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忆中文 天涯 或 忆中文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好像有一点中二。”李恒,便是崔越在这个世界上的身份了,洛阳李府的嫡长子,其父李聪是现任李家家主,与罗氏生下两子,老大就是李恒,老二是李毅,其母在李恒十二岁时病逝,李聪又去一位——林氏,林氏诞下一男一女,男的叫李泰,女的叫李雪。李聪的二弟李耐一心求学,早年师翰林贡举庄子周,今年四十二,是洛阳的一位大儒。他膝下有两子李启和李程,李启今年二十五,在科举时考中榜眼,现任洛阳令。三弟李智,四十岁,现任荆州刺史,膝下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分别名曰:李辙、李苏和李曼曼。
李恒站起来,拿着酒杯便朝山下走去,走到湖边李恒便通过水中的投影来端详自己,他大概为八尺,也就是一米八五左右,身材也算修长,肤色略白,五官清秀。
“少爷!”
“穆管家,何事?”这个穆管家就是李恒小时一直送他去学堂的那个中年男子。
“少爷,再过俩月就是您的及冠之日了,夫人吩咐我让我给您做一套衣服,快跟我走吧。”
“林姨娘?离我及冠之日还有俩月,为何现在就要做衣服?”
“哦!是这样的,三二老爷的大公子考中会元,要办喜宴,所以就准备给您做一件新衣。”
“三堂哥回来啦!他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少爷!辙少爷还没有回来。您先和我去把衣服尺寸量好。然后您在和辙少爷好好聊聊!”
“好好好!快快去!”说着便拉着穆管家跑去量尺寸。
……
在洛阳的天街上有一支游行的队伍,只见为首之人身骑白马,一身白衣,胸前还挂着一个大红花,那少年眉目之间有着英气,给人一种精干的感觉。那天街是洛阳的主干道,宽约一百一十六米,所有的人都向骑马的少年祝贺,那少年也拱手向致意,嘴角微扬,在路边的姑娘们被他迷得春心荡漾。
队伍行进到李府的门口,那少年刚下马就被另一个少年缠住。
“辙堂哥,你这次考中了会元,而且你还是解元,辙堂哥,你能不能连中三元?”
李辙对那少年少年说:“七郎,你先让我去给家主问安再说。”
“好!辙堂哥你快去吧。”
七郎看着李辙小步跑进大门也跟着进去了。这七郎是李恒的乳名,李恒便跟着李辙跑到客堂,但李恒并没有进去,而是在门外蹲着。
大堂中坐着两个人,坐在正首的便是家主李聪,往下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读书人,现在还拿着书在读,他就是洛阳大儒李耐,至于李辙的父亲李智,官至荆州刺史,一直在荆州地界,不在洛阳。
李辙入堂先向李聪行礼,再向李耐行礼。
“哈哈!我们的会长回来了。”李聪看着李耐打趣道。之所以叫李辙为会长是因为他创立了一个诗会叫幽静诗会,这个诗会在洛阳文学集团里也是有地位的。
“晚辈不敢。”
李耐放下书本看着李辙说:“你这次考中会元,确实是一件喜事,如果你参加殿试夺取状元,连中三元,也是给你父亲和家族争光了。”李耐用目光打量着李辙,“你对这次乡试有什么看法?”
“二伯,辙儿这次能夺会元实属上苍眷顾,有许多的才子都比我有学识,比如那汝阳的刘钊、宜阳马申科,他们都比我强,我还有许多的要学。”
李恒在门外偷听心里嘀咕“放屁!他们哪能跟你比?”
“哈哈哈哈!”李聪和李耐一起笑了,李耐说:“博取功名不自大,这本来就很好,但做人却不能没有一丝自大,不要过于谦逊了,明白吗?”
“晚辈明白。”
“进来吧!别在趴墙角了。”李聪笑呵呵的说。李耐和李辙一起回头看向门外,只见李恒满脸尴尬的走进来,并向堂中三人一一行礼,礼后恭敬的站在李辙的后面。李聪看着李辙说:“恒儿再过俩月,就要成年了,他想要留在洛阳搞文学,日后你要多教教他。”
李辙看着李恒问道:“不知七郎是想写文章还是作诗啊?”
李恒他立志要做这个大唐的诗仙,当然要作诗了,便答道:“我要作诗。”
李辙凝视着李恒的眼睛,见他目光坚毅,心想“日后七郎必有作为。”
……
清晨,一缕阳光照进李恒的房间,四月初九,便是李恒的成年之日。在这一日要由父亲或兄长在宗庙里主持冠礼。行加冠礼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李家在洛阳也是大家,来参加加冠的来宾也不缺官吏豪族,官方的有洛阳备守叶涛、洛阳太守陈佑铭等,豪族的有康家三老爷康绍球以及一些官宦子弟,大多是幽静诗会的人,这也是李辙的意思,既然李恒想做诗人,那让他接触接触诗会的人也未尝不可。
这天李恒身穿褐色衣冠,给人一种老辣的感觉。接着李恒随着李辙走进太庙去祭祖,太庙本身就不大还站满了人。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三次加冠完成后,主人必须设酒宴招待宾赞等人,赞是宾的助手,叫“礼宾”。“礼宾”后,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字”,代表今后自己在社会上有其尊严。
由于李恒的生母罗氏在李恒十二岁时病逝,在他的记忆中,这个母亲很漂亮,她很爱笑,对李恒和李毅特别好,但因她父亲离世,伤心过激,患了风寒,这本不是大事,只要用好药喂之,再好好的调养几天便好,但罗夫人却卧病不起,这风寒越来越严重,至此病逝。所以李恒就拜见了李聪再娶的林氏。
拜完后就取字。李耐思考后便说:“这字与名可相辅,可相反,七郎名恒,意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但日后切不可意气行事,不听劝阻,这字就取相反即可。李恒,字少退。”
接着再依次拜见兄弟,拜见赞者,并入室拜见姑姊。李恒从太庙中走出,入了后堂。后堂里也挤满了人,皆是李恒的兄弟姐妹:本房李毅、李泰、李雪;二叔房李启、李程;三叔房李辙、李苏。李恒一一拜过后在拜见姑姊:李耐的妻子崔氏。三叔李智是荆州刺史,所以他的妻子和他的三女儿李曼曼在荆州地界,没有在洛阳,所以无法出席李恒的成人礼。
在这个世界里弱冠的人还需要到前院中敲锣三下,一下以示神明,二下以示父母,三下以示自己,这三下锣敲完便代表着敲锣之人正是成年。
一切都忙完后忙完后,李辙带着李恒到花园中去见一见幽静诗会的人,今日来参加李恒的弱冠只有五人三女两男,蒋潇潇、苏以墨、姜小易、江有汜江子乌、崔九崔式微。他们五人是参加诗会最频的,也是十二位创始人里的,当初带李辙和十一人建立了幽静诗会,至今也创立两念了,由原来的十二人到现在的二十九人。从原来不入流的诗会到在洛阳数一数二的诗会。李恒想作诗,加入幽静诗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五人见李辙将李恒带来,便都围了起来,江有汜说:“糜悦,令弟的风采不错,不知文采如何?”
不等李辙回答,李恒便抢先答道:“还请子乌兄出题。”
江子乌先愣了一下,后笑道:“好!糜悦兄,你们府上的牡丹开得不错,不如七郎以牡丹为题作诗一首?”
李恒笑了笑,心想我也是正儿巴经的洛阳人,更何况我还是文学博士,这牡丹的是简直是信手拈来,他以想到一个诗人,这个诗人也是洛阳人,被称为诗豪。李恒假装思考后便吟道: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没错!这边是诗豪刘禹锡的《赏牡丹》。
百度搜索 忆中文 天涯 或 忆中文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