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西游迷雾 天涯 或 西游迷雾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近年来出现很多解读西游记小说,有吴闲云的煮酒论西游,有周易卦象解读西游记的,甚至老梁在节目上都做过西游记的解读。其中最具争议的是吴闲云的煮酒探西游。
煮酒探西游有这么一段解读:
玉帝为了消灭地界神仙设计了孙悟空偷蟠桃,使得地界神仙没有蟠桃吃而自生自灭。金蝉子为了佛教的生存自愿被佛教菩萨一次次的吃掉,西游记中这才出现一个“十世修行的好人”。
这个解读既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又觉的非常好笑,带着抬杠心里我将西游记原著重新翻看,这才发现西游记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虽然它没有像煮酒探西游说的那样浮夸,但它蕴含的密码比煮酒探西游更加离奇神秘。
中国小说乃至世界各国的小说一般都写有人性。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是如此,难道西游记除外,只是一本儿童故事读物?
我认为西游记和其他三部名著一样写的依然是人性,而且它展现的人性更加淋漓尽致。
有人说唐僧取经的故事不就有人性吗?排除万难意志坚定直到功德圆满本来就很有意义啊!
只凭着坚韧不拔这一点,蕴含的人性意义简直少的可怜,难道西游记只写了团队合作,遇到困难不断的请人帮忙解决问题?人情关系比自身更可靠吗?这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吗?
写这本书主要让大家了解西游记应该有的人性,虽然有些读者非常反感解读这种事,但并不妨碍我们一同来探讨人性。
西游迷雾对人性解读是积极的,是正面的正能量的态度,虽然有读者可能会误读真相,比如鲤鱼精的章节中我写了观音菩萨用小孩炼丹,有些读者竟然误读成观音菩萨爱吃小孩。
其实观音菩萨用小孩炼丹是佛教的无奈之举,因为这关系到佛教的未来发展,是佛教与道教生死存亡较量的举措,这跟观音菩萨吃小孩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当然了,小说中的道佛关系跟现实世界没什么关系。
其实我对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非常敬仰,她在我心目中一点不差给孙悟空。
煮酒探西游虽然有些扯淡,但有一些部分解读还是贴近真相的,比如它对菩提老祖和真假美猴王的解读就基本正确。本书经过多次的论证也确定了菩提祖师与如来佛祖是同一个人。
......
解读西游记难度非常高,因为就算将事实真相推理出来,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也不敢妄下论言,我在解读个别事件时也遇到了这样问题。
比如解读唐僧生父的问题中,本书就只给出了真相而没有举出足够证据,虽然我自认为所推测结果最贴近真相,但没有证据的解读也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有些学者荒唐的认为唐僧生父是刘洪,而且他们还列举了很多实证。比如唐僧母亲抛绣球是因为怀孕了,殷温娇怀孕的时间过短等证据。
我觉得他们的解读并不合理,所以先把唐僧生父陈光蕊认定了,然后再找出相关的证据。
比如,唐僧和陈光蕊的相貌一模一样,唐僧一直承认自己姓陈以及祖籍家乡,还有殷温娇怎样帮助唐僧报仇等细节。
经过了层层的剥丝抽茧终于将唐僧父母真相还原。
关于详情还请看西游迷雾。
……
一部作品的名称能影响读者的第一感观,所以我决定为这本书取个好听的名字。
开始这本取书名为《争天》,因为我之前写过一部剧本名字就为《争天》。
《争天》是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剧本作品,其中大部分情节都是《西游迷雾》解读的成果。
电影剧本《争天》的主要内容是天庭的四次争斗。
第一次争斗是杨戬劈山救母。
第二次争斗是牛魔王三十三天抢公主。
第三次是火烧蟠桃园。
第四次才是孙悟空大闹天宫。
若按西游迷雾的解读,天庭内斗还有第五次争斗,甚至在这四次争斗之前还有一次争斗,但那一次争斗并不明显,我们以后会讲到那一次,所以在此就不啰嗦了。
有人会有疑问,天庭的前三次争斗真是西游记的情节吗?
我的回答,是!
前三次天庭争斗作者并没有明写,而是将真相隐藏在唐僧取经事件中,而且这三次争斗隐藏的很隐蔽,我们只能从书中诗词或人物对话中寻找,比如火烧蟠桃园就隐藏在原著的各个章节中。
我们就先大概说一下火烧蟠桃园事件。
西游记开头写了蟠桃园分为前中后三园,这三园的果树有的繁茂有的稀疏,而结的蟠桃果也分大中小三种。
如此悬殊的果树真是品种不同造成的?
有些读者会说这有什么奇怪的?
我们先不抬杠先看问题。
五庄观那一回观音菩萨展示有治愈仙木灵根的医术。菩萨甚至还说过她医术是曾经验证过的。
从对话中我们得知观音菩萨是因煅烧的杨柳枝和太上老君打过赌,而且她们赌赛的结果还是观音菩萨赢了。
观音菩萨为什么要和太上老君打赌?
我们先不抬杠还是往下看。
朱紫国那一回作者又借着救王后揭秘了观音打赌赢的赌物。
观音菩萨赢的赌物是什么?
有读者猜到了吧!
就是那只紫金铃铛。
大家有没有灵光一现的感觉。
我们接着往下看。
大闹天宫和佛祖传经期间书中又暗示了玉帝对观音菩萨的重视,玉帝曾几次下殿迎接观音菩萨。
玉帝为何如此的尊重观音菩萨?
其实西游记的故事逻辑性很强的,前文写明蟠桃树的蹊跷,中间阐述观音菩萨会医仙树,还因煅烧之木和太上老君打过赌,而后文又揭秘她二人打赌的赌物,期间还穿插玉帝对观音菩萨的尊重。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当然在暗示观音菩萨医活过蟠桃园的果树,而且是被大火烧过的蟠桃园。
关于火烧蟠桃园后文有详细的解读,我在这里就不啰嗦了。
我们还是接着说取书名。
总觉《争天》这书名一点也不像解读类小说,所以又改名为《拨开迷雾现本质》。后来觉的不妥当觉得本作品目的既然是解谜,干脆把它改成《西游迷雾》。
有人可能认为不可思议,为什么争天剧本已经完成了,解读结果已经有了,西游迷雾却迟迟完成不了呢?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解读类的作品难就难在证据难在过程。
我们可以先设定一个结果再从中找出证据,这个结果很容易得出但证据却不一定找出来,如果设定的结果是错误的,那你找出的证据也是牵强的,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
......
西游记对5408数字特别推崇,比如唐僧取经的总日数是5408日。
其实5408数字是一藏之数。西天取经的路途是十万八千里,孙悟空的跟头云也是十万八千里,就连西游记开篇的天地初创年数也用是5400这个数字。
唐僧的法号叫三藏,它不只是指西天有经三藏也暗示人的寿命只有三藏之数。
......
当人遇到坎坷时,是埋怨命运的不公,还是哀叹自己时运不济?
想到孙悟空我们就该释然了,就连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都被人耍的团团转,我们这些小老百姓还能怎样,还是接受命运安排苟且的活着吧。
从西游记的写作风格看,作者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也许只有最底层的人才能了解世界的不公平,也更容易认知这个世界的本质。作为一个读者既然侦破了西游记的奥秘,我就有义务将它的秘密公布出来,让世界从新认识西游记名著,重新认识它的作者吴承恩。
......
西游记依然还有部分谜团至今没有解开。
比如,唐僧肉究竟能不能长生不老?
唐僧取经明明只用了9年,佛祖和唐僧为什么非说是14年?
贞观十三年明明是已亥年,作者为什么要写成已巳年?
我个人认为,这些谜团只能在机缘巧合下才能解开,有些谜团甚至会一直存在下去。
......
为了让大家读懂本作品,下面先简要的介绍一下本人书写的特点。
书中写的“这一回”其实代表的是西游记的一个大章节,或者是一个整体的故事。
比如原著中“蜘蛛精和黄花观”的章节就分好几个章回,而且故事情节又是连续连贯的,本书只把它当做一个故事,我会在书中写成“这一回”或者是“那一回”。
另外每一回的开头我会先讲上一段叙事内容,目的是让大家明白我所解读是哪一段故事。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更透彻的了解事件真相,本人会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解读。如果大家觉的别扭就先忍耐一下,我保证等大家彻底读完本书,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您会认为自己的忍耐是值得的是庆幸的。
郑重提醒一下,西游记中的神仙系统与封神榜根本扯不上关系,别把西游记的神仙来历生搬硬套在封神榜中,最好也别拿封神榜做参考,因为西游记的故事只和一些特定的“神话传说”能挂上钩。本书从头到尾秉承着这一理念希望大家引起注意。
再次郑重提醒一下读者们,西游记原著基本没有什么笔误,也没有版本流传出现错误章节,原著的每一个句子,乃至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含义,有些看似低级的错误是另有玄机,是作者故意铺设的谜团。
另外西游迷雾也秉承了西游记的理念,需要读者反复阅读才能明白其中含义,甚至需要读者反复揣摩原著才能恍然大悟,切记!切记!
读《西游迷雾》最少要看三遍。
理由一,是我这个作者水平不高,你看一遍未必能看懂。
理由二,本作品也秉承了西游记布置谜团的手法,有些谜团的证据分散在各个章节,需要读者用心体会每一段话。
......
《西游迷雾》写的很仓促,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碍于本人的文笔有限学历又低,书中有词语不通顺的地方,还望大家谅解和指正。
百度搜索 西游迷雾 天涯 或 西游迷雾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