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这样能让明朝逆天改命吗 天涯 这样能让明朝逆天改命吗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明末,恰逢小冰河期,气温极度寒冷,以至于粮食减产,饥荒严重,农民起义不断,明廷疲于奔命。女真又蠢蠢欲动,内忧外患,国家生死存亡。
时西元1627年。瑞王朱常浩刚刚到达他的汉中府邸。朱常浩和一般的王爷不一样,在宫中时不近女色,但喜好钱财,屯银子无数,25岁时都尚未嫁娶,但却用结婚的名义要了不少银子,这不全带到了汉中。不仅如此,汉中府邸修的也是奇大无比,占据了汉中城将近二分之一的面积。
也是这一年,陕北爆发了多起农民起义。
明廷上下震惊无比,令三边总督杨鹤采用“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战略,力图尽快平息叛乱。
但是明廷却没有足够的钱粮赈济饥民,再度反水也只是早晚的问题。
朱常浩呢,自然早就知道了将要发生的这些事情。那是在他很小的时候,他便有一种预知未来的能力,在梦境中会看到将要发生的事情。一开始他还不在意,但是经历几次之后,他开始重视这个现象。所以他也提前知晓了,明末农民起义,甚至满清入关的情况,于是早在确定将汉中分于他时,他便开始谋划这些事情,有意识的想去改变明朝的结局。
同时,他也派人去找西洋人,试图从他们手上搞一些马铃薯、玉米之类的耐寒作物,如果事成,可以大幅改善冰河期粮食减产的情况。
所以朱常浩,弄了这么大的府邸,向户部要了那么多钱也是有用意的,不娶妻也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女子。这也是后话了。
朱常浩抵达汉中,第一步就开始广纳贤才,广收受地主压迫以至于生存困难的饥民到府里,一来,他自己在府里规划了几块地方用于研制枪械,需要一些铁匠,二来,他被封王时也受封了万顷田地需要开垦,就在汉中城的周边,出城便是。最重要的是,这样可以让汉中城周围的饥民数量减少,这样可以大概率减少汉中周边出现叛乱的风险。
并且朱常浩将替他开垦土地的农民,租子调到非常低,只要提交当年其所管辖地块收成的百分之十即可,还免费给他们住宅。
铁匠的管理相对就复杂了。首先是提供吃喝,其次设定了绩效,做多少事儿,拿多少银子。
此时他也发现了另外一个情况,人才!想要搞先进的管理,先进的设备,都是需要人才的。他自己,皇宫出身,本身的学识、阅历就很丰富,加上自己喜欢钻研,又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本想来汉中就去实践,结果被人才给绊住了脚。总不能事事亲力亲为,这样一百个朱常浩都干不起事儿来。
无奈,他决定从投奔他的人里挑一些本身就读过一些书的,一些天资聪颖的人,开始进行教育。另一方面,他也把这些人的孩子集中起来,分年龄开设了私塾。
总之,先教一部分人出来再说。
同时呢,他也把之前布局的马铃薯和玉米种植了下去,期待着明年的丰收。
汉中由于相对靠南,地理位置也较为简单,从陕北到汉中一般均走陈仓、五丈原,到斜谷。此路有城固为防线。西方入蜀门户则为定军山、阳平关,难攻易守。正北的路直出陇西、甘肃,也有留坝为守。作为一个基地来使用,还是不错的。日后南取巴蜀,西取陇西,也是极为方便。
趁着北部战况胶着,朱常浩打算安心屯些兵器,哪怕不打仗,做些买卖增强下明廷的实力,能改变明廷命运也是极好的。
于此同时,他也抓紧开始物色人才,首当其冲的便是宋应星和茅元仪。
宋应星,天工开物作者,在当年可是为数不多精通化学、物理、生物的人才。在当时能准确的区分各种物质的性质,并做了大量的实验,若能加以点拨定能成大器,如果能协助完成钢铁的大规模生产也是极好的。并且其1627年尚未中举,正是拉拢的极好时机,与他聊聊科技方面的内容,定能吸引其目光。
茅元仪,怀才不遇的武器学家,如果适时拉拢,也定能为新式武器的研制提供一把助力,并且其忠心可嘉,只要让他在这里看到为国尽力的希望,也是有极大几率拉拢来的。
当然明朝还有很多学术有成的人才,徐光启,李之藻,张景岳,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这些,要么本身已有很高的声望,要么本身已命不久矣,便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只不过这种小动作,一定要干的隐秘,不被紫禁城怀疑才行。
只等两年后,清兵南略,明廷的势力逐步衰弱,内忧外患,到时做点军火生意,一来赚了钱,二来助了国,三来有了正当的名目后私藏点火器也无伤大雅不是。
看着还有两三年的时间,可以给自己缓冲,朱常浩便打算这几年先养养民心,改良改良武器,之后再说。
其实明廷也是输的挺可惜,如果能集中兵力,要么先处理掉农民起义军,要么先解决后金的威胁,都能解决当下明朝的危机,再续命百年应是不成问题。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明廷的**组成也是,一方面东林党清流,刚烈,注重正统,执着不懂变通。反而宦官集团的政治手段要高明的多,但这批人却容不下真正的忠臣能臣,更注重个人利益得失,如果说哪天他们开始保护明廷的利益了,只能说明明廷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不得不为之着想了。如果东林党人的思想维度再高一点,站在百年的立场上,站在大明天下苍生的角度,真正的为大明朝的生死存亡去思考当下应当做的决定,委曲求全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并且,大明的贪腐郁积多年,尤其是王室宗亲,基本都是大明朝的蛀虫,啃食了大明的根基。让百姓活不下去,横竖都是一个死,起义还有几率活,当然会有人反抗了。
但凡有一口吃的,谁都不想冒这个险去起义。
朱常浩自然也是深谙这个道理。所以针对教育这一块,他也是决定培养一批真正能带领国家走向昌盛的人才,真正能为国家繁荣昌盛着想,为了人民着想的人才。心系百姓,才能做出最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决定。忽略的最应该关注的百姓,而过分的注重名节,正统,其实也是一种忘了国本。
忍辱负重比牺牲,要更难。
由此,朱常浩也开始反省,百姓,到底要的是什么。

百度搜索 这样能让明朝逆天改命吗 天涯 这样能让明朝逆天改命吗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这样能让明朝逆天改命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角落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角落玩并收藏这样能让明朝逆天改命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