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明末之南洋之王 天涯 明末之南洋之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此时的大明南方也是战乱频繁,崇祯十五年二月,张献忠率领义军攻陷舒城、六安、进克庐州,杀知府郑履祥,又连下无为,庐江,打败总兵黄得功、刘良佐。此时南方的明军大部分被调去抵抗张献忠了。李天龙也算是趁虚而入吧。而北方也同样不安宁,同年五月,也就是李天龙攻打安南那会,李自成第三次围攻开封,明廷命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携总兵佐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等率兵十八万(号称四十万)往援开封,会师朱仙镇。李自成为求歼其援军,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法,以部分兵力继续围开封,亲率主力占领朱仙镇西南的有利地形,断其往襄阳的退路,在朱仙镇西南挖掘深壕,环绕百里。明援军临时凑齐,内部矛盾重重,不听丁启睿调遣,五月二十二日,佐良玉与督师丁启睿闹矛盾,见农民军势盛,乘夜抢夺诸营马匹,向襄阳方向逃去。丁启睿亲自带人去追,也没能追回佐良玉,反而给明军造成更大混乱,丁启睿连自己的印信、宝剑都跑丢了,相当狼狈。其他三路官军也争相逃命,李自成立即派精锐绕道截击,佐良玉部阵势大乱,纷纷坠入农民军事先预掘壕沟,相互践踏,死伤惨重,起义军缴获降卒数万,马匹七千余匹,军械火器不计其数,复围开封。李自成久攻不下,令人掘开黄河大堤水淹开封。致使开封被淹,老百姓死伤无数。此战佐良玉的精锐全军覆没,虽然之后招募了大批流民补充,但是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所以李天龙攻陷广州,虽然震惊朝野,但是此时明朝已经派不出兵力来了。
李天龙攻陷广州,进军南昌的消息传到京师,崇祯帝召开朝会讨论。以前李天龙在海上无论怎样闹腾,明朝都不会管,但是现在不仅攻陷了广州,而且还北上,直逼南昌。明朝不得不重视起来了,但是现在主力大军正在防备张献忠,无力南顾,只得派刘良佐,领军一万支援南昌,同时下旨给福建的郑芝龙,要他领兵剿贼。可是刘良佐还没有赶到,南昌就已经被王明大军围了。王明不急于攻城,一来,是因为红衣大炮还在路上,没有大炮,攻城伤亡太大,二来,王明知道明朝的援军快到了,他想围城打援,命一万士卒继续围困南昌,一万火器军准备迎战明朝援军。话说刘良佐一路领着军队,但是等到达南昌时发现敌军已经抵达,并且占据地理优势。刘良佐见敌军全部用自己没见过的东西对着自己,看着不像是火统,刘良佐试探性的命一千军队冲杀上去,结果一时间枪声大响,前面的士兵一片一片倒下,一会的功夫几百人就没了,剩下的人掉头逃命,刘良佐看得大惊失色,这是什么东西?居然可以轮流不停射击,而且还打得这么远。佐良玉再次派更多的人冲锋,这次一次出动五千军队,结果对面枪声更大,明军除了丢下一地的尸体,没有任何战果,从士兵到将军都不想再冲了,以前和农民军是面对面的厮杀,可是现在连敌人的面都没见到就死伤一片,无论你有多大的个人武艺都发挥不出来,这种心理上的冲击是巨大的。刘良佐一时间进退两难,粮草也眼看着越来越少。刘良佐召集属下开会,商讨眼下该怎么办。有人建议撤军,有人建议投降,总之就是没人建议继续攻城。大家都被打怕了,当官也是为了混口饭吃,没必要在这里死磕,正在大家讨论时,士兵来报,粮草被劫,众人大惊。原来王明乘夜派人把明军运来的粮草给劫了,这下粮食只够吃五天的了,不用敌人打来,士兵就会哗变。刘良佐最后吐出二个字来:“投降。”第二天刘良佐带领下属们一起来到王明军中正式投降。此时刘良佐只剩下七千士兵,全部被王明打散编入冷兵器的军队中,至于刘良佐,王明派他去城墙下喊话,南昌守军见援军已经投降,纷纷失去抵抗之心,不久,南昌官员开城投降。至此王明手中的军队增加到三万七千人,李天龙接到战报,非常高兴,下令封王明为南昌总兵,节制江西省各路兵马,刘良佐为提督,领兵一万。陈虎为提督,领兵一万,李卫民为提督领兵一万,王进为提督领兵一万。李天龙还是觉得多安排一些台湾的老部下统兵,放心一些。以免将来军中形成一个王明小集团,只知道有王明,不知道有自己这个南洋王。处理好人事任命后李天龙想到现在地盘扩大了,以后还会更大,要治理地方必须要许多人才,李天龙不太信任原明朝官员,因为他们大多贪污腐败,李天龙下令,把台湾六部尚书以及大部分文官全部调来江西省南昌城任职,原明朝文官抄没家产,罢免官职。
在王明大军打下南昌之前,明朝崇祯皇帝的圣旨就到达了福建郑芝龙手里,命他剿灭李天龙,但是郑芝龙对于李天龙的实力有所顾忌,犹豫不决,后来听说李天龙轻轻松松就打下了城高墙厚的南昌城,郑芝龙就更加犹豫不决,郑芝龙海盗出生,没有明朝将领那些忠君爱国的思想,没有利益的事他是不会做的,况且朝廷连军费都不给他,要他自己筹措,郑芝龙就更不想打了。之后郑芝龙又接到李天龙的信,信中李天龙尊称郑芝龙为大哥,并且许诺将来和他平分江南,言词恭敬,诚意至深。郑芝龙最后决定不再出兵,尽管他儿子郑森劝说道:“此乃李天龙的援兵之计。”郑芝龙依然道:“我何尝不知这是他的缓兵之计,但是如果我与他一战,必定两败俱伤,到时候我又有什么好处呢?”郑芝龙写信给朝廷,称自己缺少粮草,无法出兵。缺少粮草?谁不知你郑家富可敌国,光每年从海上收取的过路费就十分巨大。不过朝廷也没办法。
李天龙将自己的办公地点搬到南昌,见郑芝龙没有异动后,决定出兵进攻湖广,古时候有句话叫湖广熟,天下饱。可见湖广的粮食有多丰富,明朝的湖广包括后世的湖南和湖北。李天龙决定只攻打湖南长沙、常德等地,不打湖北,因为此时的湖北、河南都是四战之地,明军、李自成、张献忠都盯着这里,李天龙自认为现在还没有与他们决战的实力,现在去攻打湖北,只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且湖南接近广东,万一有事还可以得到广东的支援。所以李天龙决定先打后世的湖南,这次不用王明亲自带兵,让其他人去,功劳也要让给别人一点嘛。李天龙封李卫民为副总兵,领兵三万(包括一万火器军)出征长沙,王进、陈虎、刘良佐跟随出征。王明在南昌统筹大局,招募军队。李天龙现在还是觉得自己军队不够,现在李天龙有钱,也就比较任性,招募一万三千新兵,加上留守南昌的七千人,一共二万军队驻守江西省各地。
不久英国商人凯瑞来到武昌,给李天龙带来了好消息,英国**同意李天龙的请求,将二十四艘军舰半价卖给他,而且还出售五艘一等战列舰(包括军舰上一百多门火炮和配套的弹药),每艘四十万两。英国**现在和荷兰的贸易矛盾越来越大,这样下去两国迟早会开战,多一个盟友就多一份力量,这个道理英国人还是懂的,虽然英国看不起台湾这点海上力量,但是台湾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李天龙还打下了明朝的海南岛、广东省。这可是明朝对外贸易的窗口啊,这其中的利润英国人不得不重视,为了拉拢李天龙一起对抗荷兰,英国**任命凯瑞为英方谈判大使,全权处理与李天龙之间的事情。李天龙知道现在的英国还没有实力在远东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与荷兰人分庭抗礼,所以需要扶持一个地方势力抗衡荷兰,而拥有大明广东和台湾的李天龙就是最好的人选,而李天龙也需要英国的帮助,双方一拍即合,双方签署《中英南昌条约》条约规定;李天龙保证英国与广州的贸易往来畅通无阻,并且排斥荷兰商人在这些地方的活动。英国帮助李天龙在广东、江西建立兵工厂,制造更先进的燧发枪、红衣大炮并且把技术传给李天龙的工匠。条约还规定英国不能把鸦片带入中国,李天龙聘请英国人为海军军事顾问。英国在海上对李天龙提供保护,一旦荷兰进攻台湾或者广东,英国将出兵协助李天龙。有了这个合约,李天龙就敢在广东驱逐荷兰商人,李天龙驱逐荷兰商人这令荷兰**大为恼火,要知道失去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容忍的损失。但是李天龙有英国保护,这让荷兰人又不敢直接对他动武。

百度搜索 明末之南洋之王 天涯 明末之南洋之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明末之南洋之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舰指太平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舰指太平洋并收藏明末之南洋之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