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 天涯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
河东守(王稽)坐与诸侯通,弃市。应侯日以不怿。
王临朝而叹,应侯奏问其故。
王曰:
今武安君死,
而郑安平、王稽等皆畔,
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忧。
应侯从惧,不知道出何方也。
燕客蔡泽闻之,
西入秦,先使人宣言于应候曰:
蔡泽,天下雄辩之士。彼见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应侯怒,使人召之。
蔡泽见应侯,礼又倨。
应侯不快,因让之曰:
子宣言欲代我相,请闻其说。
蔡泽曰:吁,君何见之晚也!
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
君独不见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何足愿与?
应侯谬曰:
何为不可?此三子者,义之至也,忠之尽也。君子有杀身以成名,死无所恨!
蔡泽曰:
人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
身名俱全者,上也;
名可法而身死者,次也;
名僯辱而身全者,下也。
而商君、吴起、大夫种,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
闳夭、周公,岂不亦忠且圣乎?!三子之愿,孰与闳夭、周公哉?
应侯曰:善。
蔡泽曰:
然则君之主惇厚旧故,不倍功臣,孰与孝公、楚王、越王?
应候曰:未知何故?
蔡泽曰:君之功能孰与三子?
应候曰:不若。
蔡泽曰:然则君身不退,患恐甚于三子矣。
有语曰: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进退嬴缩,与时变化,圣人之道也。
今君之怨已雠,而德已报,意欲至矣而无变计,吾以为君危之。
应侯遂延以为上客,因荐于王。
王召蔡泽与其相谈,
大悦,拜为客卿。
应侯因告病免职。
王新悦蔡泽计画,
遂以为相国,泽为相数月,免。
楚春申君以(荀卿)为兰陵令。
荀卿者,赵人,名况,
尝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之前。
王曰:请问兵要。
临武君对曰:
上得天时,下得地利,
观敌之变动,后之发,
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荀卿曰:
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
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
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
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
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故兵要在乎附民而已。
临武君曰:
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
善用兵者感忽悠闇,莫知所从出。
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
荀卿曰:
不然。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
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
仁人之兵,不可诈也。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露袒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
故以桀诈桀,犹巧拙有幸焉。
以桀诈尧,譬之以卵投石,
以指桡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故仁人之兵,上下一心,三军同力。
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抜头目而覆胸腹也。
诈而袭之,与先惊而后击之,一也。
且有人用十里之国,
则有将有百里之听召,
用百里之国,则将有千里之召,
用千里之国,则将有四海之听,
必将聪明警戒,和傅而一。
故仁人之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
延则若莫如之长刃,击之者断;
兑则若莫如之利锋,攻之者溃。
圜居而方止,则若盘石然,
触之者角摧而退耳。
且夫暴国之君,将谁与至哉?
彼其所与至者,必其民也。
其民之亲我欢若父母,
其好我芬若椒。
彼反顾其上则若灼黥,若仇雠;人之情,
虽桀、跖,岂有肯为其所恶,
贼其所好者哉!
是犹使人之子孙自贼其父母也。
彼必将来告之,夫又何可诈也!
故仁人用国,明,
诸侯先顺者安,后顺者危,
敌之者削,反之者亡。
有《诗》曰:
【武王载发,有虔秉钺,
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
此之谓也。
孝成王、临武君曰:善。
后请问王者之兵,设何道,何行而可?
荀卿曰:
凡君贤者其国治,
君不能者其国乱;
隆礼贵义者其国治,
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治者强,乱者弱,是强弱之本也。
上足卬则,下可用也,
上不足卬则,下不可用也。
下可用则强,
下不可用则弱,是强弱之常也。
好士者强,不好士者弱,
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
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
权出一者强,权出二者弱,
是强弱之常也。
齐人隆盛技击,
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
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
事大敌坚,则涣焉离耳。
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
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
《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
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
负矢五十个,置戈壁之上,
冠胄带剑,背负二日之粮,
中午而趋百里
考试过后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而其将气力数年而衰,
而未通过考试者,改造则不易衰也,
所以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
《秦人,其生民也狭隘,
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势,
隐之以阨,忸之以庆赏,䲡
之以刑罚,使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
使以功赏相长,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强长久之道。》
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
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
桓、文之节制不可以当汤。】
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兼是数国者,皆干赏蹈利之兵也,佣徒鬻卖之道也,未有贵上安制綦节之理也。
诸侯有能微妙之以节,则作而兼殆之耳。
故招募选,隆势诈,尚功利,是渐之也。
礼义教化,是齐之也。
故以诈遇诈,犹有巧拙焉;
以诈遇齐,譬之犹以锥刀堕太山也。
《故汤、武之诛桀、纣也,拱挹指麾,而**之国莫不趋使,诛桀、纣若诛独夫。》
故《泰誓》曰:独夫纣,此之谓也。
【故兵大齐则制天下,小齐则治邻敌】
若夫招募选,隆势诈,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为雌雄耳。
夫是之谓盗兵,君子不由也。
孝成王、临武君曰:
善,请问为将?
荀卿曰: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
事至无悔而止矣,不可必也。
【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
庆赏刑罚,欲必以信。
处舍收藏,欲周以固。
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行吾所明,无行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
【无欲将而恶废,
无怠胜而忘败,
无威内而轻外,
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
凡虑事欲熟而用财欲泰,夫是之谓五权。】
将所以不受命于主有三,
【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
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
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
凡受命于主而行三军,
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则主不能喜,敌不能怒,夫是之谓至臣。
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始终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
其败也必在慢之。
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
战如守,行如战,有功如幸。
敬谋无旷,敬事无旷,敬吏无旷,敬众无旷,敬敌无旷,夫是之谓五无旷。
【慎行此六术、五权、三至。
而处之以恭敬、无旷,夫是之谓天下之将,则通于神明矣。】
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
荀卿曰:
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
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顺命为上,有功次之。
令不进而进,犹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均。
不杀老弱,不猎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赦,奔命者不获。
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跟随贼者,则是亦贼也。
【以故顺刃者生,傃刃者死,奔命者贡。
(微子开,封于宋,)
(曹触龙,断于军,)
商之服民,所以养生之者无异周人。
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
无幽闲辟陋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
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
有《诗》曰: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王者有诛而无战,城守不攻,兵格不击,敌上下相,喜则庆之,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师不越时。
故乱者乐其政,不安其上,欲其至也。
临武君曰:善。
陈嚣问荀卿曰:
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
仁者爱人,义者循理,
然而又何以兵为?
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
荀卿曰:
非汝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
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
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
燕孝王薨,子喜立。
周民东亡。秦人取其宝器,迁
西周公于惮狐之聚。
楚人迁鲁于莒而取其地。
五十三年丁未,公元前(254)年
摎伐魏,取吴城。韩王入朝。魏举国听令。
五十四年戊申,公元前(253)年王郊见上
帝于雍。楚迁于巨阳。
五十五年己酉,公元前(252)年
卫怀君朝于魏,魏人执而杀之,更立其弟,是为元君。
(元君,魏婿也)。
五十六年庚戌,公元前(251)年
秋,王薨,孝文王立。
尊唐八子为唐太后,以(子楚)为太子。
赵人奉子楚妻子归之。
韩王衰绖入吊祠。
燕王喜使栗腹,约欢于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
反而言于燕王曰:
赵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
王召昌国君,乐闲问之,
对曰: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
王曰:吾以五而伐一。
对曰:不可。
王怒。群臣皆以为可,乃发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鄗,卿秦攻代。
将渠曰: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攻之,不祥,师必无功。
王不听,自将偏军随之。
将渠引王之绶,王以足蹙之。
将渠泣曰:
臣非自为,为王也!
《而后燕师至宋子,赵廉颇为将,逆击之。
败栗腹于鄗,败卿秦、乐乘于代,追北五百馀里,遂围燕。燕人请和,
赵人曰:必令将渠处和。燕王以将渠为相而处和,赵师乃解去。
赵平原君卒。》
秦孝文王元年辛亥,
十月,已亥,王即位,三日薨。
子楚立,是为庄襄王。
尊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夏姬为夏太后。
燕将攻齐聊城,拔之。
或谮之燕王,燕将保聊城,不敢归。
齐田单攻之,岁馀不下。
鲁仲连写信书,以射城中,
遗燕将,为陈利害曰:
为尔计者,不归燕则归齐。
今独守孤城,齐兵日益,
而燕救不至,将何为乎?
燕将见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
已,有隙,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
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我自刃!遂自杀。
聊城乱,田单克聊城。
归,言鲁仲连于齐王,欲爵之。
仲连逃之海上,曰:吾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魏安釐王,问天下之高士于子顺,
子顺曰:世无其人也;抑可以为次,其鲁仲连乎!
王曰:鲁仲连强作之者,非体自然也。
子顺曰:
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作之不变,习与体成;习与体成,则自然也。
秦庄襄王元年壬子,
吕不韦为相国。
(东周君)为诸侯谋伐秦,
王使相国帅师讨灭之,
迁东周君于阳人聚。
周君无人祀。周亡,凡有七邑:河南、洛阳、穣城、平阴、偃师、巩、缑氏。
以河南、洛阳十万户封相国不韦为文信侯。
蒙骜伐韩,取成皋、荥阳,初置三川郡。
楚灭鲁,迁鲁顷公于卞,为家人。
二年癸丑,公元前(248)年,日有食之。
蒙骜伐赵,
定太原,取榆次,狼孟等三十七城。
楚(春申君)言于楚王曰:
淮北地边于齐,其事急,请以为郡而封于江东,楚王许之。
春申君,因城吴故墟以为都邑,宫室极盛。
三年甲寅,公元前(247)年
王龁攻上党诸城,悉拔之,初置太原郡。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
魏师数败,魏王忧之,
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告诫门下曰:
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
有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
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
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
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
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同安陵君曰:
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
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
使吏引使者至缩高之所。使者致信陵君之命。
缩高曰:
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
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
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
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
遣使之安陵君所曰:
安陵之地,亦犹魏也。
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
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
安陵君曰:
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宪之上篇曰:《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
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
而君言‘允生致之’
是使我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
缩高闻之曰:
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反必为国祸。
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
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
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
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
使使者谢安陵君曰:
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信于君,请再拜辞罪!”

百度搜索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 天涯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竹峰笔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竹峰笔著并收藏资治通鉴之易迁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