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古星图之谜 天涯 或 古星图之谜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十一月十六日上午十时许,“郑和号”上的科学工作者盼望已久的打捞船“大力士号”和拖轮“泰山号”终于在北方的海面上出现了!“郑和号”立即从兴华岛起航,迎了上去。当他们相遇时,三船汽笛齐鸣,相互致敬。
“大力士号”是南海舰队派来支援天苑四工程的。它是一艘长140米、宽32米、排水量一万五千吨的深海潜艇打捞工作母船。这次为了打捞天苑四人的飞船,临时突击改装了它的巨型机械手——“巨手”,使它那只专门抓梭形潜艇的大钢爪,在抓球形飞船的时候,不至于使飞船从大钢爪的两头滑脱。在这条工作母船的后面,还拖着一条潜水式驳船,“巨手”就放在这条驳船上。和“郑和号”相比,“大力士号”俨然是一个老大哥了。
在离“郑和号”北面二百米的水面上,“大力士号”和“泰山号”相互间保持着一定距离,缓缓地停下来。这个位置,恰在飞船残骸上方附近。
一条工作艇从“大力士号”上吊放到海面上。艇上有四个人,其中两人穿着海军服。他们驾着小艇到“泰山号”接了一个人,然后又向“郑和号”驶来。驶至近处,徐振宇一看,欣喜地说:
“柯局长来了!”
柯化热情地向大家摆摆手。当小艇停靠之后,柯化和穿着海军军官服的“大力士号”的舰长、打捞工程师以及“泰山号”的陈船长登舷梯上了“郑和号”。
作为天苑四工程总指挥的柯化,正在主持一个会议。在这个会上,他们已经为即将开始的打捞工作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方案,反复推敲了每一个细节,充分估计了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以及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与会者已从不同的角度,毫无保留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看来,会议已接近尾声了。
会议室里有点闷热,柯化脱去了制服,把白衬衫的袖子挽了一节。他的目光沉毅,语音浑厚有力:
“从现有的考察资料来看,在我们脚下躺着的球状金属物体,极有可能就是我们千方百计要寻找的宇宙飞船。而这艘飞船对我们人类的科学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此,这就给我们这次打捞工作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在整个打捞过程中保持天苑></a>四人飞船的原样,绝不允许扩大它已有的损伤。这样一来,对于‘大力士号’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保持自身的稳定。请同志们按照今天会上商定的方案,互相配合,协同动作。我们一定要出色地完成这项任务!”
徐振宇、梁维舟和那位打捞工程师又补充了一些意见。
散会后,“大力士号”舰长、打捞工程师和“泰山号”陈船长迅速走出舱来。甲板上也很闷热,天上布满了乌云。他们快捷地上了小艇,赶回自己的船去分头准备。在“郑和号”的驾驶舱里,柯化、徐振宇<tt>.t>、任思宏在李船长的陪同下,正在观察“大力士号”的定位作业。根据天苑四工程指挥部要求,它必须准确地停泊在飞船沉没点的正上方。无论是海浪海流的影响,或是狂风暴雨的威胁,它的移动量都不允许超过十米。
“大力士号”依靠导航卫星定位,缓缓驶到预定位置上。“郑和号”上的水下电视系统也已投入工作,张銎在“郑和号”上测定了它的方位,确认它现在就在飞船沉没点的正前方。他在探测舱里打电话,报告了柯化。柯化立即用高频电话通知了“大力士号”。
“大力士号”自己的测定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舰长立即命令船上的动力定位装置打开,使它始终保持在飞船正上方。
潜水式驳船的储水箱阀门自动打开了,海水从四面八方涌了进去。两小时以后,它象一艘潜艇那样,完全没入海水之中。“大力士号”卷收拖缆,把驳船拽到了它的船底下面。
杨继先领着三名潜水员,穿着轻潜装具,从“泰山号”上乘小艇驶到“大力士号”旁,下了水,潜到驳船上。这时从船底放下了高强钢索。他们把它和放在驳船上的巨手牢牢地连结在一起。
当潜水员完成任务浮出水面后,驳船也从“大力士号”船底下移到了船外。
一场热带海洋里常见的暴风雨来临了。“泰山号”和“郑和号”在暴风雨中漂泊不定,而“大力士号”却象一座海上钻井平台那样岿然不动。
徐振宇站在驾驶舱的了望窗前,双手紧紧抓住一处扶手,苦笑着说:
“我们这条船如果也象‘大力士号’那样稳定就好了。”
柯化也是好不容易才站稳,他说:
“舰长向我介绍过,他那艘船上有台电子计算机,可以根据船体的移动速度、距离、方位、随时控制四周的喷水反推装置和船下的小镙旋桨,保证船体迅速回到原有位置。”
暴风雨过后,舰长从“大力士号”上打来电话,请求放下“巨手”进行海底探测作业。柯化看了一下表,说:
“让大家休息吧,明天再继续进行。”
第二天,早上天气十分晴朗,“大力士号”上的人们又忙碌起来。今天除了张銎留在“郑和号”上值班外,其他科学工作者都来到了“大力士号”的驾驶舱里。
“大力士号”上安装了四台柴油机、六台喷水反推装置和一套专门用于打捞的液压提升系统。在舯部有三部巨大的塔式起重机,起重机上的钢索穿过船底,连接在巨手上确确实实是一艘宇宙飞船,这一点现在谁也不能再怀疑了。几千年来沉积在它上面的泥沙杂物被高压水流冲得无影无踪,飞船敞露在海底,闪耀着铜球一样的金属光泽。当然也有一些海洋生物的残骸牢牢地粘在飞船外壳上,不肯离开。飞船上有一处明显示地凹陷了,里面有一个大黑洞。在飞船上半部,还有一圈圆形的舷窗。
梁维舟在荧光屏前看得很认真。他拿出一个电子计算器敏捷地按了一阵之后说:
“飞船的重量估计在500吨到1000吨之间。”
“你怎么知道的?”方雨田问,他似乎有点不太相信。
“我曾对铜球和信息火箭的比重进行过测算,现在根据飞船的直径和可能的结构,就可以估算重量,”梁维舟两只眼睛忽然闪了一下,“就象你根据几根骨头就可以推测出他的全身结构一样。”
方雨田坦然地笑了:
“这你算说对了。我真没想到飞船还如此完整,看来里面肯定能有几个密封舱没进水,说不定我还能发现一两具完整的遗骨呢!”
梁维舟比方雨田更高兴,他得意地说:
“里面有没有完整地遗骨我不知道,反正研究天苑四人的飞船是不成问题了!说实在的,我也没想到飞船残骸还能这样完整。”
打捞工程师姓曲,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中年人。他从电视上看到,飞船并没卡在海底岩石里,周围只有些泥沙。曲工程师请梁维舟把重量估算写一份给他,然后对柯化说:
“我看可以试捞了,如果有好天气的话。”
百度搜索 古星图之谜 天涯 或 古星图之谜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