这小郎好无礼,我行动不便,难道要我自己穿鞋吗?不然我再把鞋子扔下桥去?”说完老者把脚伸出来,意思是让沈浔帮忙穿鞋。沈浔见状,只得跪下来恭敬地帮老者把鞋穿好。
快到中午的时候,沈浔和老者回到了城门口,只见门口排队的人比之前更甚。沈浔担心耽误了卖货的时间,不由得着急地朝城门里望去。
老者说道:“小郎可是怨我耽误了你的时间?”沈浔连忙答道:“无妨无妨,时间尚早,慢慢等待便是。”
老者又说道:“看在你送我一程,又帮我找鞋的份上,我出十倍价钱把你货物买了如何?”
沈浔受宠若惊地说道:“不必如此,送老翁一程只是举手之劳,况且我要卖的畚箕有很多,你买回去也没什么用,待我到庙会上慢慢卖就是了。”
老者说道:“我家里人口众多,倒也是用得上。要不我出原价将你这车畚箕买了便是。”
沈浔想了想,说道:“如果阿翁真用得上,我可以便宜些卖给你。”
老者摸了摸口袋,对沈浔说:“那就这么定了。只是今日我身上没有带足钱,你今日申时将这些货物送到东门的西关路口,到时候我再把钱给你如何?”
沈浔心想今天运气还挺不错,遇到一个老者一下就把货卖完了,高兴地回道:“便依阿翁之言,我一定准时把货物送到。”
队伍快排到城门的时候,前面争吵了起来,只见一个辆板车被打翻,车上的羊皮、貂皮、牛犊皮、马驹皮等皮料洒在地上。城门校尉押着一个胡人,胡人苦苦哀求,可是他汉家官话说得不是很好,城门校尉也听不懂他的话,只是吩咐身边的同伴一起把胡人抓入大牢。
沈浔想要过去帮忙,老者见状阻止道:“小子你过去能帮什么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还赶时间呢。”
沈浔说:“那胡人大叔说的是乌孙族的语言,此语言我略懂一二,我想帮他翻译一下。”说完沈浔走过去对城门校尉说:“请问将军,此人犯了何事,为何要扣押他?”
城门校尉凶狠地说道:“小儿休要多管闲事,此人私带凶器,被我搜查出来了,定是胡人的奸细,须要押入大牢详细审问!”
此时旁边的胡人咿咿呀呀的苦苦哀求,沈浔连忙翻译说道:“将军且听我一言。这位大叔是乌孙人,我略懂一点乌孙语。他说这不是凶器,是他们平时吃肉用的刀具。”沈浔让城门校尉拿出刚才搜查到的刀具,解释道:“将军请看,此刀柄上刻有龙、虎、兽头、云纹图案,刀鞘用驼骨彩绘做成,这种刀没有杀伤力,属于乌孙族的配饰,是乌孙人吃肉时的剔骨刀。何况现在秦国和乌孙国交好,此人应该不是奸细。”
沈浔然后让胡人拿出通关文牒城门校尉查验。城门校尉细细检查一番后,见果然如沈浔所说,便同意放那胡人入城。
胡人见装,感激地对沈浔说:“感谢小郎君,我的汉名叫王平,我会记住你这个朋友的!”沈浔说道:“举手之劳罢了,我叫沈浔,进城后,希望你的货物能卖个好价钱。”
告别完乌孙人王平,老者脸有不快之色,对沈浔说:“叫你不要多管闲事,现在倒好,耽误我许多时间。”
沈浔回到:“刚好我懂一点乌孙语,能解除一桩误会也是一件好事。”
沈浔和老者终于排完队,进了城门,老者对沈浔说道:“小郎你的货物都被我买了,那么接下来你打算去哪里?”
沈浔回道:“听说庙会热闹非凡,商品琳琅满目,我想去逛逛庙会。”
老者说:“庙会在城西,我要去城东,那我们就此别过,记得申时将货送到县城东门的西关路口。”沈浔说:“我记住了,到时我一定准时到。”
告别老者以后,沈浔朝西走了一两刻钟,便到了槐里县的戏台,这里就是庙会的所在。此时街道旁各族商贾云集,摊位上摆满了生丝、绸缎、茶叶、瓷器等各色货物,行人们熙熙攘攘挤满了街道,有的在与摊位老板高声讨价还价,有的在路边的小吃摊上品尝平日难得吃到的烤羊肉、酪浆、胡饼等胡人美食,整个槐里县一片欣欣向荣的盛世景象。
沈浔牵着牛车,找了街旁的一个空位,给牛喂了一些草料,便开始琢磨起《三都赋》来。就在这时,一队人马匆匆从城中出来,只见为首的喊道:“军情紧急!林县令考察城中防务,众人快快避让!”
眨眼之间,林县令的人马已经到了沈浔所在的街前,街旁商户纷纷避让,可是沈浔的牛此时已经受惊,沈浔怎么也拉不住,一头撞在了林县令的马车上,顿时马上被撞翻在地,狼狈不已。
众随从见状赶紧扶起林县令,见县令无碍后,指着沈浔骂道:“哪里来的山中村夫,冲撞了县令的车架,看我不抽死你!”说完拿出皮鞭,就要朝沈浔身上打去。
林县令赶紧制止道:“休得逞凶,军情十万火急,赶紧扶起马车,随我去西城!”沈浔跪在地上道歉道:“草民沈浔,冲撞了使君的车架,还请使君恕罪。”林县令转过头,好奇道:“你叫沈浔,可是来自西沟村?”沈浔低着头,答道:“正是草民。”林县令问道:“陶先生曾遍访良才,说我槐里县出了当世罕见的奇才,你可懂兵法?”沈浔恭敬答道:“草民不才,兵法略知一二。”林县令此刻身边正缺一个出主意的人,也不做多想,赶紧拉起沈浔道:“快随我上城楼!”
沈浔随着众官差上了城楼,听到林县令对身边的人说道:“我方才得报说百里以外的五苓夷叛乱,叛军聚集了两万人马,近日就要攻打槐里县,汝等随我查访众城楼,看下防务有无遗漏之处。”
众人赶紧领命,随林县令绕着城楼走一圈后,林县令问道:“城防可有遗漏之处?汝等有何御敌良策?”
此时身边的主簿、录事史、功曹史等众人都慌了神,皆默然不语。林县令又站头对身边一个军士打扮的人问道:“张兵曹,你身为郡县佐吏,主管军事防务,为何不说话?”张兵曹此时也是冷汗淋漓,喏喏答道:“那......那五苓夷凶悍无比,来去无风,槐里县所有军士加起来也不到两千人,恐怕守不住啊!”
林县令怒目圆睁:“区区五苓夷便将你等吓成这样,你们可知道,若是五苓夷刚叛乱就占了槐里县,对于城里百姓来说,可是灭顶之灾。何况我们身为父母官,在秦国国主那边也交不了差。”
沈浔见众人皆默不作声,整了整衣衫,上前答道:“使君勿慌,那五苓夷是最近崛起的一个异族,他们没有固定的政权组织,只是擅长骑马劫掠,所以我觉得大家不要把这次事件当做军事战事,姑且算作一次抢劫罢了。”林县令听完脸色稍缓,让沈浔继续说下去。
沈浔接着说:“既然只是一次抢劫,那事情就不难了。只要我们防住了五苓夷一到两日,他们碰了钉子,自然会散去。县里如今有两千军士,即便是正规军队来攻打也需要十天半月,何况是没有攻城器械,也没有粮草补给的五苓夷呢?到时候一边通知附近州郡加紧城防,一边上报国主发兵围剿,此次叛乱也就平息了。”
林县令听完指着身边的幕僚说:“一群只知道吃皇粮的硕鼠!关键时刻一点用处都没有,还不如沈家小郎君!”随后对沈浔和颜悦色地说道:“不愧是陶先生欣赏之人,请问沈郎,那要防五苓夷一两日,现在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
沈浔正色说道:“敌人估计今晚就能到城下,现在时间紧急,草民建议要做到以下几点:一、马上派出快马向附近县城求援;二、集合城内守军,以五人为一小队,每队设一伍长,平均分配在各方城楼巡逻防守;三、清点城内各守城之器械,并全部搬到城楼之上防御,如抛石机、木女墙、木擂、滚油等;四、我看西北隅城墙最容易攻陷,恐怕到时候难免被破城,最好是在城内增加建造一个斜城,并将县里所有人员、钱财全部迁入斜城,以备不时之需。”
林县令听完蹙眉道:“建造斜城需要不少人力物力,此事难办啊!”沈浔说道:“不难,首先,先将县里闲人杂役聚集起来,让懂筑城的工匠带领他们建造斜城;其次,如今县里有许多商家,可以号召参加庙会的商家捐出部分商品,如布帛、毛皮、香料、室内杂玩等,并以此作为建城工役的犒赏;最后,县里也有许多大户,可以让他们派出府里的帮工、婢仆等协助建造斜城。如此以来,大约半日就可以将斜城筑好。”
林县令听完沈浔条理清晰的建议后,也是雷厉风行,马上安排各方面的人员,按照沈浔所说一一照办。林县令甚至吩咐自己的仆人回去拿出自家的书画、珍玩等,作为建城的犒赏。
随着林县令忙完城内防务之后,沈浔才发现要到快到申时了,自己还需要将畚箕送到老者那去,便向林县令告了退,匆匆牵着牛车,朝东门的西关路口赶去。

百度搜索 六合图 天涯 六合图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六合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跪公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跪公子并收藏六合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