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西游迷雾 天涯 西游迷雾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下面我们解读一下唐僧取经之前的孙悟空,这一章我定为悟空传。
东胜神州傲来国的海岛上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自开天辟地受日月精华已久,一日仙石迸开化生石猴。
石猴就是孙悟空。
孙悟空的故事中国人都知道,所以在此不用细说了,我要说的是孙悟空从石头里迸出其本身就很蹊跷。
石猴的来历可以说是既久远又离奇。
为什么这样说呢?
久远是说石猴受日月精华圆满孕育成熟了这才出世了。
离奇既然从开天辟地亿万年都没动静,怎么偏偏到今天又生出个石猴来?
西游记写石头缝里迸出石猴是有原因的。
吴承恩生活的年代,道教昌盛人人向往长生不老。有些人为了长生不老抛弃双亲寻求成仙之道。嘉靖皇帝都用少女经血炼过丹。
作者写从石缝里迸出石猴就是想告诉这些人,人是有父母的,不是从石头缝蹦出来的,别为了成仙抛亲弃母。
作者还有一个意图,就是想用石猴讽刺所谓的忠臣孝子们,别跟我讲什么忠孝仁义,你们也配,随便一个从石缝里生出的猴子都比你们强。
书中确实有人为侍奉母亲放弃修仙的情节。
原文:
《猴王道:“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学得个不老之方,却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不管作者什么意图我们继续往下说。
石猴出世后在花果山称霸,水帘洞称王,不知过了多少年,竟然惧怕生死有了长生不老的念头。生出这个念头后他准备求长生不老之法。经过千难万险度过两重大海,辗转尘世十余年,真是看尽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最终孙悟空求到犀牛贺州的灵台山,并拜菩提老祖为师。
灵台山的菩提老祖就是如来佛祖,不光如此,就连孙悟空出世也是他一手操控的。
灵台山其实是佛教圣地灵山,就连山名也只差一个字。
佛祖显化灵台山在此等候孙悟空,目的就要收其为徒教其本领为日后大闹天宫做准备。
祖师传艺为什么不传孙悟空趁手兵器?
没有金箍棒的孙悟空实力是大打折扣的,这一点读者们很容易找到。菩提老祖难道不知兵器的重要性?
传艺不传兵是为了让孙悟空去抢别人的。
惹出事不准说出师父名号?
是怕道教怀疑到佛祖身上,因为世上根本没有这么一位老祖。
传其道教金丹法而不传佛教修仙法又为什么?
应该也是掩人耳目,还是怕道教怀疑佛教的目的,因为大闹天宫最终目的就是道祖的金丹。
......
煮酒探西游也有菩提老祖是如来佛祖的推断,我认为它的解读基本正确,这也是本书与煮酒探西游唯一共同点。
下面列出证据,看看是否经得起推敲?
证据一
菩提老祖讲的经和如来佛祖讲一样,名称都是妙演三乘教,也就是三藏真经,这一点在书中多次提到。
证据二
唐僧取经到达莲花洞时,唐僧三人被金银大王捉住,孙悟空去营救时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原文:
《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
我们知道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以前没拜过佛祖,而他从五行山出来到莲花洞一直也没见过佛祖,那他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参拜的佛祖呢?
孙悟空是见玉帝都不跪拜的主,他磕头无数的就是灵台山的恩师“菩提老祖”,但在莲花洞劫难时他提都没提,反而却说到了如来佛祖。
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就是这二人是同一个人。
这一段原文描写很多人认为是作者头脑混乱,或者是西游记流传版本不实误写造成的,但我认为这是作者铺设的一个谜团。
这段话语并非孙悟空口说而是他内心的描写,所以说它的可信度是极高的。
从以上的两点基本肯定菩提老祖和如来佛祖是同一个人。
另外我们还能从很多细节上得出这个结果,比如孙悟空的名字悟字就暗合佛教规则,又比如孙悟空念的咒语唵就属于佛门咒语。还有孙悟空破解菩提老祖的盘中谜情节与佛教五祖弘忍传衣钵给六祖慧能的情节是一模一样,都是在头上敲了三下暗示三更后暗中传艺。
以上描写都暗示着菩提老祖是佛教的人,所以说菩提老祖和如来佛祖是一个人的推测是有可能的。
......
我们接着说孙悟空。
孙悟空破了菩提老祖盘中迷得到了传艺的机会。老祖将金丹之法传给了他,孙悟空苦修了三年终于修成仙体,老祖又将躲灾之法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传与了孙悟空。
大家想啊,这躲灾之法明明是打斗之法,可老祖却说此法能躲过五百年一次的天罚。
这其中有什么玄机呢?
我认为祖师的这躲灾之法与孙悟空从八卦炉逃生有关。
菩提老祖教的躲灾之法肯定包括从八卦炉逃生之法,因为孙悟空根本没有火烧不死的本领。
狮驼岭那一回,孙悟空被妖精装进阴阳二气瓶时险些被火龙烧死。当时孙悟空腿都烧软了,面临死亡威胁他眼泪都掉下来了,若没有观音菩萨的救命毫毛他肯定被烧死了。
所以说若没有躲灾之法孙悟空在八卦炉是必死无疑的。
八卦炉逃生是大闹天宫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导致玉帝撇开道教祖一派招佛祖上天收伏妖猴,也就有了后来为佛祖开的安天大会,更为日后玉帝支持佛教传经做好了铺垫。
如果道祖把孙悟空烧死了,将他吃的金丹再炼回来,大闹天宫的结果将前功尽弃。玉帝与佛祖对此环节肯定很重视的,事先肯定是有所防范的,所以说菩提老祖的躲灾之法肯定包含躲炉火之法。
......
我们接着说孙悟空。
孙悟空辗转二十余年终于修成仙体,回到花果山开始招兵买马,七十二洞妖魔来投,光猴兵就有四万七千众,当时的阵容可以说是声势滔天。
花果山庞大的势力是在极短时间积累的,这结果肯定不是孙悟空个人能力造成的。
其实从他出生的一刻起就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
这只大手是谁的?
当然是玉帝,没有第二家,当然具体的操作者有可能是如来佛祖。
为了趁手兵器孙悟空跟龙王发生了冲突;为了生死簿,他又跟地府又发生了冲突。这两家都把孙悟空告上了天庭。
玉帝接到状纸表现的却很奇怪,他不但不处罚孙悟空,还将其诏安上了天庭并且还官封弼马温,而对那两家的诉状却不闻不问,可孙悟空并不领情,他嫌官小直接反下天庭,而且在独角鬼王的提议下自封了齐天大圣。
两个独角鬼王是在孙悟空反下天庭当天投靠来的,显然两鬼王也是无形大手操控来的。
......
孙悟空打败哪吒后玉帝又招他上了天庭。
孙悟空二次上天也是太白金星的功劳。别以为这白胡子老头是个无能之辈,他是西游记及其重要的人物,他在西游记中贯穿始终,他是玉帝的心腹又是佛教的密友,而且玉帝对他是言听计从。
他的名号是什么?
西方太白金星啊!
西方是谁的地盘?
佛祖啊!
所以说太白金星肯定是亲佛派的神仙。
玉帝的心腹仙臣竟然是亲佛派的人物,这足以说明玉帝对佛教的立场。
......
我们接着说孙悟空。
孙悟空在天上待了半年,他成天的东游西逛呼朋交友,玉帝见他无所事事就把蟠桃园交其管理。
问题来了,玉帝难道不知道猴子最爱吃桃吗?
他将孙悟空安排在桃园工作究竟有什么目的?
我们以前说过蟠桃是玉帝拉拢神仙的长生食品。蟠桃能为神仙们增续寿命,如此重要的蟠桃园怎么可能交给孙悟空管理?
我认为玉帝此举是为佛教召开兰盆会做的准备。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佛祖传经的章回再详细说明。
......
接下来事情更奇怪了?
因为蟠桃会没请孙悟空赴宴他就大闹了蟠桃会,不仅偷吃了御酒还走上三十三层天吃光了太上老君的金丹。
酒醒之后孙悟空又反下了天庭,这一次玉帝终于出手了,他不在纵容孙悟空了,因为他的目的达到了。
道祖的金丹被人偷吃光了,我认为就算孙悟空不吃光金丹,剩下的金丹也会被玉帝拿走,因为大闹天宫就是为了道祖的金丹。
为什么玉帝非要弄没道祖的金丹呢?
因为金丹是道教的根本。
道教若没有金丹做后盾,就没有抗衡玉帝的资本,天庭的神仙们就不会跟着道祖卖命了。
同样的道理,蟠桃园也是玉帝的根本。玉帝如果没有了蟠桃园了他的权威也会衰弱下去。所以说,玉帝与太上老君的争斗,都牵扯到了两家的根本利益,只不过是争斗过程是有先有后。也就是说先有火烧蟠桃园,后才有大闹天宫吃金丹。
......
我们还接着说孙悟空!
孙悟空为什么要大闹蟠桃会?
有人认为我这个问题很弱智,但我要说的是真相并非想当然的那样简单。
大闹蟠桃会的真相又是什么?
真相是有人教唆孙悟空大闹蟠桃会。
是谁在教唆孙悟空呢?
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但这个人肯定是玉帝指使来的。
有人会有疑问?
凭什么断定大闹蟠桃会是玉帝在背后操控呢?
解读这个问题得从孙悟空的性格出发。
我们看看孙悟空是不是个点火就着,一言不合就闹事的人。
下面来看一下孙悟空的性格表现。
大闹天宫之前,西游记对孙悟空性格描写并不多,有这么几处。
原文:
(1)《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什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孙悟空拜师之前说自己无性。
无性是说他没什么脾气,别人打他骂他都不恼。
这是真的吗?
我认为孙悟空说无性的真实意图不是没脾气。祖师问他姓什么,他却说自己无性,这显然是属于所答非所问。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求师心切,忙着要展示自己是个好徒弟,也说明孙悟空智慧非同一般。
如果这事搁在我们身上,我们肯定会脱口而出——我没姓名。
......
(2)《正嚷间,金星倏到,悟空就觌面发狠道:“你这老儿,怎么哄我?被你说奉玉帝招安旨意来请,却怎么教这些人阻住天门,不放老孙进去”?金星笑道:“大王息怒。你自来未曾到此天堂,却又无名,众天丁又与你素不相识,他怎肯放你擅入?等如今见了天尊,授了仙箓,注了官名,向后随你出入,谁复挡也?”悟空道:“这等说,也罢,我不进去了。”金星又用手扯住道:“你还同我进去。》
孙悟空第一次上天前曾说自己早想上天瞧瞧。
这说明他是知道有天宫的。
我估计在孙悟空学艺的时候,众师兄就说过天宫是个好地方,如果有可能一定要取得居住权。后文他曾说过天庭是他的旧家,可见孙悟空对天庭是有归属感的。
孙悟空飞到南天门,守门的天将不让进去,而他并没有大闹南天门,而是等候太白金星的到来。见到太白金星他就嚷着不去了,可最后他又跟着金星进了天宫。
这说明什么?
说明孙悟空根本不想走,以他的本事想走早走了。
这一段的描写能看出孙悟空性格并非恨自大,而且他做事还非常谨慎,可以说是小心翼翼。看得出天宫对他的诱、惑是相当大的。
......
(3)《太白金星领着美猴王,到于灵霄殿外。不等宣诏,直至御前,朝上礼拜。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金星启奏。金星奏道:“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应道:“老孙便是。》
孙悟空来到凌霄宝殿内,他是站在一旁支着耳朵听的。
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孙悟空的动作是多么的可爱啊!
他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天宫,一没有卑躬屈膝,二也没有无理仰视,而是站在一旁细心观察,等玉帝问到他了,他才躬身答应老孙便是。
虽然这一声“老孙便是”有些无理,但并不显得他有多鲁莽。
可以说孙悟空的心思很缜密,面对天庭的威严可以做到不卑不亢。
......
(4)《众妖即跑入报道:“外面有一老者,他说是上界天使,有旨意请你。”悟空道:“来得好,来得好!想是前番来的那太白金星。那次请我上界,虽是官爵不堪,却也天上走了一次,认得那天门内外之路。今番又来,定有好意。”教众头目大开旗鼓,摆队迎接。大圣即带引群猴,顶冠贯甲,甲上罩了赭黄袍,足踏云履,急出洞门,躬身施礼。高叫道:“老星请进,恕我失迎之罪。”》
第一次反下天庭后孙悟空打败了李天王、哪吒等天兵天将,而当金星二次来花果山时,他并没有埋怨太白金星,听说太白金星前来他的表现是摆队迎接。
孙悟空对太白金星的态度是非常热情的。
他的一句“今番又来,定有好意”,完全暴露了他还想上天宫的真实想法。
孙悟空并不是盲目自大的人。他的反下天庭并且打败天王哪吒,其实是在与玉帝讲条件,他的目的是要再一次进天宫。
从以上几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孙悟空是一个头脑冷静、懂得审时度势、遇事不骄不躁、聪慧无比的人。
可这样一个聪明人怎么可能因为蟠桃会没请他就大闹了蟠桃会呢?
......
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是另有原因的。
若想知道大闹天宫的谜团,请大家接着看以后的章节。
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百度搜索 西游迷雾 天涯 西游迷雾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西游迷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陶少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陶少伯并收藏西游迷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