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争持豫州
百度搜索 从奴隶到皇帝 天涯 或 从奴隶到皇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三十七章 争持豫州登基初始,有很多事情要忙;除了政权的建立,还有国家的基础建设。
你说在这里建造宫殿,这里就有了宫殿。你说在这里建造庙宇,于是这里就有了庙宇。你说减掉税赋一半,人民就开始积极的耕种。你说建立学院,一座座学堂应声而建。。穿上赵王的衣服,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你感觉到自己拥有着和神一样的权力。权力使你的意志变成了这个国家的意志;军队变成你的手足,人民变成你的内脏,而你就是这个国家的首脑。
新建的寺庙开光,我带着几个将领前去瞻仰佛像。佛图澄见我到来,满怀感激地带着一群僧众为我祈福;我却阻止了他这种虚妄的做法。“我不要什么祈福,我命由我不由天。只要你带着众人一心向善,便是对我莫大的帮助。”我满怀自信的笑容和坚定的气魄顿时震慑了众人。
佛图澄收了很多僧众,主要是研究佛学。我却希望僧众在寺庙的后院种植蔬菜。
“自给自足不做蛀虫的生活方式才能赢得世人的尊敬。如果寺庙只靠国家来养,在人格上便低人一等,它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也会遭到质疑。汉朝就是因为僧侣们只知道念经不从事生产,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农业,才被剥夺了存在的权力。一个国家里如果都只要念经就有饭吃,那谁还劳作?!这个国家岂不要完蛋吗?!”中午在禅房歇脚时,我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大王真是考虑周全,我等谨遵法旨。”这时的佛图澄倒是很谦虚。
私底下,他常常劝导我说少开杀戒,以和为尚;我便笑称他为和尚。他却笑而接纳了这个称号,并双手合十轻念着“阿弥陀佛”。也就是因为我们的一时戏言,后来的僧侣就有了别称叫作和尚。
“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都以和为尚,那真是天下太平了。”我嘲笑他的天真。他却不以为然。“杀虽立竿见影,但民怨暗生,不是人所能左右。还是以和为尚,民不生怨,各安其道,才能天下太平。”他的话就像一阵风般在心中掠过,留下一些思索。
新建的宫殿格外宽敞,满脸喜悦的张宾带领群臣为我处理朝政。无论是国家建设还是边境战事,他都给予适当的建议。
“朝纲虽然建立却不完善,还需右相费心啊。官分三六九等,右相即为群僚之首,官位和人员还需你来安排。”早朝过后,我在偏殿召见了张宾。
“大王如此信赖,臣惶恐不安。自跟从大王以来,臣下从不敢越矩半分。”张宾瘦弱的身体颤抖着跪拜在地不敢起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那个年轻时代倚着宝剑,大声求见的孤傲的张宾不见了;那个在葛坡大声叫喊着撤军的执着的张宾不见了。眼下只剩下了一个干瘦的病怏怏的张宾,显得那么小心谨慎。
“右相不必惶恐,快快起来。”我怀着愧疚拉起他瘦弱的手臂。
“都是自家兄弟,何必如此。”看着他消瘦的脸庞,我心疼啊。
“大王即为一国之主,还请注意言辞。”张宾拱手再拜,语调恭敬而诚恳。
“好了。我以后会注意。”看来身份真能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人员我自尽心安排,但还需君上圣裁。”他很谦虚,从不喧宾夺主。从他的语调里我又感受到了朋友的真诚和属下忠心。我们的距离似乎又拉近了。
他在权力上安守本分,可是在自己的职责和工作里却是鞠躬尽瘁。除了安置朝臣家属在崇仁里外,他还设置了公族大夫来统领他们,甚至还规定了宫殿诸门的出入制度。特别注重的还有选举。先定了五品官员,又继续评定了九品官员;并命令群僚和州郡每年各举秀才、孝廉以及贤良、直言、勇武各一人。
张宾谦虚和善的品德与廉洁奉公的作风赢得了全朝官员一致的尊敬,甚至连我也不愿直呼其名,而尊敬地称他为“右相”。
身份都是包括权力和责任,很多人只在乎自己的权力,不在乎自己的责任。以前的刘聪,再往前的司马家族,都是如此。官制的腐败就在于以权谋私,不能以天下乐为乐;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王朝的灭亡。我对贪污是深恶痛绝,见一个砍一个。杀,是威慑。什么刑不上大夫,或者贪不至死,等等歪理邪说实在是蛊惑人心。也只有杀,才能克制腐败。
“把官员的权力和职责分开;健全制度才能有效防止腐败。”张宾又一次提出了他的设想。
“怎么个分开?”我有点糊涂。
“权力属于国家,职责属于官员。把职责放在首位,并以职责来考量官员。也只有当职责大于权力的时候,才是一个国家好的方向。”
“右相说的有理。”我对张宾的依赖与日俱增。
威严的军队里以石虎为首。石虎统帅军队是严厉的,可是管理上却简洁而不繁琐。“军队就是要绝对的服从”,这是他的原话。正是因为绝对的服从才能在管理上更直接更有效。营造宫殿、建立庙宇和学堂都是在他的带领下完成的。士兵不仅要会打仗也要会搞建设,国家人力有限,军队要成为多面手。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襄国的内外可谓是恍然一新。街市上人们往来如梭,庙宇里僧侣虔诚拜佛,学堂里学生朗声读书,军队里兵马操练有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都城内一片繁荣景象。
赵王二年的六月,南边的边境传来战报。晋将祖逖占据蓬陂坞东台击败西台的桃豹,进至豫州封丘。很多城镇都已叛赵归晋。
“司马睿都不愿北伐,一个祖逖却敢与我为敌。给我加派人马前去征讨。”我很气愤,一个小小的祖逖竟然敢与我为敌。
七月,又派一万骑兵征讨,仍是难以取胜。因为隔了一条黄河。今日降服了,明天就可能失去。如果继续加兵,只会徒耗兵力;不加兵,豫州土地怕尽为他人所有。豫州丢了倒不可惜,只怕祖逖越过黄河继续北上,来找我的麻烦。
进退两难之际,我召集众臣商量对策。 随即对祖逖也有了全面的了解
祖逖年少便有大志,和刘琨在司州做主薄时就常常闻鸡起舞。一个勤奋的年轻人形象便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在随司马睿南迁的过程中,他随着部队一起向南撤离,都是落魄的流浪人,可是他却能像兄长一样照顾周围的人,被大家共推为队长。我看到了一个胸怀广阔、满怀仁慈的兄长。
到了南方后,不安于平庸的祖逖请愿北伐。他的爱国精神和意志,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估计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脑袋发热,自寻死路;而我却看到了放弃享乐,充满爱国主义并且义无反顾的置身于险地的英雄。
懦弱的司马睿正在和王敦夺权,哪里顾得上北伐,能保住偏安就很不错了。他并不支持祖逖北伐,甚至没有给他任何军资,只给了他 一个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称号。
祖逖只带着两千族人横渡长江北伐,可是他却靠着自己坚定的意志和善于抚慰人民疾苦的手段,慢慢拉起了属于自己的队伍。坚韧、耐劳、爱国、善良,他怎么拥有这么多美好的品德,而能力上他又文武双全、有勇有谋。
豫州割据自重的晋将李矩、郭默、上官巳、赵固,都不是容易降服的人,我也同他们交过手,都难缠的。你进他就退,你退他就进。可就是这些难缠的人却被祖逖一一安抚,甚至愿听他的调遣。可见他做说客的能力也是超群的。
随后他仅用了几年就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期间我也曾派石虎与他交战,祖逖虽然大败,却能固守淮南。
石虎留下桃豹镇守蓬坞西台,没过多久祖逖便进驻蓬坞东台。相持四十多天后,为了瓦解桃豹军队的意志,祖逖命人用泥沙装满袋子运进城内,暗示自己粮食充足。饥饿的桃豹队伍气馁起来,桃豹随即派人向我要粮,我命人去送,却被早有准备的祖逖半路劫去。桃豹队伍的意志就这样散了。祖逖一进攻,桃豹就带着队伍弃了蓬坞西台,逃到了封丘。这个有勇无谋的桃豹看来真不是祖逖的对手。
这个祖逖有勇有谋又善于招揽人心。因有黄河之险,我攻取不易,失去却也很容易。得不偿失的战役还是不打为好。可是怎么才能休战呢?这真是一个难题。
也就在这个时候,祖逖的门牙将童建杀了新蔡内史周密来降我。
“大王,送上门的计谋啊。我看这童建相貌平庸。我调查了一下,他只因为喝酒被周密恼了要废他,所以才杀了周密,来降。不如杀了他,将头颅还给祖逖。外交不但是只靠武力还需要靠智慧。”张宾又一次献上了他的计策。
“还要附加一封信函,我已写好,直接带去便可。”张宾呈上了信件。
我命人一念,果然不错
“天下人都憎恶的就是那些背信弃义的人。我更是深恶痛绝。将军所厌恶的,也是我所厌恶的。你我之争,连年不休,你我不苦,却苦了民众。不如暂时休兵,让百姓休养生息。”
张宾的信件和童建的人头送去以后,却没有了回音。过了一月,仍没有看到祖逖的任何动作。
九月的后花园凉风怡人,我和张宾在喝茶。
我取笑他说:“右相也有失算之时啊。”
张宾知道我只是开个玩笑;他轻轻的摇摇头,并不在意。
也就在我们取笑逗乐的时候,前方传来战报。
“报----”一个传报的士兵拉着长音。看着他急促的语调和满脸的汗水,确实是急忙跑来的。
“不急不急。先喝口水。”张宾这时却悠闲了起来。
“快说,什么事。”我倒是急了。
“祖逖送还了我们叛将的头颅。”
看来休战的真是双方想要的结果,因为对彼此而言都是有利的。隔了一条黄河,对彼此都是很好的制约。也许是对祖逖了解,让我增加了对他的好感,这次休战,没想到他这么配合。看来他确实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将军啊。我很欣赏他,便命人去修饰了一下他远在幽州的父母的坟墓。
因为严禁各自将领在边界抄掠,并且都不接纳叛将;所以我们的边界顿时安静了许多。过了没多久,我又命张宾写信给他,希望通商;其实只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他没有回信,却也默认了。我们似乎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那就是暂时维持边境安定。
边界的人民大多是双重身份,祖逖似乎也允许了。毕竟得民心者得天下。何必那么死板?!你如果能让人民得到温饱和幸福,人民自然就归顺你。我想祖逖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百度搜索 从奴隶到皇帝 天涯 或 从奴隶到皇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