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华国梦 天涯 或 华国梦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卡尔·马克思,1815 年 5 月 5 日出生于德国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城特利尔。他的父亲是犹太人,一个非常有名的律师,这对于马克思丰富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和雄辩的演说才能影响
很大。在马克思的家里,有较为富裕的条件和充满文化气氛的环境。他的母亲是荷兰人,贤
淑善良,善于持家,对马克思的工作帮助很大。
1835 年夏天,马克思即将中学毕业,他的一篇作文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这篇文章的题目
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文中有几段这样写道:“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
也许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
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
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文
章中深刻的思想内容为教师们所惊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36 年,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学习。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学习过程中,加入了“青年黑格
尔派”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这使他更多地吸引了该派的民主思想成文,加强了对世界的认
识,增强了改造世界的信心,为他以后思想发展,理论建树奠定了基础。
1841 年,马克思大学毕业之际,认真完成了一篇哲学论文,他试图以哲学来改造世界,
55
论文系统完整地反映了马克思此时的哲学观点,理论建树和思想内涵。在论文中,他引用了
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而宁愿牺牲自己的话语,表现了自己为改造人类世界而进行坚
持不懈斗争的决心。大学毕业后,马克思被聘用为《莱茵报》主编。他借助《莱茵报》来宣
传革命思想,所以这份报纸成了马克思毕业后进行革命工作的第一步。
1843 年深秋,马克思离开了德国,来到了法国巴黎。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理论,马克
思不断地加强与工人的联系,以便了解工人阶级的愿望,把自己的理论思想与工人阶级的实
际思想结合起来。因此,他不断到工人家去了解工人生活,思想要求还经常参加工人组织的
秘密会议。
由于认真地长时间地参与工人的活动,马克思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要使工人阶级翻身解
放,成为社会的主人,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全面提高全人类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进而建
立一种更完善,更理想,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型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只
有在这个社会里,才能够实现人类大同。
同时他又认识到,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光靠抽象的理论是不行的,还必须付诸实际的
行动。这个行动,就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推翻资产阶级专政。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依靠
广大的工人,农民等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奋斗。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一方
面,自 1825 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后,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资本主义国家
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这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造成的结果,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这一矛盾。另一方面,广大工人对恶劣的劳动条件和
生活状况越来越不满,为了改善自身的处境,同资本家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
渐兴起,并日趋成熟。
19 世纪 30——40 年代,欧洲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1831 年和 1834 年的法国里
昂工人起义,1836 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 1844 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次
工人运动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是,它们表明,无产阶级已经觉醒,并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登上了政治舞台。工人运动的实践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
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揭露并分析资
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广泛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对当时出现的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加以批判继承,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德意志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格尔的主要贡献是辩证法,他认为,
世界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矛盾是发展的内在根源。但是,在黑格尔看来,辩证
运动的主体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而是“绝对精神”,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发展
了唯物主义,但他的唯物主义很机械,而且仅仅局限于解释自然现象,在说明社会历史问题
56
时,他又成为唯心论者。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
主义思想的合理部分,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奠
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其劳动创造财富思想的基础上,批判了他们
关于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财富的观点,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
济学。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借鉴了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
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发展方面的一些天才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47 年 6 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秘密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恩格斯出席了这次大会。
大会决定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同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
口号代替正义者同盟的“人人皆兄弟”的口号。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
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国际无产阶级组织。
1847 年 11 月 29 日至 12 月 8 日,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
和恩格斯都出席了会议。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新的《章程》和制订纲领。大会共开
了 10 天。早在两个月前,同盟中央委员会曾用一种问答的形式写成了这份纲领草案《共产主
义信条的象征》,同盟把它分发给全体成员讨论。为此,恩格斯又草拟了一份纲领,也是用
问答形式,名为《共产主义原理》。新章程的讨论比较顺利,但在讨论纲领时,第二次代表
大会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于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耐心地做了宣传和解释工作。渐渐地使代表
们的意见趋向一致。最后,大会同意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并且决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
斯起草了一个宣言,作为共产主义同盟的行动纲领,同时,也作为同盟的重要文件,向全世
界公开发表。
他们吸引了《共产主义原理》中的基本观点,在大会结束以后,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投入
新宣言的写作。不久,《共产党宣言》顺利完成,并于 1848 年 2 月在伦敦正式出版发行。《共
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系统地阐述了共产主义理论,成为全世
界无产阶级斗争的总纲领。它着重阐明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
这一客观规律,明确规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和目的,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思想。
《共产党宣言》有了引言和四章,引言扼要地勾画了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图景,描述了
共产党人在形形**的敌人的咒骂,围攻中成长的进程,以及在这种背景下发表《共产党宣
言》的目的。
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着重论述了阶级斗争的学说,这也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线索。
本章指出,自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然后
论述各个历史时代阶级斗争的状况,说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还提出了一个著
名的原理:“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要发展
为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最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57
本章还详细分析了资产阶级产生发展的过程。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曾起过
进步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
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使资本主义必然死亡,社会主义必
然胜利这一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终将实现。此外,马克思、恩格斯还阐明了无产
阶级的发展和它的伟大历史使命。说明它是现代社会中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阶级,只有它
才能团结和领导广大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解放全人类,最终解放无产阶级自己。
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首先说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基本任务
和奋斗目标。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它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始
终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坚持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党的任务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有
力量的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尽可能快地发展社会生产
力,采取措施逐步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逐步消灭城乡的对
立。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文中还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对共产主义的种种
诽谤污蔑之词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
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一著名论点。
马克思、恩格斯还就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为了解决所有制,变革全部生产方式提出了 10
条具体措施,同时指出“这些措施在不同的国家里当然会是不同的”。
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
分析方法揭露和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形形**的非科学的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深刻分析
了这些思潮的社会阶级根源和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从而阐明了科学共产主义同它们在性质
上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被资产阶级打败了的英法封建贵族,也打击“社会主义”旗号,
而这种“封建的社会主义”的实质则是梦想复辟封建制度。“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就
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断分化,破产的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所鼓吹的“社会主义”,实际
上是要恢复中世纪的手工业和小农经济。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就是代表德国小市民利
益的德国著作家们所贩卖的“社会主义”他们既反对资产阶级革命,又反对无产阶级运动的
兴起,起着一箭双雕的作用。以上这些,统统被马克思、恩格斯归结为“反动的社会主义”。
所谓“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则是资产阶级中想要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从而
维持这个社会生存的一些人的理论。他们鼓吹改良,企图使工人阶级放弃政治斗争。
至于“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则是不成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反
映。他们虽然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并对之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而且提出了关于
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但是他们并不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不了解
无产阶级的历史革命,而是幻想通过“示范”作用,甚至使上层人物“发善心”等等去实现
其理想社会,而拒绝一切革命斗争。因此他们的主张具有纯粹空想的性质。
58
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阐明了共产党的基本策略思想。“共产党
人为工人阶级的最大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共产党人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
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但是“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
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决不放弃对错误思想“采取批判态度的权利”。这些策略原则要
求党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中必须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当前斗争同实现共产主义的
伟大目标结合起来,在斗争中既要联合其他革命党派,支持一切革命运动,又要保持清醒的
头脑,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阶级意识。
《共产党宣言》在结束时,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战斗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
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还附有马克思、恩格斯在 不同时期写的七篇序言,这些序言或是重申了
《共产党宣言》的性质,回顾了《共产党宣言》同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或是精辟地
论述了贯穿本书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或是根据无产阶级运动的实践经验做出的一些重
要补充和修改。总之,这些序言已经成为《共产党宣言》不可分割的部分,对于我们了解《共
产党宣言》的精神实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资本论》是马克思生平最主要的著作,这部举世之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伟大
的文献。从 19 世纪 40 年代开始,直到马克思逝世为止,他几乎把毕胜的精力都贡献给了这
部伟大作品的研究和写作。
其实,这部《资本论》凝结着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任历史伟人巨大的心血和智慧。
为了写这部《资本论》,马克思广泛阅读有关的文献和资料,做了大量的摘录,笔录,
还深入研究了许许多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其研究工作之繁重,是常
人难以想象的。仅仅在 1857 年 10 月至 1858 年 5 月写出的手稿,也就是后来的《资本论》第
一卷的最初草稿就有六七十万字。而现在我们见到的马克思在各个时期写的经济学手稿,字
数大概要千万字计。更何况这些都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智慧的结晶,而不是什么等
闲的著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也是最明显地体现在《资本论》研究,写作和出版,翻译,
修订,编辑,整理等一系列无比浩繁工作当中。恩格斯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从理论上,物质上
和精神上给了马克思全力的,无私的支援。因为只有恩格斯才最了解这部著作对科学的发展,
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将会起多大的作用。再说也只有恩格斯才是马克思在探讨复杂的经济问
题时当之无愧的最有权威的顾问。
恩格斯不仅具有广博的经济学理论素养,而且他还直接经营工商企业,具有丰富的实际
经济知识,经常向马克思提供有关经济过程的实际资料。他们两人相互探讨《资本论》中各
种问题的通信就有近百万字之多。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几十年间经常过着贫病交加的
59
生活,还受到过家庭变故的沉重打击,恩格斯则始终如一地给他以巨大的援助和鼓励,使马
克思总能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工作。所以马克思后来在一次信中对恩格斯说:“没有你,我永
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
恩格斯不仅参加了《资本论》第一卷出版的准备工作,后来又陆续整理出版了第二卷和
第三卷,以及修订,翻译等等,不仅数量极其浩繁,而且内容十分复杂,完全是一种创造性
的科学工作。正如列宁后来所作的评价:“这三卷《资本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著作”。
《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辉煌巨著,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呢?用马克思在此书
初版序言中的话来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和交换关系”,又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这就是说《资
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资本论》的
创作目的就是要阐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资本论》第一卷最初的德文第一版(1867 年出版)共分六章:<1>商品和货币;<2>
货币转化为资本;<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4>相对剩余价值生产;<5>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
剩余价值的进一步研究;<6>资本的积累过程。1873 年经马克思修订后出版的德文第二版,
调整了原先的篇章结构,把章改为篇,把工资问题从第五章中划分出来独立成篇,总共为七
篇;把原先的节改为章共 25 章。此外,现行的第一卷还收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写的
7 篇序言和跋,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阶级性和方法等问题,也是极其重要的马克思主义
科学文献。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以后,马克思于 1873 年 3 月 14 日不幸病逝,使他未能最终完成
这部巨著的续写和修订工作,因此《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整理编辑工作不能不完全落
在恩格斯的肩上。恩格斯也确实没有辜负亡友的嘱托和世界无产阶级的期望,前后花了将近
12 年的时间,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终于在 1885 年 7 月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在 1894
年 12 月,也就是他逝世前半年多,出版了《资本论》第三卷。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势力势力”的导航者。两位伟人的著作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指路
明灯
百度搜索 华国梦 天涯 或 华国梦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