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铁骑风暴 天涯 或 铁骑风暴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很多年以后,刘晟还会清楚地记得那个初夏。因为,它或许可以被称为他“梦开始的地方"。在这个南方小城,虽然还只是六月初,气温也开始逐渐上升,到了至少你在街上穿短袖没人把 你当怪物看的地步。但在刘晟的家里,却弥漫着接近绝对零度的空气。整个家庭的气氛好像他马上要入土为安一样。
好吧,其实也没差多少,因为刘晟的高校择优考试(简称高考)考砸了.
于是一连几天刘晟能做的就是在一坨他听都没听过的野鸡学校中挑几个顺眼的一股脑扔到他志愿表上。终于在某一天,刘晟的父亲刘骥越,估计是不想让他的人生就这么废掉,走过来一把 把刘晟手中的志愿表抢走,一边在上面龙飞凤舞一边说:“你收拾一下,我给你找所军校,你去队里锻炼两年再说。"说完把表扔回刘晟手中。刘晟看着第一志愿里自己老爹填的"共和国陆军第一技术工程学院"有些不知所措,虽说自己的分数线勉强够得上这所学校,但对于上军校心中还是有点发毛。再回头想去问刘骥越,他老人家已经去院子里摇着扇子乘凉了。算了,反正这是最好的结局了,他想,老子曾经是军人,儿子现在也考军校,就算子承父业吧。
终于算是把志愿确定下来了,刘晟本来想像其他人一样好好地放纵一把,但这个计划还没有实施就宣告破产,“你以为不用考试啊,你当共和国的军队是什么,菜市场吗?想去就去?"刘骥越将一沓资料摔在刘晟面前,见后者正在桌上打滚哀嚎,就顺手赏了他一记暴栗,“别装死了,还有不到两个星期考试,你这次要再考不上就真要去蓝翔学挖掘机了 于是刘晟又捡起了曾经以为不会再碰的教材,投入到水深火热的题海中。其实他的底子本来不差,高中成绩也算还凑合,但是在高三的时候,因为犯了一些青春期男女都会犯的错误,结果茶不思,夜不能寐,高考考了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分数。现在,处在考不上就去学挖掘机的危机下,晟甚至比备战高考时还要努力。
毕竟高考备战还能追女神,现在要考不上就真的只有挖掘机追了。
在这种效率的备考下,进步自然是神速的。考试当天当刘晟揣着身份证明信心满满地跨过考场大门,就差没唱一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了。
进了考场,刘晟这些考生首先要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的直接免除考试资格,连人带证明撵回家。负责检查的军医把刘晟脱了个精光,扒眼皮,捅屁股,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最终得出了合格的结论。刘晟看着几个因为体检不合格直接被取消考试资格的考生黯然离开考场,多少有些劫后余生的感觉。其实刘晟在高一高二时的体形还不是特别好,幸好他在高三的时候因为一些谁都知道的小心思决定开始努力健身,如果非要问刘晟在高三干了什么有意义的事,大概就是练出了腱子肉吧。
体检完以后就是笔试。拿到试卷快速地扫了一遍题目,刘晟长出一口气一一都是自己会做的,看来两个星期的魔鬼复习没有白费要是高考也这么顺利,那自己现在就不会在这里了吧。感叹了一下人生,刘晟开始动笔,一时间考场里只听得见笔尖和纸摩擦的声音。当刘晟做了几题,把试卷翻页的时候,他发现因为是军事院校,所以这张试卷除了常规的理科题,还有一些涉及军事常识的题目。不过,当刘晟看到类似于"共和国现役07式突击步枪的口径是"这种题的时候,他差点要高兴得从椅子上跳起来。
当然,如果他这样做了,那么两个正在监考的宪兵会立刻控制住他,然后一人一边把他头朝下扔出考场。
所以他只是兴奋地咧了咧嘴角,然后快速地在试卷上写下了 “5.8mm”几个字。开玩笑,要是这种题都答不出来,那这十几年的军事杂志就白看了。不过后面的题目就开始有些难度了,什么“概述坦克设计思路的发展“之类的玩意儿都蹦了出来,让刘晟感到有些吃力,毕竟他只是个军事爱好者,每天也就看看杂志,跟同学侃侃大山,臆想一下联邦和同盟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什么的,你让他认认武器型号还行,让他来做这些专业的题目就行不通了。不过最后一道题倒是让刘晟很感兴趣。这道题是一道开放题,题目是“请简述你心中机甲在未来战场上的定位”。
机甲(全称是机动作战平台 Moblie Combat Platform, MCP)这种看似只存在于科幻网文中的东西,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其实只有二十多年。民用机甲这种东西虽然很早就开始量产并在包工头的身边频繁出现,但这玩意本质上还是一个放大的工程机械只不过两条或更多机械腿让它的行走更便捷,手臂上的多功能接口让它泛用性更高而已。如果真的有人蠢的可以,开着这东西上战场,那么工程机甲胸前用聚丙烯和普通玻璃构成的透明驾驶舱就是对方绝好的靶子。
军用机甲可不一样,这东西天生就是设计来杀人放火的,它的对手是那些在地面上滚动的钢铁猛兽或天空中飞来飞去的各种带有敌意的东西。所以虽然一直有些人孜孜不倦地想要设计出能把吉翁基地扬了的白色巨人或者能够推的动阿克西斯的其他什么玩意儿,但他们的初稿在上交后都无一例外地被驳回了。
原因很简单:实用性太差!
要机动没机动,当你跳起来落下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摔倒,论防御,机甲关节处甚至最多只能布设 50mm裝甲,整个机体受弹面积还大的一批。就这种东西,我拿个铁球装上俩炮放地上滚实用性都 比你高,我凭什么拿军费生产这种连装甲车都打不赢的玩意儿? 转折出现在二十多年前,联邦的莫斯科大学和同盟的麻省理工大学的设计团队几乎同时研制出了 韧性框架,这种框架不仅使机甲的机动性大大提升,可以做出各种类人动作,而且优化了机甲重心,使其能挂载更重的装甲和武备。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第一型实用的军用机甲,联邦的[托卡列夫]型,才正式走下生产线。
第一批12台[托卡列夫]被配备给了联邦军西南方面军第221机械化师,作为支援力量单独编制。但它们仍然不受待见,第221师师长曾经说:“机甲?不过是一堆长了脚的花瓶罢了。"全师上下也对 此颇有微词,把这支部队视为“多余的部队",是用来“给上面的大人物助兴的。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很快,机甲就迎来了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19年前发生在联邦的格鲁亚叛乱。
百度搜索 铁骑风暴 天涯 或 铁骑风暴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