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我的河东狮 天涯 或 我的河东狮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沈大人不仅没有怪罪王斐,反而笑呵呵地说道:“传言果然不虚,黄将军还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不吝呐!”“你这是夸我呢还是损我呢?”王斐哭笑不得反驳道。
“夸你呢夸你呢,皇上也听说黄将军是杀神下凡,因此来之前特意派宦官给老夫传了口谕。说黄将军如果不想下跪,就免了吧!皇上还说,他是天子,黄将军是守护天子,为天子平定四方的杀神下凡,因此就不用执行凡间的俗礼。”
这话王斐爱听,不用执行凡间俗礼的意思是不是说,律法规定一人只能娶一位正妻,否则就是大罪。那他王斐现在已经有了两位正妻,是不是就免罪了?
嘿嘿!这个好,好滴很。以后我隔壁老王,想娶睡就娶睡,想去隔壁偷谁就偷谁,不管偷了谁家的婆娘,都有皇帝老儿的口谕罩着呢!谁敢判我的罪试试?
众人哪知道王斐的胡思乱想,只觉得王斐这时又犯病了。
在举着圣旨的传旨官面前,他竟然捏着光溜溜的下巴脸泛淫笑流下了口水,如果不是犯病了,谁会有这样的表情?
“唉!前些天还算是正常,这几天咋总是犯病呢?莫非,贤婿得的这是传说中的羊羔疯?”折承业愁的揪掉了好几根胡须。
“唉!咱八个可就只有一个妹子,咱妹子可别遇到个身有隐疾的小白脸儿啊!那可就愁死人了。”
折桂英的哥哥们也是愁眉不展,心疼自家妹子遇人不淑。如果妹婿不会早死还好,如果妹婿早死了,那妹子还嫁不嫁人了?唉!愁啊愁,愁白了少年头啊!
既然王斐不用跪下接旨,沈大人也就没了别的规矩,于是也不再等王斐病愈了,即刻就开口读起了圣旨。
“咱看了降书顺表后喜欢的不得了,老黄你上次杀退党项的秃瓢就功劳不小,这会儿竟又说服折老将军献出了三州,免遭了数百万百姓的生灵和那啥炭之苦。老黄你还挺会来事儿。好吧!手腕都给老子弄球酸了,啥也不说了,咱就封你为五品的河东路都指挥使,定远将军,爵封开国子,勋上骑都尉。咋样啊老小子,咱对着得住你吧?好了,以后你老小子给咱好好干,咱亏不了你就是。”
众人听了圣旨均是目瞪口呆,这是咋说的?圣旨还能这么写?这满口的方言俗语,哪像个皇帝说的话啊?
王斐也愣住了,传说中戏台上不都是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然后之乎者也弄一大堆谁也听不懂的东西,最后钦此的吗?皇帝柴崇德那老小子咋就这么的奇葩呢?
还有‘老黄’,老黄是谁?不会是我吧?还有‘老小子’,老小子是谁?难道也是在说我?这圣旨不会是下错了吧?
直到沈大人把圣旨塞进了王斐的手里,他看了一眼才知道,原来老黄和老小子还就是在说他。
“唉!听旨不下跪接旨不谢恩,普天之下也就老黄你敢这么做了。”
“老黄?你怎么叫我老黄?还有,皇上这圣旨咋能这么写?”
不仅是王斐纳闷儿,所有人都纳闷儿。
“唉!···”沈跃文沈大人先是一声苦笑,然后才摇摇脑袋说道:“朝中大臣以及皇上,均认为黄将军乃是四十多岁的武将,谁都不清楚黄将军竟然是一位少年郎,因此圣旨上才这么说。至于皇上的说辞,嘿嘿!···”
沈大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但却稍微有些羡慕地说:“皇上···皇上喜武不喜文,那啥···当年大字都···嗨嗨,大家都懂,老夫就不明说了。后来皇上刻苦用功秉烛夜读,总算是···那啥了些字,因此···嗨嗨,凡是他亲手写的圣旨,都是这个味儿。黄将军,皇上可是对你喜爱有加,才会拖着病体亲笔为你书写圣旨啊!你要知道,皇上最烦舞文弄墨,已经多年没有书写过一道圣旨了,他可是为你破了例。”
“那···平时的圣旨都是别人代写的?”
“也不算是代写,而是秘书监的职责之一,就是秘书监写好圣旨让皇上过目,没问题后交给皇宫的绣女,绣女织绣完皇上盖上玉玺,才会交给传旨官。也就是说,以前那些圣旨,凡是正统的写法全是从秘书监出来的。”
“皇上病了?”折承业急忙问道。
“皇上是有疡在身,但在看了折知州的奏折,知道黄将军单人独骑,与您的八子一女死战了一场,浑身受伤十余处,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贵女儿擒拿后,黄将军居然说动了折知州献出了这三州十八县,和数百万百姓以及十多万兵马。皇上的病体立时就好了许多,此时应该已经痊愈,大家无需挂怀。”
王斐闻言有点汗颜无地,这特么老丈人的参军,说瞎话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啊卧槽,奏折里竟把自己说的那么高大上。唉!惭愧啊惭愧,俺可只是抱着美女亲亲嘴儿睡睡觉,别的没干什么,全是老丈人早有献出三州的意思,这才做成了此事。
不过再想想王斐也就不惭愧了,老丈人可是曾经撺掇过自己称帝,并且他自己也是人老心不老,也想登基称帝的。如果不是自己舌灿莲花说服了他,现在是什么情况可都不敢说。
“沈大人因何称下官为知州?”不仅折承业不懂,所有人都想知道答案。
沈大人闻言就又从怀里掏出了一道圣旨,并举在空中高声喝道:“圣旨下,折承业接旨。”
折承业连忙噗通跪倒在地,两手放在额前弯腰匍匐在地。他的八个儿子和在场的所有家人,全都像他一般跪了一片。
话说,这才是此时代最正确的接旨方式,由此对比,王斐的做法实在不像话。
“诏曰:折承业看顾三州十数年,使三州百姓安居乐业劳苦功高,特赐折承业为开国伯,荫一子,吏部侍郎,朝奉大夫,河东路转运使,太原府伊,暂判汾州事(知州)。另:特赐折承业府邸一座,金三千,帛千匹,其他家用四百车。望折承业继续为国为民再尽绵薄。钦此。”
除了王斐不太懂,别人这都听出来了,皇上给折承业的圣旨有很多意思。
一:皇上这是卸了折承业的军权,以后只让他做文官了。
二:没提折承业献降书顺表,投降大周的事儿,这是给他留了面子。
三:特赐他为开国伯,荫一子,这是殊荣。文官能被封爵的极少,除了文官也带兵打仗,为朝廷开疆拓土了。这是在表彰折承业献上三州的事儿。
四:吏部侍郎,这是给折承业在吏部的话语权,让他安排原来下属的意思。不过吏部只管文官,也就是说,折承业只能把他的下属安排成文官。并且,吏部的尚书和左侍郎右侍郎才有大权,吏部侍郎不止一个,也只有推荐权发言权,没有决策权。朝奉大夫只是虚职,仅能多领一份俸禄不提。
五:河东路转运使的差事不错,只要别过分,别被御史抓住把柄,少贪点没事儿,这是个肥缺。
六:汾州知州的官职虽然比以前的土皇帝小了不少,但只是暂代,并且皇上还封他为太原府伊。
这个太原府伊的官职不小,但太原现今却是北汉的京都。这个封赏有意思,朝廷这是在暗示他,他如果协助河东路都指挥使王斐,占领北汉的京都太原,甚至是消灭了整个北汉,那他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原府伊,否则,就还暂代汾州知州吧。
七:皇上给王斐的圣旨是亲自手写,给折承业的却是秘书监代办,谁在皇上心里的分量重可是一目了然。
折承业虽然再也不是一言九鼎的土皇帝,但他依然很高兴。
从今后就有了靠山,再也不担心被周边的四国围歼了,也不用担心全家老少的安危了。
被封赏的官职他也满意,原来他和大周打过仗,算是对大周的军民深有罪孽。原本他觉得大周的朝廷即便不怪罪他,也不会再让他掌任何大权,他甚至想过献出三州就解甲归田,以保全所有的全家老少。现在的结果,甚至还超出了他的预料,他很满意。
折承业领旨谢恩三叩首后,沈跃文又从怀里掏出了一道圣旨。王斐看的直稀罕,心说这个老家伙的怀里,竟然还挺有地方。
最后一道圣旨是给折承业以下的所有人的,他的八个儿子皆被封为七品将军,女儿因为生擒王斐才导致了此事,因此被封赏的最多最重。
现在的折桂英,也是朝廷的六品将军了。
正常情况下,八品九品的武将想升级成为七品极难,需要文武双全立下大功才行。比如王斐仅凭一人之力,就杀退了党项军,避免了大周军全军覆没的功劳。七品升为六品稍好一些,六品升为五品更难。
因为五品的武将已经是边镇的主将,掌握着边镇所有军士和百姓的生死,非朝廷极为信任,并且屡立大功的武将不可。再往上更难升,没有为朝廷开疆拓土就不可能。
王斐劝说折承业献出了三州,算是为朝廷开疆拓土了。再说大周已经建国二十多年,老将已经太老,难以鞍马劳顿出征作战,小将却是青黄不接难当大任。朝廷正好最需要王斐这一号的人才,因此才从七品直接升为五品,破格提拔了他。
王斐虽是河东路都指挥使,但他这个指挥使,却没有延庆路都指挥使侯老将军的权利大。
侯老将军因为兼着兵部侍郎的职务,可以不经朝廷允许,就能看情况对敌发动战争。这也是侯老将军可以被称为提督的原因。
王斐没有兼任兵部侍郎,他不经朝廷允许,就不能主动发生战争,只能应付来犯之敌。
百度搜索 我的河东狮 天涯 或 我的河东狮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