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博文一哥 天涯 博文一哥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游戏就是游戏,三五年潮流就变,新的崛起旧的淘汰。
我也不知道,10多年后,替代COC的,最后死死吸引住我的,是那台在楼下我从来不屑一顾甚至碰一下的钢琴。
在我小时候弹琴的那6年里,钢琴只占我一周时间的的1/168,一周时间里我的弹琴时间只有一小时,这样的匀速我坚持了6年,也可以做到每周进步。
钢琴只是我的副业,在我那时侯的生活里的地位就是:“每周我必须要做却不情愿去做的副业”。若是讲我的小时候的人生,我只能更多讲讲我真正是个怎样的孩子,喜欢什么,爱干什么。钢琴是一个我闭口不弹的话题。
我习惯了每周六我妈妈开着奔驰c载着我去何老师家上课,路上偶尔给使我不务正业玩物丧志的赛尔号买一张米米卡(我知道给游戏充钱是个坏习惯,所以每次要钱我都超级难以启齿),再花8块钱喝一杯布丁奶茶,或者吃一碗10块钱的奶酪双皮奶,都让我感到了弹钢琴原来有这么多好处。
开车地途中我特别喜欢懒洋洋地躺在后座拿着妈妈新买的Iphone玩Doodle Jump,飞机大战等游戏,或者听听87.6兆赫的相声。
However,每周去弹琴的习惯在妈妈的鼓励和恳求下,我还是坚持了6年,这个时间超过了我身边的大多数小朋友,这也证明了,我在做事情的专一性上,还是远超别的小孩子,即便我最终,也失败了。
我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练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级曲目,在何老师谈完4首曲子后我会细心挑一首最简单的来练(而不是最好听的)。有一次我记得我选了个听起来看起来简单但是不好听的曲子,练了两个月(8个小时)后我发现不但那个曲子不好听,而且真的很难。
那是我12岁以前练琴的至暗时刻,我第一次对命运感到如此无力,如此无奈。如果没记错的话,那也是我12岁放弃钢琴前弹的最后一首曲子。
小时候我弹琴,属于百分百纯糊弄。老师先弹一遍,我右手弹两三遍,老师跟我合手来一遍;左手来两遍,老师再合手和我来一遍,然后我自己试着合。一小时过去的很快,我基本合完一遍两遍就下课了。
有时我还甚至会以上厕所的理由跑出去屋门,然后下课再回来,我妈和何老师这对儿姐妹看傻在那里。
每周下课后回到家,我又是一周不练,等到了第二周的周六上课,我再捡起上周的记忆继续学习,继续往下走。可想,进度之慢。
强调:不管怎样,这样的速度,我保持了六年。
我不知道是我的天赋秉异,还是我妈妈跟何老师对我走下去钢琴之路的不死心感动了上天,或者就是中央4级是个很容易很简单的level。我一周弹一小时,吭哧吭哧,我硬是啃下来来了4级这块硬骨头。
何老师和我妈妈总是心累地说的一句话就是:“乐儿妈,咱俩太不容易了。”我妈妈也会很实诚,语重心长地回何老师:“唉,确实太不容易了。”
她们两个的对白,像极了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亲姐妹。
我坐在那里,丝丝感到自己其实是有点伟大成就的,令我当时坐在我边上的两个女性长辈为我如此感叹,呈现出如此强烈的情绪。不过我不爱说话,坐在那里看了看她们,没做任何表示。
我甚至觉得她们有点活该,也丝毫体会不到母亲的良苦用心:谁叫你们总叫我弹琴的,我又不想。要是早点放弃,我们三人还需要继续坐在这里痛苦吗?
当时的我,从小被家里人惯习惯了,心中并无“感恩”二字,我也想象不到,又懒得想象她们为了我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时间。反倒是我爸,总是一副云淡风轻,豁达开朗地态度:“LHW不想弹琴,你就不要逼着他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弹好的。你看那谁谁谁(邻居的孩子们),不都放弃了吗,你看那郎朗弹钢琴弹到成功他小时候多不容易……所以……”一开口就停不下来的我爸,喋喋不休地和我妈理论起来。
人生相遇,自有其时。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2011年,我妈妈和何老师这对儿好姐妹最后还是说了再见。
唯一安慰我妈妈和何老师的是,我学完6年的钢琴后,我虽说已经把之前弹的所有曲子忘干净了,但是此时,我还是会我现在弹的那两三首曲子的。
妈妈和我约:以后不去找何老师了,但是同样的时间你要在家弹一小时,我心里打的小算盘是,省去的路程时间,正好我用来打赛尔号练级,抓精灵。省来的200块一小时的学费,不就是我给家里省的钱吗!左右脑峰回路转,一小时省200块,200除以14.5,就算15块吧,我差不多能吃13碗吉野家牛肉饭,余几个串儿;200除以30,我差不多能吃6份吉味双拼饭的大套餐余两张米米卡。。。。。。
我想也不想便答应了。
在本章节结尾,我想批判一下现在地球的音乐教育。
我想说的是,人血管里的血液循环就本是一张播放带播放着人的一生(停了人就死了,血在流人就在生活),人心脏有规律的跳动就是音乐的节奏,人听到美妙的音乐就会不由自主的翩翩起舞。
人在呼吸,走动,跑步,蹦迪时摇头甩手,敲击键盘,暧昧时的亲亲我我,吃东西,睡觉,上厕所等等的一切活动都是符合一定规律和节奏的。我更可以说:种种迹象表明,人类做任何事情都是符合节奏和规律的。这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本性,也是音乐的灵魂:节奏和规律。
由此,我认为,只要音乐老师引导的好,这个世界的教育家重新唤醒每个人骨子里血液里那砰砰在跳的节奏,规律。让人在小的时候就知道,音乐就像是人的一生,有不一样的起点,不一样的节奏,不一样的感悟,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情绪……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音乐老师应该让所有同学明白,学生他自己本身打内心就很喜欢音乐,音乐就住在他的心里。她们教学的时候大可举例说明如今当红的歌手,DJ,娱乐圈红人,都是钢琴造诣非常深,把Doremi研究到了一定深度。所以,他们才得以在圈子里获得极大成功的。
像贝多芬说的一样:音乐带来的启发是比哲学和智慧更有影响力的。
反观现实中的有的不那么好的音乐老师,和家长都总在强调:
-手放在琴上要立起来做对手型,这样看起来好看,而且声音出来铿锵有力,而解释不明白或者根本不解释为什么要铿锵有力更好听。正确答案是:有力的声音象征了你的生命很精彩,生活中充满了精神,能让自己振奋感到运动带来的快感,能让听者感觉到受启发。
-你要很注重琴谱上,作曲家怎么写的。音乐老师会用粗线条大大的标出来:渐强!渐弱!渐快!渐慢!但解释不明白或者根本不解释为什么这样。音乐老师不会给你说:作者此时此刻是生活中正在经历什么,感觉到什么,正在干什么。老师不会和你讲:你在弹这首曲子的时候这么做是因为你在生活中会遇到和作曲家一样的经历,感觉,做的事情,所以你需要用演奏音乐的方式大胆的不顾一切的诉说出来,以热情的方式,演绎出来。
-你要一年之内弹下来多少多少曲子,而不管你记住多少。老师不怎么鼓励你常常温故而知新,重新再出发去探索学生以前弹过的曲子的里面还有什么黄金钻石等价值可以挖掘。所谓价值,可以是改善你心态的一些音符,可以是让你获得新知识的快乐,也可以是你掌握新技能后出去炫耀而感到的快感等等,反正这种价值:无色无味,摸不到看不到,只能用心来领悟到,就对了。
-你弹琴,考级,拿证书是为了升学,拿奖学金,给你爹娘争气,给你自己一个炫耀的资本,在外人面前有面子。而她们不会告诉你,你弹琴是为了让你自己过上更好的人生,体验到生活的千百种乐趣,因为,可能,她们自己都没有体会到。她们自己的人生也许都过的一塌糊涂。现实中家长是虫,孩子不太可能变成龙,除非这个孩子是天才,且非常争气懂事。
-“你看看我的其他学生,我们邻居那谁谁谁家的孩子弹琴多么多么棒,在瞧瞧你烂泥扶不上墙!”这样稍微懂一点育儿知识的家长都知道,只能扼杀学生继续向上的动力,一点鼓励作用也起不到。反之,他们不会说:“孩子啊,你太棒了!你看妈妈现在一把年纪了都不会弹琴,你这么小就这么厉害,长大后你的钢琴功力肯定不得了啊!”让孩子升起一个梦想,成为更伟大的XXX,随之,天天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所以,音乐老师应该更多的唤起人最底层喜欢音乐的精神,让人们打心底里喜欢弹琴。结合每个小朋友各自不同的人生讲述钢琴是如何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并适当编故事,做比喻,帮助孩子消化一个概念:音乐是什么。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发现他们的长处,让小朋友们升起梦想,感受到追梦的同时是多么的刺激和快乐,从而克服他们自己的惰性。老师们应该说明:弹钢琴是为了振奋你自己的心,发掘到音乐中的价值,使你自己变得更好。
这样,才不至于90%学钢琴的小朋友学到了12岁以后就再也不弹琴了,甚至有的再也对钢琴说不上喜欢了。这样,全世界才会有更多人发掘到音乐中的黄金,感觉到世界更美好。也只有这样,音乐教育行业才会更上一层楼。
对于我自己而言,磨刀就是为了砍柴,回家好好练习就是为了在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中大秀特秀,使所有人知道我的实力。当然,好好练琴的同时,我也收获进步给我带来的快乐。
我曾经在我小学时写的日记里面记过一件事儿:一眼望去全13班,钢琴10级的起码有5,6人。可在一次音乐课纪律混乱之际,李娜老师和两个学生打起来了,全班开始看热闹,此时我上台弹了首曲子助兴,引发了全班对我的大发赞扬。事后我回过头总结:纵有5,6个钢琴大家藏匿于人山人海中不敢抛头露面在公众眼下大展身手,却唯有我一个4级选手出来发自本性地弹出欢快节奏给抗师英雄加油助兴。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觉得:弹琴有用!我看,那些考了10级却一个音都不在外人面前展露的才是真的菜,真的弱。只有我这样胆子大,敢上的(尽管水平一般)才算是学以致用,没有浪费父母付给老师的学费。
我得出结论:一个好的钢琴家必须具备勇敢自信的品质,当然,他的技巧也得过硬。
如今,那些声称自己有10级证书的人早已无法使我闻风丧胆,我只看他现在还会弹什么,弹出来的水平怎么样,便知道他是否在吹牛还是怎么样。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百度搜索 博文一哥 天涯 博文一哥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博文一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博文一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博文一哥并收藏博文一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