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长城的建设者 天涯 或 长城的建设者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刚开春,秦国云阳林光宫军营处,二十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列成一大片,每一个兵种列在不同的位置。虽然是二十七万士兵之多,可是排列的整整齐齐,并且士兵都无声无息的肃立着。
高高的点将台上就两个人,秦始皇站在中央,大将军蒙恬立在他旁边。
下面文武百官皆已到场,包括公子扶苏在内的所有王公贵族等,咸阳都城左更以上爵位全部出席。
此等阵仗,在大秦国从未有过。
秦始皇统一六国大战都只是在书房里或者大殿里下达命令,到军营为将军出征送行还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秦始皇看着蒙恬,说道:“大将军蒙恬听令。”
“末将在!”
秦始皇说道:“大将军蒙恬,朕命你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朕赐你定秦剑,中华第一勇士配天下第一剑。见剑如见朕,军中若有不服你者,不论军阶,不论出身,一律可先斩后奏!”
这定秦剑,是秦始皇灭六国后,把天下大量名剑,如湛卢剑、泰阿剑、包括欧冶子所铸造的龙渊剑、鱼肠剑全部重新融化。
只留了一把莫邪剑,这莫邪剑剑身有波纹,像水纹一样波光粼粼,而且十分锋利,很是好看,秦始皇才留下了它。
当时秦国铸剑工艺十分精湛,铸剑的时候能让剑身溶入含有十五种微量元素,相当于碳钢调质后的硬度,剑身表面经过络盐氧化处理。(这种络盐氧化处理,直到1937年才由德国人发明,马上申请了专利)而更为惊奇的是,这把剑的元素还含有几千年后冶金专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就算埋在地下几千年,给它在地下压弯几千年,一旦去掉重压物,它会瞬间反弹平直,自动恢复,也会仍然光耀夺目,锋利无比!
铸成此剑后,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刻小篆“定秦剑”三字于上。剑长三尺六寸,秦始皇称之为“天下第一剑”。
蒙恬双手接过定秦剑,说道:“谢皇上,末将身担此任,定当率大军击败匈奴,以报皇上大恩。”
之后蒙恬双手捧着定秦剑,来到军前,大声道:“王离将军听令。”
王离出列行礼道:“末将在!”
蒙恬说道:“本将军命你为大军左副将,率八万步兵跟随本将军出征。”说罢给他一块蒙恬自己的将令。
王离接过将令,道:“末将听令。”
蒙恬又道:“杨翁子将军听令。”
杨翁子出列道:“末将在。”
蒙恬说道:“本将军命你为大军右副将,率七万步兵跟随本将军出征。”说罢也给了他一块自己的将令。
杨翁子也接过将令,回道:“末将听令。”
蒙恬接着说道:“羌魁将军听令。”
羌魁出列道:“末将在。”
蒙恬对他说道:“本将军命你为骑兵先锋,率四万骑兵跟随本将军出征。”
羌魁出列道:“末将听令。”
蒙恬调兵遣将完毕之后,手捧定秦剑回到秦始皇面前说道:“启奏皇上,末将五军已调兵遣将完毕,全军整装待发!”
此时,所有人都端了一碗酒,包括那二十七万士兵。
秦始皇在点将台上举酒示意,秦军历来在战前和战后,都要大量饮酒,可出征时,只喝一碗。
秦始皇举酒向三个方向示意之后,一饮而尽。其余所有人也一饮而尽。
蒙恬望着秦始皇,这个自己一生最崇拜的人,自己最敬重的人,也是最吸引自己的人。
和自己亦师亦友,更是自己知己的人,不是父亲蒙武,也不是战神白起,而是这拥有无上权力和魄力,大蒙恬二十一岁的秦始皇。
如果蒙恬知道这是最后一次见秦始皇,一定会上前紧紧的拥抱他一下,或者多看看他。
但人就是这样,很多时候都觉得还会再相逢,所以走得也是义无反顾。
出征的号角已经吹响,战鼓也已经擂响,蒙恬把定秦剑系于腰间,骑上战马。
秦始皇说道:“大将军蒙恬定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凯旋归来!”
王公贵族跟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将军蒙恬定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凯旋归来!”
文武百官,所有将士们跟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将军蒙恬定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凯旋归来!”
秦始皇一挥手,喊道:“出发!”
蒙恬调转马头,望向人群中,他多想能看到她,他所作的承诺马上要实现了,他要去击杀匈奴人,不但要为九京所有百姓报仇,还要为她们报仇。但心想她在月氏国,怎么能来?也就转念稍微想了下,他知道此时所有人都注视着他。
在人群中,最想看的身影和脸庞没看到,却看到了另外一个人,中行静,她站在蒙恬的母亲旁边,她眼中含着热切的目光,在为他鼓掌。
蒙恬在战马上拔出定秦剑,定秦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蒙恬把剑往北一指,大喝一声:“出发!”向前疾驰而去。
而二十七万大军,全部清一色红色盔甲。也由之前商议好的。蒙恬领十二万秦之锐士,王离领八万步兵,杨翁子领七万步兵,开始了北击匈奴的征程。
因为之前根据边关守将的报告,同时蒙恬也派出大量侦查兵探明了匈奴的动向,整个大河套地区,也就是黄河成几字弯的内外两侧,匈奴的主力不在,匈奴的主力在黄河以北的阴山草原。但匈奴的先头部队两万人已经南下,经临河渡口,占据了贺兰山一带草场,并且收服了早些年被秦军击败北逃的义渠戎等散落的游牧者。
蒙恬率军出云阳林光宫往西,杀入兰州,再沿黄河几字的最西侧北上,前往贺兰山去消灭这支匈奴的先头部队。
同时蒙恬命左副将王离带八万步兵,到黄河几字外侧最东面,沿吕梁山脉外侧,从太原郡出发,经雁门郡的雁门关出塞,走马邑、云中郡(今大同)往北到大青山,往西走以前赵国领地到九京与蒙恬汇合。
蒙恬又命右副将杨翁子带步兵七万,沿吕梁山脉内侧,沿东面黄河北上,渡河到大青山,与王离汇合往西到九京。
三路同时出军,全部向北横扫上去,扫清河套里面所有游牧者。
王离和杨翁子到达黄河北岸大青山汇合之后,往西与蒙恬再汇合于九京。
这是他们出发之前早已经商定的行军路线。
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虎父无犬子,蒙恬祖辈三代都是大将军,到了蒙恬这里才最为荣耀。
先前爷爷蒙骜做白起的副将,父亲蒙武做了王翦的副将,屠雎、赵佗都去了百越,已经融入了当地。
而蒙恬,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帝国最大的将军家族,功勋卓著的王家后人王离不是父亲蒙武力荐,都还做不了蒙恬的副将出征。
蒙恬除了带兵打仗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打猎了。
自灭了齐国拜为内史之后,这五年时间来,天天帮秦始皇处理统一天下之后的各种事情,每年也就秋季才能出去打一次猎,实在憋坏了。
在蒙恬十七岁做为副将攻打齐国之时,因为他喜欢打猎,慢慢他部下就聚集了一批也喜欢打猎的部将,有五千余人,被王翦笑称为“打猎将军”。
而蒙恬认为,这种打猎行为可以更多的锻炼士兵,既有利于熟悉地形,而又有利于野外生存,也能训练士兵们的骑射能力和侦察能力。
而蒙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战士,不吃肉,光吃小米和大饼。如何有力气打仗?那老虎等猛兽何以如此有力气,全是吃肉。故蒙恬的军队。全是以肉食为主,以米饼为辅。
蒙恬如果只带几千人的部队出去,从来不带多的口粮,都是自给自足,有时候还有富余。
什么部队最可怕?以战养战的部队最可怕。
故大秦军需官最喜欢跟蒙恬将军出征,从来不催口粮,而且还有肉吃,经常还能送上几百只鹿及盘羊过来,做为储备。
而在古代,猎物何其多,蒙恬知道有河流的地方地势较低,命战车,步兵沿黄河北上。而自己则率五千余骑兵在前面侦察地形和打猎。
蒙恬发现这贺兰山上猎物真多,老虎、金钱豹、青羊、牦牛、盘羊、马鹿、赤狐等随处可见。
至于飞禽,草雕、雀鹰、斑鸠等蒙恬他们都不想去射。
而这些动物,蒙恬他们最喜欢吃的就是盘羊,青羊和马鹿了。
他们猎杀了这些动物之后,把这些猎物的皮剥了,切成几块,直接丢到加盐的水里一煮,肉一变色,就可以吃了。简单,方便又好吃,只有射杀的飞禽才烤着吃。
这天蒙恬他们吃好之后,还剩了几百只猎物堆在一旁,蒙恬拿出了弓箭,箭尾系上丝带,射向天空。
这是和军需官约定好的,军需官看见了,立即会命士兵来取猎物。
蒙恬深知,这种野外战争,不管是遭遇战,还是伏击战,跟攻坚战不同,真正开战,往往短时间就能决定胜负,更多的时间是用来侦察地形,探知敌情,让士兵们吃好喝好。随时保持战斗状态,做到随时能打仗,打胜仗的思想准备。
百度搜索 长城的建设者 天涯 或 长城的建设者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