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中学时代的记忆碎片 天涯 或 中学时代的记忆碎片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锔盆子开乐是一个手艺人,也就是我们土话说的箍篓子。
开乐是红河吕家河人,离我们村有三里地。在我们村正南。
八十年代的开乐大约有40岁左右,身材不太高,不白的脸膛,爱说爱笑,对于开乐的特征,我使劲回忆也只能记到这里。
但他的手艺我却记得很是清楚——锔盆子,锔碗,锔大缸!
别看这个手艺不起眼,但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却离不开它。那时候老百姓生活普遍比较困难,不像现在,什么坏了再买。谁家的盆子不小心打烂了,谁家的碗不小心摔了,就需要锔起来再用,钥匙丢了也需要重新配一把,烧水壶底漏了就需要换壶底了。
开乐就是周四围村庄的这个手艺人,到每个村的时间也是穿插分开,看似毫无规划,实则是深思熟虑过了的。
我记得到我村大约是20天左右间隔吧。但也总有些人不合时宜的不小心打破了盆子,又恰恰开乐刚来过了,嘴里便总是盼望:开乐怎么还不来。于是在期盼中的某个夏日的下午,开乐终于来了。
开乐总是骑一辆大金鹿自行车,晃晃悠悠的驶来,他的身躯总是前倾的厉害,自行车在他和工具的压榨下负重前进,车轮也总是不沿笔直的路线向前滚动,略呈s形路前进,迎面望去,头部也随着车的摇摆而摇摆,看似要随时歪倒的样子,但我却始终没有见到他摔倒的样子。车后座上是工具和材料。自行车前大梁挂着两个帆布袋,左右各一个,也放满了工具和所用物品。
骑车进村不远,照例会喊上几嗓子:锔盆子,锔碗,锔大缸!金属般的声音带着着不紧不慢的节奏,抑扬顿挫,远远的传了出去。听起来没有任何的讨厌感,仿佛用羽毛抚摸你的脸,而你恰好在沉睡,盼望者会惊醒坐起,沉睡者依然享受睡觉的乐趣。
喊声过后,村里的小媳妇、老大娘便会带着自己盆,壶等走出家门。地点也像是约好了一般,照例是老地方——不是大树下便是屋东头的背阴处。
还是孩子的我,总爱听那有节奏的叮叮当当的声音,于是听到声音便早早站在那老地方。
开乐便停下车,放稳。有条不紊的把车上工具和用品放在该放的地方,摆放好后,穿上帆布护身,坐在马扎上,就算是做好了开工的准备。
不论是锔盆子还是换壶底,都是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开始工作,人们也总是把器具放下,接下来是等待,有特殊需求的就多说几句,但这种情况不多,对于娴熟的手艺人,拿到破裂的器具后,如何开始,如何补救,怎么补救到最好,我想他是胸有成竹的。
开乐就是一个这样的手艺人。他总是把破裂的盆子置于自己盘膝的双腿之上,仔细查看,放佛一个老中医号脉一般,也就几眼功夫,他已经把病号的病因,症状看的清清楚楚,甚至如何用药业已了然于胸。
不管是轻微的,还是严重的病号在开乐的手中无不医到病除。
但我最喜欢的便是看锔盆子了。
锔盆子的时候开乐最常用的工具就是钻了。这钻也长得奇怪,仿若胡琴,使用者需左手握着琴柄,右手来回弹奏,底下钻头反复旋转,过不多时,钻头便在盆子破裂缝隙的两边上各留下直径3毫米大小的圆孔。圆孔左右对称,圆孔既不会钻透盆子,也不会因太浅而吃不住铆钉,圆孔的疏密取决于缝隙的长短。可惜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个工具的大名。
这一步是做活的前奏,下一步才是关键所在,也就是打铆钉了,所谓铆钉是我自己做的称呼,我也不知道她的大名。铆钉大小不一,盆用大,大约三厘米长,铆钉左右弯下去是钉尖,正好放入圆孔。放入后经开乐手中小锤的敲打,钉子总能紧紧的抓住盆子的两边,使其牢不可分。看似不经意的敲打,实则是万次的做活的结果,劲力太小吃不住钉子,太大又伤其盆的筋骨,真正是敲的恰到好处,不差分毫。锔后的盆子可以说是严丝合缝,胜于当初,毫不为过。
完工后在缝隙和钉口处涂上白石灰,使其更加密不透风,这样一件完美的工艺品就呈现在眼前。
锔完的盆子,换过壶底的水壶拿回家再用几年是绝对没问题的。
而且价格不贵,童叟无欺。
开乐是开朗的人,找他的人自然也多。时间长了便每个人都熟悉起来,每每此时便总能听到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也总能听到开乐口中许多东西两村发生的红白喜事和奇闻趣事。
后来离乡工作,便也没有见过开乐,也没有见过这种锔盆子手艺。
百度搜索 中学时代的记忆碎片 天涯 或 中学时代的记忆碎片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