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隋炀帝传 天涯 或 隋炀帝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公元580年5月,杨广他爹已经当上丞相一个多月了。杨广却毫无感觉。
呐,也不是没什么感觉,老子是位高权重,做儿子的当然水涨船高。
可大概因为心中仍有疑虑吧,大哥杨勇已经升官了,他却没什么铺垫。毕竟,杨广可曾是...质子啊。
所谓质子,就是维系君臣间和谐的遮羞布而已,就像杨坚早两年若造反,杨广就是砍头祭旗的那种。
杨广心中有恨么...这就没人知道了。包括郑译曾是杨广干爹之事,都被死死埋在了阳光之下,再无人提起。话说别人当质子都是胆战心惊,杨广的质子那几年活得其实蛮滋润的,毕竟有个干爹照料。
可郑译也走了,带着杨坚予他的宝剑去了乡下小恬,或者说避嫌。
连刘昉那种废物都能稳居权利中心,他又何苦...
得,无论外面时局怎样,日子却还要照样地过啊!
今天的青雉和昨天的青雉比起来,像是更美了一些。
杨广想看的书早已看完,正在小心翼翼地对着不远处的少女作画...在他爹没空理他的时候,刚好他也没空理他的皇帝老爹。经过两个月苦练不怠,杨广的画工已算得上出色了。
害,如果我是个女人多好。
杨广将最后一笔收下,随意想到。
如同他这般优秀的美人,想必能得许多男人追捧把?
不过他还是更远做男人一些。
笔落收功,杨广将画拿在手上细看,端是栩栩如生,放在京都坊市都有人愿意花个几两银子请他出手的那种。
他拿着画到了少女面前,将画展示给少女看:
“像么?”
“不像。”
......
这就很聊不下去了。
于此同时,杨广的老爹杨坚刚辅政没多久,便叛乱四起。
相州总管尉迟迥、青州总管尉迟勤、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周静帝的老丈人)以及益州总管王二谦,总共携兵三十万计遥相呼应。
虽未到国难当头之时,却也不是介藓之疮似的小事。
危急时刻,杨坚欲予刘昉为帅,刘昉拒之。
还好拒绝了,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杨坚也未必真心拜他为帅,一次提醒与敲打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有了从龙之功的刘昉逐渐有些飘了,飘到皇帝第一,劳资第二的地步着实让不少大臣有了微辞。
府司录高颖自告奋勇领兵出征,帝大喜,在丞相劝谏下派遣其与韦孝宽、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等,各自分兵,征讨叛逆。
此时,南陈。
陈项冷眼旁观着北周的纷乱四起,还在厉兵秣马。
每日兵甲苦练不怠,辎重粮草流水一样被运往长江大营...北周国力本就远盛于南陈,说什么也要趁其虚弱一击致命,最不济也要重创对方。不然陈国以后危矣。
陈项望着沙盘上已经快要调度就绪的兵马,摸着长须,心中略喜...北国常年对南国的轻视,这次会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代价!
不过一天一夜没睡觉了,身体好沉重啊。
陈项毕竟已经不年轻了,精力已经不能像年轻一样让他肆无忌惮地挥洒了。
刘备若有麒麟子,诸葛何苦尽瘁死啊!
想了想自己几个不争气的儿子,陈项越想越气,内务总管太监陈德很贴心道有大臣又收集到了一绝世女子,有沉鱼落雁之姿色,闭月羞花之貌... 现已安排至陛下寝宫,希望能帮陛下祛除些许疲惫。
“你啊,你啊!”
宣帝指着陈德笑着道,却想着罢了罢了,赶紧选一良将上任,便去祛除些疲惫吧。现江防总将虽防守有余,进取之道未免不足了些。
王图霸业只在此刻!
然后,为什么...我的头好晕啊。
“来人啊!陛下昏倒了!来人啊!陛下昏倒了!”
空荡荡的大殿尽是陈德声嘶力竭的叫声。
一场弥漫在杨坚头上的灾难,飘然而散...
杨坚此时还真没有深想陈国之事,毕竟长江江防大军足有三十万众...而且从来不会主动出击只会被动挨打的陈国,这个时候真的有魄力北上么?
(emmmm,我有啊魂淡!---来自陈项不甘地嘶吼。)
杨坚此时头疼的只是五王之事:赵、陈、越、代、滕五王。虽都是宇文宗室,可如今性命全在他手...若其手下势力不能收为己用,又未免太可惜了一点。
此时,正逢入夜。刚用过晚膳的杨坚想着事渡步到了后院...独孤伽罗躺在一张躺椅上看皮影戏。
京剧虽是后世的产物,可皮影戏却是战国时期已成雏形,已有诸多类似后世京剧的曲目...小小纸人边谈边长,端是栩栩如生。
独孤伽罗看的是霸王别姬中的一出,杨坚来时很不巧地已到最后一节
“汉兵已略地,
四面楚歌声
君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虞姬唱。
兽皮后方,纸做的霸王伸出手
“妃子你……不可寻此短见。”
“嬴秦无道江山破
英雄四路起干戈
自古常言不欺我,
成败兴亡一刹那。
宽心饮酒宝帐坐!”
虞姬边跳边唱,小人在主人的手中上下飞舞...
“大王...愿来生再见啊...”
虞姬自刎,曲闭。
这是独孤伽罗才发现了杨坚的到来,起身行礼,杨坚连忙扶起。
“怎地看上了这种曲目?”
杨坚将对方拥入怀中温声问道,轻轻逝去怀中爱人流出的眼泪。
女人呢,总是感性居多...看不惯悲欢离合。
“愿意给女人些许地位的君王,又有几个呢。”
独孤伽罗回...
所谓五王,分比为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郑译的瞒天过海之计奏效,杨坚自然利于信息差做了些大事,其中最重要之事就是骗了五王进京。
五王皆是静帝的叔辈,又以赵王宇文招为首。
赵王府...往日哪次进京都是门庭若市,灯火不熄的王府,这些日却格外寒参。
朝中大臣虽都无比干般七窍玲珑之心,可人情冷暖却都熟记于心。看不清局势的人,也都活不到现在。
因五王的不肯臣服,五王手下除了从封地带来的家臣之外硬是已经没了什么可用之人...堂堂北周,无一忠心之臣。杨坚辅政,又与董卓入京何异?岂不见春秋至今,有何人宰相府敢设于皇宫正殿?
乱臣贼子,当诛之!
心里想的是一回事,要做的自然又是另一回事。这点赵王还是很灵性的,知道事不可为的他早就想暂时臣服了...问题是,堂堂皇室后裔,人家还没怎么样你就直接跪了。太没骨气!
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宇文招就于今日招了另外四王越王宇文盛、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同来议事。
合作的态度必须摆给杨坚看,这是第一点,不然拖久了那厮不耐烦之下砍了他们也不是不可能。
第二点:他们的地位需要保留一部分,真把所有的权利拱手让出,怕也是死期将近。
第三点则是,他们要留一条后路了。
最好是联系上叛军,杨坚眼中的叛军确是他们眼中的忠臣良将。
既是为大周而反,那么肯定是自己这方的人...几路叛军都是世代忠良,若是能一路攻到京城,里应外合之下,大事可期。
在宇文招思绪已经飘到,静帝年幼,自己这做叔叔的是不是应该暂时帮侄子管理朝政的时候,其余四王已经携手到来了。
五人密谈一夜。
次日,杨坚收到五人服软的消息,愿意交出手中大部分权力,要求保持最基本的体面。杨坚允之,派人给五王送上金银财宝和绝色美人,五人连秧前来拜谢,杨坚暗喜,表面依旧不动声色地勉励一番。
至此,宇文宗室安定。
短短一月,朝廷大军势同破竹一般,将叛军势力打得不断龟缩。
却说此时叛军主力尉迟迥,看着下首衣衫不整的儿子,感到了起兵以来最深沉的疲惫。
声势浩大的清君侧行动,却在杨坚的调度之下节节败退。荥阳宇文宇文胄自然不是北周第一名将杨素的对手,兵败被斩实在正常;可自己这个蠢货儿子在做什么!
十万精兵啊!河阳就这样被自己儿子拱手让出,自己氅下一半兵士就这样白白死去...
为什么会这样呢...前几日自己不是还意气风发,联合兵甲足有三十万...北联突厥,南联南陈,匡扶社稷,指日可待么?
南陈呢?突厥人呢?
原来只有我一人是为北周而战的么...
尉迟迥终于了然,原来他一直都只是孤家寡人的啊...
明白了一切的尉迟迥看着下首自己的亲生骨肉,已是不再仿徨
“自尽吧。”
老太师陈声道。
“父亲!”
尉迟惇还想尽力挣扎一下,他跑回邺城可不是为了回来自杀的。
“事已至此,你便给尉迟家留些骨气吧。”
已经六十四岁的老太师站了起来,依旧虎背熊腰的他满头白发,满是疲惫的他却又满眼战意。
这是一个英雄,纵然年华老去,可他迟迟不愿走进迟暮。
剑被丢在尉迟惇的脚边,尉迟惇明白事不可为,干脆利落地抹了脖子。
他不愿临死之前,再让自己的老父亲看不起...英雄之子,可不为英雄,不可为懦夫矣。
剑被尉迟迥重新捡起,插入鞘中。
“来人啊。”
下方有小将前来领命。
“传令全军,备战!”
此次起兵,所有忠于北周的将士已是尽集于此,当是不折不扣的国运之战。碎石,滚木被民夫纷纷搬上城墙,火油干柴都已备好...探马已是探到了三十里之外。
邺城,六十四岁的尉迟迥,抱着必死之心,来迎接他的命运了。
可命运,不就是用来打破的么...
怎敢言廉颇已老?
怎敢说天下无英雄争锋?
尉迟迥,恭候大架。
(ps:京剧源于清代,皮影戏源于战国,可霸王别姬的故事自汉朝已有流传。京剧多改编于民间传说,史传史料...所以很多台词并非原创,所以我拿到北周来用也没什么不对。)
百度搜索 隋炀帝传 天涯 或 隋炀帝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